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N∕T 5655.5-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5部分:大豆.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187533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5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N∕T 5655.5-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5部分:大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SN∕T 5655.5-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5部分:大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SN∕T 5655.5-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5部分:大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SN∕T 5655.5-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5部分:大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SN∕T 5655.5-202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第5部分:大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 C S6 7.0 5 0C C SX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 N/T5 6 5 5.52 0 2 3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第5部分:大豆C o mm e r c i a l k i t t e s t m e t h o d I mm u n o a s s a y o f f o o d a l l e r g e n s i n p r e p a c k a g e d f o o d s P a r t 5:S o y a2 0 2 3-1 1-0 1发布2 0 2 4-0 5-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 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

2、 B/T 1.12 0 2 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为S N/T 5 6 5 5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的第5部分。S N/T 5 6 5 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麸质;第2部分:甲壳纲类动物;第3部分:蛋类;第4部分:花生;第5部分:大豆;第6部分:乳;第7部分:扁桃仁;第8部分:腰果;第9部分:榛子;第1 0部分:巴西坚果;第1 1部分:夏威夷果;第1 2部分:开心果;第1 3部分:胡桃。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3、本文件起草单位:拱北海关技术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珠海粤港食品安全检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家望、董洁、游淑珠、丁琦、黎财慧、王小玉、刘婧文、李思德、梁颖婕、吴本培。S N/T5 6 5 5.52 0 2 3引 言 食品致敏原是普通食品中正常存在的天然或人工添加物质,被过敏体质人群消耗后能够诱发过敏反应。S N/T 5 6 5 5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规定了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检测和胶体金免疫层析定性检测方法,旨在满足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识、生产质控和食品安全检验监管的检测需求。S N/T 5 6 5 5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预

4、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 拟由下列1 3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麸质。第2部分:甲壳纲类动物。第3部分:蛋类。第4部分:花生。第5部分:大豆。第6部分:乳。第7部分:扁桃仁。第8部分:腰果。第9部分:榛子。第1 0部分:巴西坚果。第1 1部分:夏威夷果。第1 2部分:开心果。第1 3部分:胡桃。S N/T5 6 5 5.52 0 2 3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免疫分析法第5部分:大豆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预包装食品中大豆致敏原酶联免疫吸附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方法。第一法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预包装食品中大豆致敏原成分的定量检测。第二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预包装食品中大豆致敏原的定性检

5、测,也适用于预包装食品生产过程中为监控大豆致敏原目的对生产原料和环境采样的定性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B/T 6 6 8 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AOA C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S t u d y P r o c e d u r e s t o V a l i d a t e C h a r a c t e r i

6、 s t i c s o f a M e t h o d o f A n a l y s i s.A p p e n d i x M:V a l i d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f o o d a l l e r g e n E L I S A m e t h o d s:c o m-m u n i t y g u i d a n c e a n d b e s t p r a c t i c e s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大豆 s o y a 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7、。注: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 5%4 0%,具有的营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致敏性。3.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 n z y m e-l i n k e d i mm u n o s o r b e n t a s s a y;E L I S A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微孔板等固相载体上,基于免疫反应和酶催化显色的一种定性或定量检测方法。3.3 胶体金免疫层析 c o l l o i d a l g o l d i m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a s s a y;G I C A 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的一种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注:通常为试纸条形式。1S N/T

8、5 6 5 5.52 0 2 3第一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4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对样品中大豆致敏原含量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样品中游离的大豆蛋白被微孔中预先包被的大豆蛋白特异性抗体捕获,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后,形成酶标记抗体-抗原-抗体夹心复合物,加入底物/发色剂呈显色反应。通过测定4 5 0 n m波长下吸光度值得到样品中大豆致敏原含量。样品中大豆蛋白含量与吸光度值成正比。5 试剂和材料 除特别说明外,实验用水应符合G B/T 6 6 8 2规定的三级水,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5.1 大豆致敏原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试剂盒按照AOA C G u i d e

