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868667 上传时间:2025-08-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28.7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时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页例4和“试一试”,完成第51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它的编排与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编排类似,先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再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减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例如45-30,先算40减30得10,再算10加5得15。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基础是10以内的减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如45-3,先算5减3得2,再算40加2得42。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教学方法: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突出算法优化。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这节课,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 2.利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迁移法将加法计算的方法迁移到减法学习中,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练习的形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中乐,在乐中练。整个过程,教师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会进行口算。 2.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加法中迁移到减法中来。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情景图、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春天来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的美丽,你们想出去玩一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坐车去智慧城逛一逛吧!但是必须动脑筋过两关才能上车哦,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口算(出示) 30+25 27+30 4+25 6+31 45+30 重点说说口算45+30时是怎样想的? 2.第二关:同桌两人合作说计算的两步过程(出示) 50+20+3 60-30+5 7-5+20 8-5+60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动脑闯过了两关,那么一起上车吧!(出示挂图1) 3.引新 (1)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引导列式:45-30,并说说与我们学过的45+30有什么不同?(根据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1.例题: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问:你们会算45-30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注意要鼓励学生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可有不同的想法:①用小棒摆,拨珠数的方法;②想30+(15)=45,所以45-30=15;③最多的方法是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0=10,再算10+5=15。 (3)汇报交流 指名上台前边用小棒演示边说第三种方法,教师相机板书思路图: 45 - 30 = 15 40 5 10 并追问:为什么不用5-3,而用40-30呢? (4)看图说想法,比比谁说的好。 (5)小结口算方法,并与加法相比较,进一步理解算法。 (6)小练习: 如果把数字换了,你们还会算吗?(出示45-20 88-40)口算时说出口算的过程。 过渡: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我们都上车,一起出发吧!(出示挂图2) 2.试一试: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试一试:45-3 (2)小组内说说45-3的算法,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45 - 3 = 42 40 5 2 并追问:这什么用5-3,而不用4-3呢? 3.比较45-30与45-3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揭示课题 (1)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自己都能解决问题了,那么刚才的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相机揭示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补充课题:或一位数)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找智慧钥匙(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朋友们用智慧上了车,并来到了智慧城,但是城门用锁锁上了,我们能找到智慧钥匙吗?(出示图) 54-20 86-50 54-2 52 81 34 52 16 16 81 34 86-5 (2)同桌两人合作找智慧钥匙,然后指名上台前连线。 2.猴王请客(“想想做做”第2题) 智慧城里最聪明的猴王见我们来了,准备了许多桃子送给我们,看!(出示带有算式的桃形卡片) 87-20 87-2 96-60 96-6 68-30 68-3 (1)要求看桃子说结果,对了就可以得到桃子,同桌两人一人说一题,都说对了才可以得到。 (2)说完后再将桃子找朋友,并说为什么这样找? (3)比较每两个桃子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给小熊当老师 谈话:智慧城里的小熊见我们小朋友的口算这么好,也学着做了几题,让我们当它的小老师,看看它做的对不对,愿意吗?(出示) 65-30=62 47-6=41 54-20=64 35-2=15 (1)看算式,小组内交流。 (2)反馈:说说小熊做题的情况,对几题,错几题,错的错在哪里? (3)看完了小熊做的口算,小老师们有什么话要对小熊说的吗?(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做题时要细心才行) 4、摘智慧果 我们帮助了小熊,熊妈妈很高兴送给我们许多的智慧果,想要吗?(出示图) 55-2 93-80 85-70 46-3 58-6 56-50 75-20 44-30 39-5 63-40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选好果子,组长派一个代表上来摘。 5.运智慧果(“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熊妈妈又让小朋友们来到了果园。(出示情景图)。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单位的书写。口头回答问题。 四、课堂总结 1.谈话:今天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许多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总结: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如果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 第6课时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页例4和“试一试”,完成第51页“想想做做”第1~4题。 三维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温故预习 1.先用计数器摆一摆算式再说一说得数是多少。 87-0=   96-6=    87-20=   96-4=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版块一】 1.复习引入课题。 口算 74—30  76-60   85-70  93-50    直接写结果 集体订正 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算的? 2.进入新课学习,认定目标   【版块二】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48-40   59-40   75-40    48-4    59-4    75-4    独立计算,看谁先到达终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专项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校对。     4.综合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弄懂图意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5.综合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进行口答。   【版块一】 1.小黑板出示: 提问:谁来说一说74—30.74—3的计算是怎样想的?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2.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版块二】  1.师:小青蛙在进行跳远比赛,谁把以下各题算对了,就胜利了,一二组做第一只小青蛙,三四组做第二只小青蛙,看看谁先准确地到达。 2.指导学生在做完后用估一估的方法进行检查。    3.小黑板出示题目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师: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哪几道题目不用计算也能比较出大小的?你是怎么想的? 4.出示第7题图 谁来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同桌同学说说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 5.谁来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师: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要怎么做? 师: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版块三】 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你有什么窍门? 1.学生独立完成补充习题。 2.快的同学做选做题。 3.全班完成后集体校对,有错的订正。   板书设计: 第7课时 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三维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德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积累用合适的方式找实际问题里数量间联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通过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感受学习、探索的成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求去掉多少即求减数的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图提问题(出示图) 小猴上次从果园里采到桃之后,回家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吃桃了!