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蒂姆温顿的非典型男性气质书写王福禄(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澳大利亚作家蒂姆温顿在其作品中塑造了有悖传统性别模式的男性人物他们通常忧郁敏感富有同情心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无助甚至哭泣 这种非典型男性气质形象在以丛林男性气质为主导的澳大利亚社会具有颠覆性意义折射出作者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批判、对男性解放的呼吁以及对男性气质身份多元化的思考 本文借鉴康奈尔和赛德勒的男性气质理论从哭泣的男性、被卡住了的男性和跳舞的男性三个方面分析温顿的非典型男性气质书写表现及其隐含的政治内涵为男性解放自我、构建两性和谐关系提供借鉴关键词:蒂姆温顿非典型男性气质男性角色 澳大利亚作家蒂姆温顿(
2、)在其作品中颠覆了丛林传统的硬汉男性形象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非典型男性气质的边缘人物他们通常敏感脆弱富有同情心怀恋过去面对困难表现出无助甚至是哭泣 学界对温顿反正统的男性气质书写表现出关注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种观点认为温顿笔下的男性人物偏离了刻板的男性气质传统展现出新型的男性气质身份 通过赋予男性人物传统女性气质和特征温顿令男性从父权的恐惧和负担中解放出来(:)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温顿颠覆了传统男性气质挑战了父权话语和惯例但是其男性人物的成长、解放和救赎是建立在女性缺席、自我伤害和死亡的基础之上 这种将男性表征为受害者和弱者的行为最终目的不是解构霸权而是重构霸权关系(:)学界对温顿的男性气质表
3、征意图存在争议但对他的非典型男性气质书写基本予以肯定其中包括温顿对传统父权意识的质疑、新型父子关系的构建和男性身份的重塑 然而现有研究对温顿非典型男性气质书写的政治寓意挖掘不够 事实上温顿在其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反复塑造了具有非典型男性气质的男性形象由此引出这样的问题:温顿为何要塑造这些背离传统模式的男性人物?其真实意图何在?本文借鉴康奈尔(.)和赛德勒(.)的男性气质理论同时关照澳大利亚的丛林传统与多元文化现实从哭泣的男性、被卡住了的男性和跳舞的男性三个方面分析温顿的非典型男性气质书写表现及其隐含的政治意蕴 哭泣的男人:批判传统性别角色哭泣作为人类表达情感的基本方式蕴含着悲伤、忧愁和感动等情绪
4、 在传统的父权话语体系中哭泣通常被视为女性气质的属性它与脆弱感、消极、悲观和柔弱等特征联系在一起成为区别男女两性气质的重要标志 康奈尔对这种基于性角色论的性别气质定义提出质疑并在批判本质主义、实证主义、规范性定义和符号学对男性气质定义的基础上赋予了男性气质新的内涵 在他看来男性气质“既是性别关系中的位置又是男性和女性通过实践确立这种位置的实践活动以及这些实践活动在身体的经验、个性和文化中产生的影响”(康奈尔:)康奈尔对男性气质的诠释揭示出男性气质的社会建构性暗示男女两性均可以通过性别实践来表现这种气质这为理解温顿的非典型男性气质书写提供了视角在小说中温顿塑造了一系列哭泣的非典型男性气质形象展现
5、出传统男性角色范式对男性个体的压抑性 谈及非典型男性气质就免不了提到典型的男性气质 在澳大利亚典型的男性气质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民族主义高涨时期的丛林人男性气质这种气质在拉塞尔瓦尔德()所定义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美国重农文学研究”()南通大学校级项目“蒂姆温顿的非典型性别气质书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的“典型澳大利亚人”()身上有着生动的体现:“务实、粗鲁、严阵以待对他人流露任何情感表示表现出不耻”(:)从瓦尔德的定义中不难发现“典型澳大利亚人”展现出一种类似“海明威式英雄”()的男性属性呼应了生物学和性角色论中有关男性的描述 在我父亲的手斧(“”)中温顿修正了
