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验收总结报告西北工业学校2013年5月目 录第1部分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11.1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11.1.1 项目总体情况11.1.2项目建设依据的文件21.1.3 项目完成情况31.1.4 项目建设成效51.2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10第2部分 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122.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22.1.1 任务完成情况122.1.2 建设效果142.2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442.2.1 任务完成情况452.2.2 建设效果452.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492.3.1 任务完成情况492.3.2 建设效果502.4 创新点与示范点542.4.
2、1 创新点542.4.2 示范点56第3部分 特色项目573.1 任务完成情况573.1.1 特色项目一:集团化办学任务完成情况583.1.2 特色项目二: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任务完成情况583.2 建设效果583.2.1 特色项目一:集团化办学建设效果583.2.2 特色项目二: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效果59第4部分 建设经费604.1 资金预算情况604.2 预算执行情况614.3 资金使用效益624.3.1中央财政的拉动效应634.3.2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显著效益63第5部分 贡献与示范645.1 示范校建设对行业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贡献645.2 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引领和辐射带
3、动的成效675.2.1 示范引领685.2.2 辐射带动69第6部分 建设成果706.1 示范校建设阶段成果706.2典型案例介绍70第7部分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757.1 存在的问题757.2 改进措施75 第1部分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2011年1月,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我校被国家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批准确定为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2011年7月25日被国家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批复公布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4、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任务书),至此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1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为“511”建设工程,即中央财政支持的化学工艺专业、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5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和学校自筹资金建设的1个陕西化工职教集团化办学特色项目与1个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特色项目建设。我校依据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等文件精神,坚持“重点建设、持续推进、强化特色、服务地方”的建设思想,突出化工职
5、教特色,发挥陕西化工职教集团理事长学校领头羊作用,引领全省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发展新趋势。1.1.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精神,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把学校建成具有示范性的中等职业教育基地、企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石油化工行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经济建设做出更
6、大贡献。1.1.2项目建设任务目标 全面完成“511”工程建设任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新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训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创新“校企联动”体制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使学校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办出特色的示范,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为陕西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1.1.3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国家示范校建设顺利进行,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有关示范校建设文件精神,成立了组织机构,召开了学国家示范校建设启动会,制订了有关制度,组成了精干的示范校建设团队,为示范校建设的成
7、功建成奠定了基础。1、 组织保障为切实保证和做好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和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为国家示范校建设第一责任人,在领导小组下设立示范校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示建办)以及6个项目建设职能组(示范校建设组织机构、部门职责见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制度汇编)。2、 制度保障制度的建设既保证学校示范校建设的顺利进行、规范示范建设者的行为,为学校示范建设保驾护航,又立足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谐、稳定、长远发展。我校制订了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使用实
8、施细则及会计核算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训基地建设暂行办法、校企合作制订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管理规定(草案)、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20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详见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制度汇编),将国家三部委、教育部有关文件和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任务书等汇编成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指南。3、 建设团队保障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两个特色项目建设将建设任务细分成241个子项目,确定了项目负责人,组建形成由学校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等98名人员组成的示范校建设工作团队,使建设项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到人,项目
9、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进行。4、资金保障两年建设期,中央财政投入项目建设总金额1120万元,另外,学校压缩经常性的弹性开支,调整好职工收入与建设投入的比例,学校投入18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1.1.3 项目完成情况按照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书,建设目标为“511”建设工程,主要完成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制机创新和校企合作,建设要点451个,100%完成。学校计划项目建设要点完成情况见表1-1。表1-1 学校计划项目建设要点完成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建设要点完成数完成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学生
10、评价模式改革、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训条件建设等196196100%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兼职教师等136136100%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社会服务8181100%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滚利体制改革、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创新、制度框架建设、办学评价体系构建2525100%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网络管理系统1313100%合 计451451100%1.1.4 项目建设成效经过国家示范校两年建设,我校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两个特色项目建设已经顺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同时拉动学校其它工作同步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1、,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色项目建设推动了学校集团化办学机制建设和数字化管理、网络教学的升级,提高了学校为区域经济建设、行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主要完成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了学校和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编写了20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19门主要课程课件、完成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新建、改建扩建实训室26个;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专业带头人9名、骨干教师23名、“双师型”教师29名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26名;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建立管理制度、办法等39项,4家企业“订单”培养218名学员,完成1200多人次的社会