9、 l i n e s f o r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S t u d y P r o c e d u r e s t o V a l i d a t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M e t h o d o f A n a l y s i s A p p e n d i x M:V a l i d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f o o d a l l e r g e n E L I S A m e t h o d s:c o

10、 mm u n i t y g u i d a n c e a n d b e s t p r a c t i c e s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附录A。注:试剂盒详细信息见附录B。5.2 酪蛋白(C a s e i n):S i g m a C 5 8 9 0。5.3 聚乙烯吡咯酮(P V P):K 1 5或k 1 7。5.4 1洗涤缓冲液:按照11 0比例稀释1 0洗涤缓冲液浓缩液 见B.1 c),稀释后的1洗涤缓冲液可贮于2 8 条件下保存4周。1条微孔板需约1 5 mL 1洗涤缓冲液洗涤。5.5 1致敏原提取缓冲液:按照11 0比例稀释1 0致敏原提取缓冲液浓缩液 见B.d),稀释后的1致

11、敏原提取缓冲液可贮于2 8 条件下保存1 2周。稀释前,若1 0致敏原提取缓冲液浓缩液中有结晶,则先将其置于3 7 水浴中温育并摇晃混匀,直至结晶完全消失,充分混匀后使用。5.6 1酶标记物:用水按照11 1比例稀释1 1酶标记物浓缩液 见B.1 b),现配现用。如移取1 0 0 L 1 1酶标记物浓缩液 见B.1 b)至1 mL水中稀释混匀,足够1条微孔板反应用。6 仪器和设备6.1 酶标仪:具4 5 0 n m波长。6.2 分析天平:感量0.0 1 g。6.3 涡旋混匀仪。6.4 冷冻离心机:转速4 0 0 0 r/m i n,温度4。6.5 水浴锅:3 7,6 0。6.6 单道移液器:2

12、 0 L2 0 0 L,1 0 0 L1 0 0 0 L。6.7 八道移液器:3 0 L3 0 0 L。7 分析步骤7.1 样品前处理和提取7.1.1 固体样品:对不少于5 0 g样品进行充分均质。称取1.0 0 g均质样品到5 0 mL离心管中,加入2.5 m L的提取液3 见B.1 e)和1 7.5 mL预热至6 0 的1致敏原提取缓冲液(5.5),按照7.2.4进2S N/T5 6 5 5.52 0 2 3行下一步提取。7.1.2 液体样品:对不少于5 0 mL样品进行充分均质。吸取1 mL均质样品到5 0 mL离心管中,加入2.5 m L提取液3 见B.1 e)和1 6.5 mL预热至

13、6 0 的1致敏原提取缓冲液(5.5),按照7.2.4进行下一步提取。7.1.3 含有单宁和多酚的食品,如调味品、巧克力、咖啡等:对不少于5 0 g样品进行充分均质。称取1.0 g均质样品到5 0 mL离心管中,加入2.5 mL提取液3 见B.1 e)和1 7.5 mL含有0.2 5%的酪蛋白(5.2)和1%的P V P(5.3)的预热到6 0 的1致敏原提取缓冲液(5.5),按照7.2.4进行下一步提取。7.1.4 将按照7.1.1、7.1.2、7.1.3处理的样品,涡旋混匀,置于1 0 0 水浴中孵育1 0 m i n后。用冰水快速冷却,4 下4 0 0 0 r/m i n离心1 0 m

14、i n,取上清液1 0 0 L,加入4 0 0 L 1致敏原提取缓冲液(5.5),漩涡混合均匀后进行检测,至此稀释倍数累积为1 0 0倍。7.2 测定7.2.1 将预先包被有大豆蛋白特异性抗体的微孔板 见B.1 a)插入微孔板架并做好标记,标准品和样品均设置双平行。宜一次检测不要超过3条微孔板条(2 4个板孔),以避免过大的孔间时间差造成对定量结果的影响。7.2.2 平行加入1 0 0 L标准品15 见B.1 f)j)和样品至微孔中,室温(2 0 2 5)孵育1 0 m i n。孵育结束后,倒去微孔中的液体,每个微孔加入2 5 0 L 1洗涤缓冲液(5.4)洗涤并在吸水纸上拍干,洗板3次。洗板

