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明清的接受与经典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169119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明清的接受与经典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明清的接受与经典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明清的接受与经典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8 卷第5期2023年1 0 月景德镇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gDeZhen UniversityVol.38No.5Oct.2023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明清的接受与经典化张金梅,张中宇(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 1 331)摘要:咏怀五百字在唐、宋、元的接受度很有限,重要唐诗选本几乎不录。明前、中期约2 0 0 年,受“和而正”及复古等思潮影响,咏怀五百字因“似乏古雅”,唐诗选本对其仍少有选录。明后期社会思潮、诗学审美多元化,对它的选录及点评渐多,其接受出现转折。清代对咏怀五百字的接受达到高峰,上至御编御定全唐诗唐宋诗醇,延及学者重要选本及评注等,从篇法及内涵等对

2、咏怀五百字进行多重审视及高度评价,其思想与艺术的经典地位由此确立。咏怀五百字在明、清时期的接受起伏,与社会思想、诗学发展等密切相关。关键词: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接受转折;经典地位;诗学发展中图分类号:1 2 0 7.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9 6 9 9(2 0 2 3)0 5-0 0 0 6-0 5杜甫(7 1 2-7 7 0 年),字子美,今存诗1 40 0 余首,其五言长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下简称“咏怀五百字”)以深刻的笔触展现诗人抱负与现实矛盾,是杜甫的重要代表作。目前对咏怀五百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阐释、艺术分析,其接受研究尚处于发物阶段,仅见

3、王燕飞明代杜诗选录和评点研究略提及此诗的接受与影响,未见专文考察明、清两代咏怀五百字的传播、影响及其经典化历程。韦勒克指出:“一件艺术品的全部意义,是不能仅仅以其作者和作者的同代人的看法来界定的。它是一个积累过程的结果,也即历代的无数读者对此作品批评过程的结果。”2 明、清50 0 余年唐诗选本众多,诗话、评注丰富,是咏怀五百字接受转折、价值发现及确立经典地位的关键时期,研究咏怀五百字在明清的接受不但有助深度发掘其思想、艺术价值,且可进一步考察其中社会环境、文化思潮、诗学发展等的互动关系。一、明代对咏怀五百字的选录与接受孙琴安指出:“唐诗选本很有些温度表的味道,它可以使我们知道这个朝代对某一诗

4、人是冷还是热,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3 目前可见唐代的唐诗选本约有1 6 种4,均不见选录咏怀五百字。两宋杜诗广受推崇,出现“千家注杜”盛况,但重要选本文苑英华唐百家诗选分门纂类唐歌诗皆未选此诗。金代元好问唐诗鼓吹及元代杨士弘唐音也未录咏怀五百字。简言之,咏怀五百字创作以后在唐、宋、元50 0 余年间的接受度很有限,尚未视为杜甫的重要诗作。明前期(洪武一成化年间)百余年间编成的唐诗选本以唐诗品汇唐诗正声雅音汇编影响最大。明史文苑传评高所编唐诗品汇说:“终明之世,馆阁宗之。1 57 3唐诗品汇收稿日期:2 0 2 3-0 4-0 6作者简介:张金梅(1 9 9 7-),女,贵州贞丰人,在

5、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通讯作者:张中宇(1 9 6 4-),男,重庆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诗学研究。2023年第5期全书九十卷,选诗人6 2 0 家、诗57 6 9 首,第二十四卷专列长篇一卷,选录杜甫长诗2 首,咏怀五百字首见人选重要大型唐诗选本,其卷下日:“五言长篇,逮李杜二公始盛,至其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意曲折,对仗森严,此少陵所长也,太白又次之,韩愈晚出,力追前人。6 同为高所编的唐诗正声二十二卷,选1 40 人、诗9 31 首,选诗总数约为唐诗品汇的1 6%,其选诗标准形式上要求“声律纯完”,内容上要求“得性情之正”,是一本唐诗精选本,唐