6、这种刻板的男性人物设定塑造了一位性格矛盾的父亲形象 一方面父亲在很多方面契合“典型澳大利亚人”特征比如他继承了丛林人用斧子砍树的技能保留了丛林人不善言辞的性格 在主人公的心里父亲的形象高大但又疏远 另一方面父亲也展现出脆弱的一面“还有一次父亲离家去长途旅行出发前他坐在我们家门前的台阶上哭泣”(:)父亲哭泣这一幕颠覆了“典型澳大利亚人”形象展现出硬汉男性的柔情 值得一提的是父亲的哭泣是被主人公意外发现由此不难发现父亲不想让别人尤其是家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父亲如此表现主要源于传统性角色规范的影响即身为男性意味着扮演人们对男性的“一整套期望 性角色”(康奈尔:)现实生活中男性通常努力去迎合主流社会对他
7、们的期待刻意表现出强势、冷酷、无畏、节制情感等传统男性气质特征并由此经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 广义上说男性角色的根源可以追溯至女权主义者所批判的男权制它“要求所有的男性从事精神上的自残行为并扼杀他们自身的情感部分”(:)小说中父亲哭泣这一行为不仅传达出男性情感的释放还折射出传统男性角色的压抑性从中可见温顿批判澳大利亚男权制启发读者反思传统性角色的合理性在温顿笔下男性哭泣这一行为促进了父子认同影射出传统男性角色在代际沟通方面的局限 在打击与吻(“”)中温顿讲述了一个叫艾尔比()的男孩和父亲捕鱼归来在夜路上遇到一个飙车少年遭遇事故的故事 小说中有这样一幕在父亲开车去找电话亭期间艾尔比抱着昏迷的飙车少年
8、听他在喃喃地哭叫着“爸爸”昏迷中的少年把艾尔比误认为自己的父亲在后者的安慰和亲吻下渐渐地不再哭泣 少年的哭泣传达出两种含义 一方面哭泣作为人的真情流露可以唤起他人同情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亲密关系的构建 另一方面少年的哭泣也间接影射出传统父子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这一点在小说结尾得到进一步印证 当艾尔比的父亲在酒馆里找到喝得酩酊大醉的少年父亲比肯()时出乎艾尔比意料的是得知真相的比肯非但没有像他那样用亲吻去安慰飙车少年而是辱骂和击打他比肯的行为展现出澳大利亚丛林男性传统的代际传承这种传统认为“情感是危险的会令男孩变得柔弱更会导致他们一事无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比肯践行的丛林男性气质传统非但没有让
9、其儿子变得坚强而是令他从身体和精神上变得“残疾”赛德勒指出传统男性角色束缚男性的行为令男性个体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心理并将其“置于一种可怕的孤立和孤独处境之中”(:)一定程度上少年的叛逆、飙车行为也揭示出其父亲教育方法的失败暗示出以辱骂、体罚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身份形塑 相比而言艾尔比的父亲平日里用拥抱和语言沟通的方式拉近了父子之间的距离并令艾尔比获得了爱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艾尔比对飙车少年的安慰中得以体现 温顿将具有典型与非典型男性气质的父子置于同一文本中探讨了父性和男性气质的复杂关联揭示了“健康的父性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父性的匮乏和缺失则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和建构”(隋红
