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SHZSAQS 00198-2023 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195021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1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SHZSAQS 00198-2023 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T∕SHZSAQS 00198-2023 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T∕SHZSAQS 00198-2023 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T∕SHZSAQS 00198-2023 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T∕SHZSAQS 00198-2023 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30 CCS B 40 团体标准 T/SHZSAQS 001982023 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 技术规范 2023-11-27 发布 2023-11-27 实施 石河子市质量标准化协会 发 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3.1 生产性能测定.1 4 生长发育性能测定.1 4.1 测定指标.1 4.2 测定方法.1 4.3 测量要求.3 5 产奶性能测定.4 5.1 测定指标.4 5.2 测定方法.4 6 产肉性能测定.5 6.1 测定指标.5 6.2

2、 测定方法.5 7 繁殖性能测定.8 7.1 测定指标.8 7.2 测定方法.8 8 肉质性状测定.9 8.1 肉色、脂肪颜色、大理石花纹.9 8.2 剪切力值.9 8.3 肌肉脂肪含量.9 8.4 pH.10 8.5 滴水损失.10 9 记录与报告.10 附录 A(资料性)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表.1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参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起草单位: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天山军垦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喀

3、尔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四海、叶翠芳、杨阳、张勇、赵宗胜、郑炜、何开兵、李广、吴洁、徐烨、杨圣贤、王丹、万姣、陈爱江、景磊、王刚、王德泽。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1 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的术语和定义及生长发育性能测定、产奶性能测定、产肉性能测定、繁殖性能测定、记录与报告等。适用于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GB/T 9695.7 肉与肉制品 总脂肪含量的测定 NY/T676 牛肉等级规格 NY/T1180 关于肉嫩度的测定方法 NY/T1450 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NY/T2660 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DB65/T3794 新疆褐牛胴体分级与分割 DB65/T4085 新疆褐牛305天产奶量校正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 生产性能测定 对新型乳肉兼用牛个体的生长、产奶、产肉及繁殖性能的表型值进行评定的过程。4 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4.1 测定指标 测定初生、断奶、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48月龄的体重及体尺。体尺主要包

5、括体高、胸宽、体深、尻角度、尻宽、后肢侧视、后肢后望、蹄角度、蹄踵深度、前乳区附着、后乳房高度、后乳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前乳头位置、棱角性。4.2 测定方法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2 4.2.1 体重 4.2.1.1 测定阶段 犊牛出生后未吃初乳时测定初生重,连续测定2次,取其平均值。断奶、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48月龄的牛连续测定空腹重(禁食12h)2d,取其平均值。半舍饲半放牧类型在放牧前、放牧后连续测定空腹重(禁食12h)2d,取其平均值。4.2.1.2 测量用具 测定时,要求用分度值0.1 kg的磅秤称量,单位为千克

6、(kg),结果保留两位小数。4.2.2 体高 鬐甲最高点至地平面的垂直距离,单位为厘米(cm)。4.2.3 胸宽 两前肢内侧胸底的宽度,单位为厘米(cm)。4.2.4 体深 最后一根肋骨处腰椎至腹底部的垂直距离与最后一根肋骨处腰椎至地面垂直距离,单位为厘米(cm)。4.2.5 尻角度 腰角与坐骨结节的相对高度差,单位为厘米(cm)。4.2.6 尻宽 两坐骨结节间的宽度,单位为厘米(cm)。4.2.7 蹄踵深度 后蹄的蹄踵上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单位为厘米(cm)。4.2.8 蹄角度 后蹄壁前沿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单位为厘米(cm)。4.2.9 后肢侧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

7、01982023 3 后肢飞节处的弯曲程度,即胫骨与附骨之间的夹角,单位为厘米(cm)。4.2.10 后肢后视 后肢飞节的内向程度。4.2.11 前乳区附着 前乳房与体躯腹壁连接附着的强度。4.2.12 后乳房高度 后乳房乳腺组织的最上缘与阴门基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厘米(cm)。4.2.13 后乳房宽度 后乳房乳腺组织上缘的宽度,单位为厘米(cm)。4.2.14 悬韧带 中央悬韧带基底部与乳房底部的垂直距离,单位为厘米(cm)。4.2.15 乳房深度 乳房底部到飞节的垂直距离,单位为厘米(cm)。4.2.16 前乳头位置 前乳头基底部所在乳区的相对位置。4.2.17 棱角性 骨骼轮廓清晰

