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传播95技术创新作者简介:牛欣,讲师,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电视剧人世间具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代入感,浓郁的怀旧风贴合了当下观众的怀旧心理,成为一种颇具内涵的传播策略。人世间用声影打造出添加怀旧滤镜的温暖空间,讲述关于青春、成长、家庭、时代的日常故事,以平缓的节奏抚慰观众心灵,形成温暖、平实,又不乏厚重的影视风格。在回溯历史中,经由个人记忆的召唤,打通、建构集体记忆,开启了一段严肃的关于记忆与文化的怀旧旅程。1 片头、片尾、旁白:记忆情境与怀旧叙述结构人世间每集片头与片尾组成一种怀旧叙述结构,创建了记忆情境框架,将“过去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片头低徊悠扬的
2、音乐背景,穿插人物台词,黑白老照片和做旧的镜头片段,共同构成一种回忆氛围。片尾主题曲则具有延宕、回味功能,“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的歌词,在慨叹时光流逝中传导情感价值、升华主题。“共同的观看仪式隐忍着强有力的召唤机制”1,在观众的“观看”行为中集体情感被召唤出来。剧情以航拍的开阔镜头开始,以“公元1969年,中国几乎百分之百的城市人家,都面临着或即将面临着同一种大的纠结,这是他们自打成为城市人家后从不曾预料的”旁白将观众带入不远的历史和日渐模糊的记忆。这有意味的形式,开创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怀旧仪式。由山、河、云的远景组成辽阔空间,代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渐行渐远的历史
3、时空,画面具有穿越岁月云烟启动回忆仪式的怀旧叙述功能。而旁白,既通过交代历史坐标和背景、设置情境引导观众回望 1969 年的悲欢故事,又以“自打成为城市人家后从不曾预料的”的“过来人”的回味目光重新品咂不远的历史。这种从故事情境抽离出来的第三人称旁白,不仅召唤观众一道开启怀旧仪式,还以隐形叙述人的角色起到了召唤、引导情感倾向的作用。青春是怀旧叙事绕不开的主题,在讲述周家子女青春岁月时,有这样的旁白:“青年之所以谓之青年,乃因有青春为伴,而青春之所以宝贵,乃因它和种种的希望如影随形。青春像吊兰,吊在半空中,也能开出特有的花来。”这样的语言显然出自一位阅历颇丰、回首青春的叙述人,他引导观众一边走进
4、故事体验人生,又一边走出故事思索人生。而如“贫困之家的儿女,大抵两类:或以贫为耻,有耻生怨,于是嫌父嫌母者大有人在;也有的觉得父母很辛劳,励志要改变命运”的旁白,依旧是以洞悉世情的回望人的目光总结、品评人生百味。以第三人称姿态出现的旁白,因其旁观的视角而具有冷静、客观的特点,它直接面向观众表述观点,有意拉开了观众与悲欢离合故事的距离,起到疏离苦难、节制情感的作用。事实上,回忆并非完全跌入过去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在回看记忆中经过疏离、沉潜和反思,获得关于现实的启悟和动力。电视剧人世间的怀旧叙事与当代“寻根”牛 欣摘 要 人世间连缀起个人与集体记忆、时代与文化记忆,是后现代语境中的一次集体“寻根”。
5、片头、片尾、旁白组成怀旧叙述结构,创建记忆情境框架;在声影世界建构起贮存着情感符号和价值导向的怀旧空间;在平凡人生的日常叙事中传递了传统伦理价值以及民间生存哲学;借由怀旧仪式与符号努力重建中国人向善向美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家园。关键词 怀旧仪式;记忆情境;怀旧空间;日常叙事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3)336-0095-0320238(上)科技传播96技术创新在这个意义上,旁白具有回忆机制功能,在出入故事之间起到引导观众情感体悟和理性思考的作用。2 “家”:个人怀旧空间与集体精神归属一次怀旧之途,离不开记忆空间的建构。中国传统“历史规范的父子、夫妻、兄弟
6、、朋友的人际关系模式奠定了家庭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及经济功能,尽管结构方式不断变化,但家庭单位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基石”2。在 人世间 的空间叙事中,“家”是重中之重。首先,“家”的物理空间是人世间着笔颇多的地方。人世间精心打磨出了这个怀旧物理空间,包括吉春市的街景,由富有年代气息的火车、自行车、收音机、照相馆等元素组成,还有老旧、逼仄的社区光字片,以及与外部环境形成鲜明对照的室内空间,由土炕、灶台、军大衣等组成温馨的家庭环境。故事空间在镜头中被暖色的怀旧滤镜所呈现,既传递出年代感,本身也是一种情感语言。其实,空间作为时间坐标的投影,固定了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让过去的回忆在此得以具象印证3,过去的故事