6、诗正声未选录咏怀五百字。康麟雅音会编共十二卷,选杜诗1 0 0 3首,已占杜诗总数7 0%以上,但咏怀五百字亦未入选。明中期(弘治一隆庆年间),前后七子推动的“诗必盛唐”等复古思潮达到高峰。这时期李攀龙唐诗选是极为重要的唐诗选本,胡震亨评价唐诗选“李于鳞一编复兴,学者尤宗之”,7 足见其影响之大。唐诗选七卷,共录诗46 5首,选录杜甫诗歌48 首,数量最多,但亦未选咏怀五百字。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明确表示:“五、七言古俱有长篇,而李、杜五言,似乏古雅,故并不载。”8 明中期其他重要唐诗选本如唐诗删唐诗类钞重选唐音大成皆不选咏怀五百字,可见此诗在明前、中期明人选唐诗中的关注度仍不高,几乎被冷落。明后

7、期(万历一崇祯年间)是中国思想史上发生巨变的时期,在个性解放思潮影响下,明后期诗学取向更加多元。此期重要唐诗选本删补唐诗选脉笔释会通评林石仓唐诗选唐诗解承前、中期观念,仍未选咏怀五百字,但唐诗归唐诗镜唐诗纪则选录此诗。钟、谭元春的唐诗归三十六卷,是明后期最重要的选本之一,选杜诗最多,咏怀五百字一诗列于卷十九之首,钟悍指出:“读少陵奉先咏怀北征等篇,知五言古长篇不易作。当于倒淋漓,忽正忽变,若整若乱,时断时续处得其篇法之妙。”9 卷十九陆时雍唐诗镜其卷二十一选录咏怀五百字,评日:“感时忧国,披写满怀,此老杜独到,想此言之非虚作1 0 ,赞赏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卢德水在读杜私言中指出,此诗贯穿忧君

8、爱民精神,“赴奉先县及北征肝肠如火,涕泪横流,读此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张金梅,张中宇: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明清的接受与经典化厚,有“使人酸鼻”的感染力。从前、中期近1 0 种最重要唐诗选本对咏怀五百字的接受情况来看,受“和而正”及复古思潮影响,一般认为此诗“正中有变”,只有高唐诗品汇选录了此诗,可见从唐、宋、元直到明前、中期咏怀五百字的传播度、接受度都不高。受明后期重个性、重情感文学思潮影响,唐诗归唐诗镜唐诗纪等重要唐诗选本皆选录咏怀五百字,钟、谭元春、陆时雍等人对此诗评价颇高,四溟诗话读杜私言等诗话则着重阐释此诗的思想内涵。总的来说,咏怀五百字在明后期的接受度出现了新的变化。二、清代

9、对咏怀五百字的选录与接受较之明代,清代学者则大胆肯定杜诗之变对中晚唐诗及后代诗坛的开启之功和重大影响。此时期不仅多家重要唐诗选本选录杜甫诗歌,其杜诗人选数量更多为全唐诗人中第一,而且杜诗集频繁刊刻,大量杜诗注本出现,杜诗接受度达到空前盛况,各家对咏怀五百字的解读也更为细致深入。清代唐诗别裁集御选唐宋诗醇十八家诗钞唐宋诗举要等重要唐诗选本皆选录咏怀五百字。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共二十卷,对杜甫五言长篇极为称赞:“少陵五言长篇,意本连属,而学问博,力量大,转接无痕,莫测端倪,转似不连属者,千古以来,让渠独步。”1 2 1 55评咏怀五百字“反反复复,淋漓颠倒,正古人不可及处 6 0,高度肯定此诗的独特性

10、。乾隆救编御选唐宋诗醇四十七卷,评咏怀五百字:“甫从局外蒿目时艰以所经为纲,所见为目,言言深切,字字沉痛。板荡之后,未有能及此者,此甫之所以度越千古而上继三百篇者乎?”1 3 2 2 1 认为自从诗经中反映政局动荡的板荡之诗后,未有能及此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约编成于咸丰初年,评价咏怀五百字:“诗中极咎君臣欢愉,发发有乱离之忧 1 41 9。高步瀛唐宋诗举要选咏怀五百字引录张廉卿评语“数语回翰无迹,所谓更觉良工心独苦杜公此等诗,实足上嗣风雅。”1 5 47 又引评注:“悲哀沉郁,愤慨淋漓,文气横溢纸上,如生龙7忠。1 1 437 4谢四溟诗话亦指出,“子美贫到骨矣。千载之下,使人酸鼻”,1 31