10、升:)此外温顿将哭泣的男性置于女性面前并且获得了女性认同暗示出传统男性角色不利于两性的交流小说土乐()以女性的视角呈现出传统男性角色在维系亲密关系的不足 故事发生在西澳大利亚一个沿海小镇女主人公乔吉()是当地的急救护理员她的丈夫是小镇“无冕之王”吉姆()吉姆在很大程度是“典型澳大利亚人”的化身尤其是年轻时候的吉姆勇敢、强势、清醒并令人敬畏“他为(捕鱼)舰队中的其他人设定了标准”(:)小镇的渔民都仰慕他视他为男人的典范 吉姆的身上体现出康奈尔对澳大利亚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分析“当代澳大利亚文化中的支配性男性气质结构是外向的它排斥所有私人的情感”(康奈尔:)尽管生活中的吉姆也有体贴的一面但乔吉对他
11、没有过多的爱其中缘由在于吉姆不擅交流压抑内心的真实情感相比而言乔吉恋上的非法捕鱼者 卢瑟福克斯()展现出与吉姆不同的男性气质 卢瑟出生音乐世家家人因意外事故去世 他性格敏感顾家恋旧遇见困难常常选择逃避 卢瑟的身上展现出传统女性气质的特征然而这种气质却唤起了乔吉的同情和保护欲给予她“难以抵制的力量”(:)乔吉对卢瑟的认同表明男性流露脆弱感的积极性 在赛德勒看来“当男性学习展现他们更多的脆弱他们将会认识到这不是柔弱的标志而是勇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气的来源”(:)与之相对乔吉对吉姆的疏远则暗示出传统男性气质在男女沟通方面起着消极作用尤其不适用于当下女性解放背景下的两性交流 通过呈现女性对典型和非典型
12、男性气质男性的不同态度温顿将传统男性角色标准问题化、陌生化借此不断刷新读者对男性和男性气质的理解暗示出情感的积极作用及其与男性气质的内在关联 被卡住了的男人:呼吁男性解放温顿的小说主题通常围绕着受伤的男人和引人怜惜的男孩这些男性通常被过去的创伤记忆困扰纠结其中难以自拔时常处于一种“被卡住了的”状态 对于这些陷入精神困境的男性人物温顿不仅给予他们同情也探讨了令他们陷入两难状态的根源 恪守错误的男性气质观念 这种错误观念指向澳大利亚的丛林男性气质传统而他对这种观念的批判更是呼应了沃伦法雷利和杰克尼克尔斯的主张:传统“男性角色是受压制的应该改变或放弃这种角色”(康奈尔:)在小说中温顿并未直接呈现男性
13、人物对传统男性角色的摒弃而是通过他们身边人对其观察和建议来探讨男性解放自我的重要性 短篇小说瑕疵之美(“”)就以一个女性视角呈现出男性个体与澳大利亚支配性男性气质身份的冲突 男主人公维科朗()在学生时代暗恋一个叫艾莉森()的女孩后者因一次交通事故而死去 如今人过中年的维科仍对她念念不忘并偷偷看着她的照片而哭泣 维科的哭泣唤起了妻子盖尔的同情也让她对维科的过去产生好奇 盖尔通过维科的母亲了解到维科的创伤经历 维科的父亲鲍勃朗()曾经是名警察因无法面对警察局的腐败而酗酒后来为了保护家人不受牵连他选择抛弃妻子离开小镇 维科的妹妹在出生后不久死于脑膜炎这一切给维科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维科的困境一方面
14、源于创伤的反复性和延迟性另一方面则由于他遵循“严格的、过时的传统男性气质模式”(.:)这一点通过盖尔的心理活动得以揭示“我总是努力说服维科跟我一起回到老地方面对一些恶魔 我一直在想我们应该买一个厢式货物运输车然后在海滩上巡游一个月 但他从不考虑这个我也厌倦了等待”(:)盖尔同情维科并渴望与他沟通传达出女性对男性解放自我的呼吁展现出当代女性对男性恢复感性、重构男性气质身份的期待 此外盖尔的心理活动也呼应了康奈尔对男性解放自我的倡议:“强调男性拥有情感麻烦男性气质的刻板类型具有危害性男性经受孤立的痛苦男性也可以(像女性一样)握手和哭泣 这不是一件坏事”(:)短篇小说后卫(“”)聚焦维科在父母离世后
15、的生活延续着瑕疵之美中“被卡住了”的状态 在这篇故事中维科依然不肯吐露自己内心的创伤拒绝盖尔提出的故地重游的建议 维科的精神困境从盖尔与他的对话中得以呈现“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生命中每一个生动的经历都来自青春期你应当听从自己的内心 你陷入在过去的记忆中 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没有像过去那样吸引你”(:)尽管维科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崩溃但找不到出路“他现在 岁了但他仍然感觉无助”(:)维科呈现出一个陷入中年危机的男性形象这种危机既源自他的个人性格也与澳大利亚的男权传统有着密切联系 在赛德勒看来“因为传统的男性气质观念将我们(男性)与自己的情感生活疏远因此我们很难明白自己的情感需求更不要说回应别人了”()吉尔摩
