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低热值煤气火力发电技术应用进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156367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热值煤气火力发电技术应用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低热值煤气火力发电技术应用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低热值煤气火力发电技术应用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述86节能 ENERGY CONSERVATIONNO.10 2023低热值煤气火力发电技术应用进展杨茂林1,2 孙利娟1,2 孟新宇2 武文亮2 于波2 任晟颉2 刘超2 崔凯2(1.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 郑州 450018;2.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济源 459011)摘要:通过对比分析4种煤气发电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性,探究钢铁厂煤气的最佳利用路径,最大限度地实现能量的分级回收、梯级利用和协同发电。余热回收加汽轮机发电技术(HTG)最优回收了煤气的高温余热,但产出的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效率较低。燃气锅炉加汽轮机发电技术(BTG)简单高效,提高了锅炉初参数,一次再

2、热,极大地提高了发电效率,但所燃烧煤气热值不能低于5 400 kJ/m3。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CCPP)发电效率高,但初期投资大,适用于大型钢铁厂,机组选型要求高,需根据特定的使用工况确定。余压透平发电技术(TRT)仅利用煤气的压力能和热能,同时对煤气进行预处理,后续可通过BTG、CCPP进一步利用余热。关键词:钢铁厂煤气;余热余能;分级回收;梯级利用;发电技术;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TF0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948(2023)10-0086-03 doi:10.3969/j.issn.1004-7948.2023.10.025引言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钢铁厂煤气可分为

3、焦炉煤气(COG)、高炉煤气(BFG)和转炉煤气(CG)。2014年,我国仅BFG的放散量高达614亿m31。一座年产250万t钢的钢铁厂,COG产量为5万m3/h,BFG产量为43.2万m3/h,CG产量为0.9万m3/h2。钢铁生产过程中,有效能量的消耗仅占28.3%,其余71.7%的能量转化为余热和余能3。其中,钢铁厂煤气携带的余热约占生产总能耗的10%4,携带的余能约占生产总能量的40%。钢铁厂煤气发电技术主要包括余热回收加汽轮机发电技术5(HTG),燃气锅炉加汽轮机发电技术(BTG),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6(CCPP)和余压透平发电技术(TRT)7。其中,HTG和TRT分别利用煤

4、气的热能和压力能进行发电,BTG和CCPP则利用煤气的化学能进行发电8。选择适合的发电技术对煤气能量进行梯级利用,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回收煤气资源,减少排空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够提高发电效率9。文中总结各种煤气发电技术,为钢铁厂煤气发电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1钢铁厂煤气的产生及特性1.1钢铁厂煤气的产生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生产工艺10。钢铁厂生产工艺流程和钢铁厂煤气的产生途径如图1所示。炼焦工艺产生22.46%的COG。高炉炼铁工艺产生 29.02%的 BFG。转炉炼钢工艺产生4.99%的CG。在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中,输入100%的煤炭将产生56.47%的煤气。这些煤气仅有11.2

5、%供高炉、转炉、烧结机、轧钢车间加热炉使用,仍有 45.27%富余11。1.2钢铁厂煤气的特性钢铁厂煤气的组成成分如图2所示。COG 主要成分是氢气(H2)和甲烷(CH4),分别占比57.2%和24.0%12。一氧化碳(CO)是COG的第三种可燃成分,含量为7.3%。COG属于高热值燃气,其热值可达到16 00019 300 kJ/m3。BFG的主要成分是N2,占比为图1钢铁厂生产工艺流程和钢铁厂煤气的产生途径图2钢铁厂煤气组成成分作者简介:杨茂林(1997),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低品质能源清洁转化利用。收稿日期:2023-01-13引用本文:杨茂林,孙利娟,孟新宇,等.低热值煤气火力

6、发电技术应用进展 J.节能,2023,42(10):86-88.综述87NO.10 2023节能 ENERGY CONSERVATION54.5%。BFG的主要可燃成分是CO,占比为22.8%。二氧化碳(CO2)是 BFG 中含量第三的成分,占比为 20%。BFG属于低热值燃气,其热值为3 0003 800 kJ/m3。相比于BFG,CG中的N2含量较低,占比为29.9%。与BFG相似,CG的主要可燃成分也是CO,占比为47%。CO2是CG中含量第三的成分,占比为20.5%。CG属于中高热值燃气,其热值为7 5008 000 kJ/m3。2钢铁厂煤气发电技术2.1余热回收加汽轮机发电技术余热回

7、收加汽轮机发电技术流程如图3所示。该技术设备由蓄热器系统和热力系统两部分组成。受钢铁生产工艺影响,COG、BFG和CG均具有周期性、波动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导致钢铁厂煤气余热回收所产蒸汽的产量、温度和压力也呈现周期性变化13。将钢铁厂煤气余热回收所产蒸汽直接引入热力系统,会对热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危害。蓄热器系统位于热力系统的前端,对整个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布置在高温烟道里的冷却装置产生多余的蒸汽被引入蓄热器系统,蓄热器里的水升温、升压,达到引入蒸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水焓值。HTG能够有效地回收钢铁厂煤气携带的高温余热,将其安全、可靠地转换为电能,避免了蒸汽