12、培训及技能鉴定,相比原计划已经超额完成任务。第2部分 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央财重点支持5个专业建设,分别是化学工艺专业、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建设项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学生评价模式、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现已顺利完成各项任务。2.1 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示范校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通过校
13、企合作共同进行教材建设,创新学生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好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1.1 任务完成情况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专业建设发展、学生从中受益、企业受用得利”为主旨,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主线,组织示范校建设人员通过对陕西省及周边地区、珠江三角洲等130余家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电气企业及IT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就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与企业相关人员深度交流,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撰写调研报告39份,使原来不清晰的人才培养模式捋清了思路,形成了我校“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
14、养模式;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编写20门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色校本教材,创建了“三评合一”学生评价体系,开发教学软件,建立企业案例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新建改建实训场所,改善实训条件、拓展实训功能,全面完成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5个重点建设专业任务完成情况见表2-1。表2-1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名称一级项目项目建设内容计划建设任务数完成结果完成率化学工艺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结报告、完成项目化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报告、“三评合一”
15、学会评价模式、课程体系、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软件、建立企业案例、新建扩建校内实训场所、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等。4242100%化工机械与设备3838100%电气技术应用4343100%数控技术应用3939100%计算机应用技术3333100%合计195195100%2.1.2 建设效果1、创新学校“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需要。(1)“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确定了“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要相对接,校园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相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学生技能培养与基本
16、素质提高相结合“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要相对接。确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宏观上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即以行业企业需要为原则。校园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相对接。依托陕西化工职教集团优势,吸收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特别是石化企业。石化企业的安全文化、环保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以及企业精神必须“落户”校园,进入课堂,深入人心。教学内容要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但主要是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结合生产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分析研究,结合职业标准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
17、划,组织教学,开展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编写校本教材,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是实施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要求。学生技能培养与基本素质提高相结合,学生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企业家牛根生先生的著名观点“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是坚决不用”。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培养,使学生改变陋习,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素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3
18、)“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规划根据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体制,三年学制,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模式,我校实施“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规划是:第一学年实现职业基本能力培养,第二年实现职业专项技能培养,第三年实现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见表2-2)。表2-2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规划实施时期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能力培养职业基础能力职业专项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学习形式校内校内校外学习方式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认识训练专业核心课+拓展课+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综合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时期分配2-4周2-4月8-10月2、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清晰,特色鲜明。五个重点
19、建设专业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要和学校“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陕西延长兴化集团公司、陕西延长化建工程有限公司、陕西煤业渭河煤化集团公司、浙江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等省内外有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下,各专业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邀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教授、陕西延长兴化集团公司、陕西延长西北橡胶集团、陕西延长化建集团公司、陕西渭河煤化集团、咸阳彩虹集团、等行业企业几十位专家、技术人员参加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审定会等会议,对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等进行研讨、审定
20、。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形成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方法,巩固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已完成,并已开始实施,目前进展顺利,学校2015届学生受益。(1)化学工艺专业确定“校企共育、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育、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课程体系搭建和教材建设、承担企业技术秘密的教学任务,合作中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管理、服务等,将基础文化学习渗透到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通用能力培养过程中,专项学习领域渗