16、()则将男权传统视为“一种强制性文化理想 对于这一理想男性无论在心理上愿意与否都必须遵从”(转引自隋红升:)维科显然是传统男性气质范式的受害者遇到痛苦不懂得如何疏解选择自己默默承受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其家庭也产生负面影响小说中盖尔的出轨反映出男性不懂得交流造成夫妻感情的破裂 在温顿看来维科摆脱精神困境的关键在于改变对男性气质的刻板认知了解自己真正的情感需求勇敢地表露感性和脆弱的一面 因为在亲密关系的构建和经营过程中脆弱并非男性气质的缺乏而“是联结的信号它代表了信任和接纳”(陈海贤:)与残缺的美好和后卫所展现的中年男性精神危机不同短篇小说大世界(“”)探讨了青春期阶段男孩的心理焦虑
17、 主人公“我”和好友比基()高考失败后在一家屠宰场做临时工每天从事着用塑料软管冲洗着地板的工作 日复一日的忙碌并未驱散他们内心的痛楚反而激发他们逃离小镇 没过多久他们便攒钱买车去小镇外面的世界旅行“我”与比基的交往展现出“澳大利亚主导的男性气质的最典型特征”(:)伙伴情谊()这种情谊主要表现为男性同性之间的忠诚和仗义比如“我”在学校遭受欺凌时比基为我打抱不平“我”也为了陪伴比基放弃与其他女生的交往此外小说也揭示了这种情谊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我”与比基在交往过程中并未坦露内心的情感和秘 密“比基一定有自己的秘密 每个人都梦想拥有自己私密的东西他肯定有些事情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他跟他妈妈遭受过鞭打但是
18、我不知道他内心深处想要什么 他不说我也不问”(:)比基对秘密的压抑成为“我”成长过程中失落的重要来源这种失落伴随一年后比基的意外之死转变成“我”终生的遗憾“我”的遗憾流露出男性内心深处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也折射出澳大利亚传统文化隐含的恐同心理和厌女症 林兹默里()指出“在澳大利亚主导的男性气质中强烈的恐同症扮演着联结同性社交和抵制女性化的角色”(:)正是基于恐同心理“我”和比基才对彼此保持心照不宣的沉默刻意疏远其他女性 温顿借“我”内心的失落揭示出传统男性气质的负面作用强调男性解放自我的必要性 跳舞的男人:对男性气质身份多元化的思考自 世纪 年代以来伴随着女权运动的挑战和男性的自我反思传统男性气质
19、神话逐渐褪去了其神秘的面纱展露出它本来的可见性、动态性和表演性 阿比盖尔()指出“男性气质观念是不稳定的如今它失去了之前的透明性、理所当然和正常状态”(.:)阿比盖尔不仅揭示传统男性气质的合法性危机也凸显出男性气质的多样性现实 受到多元文化时代精神和母权制家庭的影响温顿在作品中对男性气质进行了颠覆性呈现 他不仅探讨了长期被主流社会漠视的非典型男性气质还追溯了这种男性气质的形构路径 在他笔下非典型男性气质有两种来源一种根植于男性气质身份的双性同体另一种源自男性个体对传统男性气质的批判性反思重构后者集中体现为“跳舞的”男人 所谓“跳舞”并非指代现实中的舞蹈艺术而是对追求优雅、美好、平凡品质的隐喻化
20、表现 通过塑造一系列具有非典型男性气质的男性形象温顿质疑了传统男性气质的霸权地位与合法性流露出对男性气质身份的深刻思考泽帕塔指出“在当下时代中社会、文化惯例和大众传媒向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女性化的男性气质形象以及男性化的女性气质形象但迄今它们仍从属于(主流的)文化规范”(:)泽帕塔一方面揭示了非典型男性气质在当下社会的存在同时暗示了这种男性气质的边缘性这种现象在温顿的作品中得到全面的呈现 在短篇小说沙(“”)家庭(“”)转变(“”)中温顿刻画了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麦克斯()和里皮()二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男性气质 麦克斯身体强壮生性鲁莽好胜心强体现出康奈尔所言的“支配性男性气质”即“在一定的性别模式中
