收藏 分销(赏)

贵州省贵阳市示范名校2025年历史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1978723 上传时间:2025-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示范名校2025年历史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州省贵阳市示范名校2025年历史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示范名校2025年历史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1958至1968年,苏联与美国出现以探月活动为标志的“太空竞赛”信息统计表。比较分析可知美苏 苏联 美国 探测器发射数量 31 29 成功率 29% 45% 运载器造成的失败 63% 77% 从计划开始到首次登月的时间 1年 4年 首次登月前尝试的次数 10次 无(首次尝试即获成功) A.国家实力势均力敌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避免直接军事对抗 D.两极格局日益巩固 2.13世界末到17世纪,被称为西欧的”原初现代化”时期。现代意识的兴起是其中一个表规,其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 B.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 C.激发人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 D.推进人类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 3.1864 年,在总理衙门的资助下国际法的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清政府试图用外国 的法律来反击列强的观点,并在世界各国设立驻外使馆等。这反映了() A.清政府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清政府主动推动外交近代化 C.列强对清政府采取和平外交政策 D.官僚集体改变排外观念 4.《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 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 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 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 5.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作左官之律”。应劭对此解释道,“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即构成“左官罪”。这一措施旨在 A.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 B.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C.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D.掌握地方官员任免权 6.罗马法规定:“任何官员对罗马人加以死刑、鞭笞、罚款等处罚时,该公民有权上诉,要求人民裁判。在上诉期间,人民投票表决之前,官员不得对之施加惩处。”这种规定(  ) A.阻碍了司法实践顺利开展 B.体现出罗马法的严酷 C.有利于防范官员擅权害民 D.使公民范围逐渐扩大 7.苏莱曼在《中国印度见闻录》中记载,唐末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境内的民族及其政权,利用唐内缩有效辖区之机,更加频繁地开展对唐官私贸易。该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民族间的贸易活动日渐兴盛 B.唐政府实行内敛型的贸易政策 C.广州的民间贸易相对最频繁 D.官方贸易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8.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对此,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A.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B.掩盖了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 C.实际上是日本当局欺骗国民进行战争动员的手段 D.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事实 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里的“转折点”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国市民生活变得富有 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 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 D.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 11.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 A.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 B.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 C.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 12.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各种非政治性活动都非常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维护和平这一主要任务上的成绩却也是有好有坏。它通过成为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而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而且在1862年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成立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局限性。 14.(20分)印度人笔下的英国殖民统治 1871年,瑙罗吉(1825—1917印度棉花贸易商人、民族解放运动早期最著名的活动家)就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进行了评述。 ·废除了寡妇自焚和杀婴制度。 ·教育,包括男子和妇女教育。……复兴了印度光辉的文学。但它所做的比应该做的要少。 ·和平和秩序。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免受压迫之苦。它本许诺给予印度人公平合理地参与国家高级行政管理的机会,但它一再失言……完全忽视了印度人的情感和看法。 ·为铁路和灌溉工程贷款。一些有价值的产业逐步发展,如蓝靛、茶叶、咖啡、丝绸等。出口增加。电报事业发展。造成了贫困化。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的问题: (1)瑙罗吉从哪些角度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了评述? (2)瑙罗吉认为英国的殖民给印度带来了哪些影响? (3)你如何理解瑙罗吉对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评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表格只涉及太空竞赛,并不涉及其他实力对比,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高新科技领域的问题,未体现出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故B项错误;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中国的发展,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D项不符合史实;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始终没有发生直接的“热战”,苏联与美国出现以探月活动为标志的“太空竞赛”是双方避免直接军事对抗的表现,故C项正确。 2、D 【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均彰显了人们在自然界与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共同推进人类在精神层面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故D项正确;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指的是宗教改革,排除A项;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指的是科学革命,排除B项;激发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指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故选D。 3、B 【解析】 材料“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用外国的法律来反击列强”以及“设立驻外使馆”体现出晚清时期不同形式与国际外交接轨,说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体系的努力,故B正确;材料并不是主张学习外国的技术,排除A;材料也没有说明清政府采取和平的外交方针,排除C;材料说明清政府是主动融入国际体系,不是排外观念,排除D。故选B。