21、透到校内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重点解决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适应“订单”及职业岗位的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2)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学做一体、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学做一体、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采用边学边练、学做一体的教学手段,将不同的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安排在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进行学做合一的培养。随着任务复杂程度的递增,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从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向综合技能递进。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经历两年校内实训基地学、练、做合一,一年校外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习,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不断递进的职
22、业能力训练过程中,达到“四懂、三会”的专业培养目标,获得良好的岗位综合能力。(3)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学做合一”“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学做合一”是指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加入到制订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相关职业技能融入到“专业基础技能”、“专业专项技能”、“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上,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能力要求,并借鉴行业企业认证的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制定。在课程实施上,将电气行业相关工种所需的职业能力分解到课程项目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
23、、能工巧匠参与教学,由易到难按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要求进行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既注重学生素质、技能的全面提升,又满足岗位职业资格取证要求。(4)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对接,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对接,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路径,并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融入企业元素,进行校企对接,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的逐步转变。(5)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形成了“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相融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优化了课程体系,编写特色校本教材,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五个重点建设
24、专业通过对省内外行业企业岗位能力的调研,系统分析行业的“职业活动”、生产过程,归纳出系列典型工作任务,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主导,参照行业技术标准,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5个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u 化学工艺专业构建了“重技能、活模块”的课程体系专业建设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构建以化工生产过程、核心岗位要求为依据,满足职业需求为根本的“重技能、活模块”课程新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专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资格证的获取。u 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基于工作过
25、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化工机械与设备工作过程以及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能力,与本专业获取化工检修钳工、化工检修焊工、化工检修管工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u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能力逐次递进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需求与学生技能培养并重”的原则,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我校教师和来自陕西延长兴化集团、陕西延长华特玻璃纤维有限公司、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秦岭电气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围绕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能力逐次递进”的课程新体系。课程体系以电气维修、运行电工为培养主线,以电气控制与PLC、供配
26、电运行与维护课程等为核心,在职业素养形成+专业技能训练基础上,结合工学交替专业实践,可纵向延伸或横向发展。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能力逐次递进的课程体系融通了维修电工、变配电室值班工、常用电机检修工、电子仪器装调工等资格证。u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根据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广泛的企业调研,以职业领域分析为基础,从职业岗位标准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凝练产生核心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定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重新划分各个课程边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典型工
27、作任务的课程体系”与车工、数控车工、铣工、数控铣工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u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标准和广泛的市场调研,以职业领域分析为基础,从职业岗位标准入手,紧扣学生就业岗位群,针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凝练出核心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设定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构建了“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实现了课证融通,可有利于学生考取OST认证。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与专业(工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统一,有利于学生获取相应专业(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使我校学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现在的96%,使
28、得双证书率提高到98%。开发课程标准61门,其中核心课程标准15门,有力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我校制订了校企合作制订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管理规定(草案),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现代中职教育要加强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加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加强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原则进行教材开发与建设,组建了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团队。五个重点示范建设项目组和现已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作为课程改革成果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求物化形式的教材,编写了轻烃回收操
29、作、化工管阀与维修、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电气控制与PLC、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等20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见表2-3),其主要特点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部分内容首次引用企业新近的生产流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教材的编写在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下完成,对教材初稿组织专家召开审核会议经过进行了审核后,再次修改完善,最终经过专家审定核稿完成。校本教材在编写上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规律,多采用图识、标注;在整体设计上以工作任务编排为主线,由工作任务引出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同时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注重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操作学习的实用性,使教师在教学中便于实现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已经逐步投入教