15、结束后,加入1 0 0 L 1酶标记物(5.6)至每个微孔,室温(2 0 2 5)孵育1 0 m i n。孵育结束后,倒去微孔中的液体,每个微孔每次加入2 5 0 L 1洗涤缓冲液(5.4)洗涤并在吸水纸上拍干,洗板3次。洗板结束后,每个微孔加入1 0 0 L底物/发色剂 见B.1 k),水平振摇使其均匀混合,室温(2 0 2 5)暗处避光孵育1 0 m i n。孵育结束后,加入1 0 0 L终止液 见B.1 l)至每个微孔,水平振摇使反应完全,1 0 m i n内读取4 5 0 n m波长吸光度值。7.3 标准曲线制作和测定结果计算 以标准品25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以标准品平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

16、,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液中大豆致敏原浓度(c)。也可使用试剂盒配套分析软件R I D A S O F T W i n中c u b i c s p l i n e模式进行标准曲线绘制和测定结果计算。8 分析结果描述8.1 结果分析 固体样品中大豆致敏原含量按公式(1)计算:Xs=csm1 0 0fV(1)式中:Xs 样品中大豆致敏原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 g/k g);cs 样品液中大豆致敏原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 g/L);f 样品稀释倍数;V 定容体积,为0.0 2 L;m 样品的质量,单位为k g;1 0 0 标准品浓度中包含的1 0 0倍稀释。液体样品中的大豆致敏原含量按公式(2

17、)计算:Xl=clf(2)3S N/T5 6 5 5.52 0 2 3式中:Xl 样品中大豆致敏原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 g/L);cl 样品液中大豆致敏原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 g/L);f 样品稀释倍数。根据7.1制备样品液时的1 0 0倍稀释倍数已经包括在标准曲线中,样品稀释倍数f只考虑除此1 0 0倍以外的稀释倍数。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8.2 结果表述大豆致敏原测定结果用于标签标识管理。大豆致敏原测定结果小于定量限时,结果表述为“未检出大豆致敏原”;大豆致敏原测定结果大于定量限时,结果表述为“检出大豆致敏原”并报告具体测定值。9 质量控制9.1 试剂失效出现以下情况之

18、一表明试剂失效,不应进行测定或测定结果作废:a)贮存在试剂瓶中的发色剂颜色出现蓝色;b)加入终止液后标准品5(2 0.0 m g/k g)吸光度值0.8。9.2 变异系数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不应超过1 0%。1 0 检出限和定量限 本方法对大豆致敏原蛋白的检出限为0.2 4 m g/k g(L),定量限为2.5 0 m g/k g(L)。1 1 方法局限性 本方法与豆科菜豆属(菜豆、绿豆等)和蚕豆属(蚕豆等)有交叉反应,与豌豆和花生有微弱的交叉反应。可采用第二法对样品进行初筛,对阳性样品再以此法进行定量检测。1 2 防污染措施1 2.1 食品样品的均质可能产生粉尘,

19、为避免污染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样品均质的前处理操作。1 2.2 设备和器具用水冲洗后,用6 0%乙醇或异丙醇彻底清洁,以消除谷物粉尘污染。1 2.3 在试验过程中应戴手套操作,在称量、均质样品、样品提取及试剂盒检测四个检测阶段更换手套。第二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1 3 原理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对样品中的大豆致敏原进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样品中的大豆蛋白与酶标记抗体发生反应,形成抗原-抗体结合物。此抗原-抗体结合物被包被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的特异性抗体捕获,形成抗体-抗原-抗体的夹心复合物,并在检测区显色,通过目测判读检测4S N/T5 6 5 5.52 0 2 3结果。1 4 试剂和