11、 2 赞扬杜诗感情深8活虎不可控瑞。太史公、韩昌黎而外,无第三人能做此等文字,况诗乎?诗中唯杜公一人也。”1 5 46这些重要选本对咏怀五百字都持赞赏态度。清代杜诗注本成就最高,著名的如杜诗详注读杜心解杜诗镜铨钱注杜诗杜诗说等。仇兆鳌杜诗详注二十五卷,引证浩博,是公认的杜集第一善本。仇兆鳌评咏怀五百字:“各四句转意,抚时慨已,或兴或比,迭开迭合,备极排荡顿挫之妙。”1 6 浦起龙读杜心解共六卷,解读咏怀五百字指出:“是为集中开头大文章,老杜平生大本领。须用一片大魄力读去,断不宜如朱、仇诸本琐琐分裂。”1 7 强调长篇须从大处着笔,方得此诗风神。杨伦杜诗镜铨成书于乾隆五十六年(1 7 9 1),

12、博采众家所长,删汰纰缪,自成一家,也高度赞赏咏怀五百字:“此及北征,尤为集内大文章,见老杜平生大本领。1 8 1!I又引李子德评语:“太史公谓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而不乱,离骚兼之。公咏怀足以相敌。”1 8 1 1 2清代诗话多从篇法、字句、思想及艺术手法等推崇咏怀五百字。如翁方纲石洲诗话指出“奉先咏怀一篇李唐之代,乃有如此大制作,可以直接六经矣。”1 9 方贞观方南堂先生锻录从音韵、用字及篇法方面推赞此诗:“赴奉先县五百字,当时时歌诵,不独起伏关键,意度波澜,煌煌大篇,可以为法,即其中琢句之工,用字之妙,无一不是规矩,而音韵尤古淡雅正,自然天籁也。”2 0 1 赵翼瓯北诗话指出:“赴奉先县云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皆题中应有之义,他人说不到,而少陵独到者也。”2 1 朱东润认为“瓯北论少陵真实本领处”“语极深入”2 。叶燮原诗内篇下肯定其议论入诗的开拓性:“杜甫五言古,议论尤多。长篇如赴奉先县咏怀北征及八哀,何首无议论!”2 3 6 2 4沈德潜说诗眸语卷下也指出:“杜老古诗中奉先咏怀北征八哀诸作纯乎议论。2 3 56 7总体来看,清代对咏怀五百字的接受与批评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分析篇中表现的忧国忧民思想,赞赏杜甫忠君爱国及“忧黎元”的深挚情怀;二是高度赞赏此诗章法结构的独特性;三是从艺术手法上,肯定此诗“以议论景德镇学院学报人诗”的开创价值和意义。较之明代以前,咏怀五百

14、字在清代的接受达到高峰,选本、杜诗注本、诗话的评点更为多元丰富。三、明清社会思潮与咏怀五百字的经典化刘文心雕龙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2 4 文学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关系密切。杜甫咏怀五百字在明、清两代的接受及其经典化历程,是社会环境、诗学审美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一)明代后期活跃的思想造就了咏怀五百字接受的转折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王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明太祖实录载:“初,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上久厌之,至是悉命复衣冠如唐制”2 5,掀起了恢复华夏传统的主流思潮。在文化上,朱元璋推崇儒家诗教,士人纷纷响应,推崇平和典雅风格,“和而正”成

15、为对“诗章”的基本要求。杜甫此期虽然受到尊崇,但诗坛更注重杜诗的温柔敦厚、“得性情之正”,其中战乱写实、坪击社会不平的一面则被遮蔽了。咏怀五百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诗中揭露上层社会奢侈腐败,下层民不聊生,抒发的是激荡的忧国忧民情感,与推崇平和典雅风格的要求不符,因而多被忽视。明中期,李梦阳等倡扬“诗必盛唐”,模拟汉唐的高格逸调,以格调论唐诗成为主流。明代格调说恪守伸正细变观念,以汉魏古诗为“正”,视杜甫五古长篇为“变”,在此种背景下咏怀五百字同样被忽视,此期重要唐诗选本都不见选录。万历之后,朝廷政治腐败黑暗,社会矛盾加剧,士人“盛世”理想渐趋幻灭。在王阳明心学及其后李赞“童心说”影响下,明后期文