21、占据支配性地位的男性气质”(:)相比而言弟弟里皮则性格温顺追求优雅、平和、安逸的生活 在成长过程中里皮以获得兄长的认同为目标但因为自身的平庸以及不好竞争的性格常常招致麦克斯的欺负、贬低和辱骂 在沙中年幼的麦克斯就表现出鲁莽的一面在和弟弟里皮在海滩的游戏中他险些把里皮活埋在沙子中 家庭聚焦于成年后的里皮如今的他已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 虽然里皮拥有职业球员的天赋但他对竞技比赛没有兴致在一次电视直播比赛过程中他选择中途离场这个行为让电视机前的麦克斯感到愤怒不已 当里皮回到白点小镇时受到了麦克斯的辱骂“你是个懦夫你他妈的就是个胆小鬼”()麦克斯对里皮的贬低折射出了具有支配性男性气质的男性对边缘男性的排挤
22、展现出父权意识形态在当下社会中的延续 但在里皮看来自己在球赛中途退场没有什么过错所谓的比赛并不是麦克斯所言的“男人的游戏”()不过是“一桩生意而已”()里皮所在意的是比赛过程中的乐趣这种乐趣跟他在冲浪游戏中体验到的感受类似“他喜欢海水溅在他眼帘上那感觉似一阵风吹拂着头发”()里皮眼中的海浪恰如一个舞伴冲浪过程就是跟自己的舞伴融合一起 这种追求优雅的行为展现出里皮对非典型男性气质的肯定呈现出边缘男性对自我主体身份的认同温顿借里皮这一形象不仅展现了“新型男性气质身份模式”(:)还通过这一边缘男性视角揭露出传统男性气质的不足 在里皮心中麦克斯在冲浪中虽然表现勇猛但缺乏美感 这种否定传达出他对澳大利亚
23、丛林男性气质的质疑展现出以暴力、冷酷、无畏为标准的男性气质并不适用于所有男性个体 此外传统男性气质标准带给男性的并不是尊严、荣誉和幸福感而是压力、危险和孤独 里皮回忆起麦克斯曾竭力在足球训练中向教练证明自己的不平凡但“这些表演和努力最终毁了他”(:)在里皮看来麦克斯除了在冲浪和比赛中表现得鲁莽在日常生活中也压抑内心的情感 当里皮向他解释自己为何足球比赛中途退场时麦克斯非但没有聆听还不断地贬低和辱骂他 当里皮跟他交流家庭事务时麦克斯则刻意回避 转变中的麦克斯更是表现出残忍的一面因为怀疑妻子有外遇而将她家暴致死 麦克斯体现出“典型澳大利亚人”的建构路径即通过“排斥脆弱感和情感来定义自我的男性身 江
24、苏外语教学研究 份”(:)现实生活中很多男性同麦克斯类似以“非女性化”来定义自我他们刻意表现出不温柔、不多愁善感、不依赖他人借此展现自己的男性身份和属性 这种身份建构路径印证了基梅尔的断言 “男性也是被性别化的 对男性而言从生物男性向社会交往男性转变的性别化进程是他们最重要的经历”(:)同时他还发出警告“我们对男性的性别无意识会将社会性别中的不平等观念永久固化”()基梅尔揭示了传统男性气质的社会建构性及其危害这一点在麦克斯的身上得以印证比如他追求的传统男性气质不仅屡次令他陷入困境也给其家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相比而言里皮在冲浪中展现跳舞的男性形象虽然不具有典型性但蕴含着积极的意义它彰显出男
25、性气质身份的个性化指明了男性解放的新方向和身份重构路径在 年出版的世界视角下的性别()一书中康奈尔引用了法国女权主义先驱波伏娃()的经典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随即他补充道虽然男女两性在地位上不可等同但是波伏娃所提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男性即“男性不是生来就具有男性气质但是他不得不成为一个男人”(:)康奈尔在戏仿波伏娃的同时也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男性气质也非天生而是后天建构的结果 按照康奈尔的逻辑如果说典型男性气质源于强大父权传统的影响那么非典型男性气质的建构成因又是什么呢?在呼吸()中温顿以一个男孩的成长经历探讨非典型男性气质的形构过程 小说主人公派克()与好友鲁尼()为了证明各自的