20、材料 除特别说明外,实验用水应符合G B/T 6 6 8 2规定的三级水,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1 4.1 大豆致敏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试剂盒参照AOA C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S t u d y P r o c e d u r e s t o V a l i d a t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M e t h o d o f A n a l y s i s A p p e n d i x M:V a l i d a t i o n p r o c e

21、d u r e s f o r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f o o d a l l e r g e n E L I S A m e t h o d s:c o mm u n i t y g u i d a n c e a n d b e s t p r a c t i c e s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附录C。注:试剂盒详细信息见附录D。1 4.2 大豆蛋白提取缓冲液,按照附录E执行。1 4.3 棉签拭子。1 5 仪器和设备1 5.1 分析天平:感量0.0 1 g。1 5.2 粉碎机。1 5.3 涡旋混匀仪。1 5.4 水浴锅:1 0 0。1 5.5 单道移液器:1 0 0

22、 L1 0 0 0 L,5 0 0 L5 0 0 0 L。1 6 分析步骤1 6.1 环境拭子的采样1 6.1.1 吸取7 5 0 L的样品提取缓冲液 见D.1 b)至2 mL反应管 见D.1 e)中,浸润棉签拭子(1 4.3)。1 6.1.2 用浸润的棉签拭子(1 6.1.1)的棉头,擦拭大约1 0 c m1 0 c m面积的待检测环境表面。1 6.1.3 将擦拭取样后的棉签拭子(1 6.1.2)放回装有样品缓冲液的反应管中,充分浸洗并挤压使棉头与缓冲液充分融合和释放,并折断棉签拭子棒,使棉签拭子可以完全置于2 mL反应管中。1 6.1.4 盖上2 mL反应管盖,并置于容器上1 0 0 水浴

23、加热5 m i n。1 6.1.5 加热后,样品静置冷却至室温(2 0 2 5)。1 6.1.6 取1 5 0 L样液用于检测。1 6.2 清洁用水的采样1 6.2.1 取1支2 m l反应管,加入1 0 0 L清洁用水和7 5 0 L样品提取缓冲液 见D.1 b),涡旋混合。1 6.2.2 盖上2 mL反应管盖,并置于容器上1 0 0 水浴加热5 m i n。1 6.2.3 加热后,试样静置冷却至室温(2 0 2 5)。1 6.2.4 取1 5 0 L样液用于检测。1 6.3 食品样品前处理和提取1 6.3.1 液体样品:量取不少于5 mL样品,进行充分均质后,吸取1 mL均质样品。固体样品

24、:称取5.0 0 g样品,粉碎均质后,称取1.0 0 g均质样品。1 6.3.2 向其中加入7.5 mL的大豆蛋白提取缓冲液(1 4.2),漩涡混合均匀。5S N/T5 6 5 5.52 0 2 31 6.3.3 将混合好的样品,1 0 0 水浴加热1 0 m i n。1 6.3.4 加热后,样品冷却至室温(2 0 2 5)后,过滤。1 6.3.5 取1 5 0 L样液用于检测。1 6.4 样品的测定 取新的5 mL测试管 见D.1 f),加入5滴酶标记物1 见D.1 c)和5滴酶标记物2 见D.1 d),加入1 5 0 L 1 6.1.6、1 6.2.4、1 6.3.5步骤中制备好的样品,混

25、合均匀,室温(2 0 2 5)下孵育5 m i n。戴上手套,取一支大豆致敏原快速检测条 见D.1 a)顺着箭头朝下的方向放入测试管中,孵育5 m i n后,取出大豆致敏原快速检测条,与结果评估卡进行比对和结果分析。注:强酸性或强碱性样品调节p H值至7.50.5后再检测。1 7 测定结果评估和表述1 7.1 试纸条反应区包括2条结果条带,从上至下分别为质控带(C)和检测带(T)。1 7.2 当质控带(C)出现条带,检测结果有效,否则检测结果无效。1 7.3 当试纸条同时出现质控带(C)和检测带(T),检测结果为阳性,结果表述为“检出大豆致敏原”。1 7.4 当试纸条只出现质控带(C),未出现