8、度肋骨开张程度、肋间距的大小、股部大腿肌肉的凸凹程度以及耆甲棘突的高低等。4.3 测量要求 4.3.1 测量用具 测量体高、胸宽、体深、尻宽用测杖;测量蹄踵深度、后乳房高度、后乳房宽度用软尺。测量用具在测量前应加以矫正,每项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4.3.2 被测牛只姿势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4 测量体尺时,使牛自然端正地站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头部自然前伸,枕骨与鬐甲在一个水平面上,可固定于测定栏内。5 产奶性能测定 5.1 测定指标 全期产奶量、日产奶量、305天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体细胞数、尿素氮、总固体含量。5.2 测定方法 5.2.

9、1 全期产奶量 母牛某一泌乳期内所产的牛奶总量,单位为千克(kg)。5.2.2 日产奶量 24h内23次挤奶的奶量相加为该牛只的日产奶量,单位为千克(kg)的奶。5.2.3 305 天产奶量 计算方法应符合DB 65/T4085相关要求。5.2.4 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体细胞数 参考指标应符合NY/T1450相关要求。5.2.5 尿素氮 采用近红外光谱乳成分分析仪测定,单位为毫克每分升(mg/dL)。5.2.6 总固体含量 采用近红外光谱乳成分分析仪测定。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按公式(1)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T=0.25L+1.2FK.(1)式中:T-总固体含量,单位为百分率(%)L-

10、牛奶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F-牛奶脂肪含量,单位为百分率(%);K-系数(根据各地情况试验求得)。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5 6 产肉性能测定 6.1 测定指标 6.1.1 屠宰前 眼肌面积、背膘厚、肌间脂肪含量、育肥始重、育肥终重、日增重(育肥期)、饲料转化率。6.1.2 屠宰后 眼肌面积、背膘厚、肌间脂肪含量、宰前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胴体等级。6.2 测定方法 6.2.1 眼肌面积、背膘厚、肌间脂肪含量 6.2.1.1 活体测定 使用超声波仪器(兽用B超仪)进行测定。测定方法应符合NY/T 2660相关要求。6.2.1.2 屠

11、宰后测定 被测牛只屠宰后进行人工测定,测定部位均为1213肋骨处,测定方法应符合NY/T2660相关要求。6.2.2 育肥始重 育肥牛结束预饲期后,开始正式育肥当日,要求用分度值0.1kg的磅秤称量育肥牛的空腹重(禁食12 h),单位为千克(kg),保留两位小数。6.2.3 育肥终重 育肥牛结束育肥时,要求用分度值0.1 kg的磅秤称量育肥牛的空腹重(禁食12 h),单位为干克(kg),保留两位小数。6.2.4 日增重(育肥期)育肥期日增重按式(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6 式中:FDG-育肥期日增重,单位为千克每天(g/d

12、);We-肥育结束时的体重,单位为千克(kg);Ws-肥育开始时的体重,单位为千克(kg);N-育肥天数,单位为天(d)。6.2.5 饲料转化率 测定开始时,称量被测牛只的空腹重,测定期内,每天称量被测牛只的全混合日粮采食量,测定结束时,称量被测牛只的空腹重,饲料转化率按公式(3.1)计算。测定时,被测牛只需单槽饲喂,自由采食,测量时要求用分度值0.1 kg的磅秤称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被测牛只属于乳肉兼用牛,在乳用方面同样有饲料转化率,即泌乳期每千克饲料干物质生产的3.5%乳脂校正乳量的千克数或每生产1千克3.5%乳脂校正乳需消耗若干饲料干物质。饲料转化率(%)=3.5%乳脂校正乳量(公斤/