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时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孔子、孟子排名第一、第二,可知儒学影响深远,A项正确;孙中山排名第三,不能说明其“影响力巨大”,B项符合题意;学生崇拜人物中有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等可知国人对西方哲人有初步了解,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弱化对帝王的崇拜,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项表述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 5、A 【解析】 当时地方诸侯势力对中央构成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包括以“左官律”限制诸侯网罗人才,故答案为A项。材料侧重的是官员仕于诸侯必须经过中央派任,不是强调中央与诸侯国争夺选拔官员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地方行政效率的问题,排除C项;汉武帝这一举措的目的是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 汉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依《左官律》追究刑事责任。左官罪是危害专制集权统治的罪名,其目的是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 6、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官员权力的限制,有利于防范官员擅权害民,因此C选项正确;该限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的利益,并未阻碍司法实践的开展,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罗马法的残酷,B选项错误;该规定与公民范围的变化无关,D选项错误。故选C。 7、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唐末少数民族政权在广州地区与唐的官私贸易状况,这体现了当时民族间的贸易活动较为兴盛。故答案为A项。B项唐朝政府实行的是开放性的贸易政策,排除;C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的民间贸易状况,不具有可比性,排除;D项材料未指出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的各自发展状况,因而得不出官方贸易的主体地位,排除 8、B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首先是日本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这一本质,所谓“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不过是某些日本人用来掩盖其对华侵略本质的借口,材料中的所有说法都没能揭示本质,因此,B项正确;A、D项在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性质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 9、D 【解析】 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其它选项均不满足条件,故排除。 10、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由“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得知这是由于工业革命工厂制的广泛推行,要求按时上班下班。所以钟表流行。所以选B。 11、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的下议院权力不断扩大,世袭的上议院权力缩小,但是保持传统拥有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否决权,表明英国议会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故选A;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是实践专制思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C;材料体现代议制中的制衡原则,符合代议民主精神,D错误。 12、A 【解析】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故本题应选A项;德国分裂属于冷战,故排除B项;华约诞生于195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C项;德国于1990年实现统一,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D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美苏冷战。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都是战争的产物;由战胜国(大国)主导成立的;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2)联合国成立初期,大国操纵和控制;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权力有限;世界各地的冲突不断发生。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矛盾复杂,任务艰巨。 【解析】 (1)关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成立的相同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找出各自成立的背景,进行比较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都是战争的产物、由战胜国主导成立、目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它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在1862年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等信息可从联合国成立初期,大国操纵和控制;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权力有限;世界各地的冲突不断发生等方面概括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矛盾复杂,任务艰巨方面思考作答。 14、(1)水平l:准确的答案 ·人道,文化教育,政治,经济 (2)水平l:能全面地理解所给材料含义 ·积极影响:人道方面,保护了寡妇和婴儿。文化教育方面,促进了教育发展,复兴了印度本土文学。政治方面,带来了和平和秩序,实行了保护人民自由权利、财产等现代社会规则。经济方面,推动了现代产业的发展,使传统农业现代化。 ·消极方面: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到位。政治方面,带来了和平和秩序,现代社会的政治规则。经济方面,造成贫困化。 水平2:不能全面地理解所给材料含义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1:能够从作者的立场、时代要求等方面去理解他的观点。 ·瑙罗吉的观点典型地反映了殖民地国家的先进分子能从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之间的统一,去评价英国的殖民统治。 水平2:能从正反两个角度去辩证地评价作者的观点。 ·瑙罗吉能够看到英国殖民统治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其观点具有合理性。 ·瑙罗吉又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水平3:只能从一个角度去评价作者的观点。 水平4: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或对作者的观点认识有错误。 水平5: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 水平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水平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成结构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废除了寡妇自焚和杀婴制度”可得出从人道的角度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评价;根据材料“教育,包括男子和妇女教育。……复兴了印度光辉的文学”可得出从文化教育角度进行评价;根据材料“和平和秩序。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等信息可得出从政治角度评价;根据材料“为铁路和灌溉工程贷款。一些有价值的产业逐步发展”可得出从经济角度评价。 (2)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废除了寡妇自焚和杀婴制度”可得出人道方面,保护了寡妇和婴儿;根据材料“教育,包括男子和妇女教育。……复兴了印度光辉的文学”可得出文化教育方面,促进了教育发展,复兴了印度本土文学;根据材料“和平和秩序。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等信息可得出政治方面,带来了和平和秩序,实行了保护人民自由权利、财产等现代社会规则;根据材料“为铁路和灌溉工程贷款。一些有价值的产业逐步发展”可得出经济方面,推动了现代产业的发展,使传统农业现代化。消极方面,根据材料“但它所做的比应该做的要少”可得出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到位;根据材料“完全忽视了印度人的情感和看法”可得出政治方面忽略了印度人民的情感和看法;根据材料“造成了贫困化”可得出经济方面,造成贫困化。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瑙罗吉从人道、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评价,并从正反两个角度去辩证地看到英国殖民统治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典型地反映了殖民地国家的先进分子能从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之间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