26、检测带(T),检测结果为阴性,结果表述为“未检出大豆致敏原”。1 8 质量控制1 8.1 试剂失效 试纸条未出现蓝紫色质控带(C),检测结果无效。1 8.2 内部质控 定期或必要时使用大豆致敏原质控品或实验室自行制备的人工添加样品进行检测质量控制。1 9 检出限1 9.1 本方法对非加工食品基质(如小麦粉)大豆致敏原的检出限为0.5 m g/k g,对加工食品的检出限为1 0 m g/k g。1 9.2 本方法对环境表面的拭子采样的检出限为0.5 g/1 0 0 c m2(当采样面积为1 0 c m1 0 c m时)。1 9.3 本方法对不含清洁剂的清洁用水的检出限为0.5 m g/L,对有酸

27、性清洁剂、中性清洁剂、烷基二甲基苯甲基铵氯的清洁剂的清洁用水的检出限为2 m g/L。2 0 方法局限性 本文件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适用于检测大豆致敏原,检测结果为定性检测结果,无法获得定量检测结果。如果被检测的样品中含有过高浓度的大豆,则检测带的颜色可能会变浅,甚至完全抑制其形成。若样品可能含有特别高浓度的目标检测过敏原,则建议对样品进行大倍数稀释。6S N/T5 6 5 5.52 0 2 32 1 防污染措施 同第1 2章。7S N/T5 6 5 5.52 0 2 3附 录 A(资料性)大豆致敏原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评价结果1)1)本评价结果仅适用于r-b i o p h a r m R

28、 I D A S C R E E N F A S T S o y a试剂盒。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文件的使用者。如果采用其他产品可以得到相同或更好的检测效果,经实验评估后可以使用这些等效产品。A.1 线性和范围线性范围为2.5 m g/k g 2 0.0 0 m g/k g。A.2 检出限和定量限 对大豆致敏原蛋白的检出限为0.2 4 m g/k g(L),定量限为2.5 0 m g/k g(L)。A.3 正确度 对八角、香芹籽、香菜、芹菜椰子、芹菜籽、芹菜块茎、辣椒、茴香、茴香籽、芥末、洋葱、尖椒、甜椒、黑胡椒、白胡椒、牛奶巧克力、丁香、咖啡豆、蔓越莓、石榴汁、核桃、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这些

29、含多酚的天然样品,进行人工加标后检测,回收率范围为6 8.0%1 2 4.0%。对人工加标的饼干基质回收率范围为8 8.0%9 2.0%,对人工加标的焙烤混合物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7.0%1 1 0.0%,对人工加标的番茄酱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0.0%1 1 2.0%,对人工加标的人造奶油基质回收率范围为9 2.0%9 6.0%,对人工加标的牛轧糖基质回收率范围为8 6.0%9 2.0%,对人工加标的香肠基质回收率范围为8 8.0%9 7.0%,对人工加标的巧克力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0.0%1 0 8.0%,对人工加标的黄油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8.0%1 1 2.0%,对人工加

30、标的肝肠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4.0%1 1 3.0%,对人工加标的蛋糕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8.0%1 1 2.0%,对人工加标的面包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0.0%1 0 8.0%,对人工加标的巧克力糖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8.0%1 1 5.0%,对人工加标的华夫饼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4.0%1 1 1.5%,对人工加标的面条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0.0%1 1 2.5%,对人工加标的火腿肠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8.0%1 1 4.5%,对人工加标的米粉基质回收率范围为9 6.0%1 1 0.0%,对人工加标的玉米粉基质回收率范围为9 6.0%1 0 0.0%,对人工加标的