30、学使用。对于学生获取相关专业(工种)资格证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的继续学习和职业研究。表2-3 校本教材开发一览表序号教材名称特点所属专业1轻烃回收操作校本教材编写的项目来源于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紧扣课程标准,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内容,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共同完成;教学设计上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技能实践能力锻炼。在教学实践中还将继续修订和完善。化学工艺专业2化工DCS仿真操作3化工单元操作4化学反应器操作5化工产品检验6化工机器安装与维修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7化工管阀维修8化工设备安装与维护9电气控制与PLC电气技术应用专业10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11单片机应用技
31、术12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13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技术应用专业14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15铣工工艺学16数控铣工工艺与编程17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8办公自动化19平面设计与制作20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指导4、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根据现有实训设施和新增设备,结合专业项目化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置,进行了适应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布局,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构建了“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等四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平台,使实践教学条件在能力培养上形成体系,实
32、现了“任务驱动”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该平台的建设为学校向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及教学科研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在“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基础上,根据各自专业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模式:化学工艺专业为项目化教学和仿真教学、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为岗位教学、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为项目化教学、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项目化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见表2-4),现已试点推行、实施。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积极性更高涨,对学生技能掌握有明显的提高,教学模式的
33、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职组)2012年参加三个项目获一等奖3个,同样三个项目在2013年提高到一等奖5个。表2-4 各专业教学模式序号专业名称课程体系试点班级受益学生试点效果1化学工艺专业项目化教学和仿真教学高级化工工专业1464、1566、中专化学工艺1449、1551195名学生反应好,学习兴趣浓厚。省级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2011年3个一等奖,2012年5个一等奖。2012年化工设备维修3个三等奖;2013年化工设备维修3个二等奖;2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岗位教学中专化工机械与设备1439、1543、高级化工机械151094名3电气技术应
34、用专业项目化教学中专电气1418、151982名4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化教学中专1413、151470名5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中专计算机1405、150668名2、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月活动我校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思路,每年举办一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月,积极备战省级、国家级学生技能大赛。学校将技能竞赛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学校数量充足、设施齐全、师资精良的校内实训基地平台,全方位保障和全力推动学生技能竞赛的开展,在全校营造了学技能、用技能、赛技能的浓厚竞赛氛围,特别是经过两年示范校建设,参加技能竞赛学生成绩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举办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月对我校
35、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1)以赛促学,激发了学生学技能的积极性通过技能竞赛的组织、选拔和参加,达到激发广大学生学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的目的。首先,参赛学生能够验证自己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砺练实践动手及创新创业能力。技能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进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最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其次,把握参加竞赛的契机,不为竞赛而竞赛,而是为了促进学风建设,在学生中树立竞争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带动全体学生学技能的积极性。为此,我校每年举办一次职业技能竞赛,技能竞赛种类有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检修钳工、数控车工、电工维修、计算机操作、网络布
36、线等10多种,每届职业竞赛学生都积极踊跃报名,各专业系经过层层选拔后,才进行正式地比赛。(2)以赛促教,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与其说是学生专业技能的赛场竞技,不如说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交流与搏弈。这就促使专业指导教师必须以实战出发,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地强化学生技能的运用熟练程度,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教学热情、责任心和专业水平。可以说,学生在竞赛中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凝聚着指导教师的智慧和汗水,同时,学生技能竞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又可以增加指导教师教学的成就感。(3)以赛促改,深化我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技能竞赛推动课改不断深化,使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职场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紧密对接。为发挥
37、技能大赛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推动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掌握每年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规程,不断调整实践教学大纲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内容的实用性,提高专业技能训练的完整性和针对性;同时鼓励相关教师模拟大赛参赛项目,以此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进而在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等重点和难点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通过参加省级、国家级学生技能大赛,扩大了与其它学校间的教学交流和切磋,推进了我校专业教学计划的进一步改善,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教师们将他们在教学研究中的体会、经验撰写成教研论文,在有关期刊杂志发表27篇,并在教学实