16、坛出现反叛传统文化,重个性、重情感的文学解放思潮,以政教为中心的“和而正”“崇盛唐”审美观念不再居于文坛主流地位。明史儒林传日:“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5722程朱理学对文学思想过于严苛的道德束缚逐渐减弱,诗歌创作由“师古”向“师心”转变。竟陵派、公安派先后崛起于诗坛,“独抒性灵”的吁求逐渐取代对体格声调的强调,不再沿袭明前、中期“诗必盛唐”观念,选诗审美渐趋多样,前、2023年第5期2023年第5期中期被忽视的唐五古长篇在此时期受到关注,咏怀五百字渐被重视。总评咏怀五百字得“篇法之妙”,可以与汉魏名篇相媲美。唐诗归认为“真诗者,精神所为也”9 31,选诗注重诗中所

17、表现的思想情感,评咏怀五百字日:“极道骄奢暴,隐忧言外,似皆说秦,其实句句是时事”9 卷十九,推崇此诗直言时事,又有关怀民生的深刻感情。总之,明后期对咏怀五百字接受的显著转折,是社会思潮、诗歌风气转变的结果。(二)清代对杜甫的推崇与咏怀五百字的接受高峰清初文人大多亲身体验了异族人侵的大动荡,明清易代这一政治环境的改变给文人巨大刺激,杜诗中所表现的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忧患意识等更容易唤起他们的感情共鸣。邓汉仪诗观初集云:“当夫前朝末叶,铜马纵横,中原尽为荆榛,黎庶悉遭虔岁有志之士为之哀板荡、痛化离焉。此其时之一变。”2 6 清初对杜诗的解释也往往带有“哀板荡、痛化离”这种惨痛的时代体验。咏怀五百

18、字表现唐朝战乱之前的社会现实,饱含对国家的忧虑,对人民的关切,具有积极的现实内容和时代特征,因而更被重视。王嗣云:“自晨过骊山”,至路有冻死骨,叙当时君臣晏安独乐而不恤其民之状。婉转悬至,扬抑吞吐,反复顿挫,曲尽其妙。”2 7 李因笃、胡夏克、张谱等人则将咏怀五百字推尊到雅、颂的高度。李因笃指出:“太史公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而不乱,离骚兼之。公咏怀时可以匹美。”2 8 胡夏克日:“诗凡五百字,而篇中叙发京师过骊山就泾渭抵奉先,不过数十字耳,余皆议论感慨成文,此最得变雅之法而成章者也。”1 32 2 乾隆年间,统治者需要为其统治服务的诗作,大力提倡“温柔敦厚”儒家诗教,杜甫忠君爱国思想被

19、推到空前的高度,“且诗者何?忠孝而已尔。离忠孝而言诗,吾不知其为诗也。”2 9 乾隆推崇杜甫:“品高万古熟同其,一生惟是忠孝耳。”30 文人纷纷从忠君爱国忧民等思想内容上点评咏怀五百字。御定全唐诗御选唐宋诗醇皆选录咏怀五百字,加之民间众多选本的选录,扩大了此诗的传播和接受。以沈德潜、方东树及翁方纲等为代表的重要诗论家,在咏怀张金梅,张中宇: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明清的接受与经典化典地位在清代得以确立。四、结语纵观杜甫咏怀五百字在明、清两代的接受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交织着冷遇与热情的动态起伏过程,这种动态的起伏与不同时期的诗学观及各个朝代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明前、中期,由于“和而正”及复古思潮