31、小麦粉基质回收率范围为9 6.0%1 0 0.0%,对人工加标的玉米零食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8.0%1 1 4.5%,对人工加标的婴幼儿奶粉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0.0%1 1 3.5%,对人工加标的麦片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0.0%1 1 3.5%,对人工加标的调味料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8.0%1 1 5.0%,对人工加标的姜黄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6.0%1 1 3.0%,对人工加标的酪蛋白基质回收率范围为1 0 8.0%1 1 3.0 5%,对人工加标的酸奶基质回收率范围为9 8.0%1 0 9.0%。对不同加工程度的榛仁蛋糕样品回收率范围为7 0.5%8 7.5%;对不同

32、加工程度的肉末样品回收率范围为8 3.2%1 2 0.0%。A.4 特异性对谷物类、豆类、果仁类、坚果、香料、调味品、水果、葡萄酒等7 7种食品样品交叉反应率为0,对小豆、布什豆、菜豆、干豌豆、蚕豆、立马豆、花生、班豆、红花菜豆、白豆、绿豆、大豆卵磷脂有交叉反应。A.5 精密度对烘焙面包、巧克力、香肠、黄油、人造奶油、饼干、牛轧糖、肝肠、蛋糕、面包、巧克力糖、华夫饼、面8S N/T5 6 5 5.52 0 2 3条、火腿肠、米粉、玉米粉、小麦粉、玉米零食、婴幼儿奶粉、麦片、番茄酱、调味料、姜黄、酪蛋白、酸奶进行不同浓度的人工加标,变异系数范围为2.9%8.2%,平均值为5.5%,回收率范围为9

33、 2.0%1 0 6.3%,回收率平均值为1 0 0.8%。A.6 耐变性 分别对3个实验条件进行耐变性实验:样品/标准品加样量(9 0 L,1 1 0 L),孵育时间(9 m i n,1 1 m i n),孵育温度(1 8,3 0)。实验结果表明,参数的变化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9S N/T5 6 5 5.52 0 2 3附 录 B(规范性)大豆致敏原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2)2)r-b i o p h a r m R I D A S C R E E N F A S T S o y a试剂盒是适合的市售产品实例。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文件的使用者。如果采用其他产品可以得到相同或更好的检测效

34、果,经实验评估后可以使用这些等效产品。B.1 试剂盒组成a)预包被大豆致敏原特异性抗体的4 8孔可拆分微孔板:86孔;b)1 1酶标记物:0.7 mL/瓶1瓶;c)1 0洗涤缓冲液浓缩液:1 0 0 mL/瓶1瓶;d)1 0致敏原提取缓冲液浓缩液:1 0 0 mL/瓶1瓶;e)1提取液3:3 0 mL/瓶4瓶;f)标准品1:1.3 mL/瓶1瓶,大豆致敏原含量为0.0 m g/k g;g)标准品2:1.3 mL/瓶1瓶,大豆致敏原含量为2.5 m g/k g;h)标准品3:1.3 mL/瓶1瓶,大豆致敏原含量为5 m g/k g;i)标准品4:1.3 mL/瓶1瓶,大豆致敏原含量为1 0.0

35、m g/k g;j)标准品5:1.3 mL/瓶1瓶,大豆致敏原含量为2 0.0 m g/k g;k)底物/发色剂:1 0 mL/瓶1瓶;l)终止液:1 4 mL/瓶1瓶。B.2 试剂盒验收和保存B.2.1 每个批号试剂盒应进行回收率测试的验收试验,回收率符合质量控制要求。B.2.2 试剂盒于2 8 避光保存,使用前回复至室温(2 0 2 5)。B.2.3 不同批号试剂盒中组分不应混用。B.2.4 超过有效期的试剂盒不应使用。B.3 试剂盒评估B.3.1 定期进行回收率评估,回收率应在8 0%1 2 0%之间。B.3.2 回收率评估可使用商品化大豆致敏原质控品或实验室自行制备的人工添加样品。B.