26、不平凡在小镇的河流里比赛水下憋气并去附近的大海挑战冲浪二人的竞争关系在遇到美国移民桑多()时得以进一步加剧 在桑多的带领下两位少年不断挑战新的极限 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派克逐渐遭到鲁尼和桑多的排挤 这一过程中派克不仅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也对桑多和鲁尼的行为产生怀疑“可能桑多把我们引入这样的情景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我们的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我们太小不能安全地应对我们将要做的事而且他事先并没有获得我们父母的同意”(:)派克的内心活动流露出他对传统男性角色范式的质疑这种质疑在中年派克身上转变成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实践 其一是他成为一名急救护理员在救护工作中获得了他人认同和自我认同建构起了全新的男性气质
27、身份这种身份强调男性的内在品质如责任感、同情心、包容心和爱心等 其二是中年派克依旧喜欢冲浪然而他对这一运动获得了全新的理解 在女儿看来“她们或许对此并不了解但是对我而言向她们展示出她们的父亲是个会跳舞的、救死扶伤的男人很重要但是他也做些完全没有意义的优美的事情在这方面至少他应该不需要解释”()中年派克展现的“跳舞的男人”修正了传统男性粗犷、无畏、压抑情感的男性气质形象呈现出一种内外兼修的新型男性气质 这种男性气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性别气质的“通用的二分法”(:)彰显出男性气质不是内在的、一致的、不变的状态而是“涉及争论、协商和错位的一系列过程期间传统的男性气质标准被修正和遗弃新的男性经历被接纳”
28、(:)结 语男性气质“不仅是理解和审视男性个体和群体行为模式背后文化动因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反思和解决诸多社会和文化问题的重要视角和路径”(隋红升:)分析温顿的非典型男性气质书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典型澳大利亚人”的社会建构性和意识形态性也让我们管窥男性气质与男性角色、父性、男性育儿、两性沟通、男性健康和身份认同的复杂关联 联系温顿成长和创作的时代背景不难发现其非典型男性气质书写呼应了 世纪 年代以来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向男性运动的转向彰显出新一代男性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以及变革传统男性气质的意愿展现出多元文化价值观在性别领域的投影 关照近几年大众传媒的热点话题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职场和校园性骚扰以及挑战人类良知底线的拐卖、囚禁和殴打妇女事件温顿的非典型男性气质书写从另一个角度启发读者去反思“何为男性气质?”“成为男人意味着什么?”“如何成为更好的男性?”这不仅关涉男性的自我认知、解放和救赎也有益于构建和谐包容的家庭关系和多元共生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陈海贤.爱需要学习.北京:新星出版社.康奈尔.男性气质.柳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隋红升.男性气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作者信息 王福禄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