13、天.头)干物质采食量(公斤/天.头);3.5%乳脂校正乳量(公斤/天.头)=0.432 乳产量(公斤/天.头)+16.23 乳脂产量(公斤/天.头)。饲料转化率按公式(3.2、3.3)计算。.(3.1)式中:FCR-饲料转化率,单位为百分率(%);Xi-第i天的饲料采食量,单位为千克(kg);W1-测定开始时的体重,单位为千克(kg);W2-测定结束时的体重,单位为千克(kg);n-测定天数,单位为天(d)。.(3.2)FCM=0.432M+16.223X.(3.3)式中:FCR-饲料转化率,单位为百分率(%);FCM-3.5%乳脂校正乳量,单位为千克(kg);M-乳脂率为F的实际产奶量,单位

14、为千克(kg);F-牛奶的实际乳脂率,单位为百分率(%);X-干物质采食量,单位为千克(kg)。6.2.6 宰前重 被测牛只屠宰前禁食24 h后,称量牛的活重,测量时要求用分度值0.1kg的磅秤称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7 6.2.7 胴体重 被测牛只屠宰后,去除头部、尾部、四肢、内脏(除肾脏),在冲洗前称量牛的胴体重量,测量时要求用分度值0.1 kg的磅秤称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6.2.8 屠宰率 被测牛只屠宰后胴体重与屠宰前空腹重的比率,按公式(4)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4)式中:DP-屠宰率,单位为百分率(%)W3-屠宰前的

15、体重,单位为干克(kg);W4-屠宰后的胴体重,单位为千克(kg)。6.2.9 净肉率 被测牛只胴体剔骨后,称量全部肉重,单位为千克(kg),测量时要求用分度值0.1 kg的磅秤称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净肉率按公式(5)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5)式中:MP-净肉率,单位为百分率(%);W3-屠宰前的体重,单位为千克(kg);W5-屠宰后的净肉重,单位为千克(kg)。6.2.10 肉骨比 被测牛只胴体剔骨后,称量全部骨重,单位为千克(kg),测量时要求用分度值0.1 kg的磅秤称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剔骨时,骨头带肉不得超过2kg3kg;肉骨比按公式(6)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6)式

16、中:MBR-肉骨比,单位为百分率(%)W5-屠宰后的净肉重,单位为千克(kg);W6-屠宰后的骨重,单位为干克(kg)。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8 6.2.11 胴体等级 酮体等级评定应符合DB65/T3794相关要求。7 繁殖性能测定 7.1 测定指标 初配月龄、初产月龄、配种次数、妊娠天数、产犊间隔、受胎率、繁殖率、犊牛成活率。7.2 测定方法 7.2.1 初配月龄 母牛首次配种日期与其出生日期的间隔天数,按公式(7)计算:.(7)式中:AFM-初配月龄,单位为月;fm-首次配种日期;b-出生日期。7.2.2 初产月龄 母牛首次产犊日期与其出生日期的间隔

17、天数,按公式(8)计算:.(8)式中:AFC-初产月龄,单位为月;fc-首次产犊日期;b-出生日期。7.2.3 配种次数 某胎次内母牛首次配种至首次妊娠期间的配种总次数。7.2.4 妊娠天数 某胎次内母牛末次配种日期至产犊日期所间隔的天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9 7.2.5 产犊间隔 某胎次母牛的产犊日期与下一胎次产犊日期所间隔的天数。7.2.6 受胎率 配种后受胎母牛数与参加配种母牛数的百分比。按公式(9)计算:.(9)7.2.7 繁殖率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犊牛数占能繁母牛总数的百分率,按公式(10)计算:.(10)7.2.8 犊牛成活率 在一定时期内

18、,出生3个月成活的犊数占产活犊数的百分率。按公式(11)计算:.(11)8 肉质性状测定 8.1 肉色、脂肪颜色、大理石花纹 测定部位均为第12肋第13肋间的眼肌横切面,测定方法按照NY/T676的规定执行。8.2 剪切力值 取第12肋第13肋间眼肌,剔除眼肌周围的脂肪和筋膜,沿平行于眼肌横切面的方向,切厚度为3m4cm整块肉样后,进行剪切力测定,剪切力测定方法应符合NY/T1180相关要求。8.3 肌肉脂肪含量 8.3.1 宰前 屠宰前,利用超声波活体测膘仪活体测定。8.3.2 宰后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10 屠宰后,取第12肋第13肋间眼肌,剔除眼肌