36、4 标准曲线谱图标准曲线谱图示例见图B.1。01S N/T5 6 5 5.52 0 2 3图B.1 标准曲线谱图示例11S N/T5 6 5 5.52 0 2 3附 录 C(资料性)大豆致敏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评价结果3)3)本评价结果仅适用于r-b i o p h a r m R I D A QU I C K S o y a试剂盒。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文件的使用者。如果采用其他产品可以得到相同或更好的检测效果,经实验评估后可以使用这些等效产品。C.1 检出限对非加工食品基质(如小麦粉)大豆致敏原的检出限为0.5 m g/k g,对加工食品的检出限为1 0 m g/k g。对环境表面

37、的拭子采样的检出限为0.5 g/1 0 0 c m2(当采样面积为1 0 c m1 0 c m时)。对不含清洁剂的清洁用水的检出限为0.5 m g/L,对有酸性清洁剂、中性清洁剂、烷基二甲基苯甲基铵氯(M i k r o-Q u a t)的清洁剂的清洁用水的检出限为2 m g/L。C.2 特异性对腰果、夏威夷果、核桃、杏仁、巴西坚果、椰子、山核桃、开心果、苋菜、大麦、荞麦、卡姆小麦、玉米、燕麦、藜麦、大米、黑麦、斯佩尔特小麦、小麦、小豆、小扁豆、菜豆、鹰嘴豆、干豌豆、葫芦巴、鲜豌豆、四季豆、芸豆、利马豆、羽扇豆、绿豆、毛豆、花生、班豆、三叶草、白豆、冬豌豆、杏核、板栗、亚麻籽、松籽、罂粟籽、南

38、瓜籽、油菜籽、芝麻、葵花籽、茴香种子、香菜、芹菜、辣椒、肉桂、丁香、小茴香、姜黄、茴香、芥菜籽、甜椒、黑胡椒、白胡椒、牛明胶、可可、卵磷脂、鱼明胶、胎牛血清、脯氨酸明胶、脱脂奶粉、大豆卵磷脂、豆油、橄榄油、蛋、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均无交叉反应。21S N/T5 6 5 5.52 0 2 3附 录 D(规范性)大豆致敏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4)4)r-b i o p h a r m R I D A QU I C K S o y a试剂盒是适合的市售产品实例。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文件的使用者。如果采用其他产品可以得到相同或更好的检测效果,经实验评估后可以使用这些等效产品。D.1 试剂盒组成a

39、)大豆致敏原快速检测条:2 5支;b)样品提取缓冲液:2 0 mL/瓶1瓶;c)酶标记物1:4 mL/瓶1瓶d)酶标记物2:4 mL/瓶1瓶e)反应管:2 mL2 5支;f)测试管:5 mL3 0支;g)涂抹拭子:2 6支;h)移液枪枪头:5 0支;i)结果评估卡:1片。D.2 试剂盒验收和保存D.2.1 每个批号试剂盒应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验收试验,考察检测性能。D.2.2 未开封试剂盒保存在2 8,使用前回复至室温(2 0 2 5)。开封后试剂条保存在室温(2 0 2 5)并保持干燥。D.2.3 超过有效期的试剂盒不应使用。D.3 试纸条检测结果示例 试纸条检测结果示例见图D.1。检测结果

40、大豆致敏原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条结果示例阴性不同程度的阳性结果无效检测结果图D.1 试纸条检测结果示例31S N/T5 6 5 5.52 0 2 3附 录 E(规范性)大豆蛋白提取缓冲液5)5)r-b i o p h a r m R I D A QU I C K S o y a E x t r a c t i o n b u f f e r提取缓冲液是适合的市售产品实例。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文件的使用者。如果采用其他产品可以得到相同或更好的检测效果,经实验评估后可以使用这些等效产品。E.1 试剂描述 大豆蛋白提取缓冲液适用于提取食品样品中的大豆蛋白,配合大豆致敏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进行大豆致敏原检测。E.2 试剂组成 大豆蛋白提取缓冲液1 0 0 mL2瓶。E.3 试剂盒保存E.2.1 试剂盒保存在室温(2 0 2 5)。E.2.2 超过有效期的试剂盒不应使用。41S N/T5 6 5 5.52 0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