7、里人物生活的环境,再现的时候,已非客观的物质条件,而是天然贮存着情感符号的怀旧空间。于是,怀旧空间,起到了情感召唤作用,自身也发挥了故事讲述功能。其次,“家”的空间传递了比怀旧情感外更重要的价值观念。讲述家庭变迁的故事,以家族史建构国家史和民族史,其实是同类影视剧常见的结构模式,而人世间的独特在于以“家”的“不变”应对世事之“变”。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半个世纪的岁月可谓“变”数颇多,国家发展、社会巨变、生活变迁,但“变”中亦应有所思。正如原著作者梁晓声所说,“这个时代太喧嚣了,喧嚣到无处可逃”。“变”的时代可谓“众声喧哗”,即“喧嚣”,静下来寻找恒定的意义成为时代的精神之旅,于是人
8、世间 将“变”的故事置于“家”的“不变”空间,致力于在历史中传承文化、在变化中寻找永恒。记录半个世纪的历史之“变”需要一个焦点,既是讲故事的需求又是寻找“不变”价值的需求,这个焦点是周家的故事。首先,家庭生活的变化当然折射社会的变迁,周家的悲欢离合、人物命运无不是五十年中国社会巨变的投影。而且,为了反映广泛的社会现实,人世间以不同职业、身份、遭际的周家后代连缀起多条叙事线索。其次,“家”既反映了社会之“变”,又承载了文化价值之“不变”,这“不变”即体现为周家仁义、担当、温暖、和谐的“家风”。这“家风”除了体现在人物的言行上,又通过家庭氛围的营造传递出来。传统节日春节,不仅能唤起人们关于“家”的
9、温暖记忆,也最能体现中国人关于“家”的精神归属,因此,剧情中有多处关于“过年”的情节。春节习俗传递了浓浓的年味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引发集体怀旧同时强化了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的确,时代在变,但无论周家子女处于何种境遇、过年是否全家团圆、是否拍成了全家福,父母相敬、母慈子孝、仁爱仗义、家国情怀等传统价值观在周家人的血脉里根深蒂固。于是,人世间 成功书写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努力为时代树立精神标尺。3 日常叙事:伦理价值和生活哲学的再塑“过去是多样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过去的认知与解读也不断发展。人们将过去的种种活动与经历内化为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外化为不同的纪念活动、仪式等个人或集体的诉求,
10、试图弄懂活着的意义,而个人境遇的叠加就是鲜活的社会民间历史与记忆。”4重构历史过程中,最能唤起观众集体记忆,最能体现历史生动细节真实性的,是平凡的人间烟火。以普通百姓的视角、日常叙事走进历史,是一种平民立场的现实主义,也是一种贴近观众的叙事策略,还是一种在回忆中“内化为生命体验”的需求。人世间以周家老疙瘩周秉坤的视角,串起周家、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首先,通过周家三代人的故事,将日常生活与历史事件相联结,涉及三线建设、知青下乡、恢复高考、经济改革、深圳腾飞、棚户改造等重大事件。其次,通过典型人物反映现实。周家大儿子周秉义和女儿周蓉是底层百姓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分别是官员和知识分子的代表,又通
11、过周家儿媳郝冬梅和郑娟触及更广,由此串起官场、学术界、文艺界、商界等不同领域的故事。于是,不同年龄、职业的观众都可以在观剧过程中产生共鸣,重构个人记忆图景。在此基础上,人世间以集体怀旧实现集体记忆的建构与情感、价值观念的传递。首先,在平凡日常叙事中传递传统家庭伦理。父亲周志刚为人正直善良,对儿女严管厚爱。母亲李素华是中国典型的慈母,对儿女的爱和牵挂潜藏在一衣一食中。父母之间的爱情朴实而真挚,电视剧用温馨的日常镜头呈现,特别是二人离世时的雪天“共眠”,是从日常升华出的具有永恒意义的诗意。大哥周秉义身肩道义与担当,具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人格。其次,是社会伦理的传递。周家母亲李素华病后,邻里
12、间的慰问和帮持;周秉坤和几位兄弟好友在困境中的分担和互助,以及大年三十送马守常去科技传播97技术创新医院的助人为乐行为,都体现了传统“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伦理道德。而且,人世间展示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强大力量,例如,周秉坤常遇“贵人相助”,周志刚在去贵州的路上收留了一只小狗,送小狗的小女孩儿觉得周志刚“像好人”,这只小狗后来又救了周蓉,这正体现了“好人有好报”的民间道德观。另外,人世间的日常叙事中还传递了传统民间生存哲学,集中体现为人物在苦难中的坚守和坚持。在面对时代、生活、命运苦难之时,剧中人物往往秉持一种坚忍、乐观、自守的态度,表现出传统生存美学的力量。“觉得苦吗,自己嚼嚼咽了”是