19、周围的脂肪和筋膜,沿平行于眼肌横切面的方向,切厚度约为0.5cm的肉样23片混合成一份样品,每份样品取样为50l50g,测定方法应符合GB/T9695.7相关要求。8.4 pH 屠宰后4560min内,将pH测定仪探头插入胴体四分体第12肋第13肋间背最长肌内,待读数稳定5s以上,记录结果。胴体在04下冷却24h后,进行第二次测测定,并记录。8.5 滴水损失 宰后2h,取第12肋第13肋间处眼肌,剔除眼肌外周的脂肪和筋膜,顺肌纤维走向修成长宽高为5cm*3cm*2cm的肉条,称重。用细铁丝钩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悬挂于食品袋中央(避免肉样与食品袋壁接触);然后用棉线将食品袋口与吊钩一

20、起扎紧,在04条件下吊挂24h后,取出肉条并用滤纸轻轻拭去肉样表层汁液后称重,并按照公式(12)计算。.(12)式中:DL-滴水损失,单位为百分率(%);W0-吊挂前肉条重,单位为千克(kg);W1-吊挂后肉条重,单位为千克(kg)。9 记录与报告 新型乳肉兼用牛按照饲养方式可以分为全舍饲和半舍饲半放牧两种,按照不同的类型可分为肉用型、乳用型、兼用型。测定者需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在测定结束后,编写相关报告。格式参见附录A,其中对于新型乳肉兼用牛的超声波检测除填写原始记录表格外,还需保留B超测定原始图。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11 A A 附 录 A

21、(资料性)新型乳肉兼用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表 表A.1 新型乳肉兼用牛配种原始记录 测定单位 记录员 牛号 胎次 配种日期 冻精号 公牛名 冻精类型 输精次数 配种员姓名 备注 表A.2新型乳肉兼用牛产犊原始记录 测定单位 记录员 母牛号 胎次 与配公牛号 配孕日期 产犊日期 妊娠天数 产犊间隔 犊牛编号 犊牛初生重 犊牛性别 备注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12 B B 表A.3 新型乳肉兼用牛生长发育性能测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 单位 记录员 耳牌 电子耳号 所属 站场 出生日期 性别 初生重 体 重 体 高 胸 宽 体 深 尻 角 度 尻 宽 后 肢 后 望

22、后 肢 侧 视 蹄 角 度 蹄 踵 深 度 前 乳 区 附 着 后 乳 房 高 度 后 乳 房 宽 度 悬 韧 带 乳 房 深 度 前 乳 头 位 置 棱 角 性 初生 断奶 6 月龄 12 月龄 18 月龄 24 月龄 36 月龄 48 月龄 表A.4 新型乳肉兼用牛产奶性能测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单位 记录员 牛号 分娩日期 胎次 泌乳月份 1 2.14 15 合计 备注 奶量 天数 奶量 天数 奶量 天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13 C C 表A.5 新型乳肉兼用牛产奶性能测定综合记录表 测定单位 记录员 牛号 胎次 泌乳天数 全期产奶量 305d 产奶量 乳脂率 乳蛋白率 乳糖率 尿素氮 体细胞数 总固体含量 表A.6 新型乳肉兼用牛育肥性能测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单位 记录员 牛号 测定日期 育肥始重 测定日期 育肥终重 日增重 饲料转化率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HZSAQS 001982023 14 D D 表A.7 新型乳肉兼用牛超声波测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单位 记录员 牛号 测定日期 月龄 背膘厚 眼肌面积 肌间脂肪含量 表A.8新型乳肉兼用牛产肉性能测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单位 记录员 牛号 测定日期 性别 宰前重 胴体重 净肉率 骨肉比 眼肌面积 肌间脂肪含量 胴体等级 -_-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