38、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5、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了专业资源共享。以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为专业群建设发展和教学研究提供教学资源素材,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密切校企合作,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我校建立了5套涵盖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58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27门核心课程教材试题库、18门课程电子教案、33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30GB的专业视频资料、60GB专业教学软件、8个行业企业技术案例(见表2-5),在教学中已经广泛使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特别是行业企业技术案例的运用,教学过程简单明了,真实直观,学生如身临企业环境,说服力强,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有着直接地帮助,
39、对学校专业群建设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行业企业技术案例还将不断增加和完善,不断丰富教学过程。表2-5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序号名称数量特点1校本教材20门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吸收企业文化,渗透企业文化,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2课程标准58门任务引领,要求明确3试题库27门结合实践,紧扣教学内容,题目新颖,问题多变。4电子教案18门规范化、标准化。5多媒体课件33门适应项目化教学,图文并茂。6视频100GB以案例为主,专业内容全面。7教学软件150GB内容全面,由低到高,循序渐进。8行业企业技术案例120个企业特色鲜明、典型,覆盖面广,操作性强,教育性强。9项目教学沙盘企业网搭建与网络综合布线各一个完
40、全还原了项目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的体验企业中项目的运作过程6、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实现“三评合一”,使学生评价可量化。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职业要求和基本素质要求,对在校学生综合评价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由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对学生以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的职业能力评价、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行为规范(操行)与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反馈意见结合的基本素质评价,最终形成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三评合一”学生评价模式。“三评合一”学生评价模式为学校评选三好学生、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加强学生管理等提供了定量依据,形成技能人才培养
41、更加科学的动态评价机制。“三评合一”学生评价体系是综合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应考核的各方面因素,建立以职业资格鉴定和课程考核相结合形成的职业能力评价;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校内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的评价标准,以实训实习过程的操作能力、生产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等作为考核要求,形成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的职业技能评价;建立以学生在学校期间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企业调查、社会反馈形成的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反馈意见结合的基本素质评价。突出以学生能力考核为核心,旨在建立一种数学模型,使学生评价可量化、简单化。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方面的评价过程如下表2-6:表2-6 “三评合一”学生评价序号项目职业
42、能力(PA)职业技能(VS)基本素质(BQ)“三评合一”评价1考核标准制定制定课程考核与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内容相衔接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与职业岗位对应的操作技能实训项目,确定校内实训与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紧密相关的学生实训考核标准,即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学生在校行为规范(操行),在企业的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创新能力通过调研或反馈实际上是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三者合一的综合评价 (CE) 指标。2考核结果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由学生各课程考核成绩(xi)按下列公式计算,所得到的综合结果即为该学生的职业能力。 n=考核
43、课程数学生个体职业技能(VS)评价由本专业学生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成绩(Xi)按下列公式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即为学生职业技能评价结果。 ,n=实训岗位考核数考核成绩(xi)按下公式计算。 ,n=考核项目数由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结果进行算数平均,依据平均值进行评价。CE=(PA+VS+BQ)/33学生个体评价PA=60以下为差,60-69合格,70-79中,80-89良,90-以上为优VS=60以下为差,60-69合格,70-79中,80-89良,90-以上为优BQ=60以下为差,60-69合格,70-79中,80-89良,90-以上为优CE=60以下为差,60-69合格,70-79
44、中,80-89良,90-以上为优7、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提高实训能力水平,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1)新建、扩建、改造整合实训基地,逐步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校企共建在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按照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在陕西延长集团兴化股份有限公司、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秦岭电气公司等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下,我校对校内化学工艺、化工机械与设备、电气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实习实验实训室进行了扩建、改造整合,在新校区建成规模大、设备全、特色鲜明的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化学工艺、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实训基地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电气技术应用、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
45、业实训基地,使原来实训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实训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展现。现在的实训室达到57个,是原来的近2倍,可开展实训项目445个,实训功能比原来有明显增加,可满足3000名学员实训(见表2-7),引入了行业企业文化,增强了学校行业企业文化氛围,成为我校示范校建设的一个亮点。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基本满足五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表2-7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序号专业实训室数量实训项目数量支持示范专业和其他专业以及职业资格鉴定备注1化学工艺专业、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33162化学工艺、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可承担化工总控工、化工分析、化工检修钳工等职业资格鉴定扩建新增改造等2电气技术应用
46、专业12130电气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专业。可承担维修电工、变配电室值班工、常用电机检修工、电子仪器装调工等职业资格鉴定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8123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专业。可承担钳工、车工、数控车工等职业资格鉴定4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430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等专业。可承担OST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计算机组装维护、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管理员等模块鉴定合 计57445(2)完善和拓展校内实训基地功能,提高了服务社会能力。通过不断完善和拓展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由原来的260个实训项目增加到现在的445个,基本满足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再现了职业岗位环境,丰富了教学情境,提高了校内实训基地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力度,满足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两年间,先后为榆林长城工业职业学校、西北理工职业技术学校180多名学生提供为期4个月化工实训服务,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