13、周秉坤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哲学,这句话后来又成为周楠的生活信念。作为“受难天使”的郑娟始终隐忍、善良、平和、坚强。这种底层百姓的民间生存哲学,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潜,又有穿透时空的震撼力。4 全家福、聚会:重建温情的怀旧仪式/符号人世间之所以成功召唤中国人关于时代的集体记忆,还在于有关怀旧仪式或符号的情结。怀旧仪式或符号是种“有意味”的形式,承载了人们关于体验过的生活回忆。当人们以一种仪式或符号为媒介回望过去生活的时候,自然生发出一种怀念的情感,而在记忆中复活的生活,也已然不是客观的生活,而是经过主观过滤且具有一定意义指向的生活。人世间中最具怀旧特色的仪式或符号是全家福。“一个群体通过各种仪式塑造
14、的共同记忆,并不仅是每一个群体成员的私人记忆相加的产物,更是属于这个群体自身的。”5如今已成为一个时代标识的老照片,切合许多观众的期待视野,能引发观众内心最隐秘、最温暖的关于家与时代的回忆。全家福是美满、和谐家庭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表征。而 20 多年间都没能拍成全家福,是周家的遗憾,也是观众在这场怀旧仪式中注定的遗憾。在社会变迁背景下,传统的大家族结构其实已隐隐地发生变化,成为人物和观众共同的隐忧,于是那泛黄的黑白老照片更显得弥足珍贵,怀旧也往往伴随着伤感的情绪和诗化的艺术呈现。除了全家福,另一种怀旧仪式和符号是聚会。生活中,聚会是一种鲜明的怀旧仪式,亲朋好友借此忆过往、叙旧情。人
15、世间中的聚会情节发挥了怀旧仪式和符号的功能,贯穿在电视剧始终,不仅凸显了世事变化中人的变化,还带领观众一起体味和感慨“物是人非”的世事之变。事实上,聚会之所以能发挥怀旧功能,正因为其背后隐含的时间因子,因为聚会是特定人物在一定时间节点上在与过去相联系基础上发生的事件。而在中国五十年社会巨变背景下,聚会还是一个能牵引出更多意义的怀旧符号。昔日处于同一生活圈层的好友,多年后,已然分处不同半径的生活中,便出现了春节聚会中的不和谐一幕,集中体现为国庆和吕川的直接矛盾和冲突。而且,聚会的纽带是友情,在不同利益需要调和的背景下,在金钱利益面前,友情是否能经受住考验是一个现实问题,也便有了春燕和德宝后来的“
16、黑化”。而当春燕和德宝偶然看到友人相聚的画面,开始怀旧,感到了利益至上的孤独和失落,最终在道德感的生发和友情的回归中获得了救赎。此外,还有故地重游等怀旧仪式。人世间里的怀旧仪式与符号,虽然以温情的怀旧形式呈现,但未落入简单的感伤主义,原因是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目光回看历史,呈现时代的全面性和复杂性,并以理想主义的视野重新弘扬亲情、友情、爱情等传统主题,力图以此弥合冲突,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重建中国人向善向美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家园。5 结语人世间的观影过程可以说是一种集体怀旧仪式。影片通过怀旧结构、记忆空间、日常叙事、怀旧符号和仪式等构成怀旧叙事模式,建构集体记忆情境,以此重述当代史,在情感召唤中深挖重
17、德、重义、重情等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构建了一次时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人世间连缀起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时代记忆与文化记忆,努力在“变”的时代寻找“不变”,在解构主义盛行之时寻找恒定的意义,为喧嚣的时代树立精神标尺,成为后现代语境中的一次集体怀旧或“寻根”。参考文献 1鲜佳.共同体美学的多维想象基于近年国产影片发展趋向的分析与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39-49.2杨远婴.家之嬗变中国家庭情节剧电影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7,30(1):45-50.3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3.4李娜.集体记忆、公众历史与城市景观多伦多市肯辛顿街区的世纪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2017:14.5燕海鸣.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J.中国图书评论,2009(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