过了几天,小猴到筐子里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问的什么?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师: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2.画图帮助 问:看图想一想,28个桃可以分成那两部分?怎样求吃掉的桃的个数?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 3.列式计算: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28-7=21(个)) 4. 引导自觉检验:想一想吃了21个合理吗?怎么知道是否合理呢? 师:平时做题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5.学生口述答句。 6.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谈话:28减7等于21中,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21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这类问题,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启发: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一些后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求划走了多少只可以怎样想?和同桌说说想法。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完成算式。 交流解法,说说各个数的意思,再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要求学生口头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你能看着图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读题,让学生填写算式和单位名称,指名板演。 交流解释算法。 四、归纳总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第8课时 练习八(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练习八第1~4题。 三维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 口算的计算能力。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意识。 3.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我们也解决了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练习这些内容,看谁表现好。(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可以一下唤起孩子的回忆。】 二、计算大比拼 1.做练习八第1题 59-3 =           76-5 =          92-60 = 59-30 =          67-5 =          38-4 = 95-30 =          67-50 =         72-20 = 要求:观察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再算一算,请学生自选一组说说计算过程,比每组算式之间的区别。 【设计说明:让学生能够在巩固练习中熟练算法,提高计算能力,感受算式之间的联系,体会到算法的不同。】 2.    小游戏:比一比谁先到达终点(练习八第2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们比一比那个小组最快到达终点。 明确要求:选2个小组,每组7人。小组内分别将事先准备好的“+2”卡片传递给下一个,边传边说算式,最快说出最后算式得数的为胜。 其他同学可作为裁判参与游戏,一轮结束后,换“-30”卡片互换角色继续比赛。 【设计说明:通过游戏的形式,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1.      计算大比拼(练习八的第3题) (1)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下94-60和49-7的得数各是几十多?指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再让每个人选一道算式和同桌交流自己估算得数是几十多。 (2)再让学生计算,时间是2分钟,说停就停。 (3)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汇报得数,结合了解学生口算的对错,分析原因,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口算能力,并选几道与估算结果比较。 【设计说明:本题在计算前让学生先估算得数是几十多,然后再进行计算。知道依据什么进行估计,掌握估计的方法,并通过估计检验自己计算的得数是否正确,感受估算的价值,也提高自己的计算准确度。】 三、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4题 (1)    出示第4题图,提问: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 启发思考:怎样才能解答玉 米老师的提问呢?只知道“我们班有47 人”这个条件够吗?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你能找出来吗? (2)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 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校正。 【设计说明:本题是解决生活中一个实际问题,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并学会找出题目汇总隐藏的另一个条件“还剩5人没有查完或还没有检查”,让学生学活通过图来发现有用的信息。】 四、发展性练习。 必做题: 1. 67 - ( )=60              ( )-50 = 13 59 - ( )= 9              ( )- 7 = 80 2.学校图书室原有64本《十万个为什么》,被一年级学生借走一些后还剩20本。借走多少本? □ ○ □ = □ (  ) 选做题:□里最大可以填几? □    + 50 < 87      69 - □ > 5      82 - □ > 40 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必做题; (2)做的快的学生做选做题, (3)全班完成后集体校正,有错的订正。 【设计说明:设计必做和选做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有能力的学生也得到提高。】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第9 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6——10题 三维目标 1.使同学们进一步熟练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感受估算的价值与意义,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增强同学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的意识。 3.让同学们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增强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的意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预习设计 课前调查班级男生、女生人数。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 预设3分钟 1.谈话引入课题。 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28分钟 1. 第一关:开启数学王宫大门。 专项练习,练习八第6题 学生给锁找到相应的钥匙。 集体校对。 2.第二关:勇夺王宫宝座。 专项练习,练习八第7题。 集体讲评。 3.第三关:计算比赛。 专项练习,练习八第8题。 集体讲评,做错的小朋友进行订正。 4.第四关: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练习,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说说思考的过程。 集体讲评,做错的小朋友进行订正。 综合练习,练习八第10题。 学生理解图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5.实践活动。 根据课前调查自己班级男生、女生人数,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版块一】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谁来说说看。 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版块二】 1.小黑板出示锁和钥匙图案,老师宣布比赛开始。 比一比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对!你是怎么找到正确的钥匙的?能告诉大家吗? 2.师:刚才你们开锁开得又快又对顺利进入了数学王宫,下面来做一个勇夺王宫宝座的游戏。 3.提问:这些题目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准备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 4.师:怎么求还剩的台数?怎么求原有的台数?怎么求卖出的台数?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提问: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要求一共做了多少朵,可以怎样想? 5.实践活动。 课前老师要求小朋友调查了我们班级男生、女生人数,谁来说说看?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动手试一试! 【版块三】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独立完成补充习题。 2.快的同学做选做题。 3.全班完成后集体校对,有错的订正。 第10课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三维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板书列式:43+31=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40+30=70       3+1=4       70+4=74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3+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板书:    43+31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 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板书:43-31=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指名说出判断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怎样回答书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回答? 5.“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 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第11课时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9~60页。 三维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能正确解决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理解两数相差多少的解题方法。 难点:用两数相差多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 口答。   △ △ △ △ △ △ △ △   ○ ○ ○ ○ ○   (1) △有( )个,○有( )个。   (2) ( )比( )多( )个,( )比( )少( )个。   小结:△和○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排,就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比○多3个,○比△少3个。   2.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明: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会了比较的方法。这节课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的实际问题,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比较策略。组织必要的复习,可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新课学习做必要的准备。]   二、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 出示情境,呈现问题。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我们先去看看红红和明明在做什么游戏。(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指出: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我们已经会解答了。那么,怎样解决“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揭示课题)   2.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一眼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吗?   再问:你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呢?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做,再用花片摆一摆,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活动。   交流:你们组是怎样摆的?怎样想的?(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数出两种花片的个数,再比一比;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等)   分小组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指名演示。   追问: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排的吗?为什么要一个对着一个排?   小结: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我们只要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说明:通过师生谈话,巧妙地呈现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排一排”的内在需求。而让学生亲历“排一排”的操作过程,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 提问:如果现在红花片和蓝花片有很多,我们也用排一排、比一比的方法,方便吗?为什么?那怎么办呢? 指出:当花片的个数很多时,用排一排、比一比的方法就不方便了。我们还可以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讨论:怎样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交流: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就是求什么?(就是求13个比8个多多少个,要求13个比8个多多少个,就要从13个里去掉8个。)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 - 8 = 5(个)。   让每个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全班口答。   提问: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   小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蓝花片就比红花片少5个。   [说明:通过“如果现在红花片和蓝花片有很多”的设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解答这一问题。整个教学流程,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分组讨论、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习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   3. 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小小的游戏中竟然藏着这么有趣的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游戏吧。   (1) 学生分组游戏:抓一抓,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2) 汇报交流。   [说明:让学生亲历游戏活动,动手抓一抓,比一比,动口说一说,算一算,动脑想一想,再次体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过程。]   4. 试一试,强化理解。   出示“试一试”的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体会: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就是求20人比24人少几人,所以用减法计算。)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4 - 20 = 4(人)。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问?   5.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说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通过组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实际上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都用减法计算,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三、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口述小猴和小熊采玉米的故事,出示情境图。   (1)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2)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3) 学生列式解答。   2.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1) 学生说图意,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 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 提问:题目中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 “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1)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题意。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 交流。你是怎么算的?怎样想的?   (4) 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小结:虽然提出的问题不同,但都是求的什么?(都是求小兔和小熊跳绳的下数相差多少)   4. “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两个小朋友对话的情境。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问题。   (2) 提问:你会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吗?   (3) 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 提问:这些问题都用什么算式来解答?   [说明: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计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考。]   四、 总结评价,内化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第12课时 练习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 三维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练习体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相同点,提高笔算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积累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体会咋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口算 59+20     18+70     62+4     36+2     37-6   76-50     57-4      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7. 第8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8. 第9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第2题 第13课时 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64页 三维目标: 1.通过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算法整理,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培养口算和按规则笔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答。 2.第1题: 先学生直接写得数,再集体订正。 比一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2题: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片叶子上的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4.第3题: 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完成,并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进行表扬。 5.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批改。 6.第5题: 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同桌两位学生互相说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然后指名学生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学生再计算。 二、布置作业 用竖式计算:47+2     34+54     79-65     48-3 第14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 三维目标: 1.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求的成果,感受探索学习的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