20、、推崇古雅等影响,咏怀五百字描写社会复杂矛盾,抒发的感情是动荡激烈的,被视为“变”,多被排斥,接受度低。明后期思想活跃,此诗开始受到重视,多家选本选录点评此诗,其接受开始出现转折。清代对咏怀五百字的接受达到高峰,上至御定全唐诗唐宋诗醇,延及学者重要选本及评注等,从篇法和思想等对咏怀五百字进行多重审视,其思想与艺术的经典地位得以确立。其后经梁启超、陈独秀、胡适、闻一多等近现代学者的品评、推崇,进一步巩固了咏怀五百字的经典地位。参考文献:1王燕飞.明代杜诗选录和评点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2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21、8 4.3孙琴安.唐诗选本提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5.9五百字经典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评价和推崇,对此诗的接受产生了重要影响。沈德潜评咏怀五百字云:“首叙抱负,次述道途所经,末述到家情事。身际困穷,心忧天下,自是希稷、契人语。”1 2 6 1 方东树昭味詹言指出:“屈子、杜公时出见道语、经济语若说则索性说之,须是悲壮苍?沉痛,令人感动心脾,如奉先咏怀等作”31 ,认为咏怀五百字代表了杜诗直抒胸臆、沉着真切的一面。翁方纲将杜诗尊为最高审美典范,其石洲诗话卷一云:“杜之魄力声音,皆万古所不再有,此皆后人之必不能学,必不可学者。”高度赞赏咏怀五百字:“奉先咏怀一篇此自周雅降风

22、以后,所未有也李唐之代,乃有如此大制作,可以直接六经矣。”32 在官方的推举、选本的选录传播以及重要文人的推动等多种因素下,咏怀五百字经104傅璇琮,陈尚君,徐俊.唐人选唐诗新编(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4.5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6高.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8.7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8唐汝询.唐诗解凡例M.王振汉,点校.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 0 1 0.9钟慢,谭元春.诗归M张国光,点校.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 9 8 5.10陆时雍.诗镜唐诗镜M任文京,赵东岚,点校.保定:河北

23、大学出版社,2 0 1 0.11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M.济南:齐鲁书社,2 0 0 5.12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13弘历.御选唐宋诗醇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448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14曾国藩.十八家诗钞M.上海:世界书局,1 9 35.15高步瀛.唐宋诗举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16仇兆整.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17浦起龙.读杜心解M.北京:中华书局,1 9 6 1.18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52.19翁方纲.石洲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1 9

24、 8 1.20方南堂.缎锻录M.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景德镇学院学报21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3.22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3王夫之,等撰,丁福保辑.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5.24刘.文心雕龙M.黄霖导读,黄霖整理集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8.25胡广,等.明太祖实录M.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掺影印.26邓汉仪.诗观初集M.乾隆十五年一十七年仲之琮深柳读书堂重修本27王嗣爽.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28刘溶.杜诗集评M.台湾:大通书局,1 9

25、7 4.29沈德潜.钦定国朝诗别裁集M.清刻本.30弘历.御制诗四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 6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1.31方东树.昭詹言M.汪绍楹,点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1.32赵执信,翁方纲.谈龙录/石洲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责任编辑:邓晔2023年第5期Acceptance and Canonization of Du Fus Chanting on Those Seen andHeard from Changan to Fengxian with 500 Characters in the Ming andQing Dyna

26、stiesZHANG Jinmei,ZHANG Zhongyu(College of Literatur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Abstract:The Chanting on Those Seen and Heard from Changan to Fengxian with 500 Characters was rarelyaccepted in the dynasties of Tang,Song and Yuan,and always left out in the major anthologies o

27、f the Tang po-ems.During the 200 years from the early to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still few anthologies of Tang poemsmade mention of i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houghts of harmony and righteousness and the retro trend.Inthe late Ming Dynasty,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trend of the soc

28、ial thought and the poetics aesthetic stan-dard,there appeared a turning point about it and it began to attrac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e Qing Dy-nasty,it gained a so widespread acceptance that nearly all important collections and commentaries of poems,eventhe Imperially-selected Poems of the T

29、ang Dynasty and the Selected Poems of,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listed it in and gave it detailed examination and high praise on the discoursing and connotation,which estab-lished its classic status in thought and art.However,the change concerning the acceptance of it in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thought and poetics.Key words:Du Fu;Chanting on Those Seen and Heard from Changan to Fengxian with 500 Characters;turningpoint concerning the acceptance;classic status;poetics develop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