8、放散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是HTG回收余热只能产出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效率较低。此外,低压饱和蒸汽具有易凝结成水的特点,会腐蚀汽轮机。2.2燃气锅炉加汽轮机发电技术燃气锅炉加汽轮机发电技术流程如图4所示。BTG具有适用性强、煤气循环利用率高的特点,最低可燃烧的煤气热值为5 400 kJ/m3。BTG不需要消耗一次能源,不产生额外的废气和其他污染物,充分利用了低温钢铁厂煤气,实现了钢铁厂煤气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HTG和BTG是钢铁厂煤气常规发电技术,HTG蓄热器产出蒸汽的压力仅为0.8 MPa,所产蒸汽是饱和蒸汽。较低的蒸汽品质严重制约HTG的发电效率。通过在BTG锅炉系统内部布置

9、再热器,钢铁厂煤气余热回收所产蒸汽流入蓄热器、旋风分离器,被直接引入BTG再热器,可以实现HTG和BTG协同发电。HTG保留回收钢铁厂煤气余热,生产低品质蒸汽的功能,和BTG共用一套热力系统,在避免机组台数多、发电少、效率低问题的同时也降低了投资成本,缓解了设备分散布置占用过多土地资源的矛盾。HTG和BTG协同发电提高了机组发电容量,实现了高品质蒸汽和低品质蒸汽协同利用。提高主蒸汽初参数是提高BTG发电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燃气锅炉应选用高温超高压型号。方桂平14通过优化设计,利用一台高参数背压机组和一台中压高温冷凝机组,使钢铁厂低热值煤气发电效率提高6.7%。2.3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燃

10、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流程如图5所示。该技术主要由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和余热回收发电系统两部分组成。CCPP是一种高效回收钢铁厂低热值煤气余热余能的发电技术,分为燃气轮机发电和汽轮机发电两个单元。CCPP同时利用钢铁厂低热值煤气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膨胀做功和余热回收做功,相比于BTG,CCPP拥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刘瑞华15等以500万t钢铁厂作为项目依托,对CCPP和BTG两种工艺进行对比。CCPP采用意大利1 100 MW机组,BTG采用220 t/h蒸汽锅炉配套66.6 MW汽轮机。CCPP和BTG的总燃料输入均为238 MW,CCPP的总电功率为104.6 MW,BTG的总电功率仅为66.6

11、 MW。CCPP的发电效率为44%,BTG的发电效率仅为28%。通过对比发现,CCPP 比 BTG 发电效率高 16%,CCPP 年发电量比BTG年发电量高266 GWh。但是CCPP机组初期投入较大,约为BTG机组的35倍。CCPP对煤气处理提出了更图4燃气锅炉加汽轮机发电技术流程图5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流程图3余热回收加汽轮机发电技术流程综述88节能 ENERGY CONSERVATIONNO.10 2023高的要求,燃料的含尘量必须达到1 mg/m3以下。由于钢铁厂煤气成分复杂,在具体的应用中,CCPP的选型、容量确定、供热能力、并网发电均需要根据特定的使用工况确定。2.4余压透平发

12、电技术余压透平发电技术流程如图6所示。TRT利用钢铁厂煤气的压力能和部分热能,通过冲转余压透平做功,带动发电机励磁发电,从而进行电力生产。钢铁厂煤气经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两道除尘工艺处理,进入阀组系统。多余的煤气通过旁通快开阀进入煤气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此外,经余压透平膨胀做功的煤气也进入煤气柜。TRT仅利用钢铁厂煤气的压力能和热能,完成发电后,煤气的化学成分不变。余压透平末端排气经煤气柜收容后,可再次利用。TRT的发电功率取决于钢铁厂煤气的流量、入口温度和进出口压力。针对某一钢铁厂,煤气参数一定时,提高余压透平的效率是提高TRT发电功率的关键。TRT前端除尘工艺对其发电效率的影响较

13、大。根据除尘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干法除尘和湿法除尘,图6为干法除尘,干法除尘是煤气净化的主要技术手段。采用湿法除尘TRT余压透平和发电机的总效率为62.5%,而采用干法除尘TRT余压透平和发电机的总效率为84.6%,提高了22.1%。余压透平和发电机的总效率作为评价TRT运行的指标,更能够表征TRT技术的优劣。TRT完成发电的同时实现了对钢铁厂富余煤气的预处理。净化后的煤气后续可采用BTG、CCPP继续发电。3结语基于不同煤气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发电技术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效率,实现钢铁厂煤气余热余能的高效回收,分级利用。HTG降低了煤气的温度,是实现钢铁厂煤气回收的关键技术手段。但 HTG 发电

14、效率较低。BTG适用性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钢铁厂煤气的资源化利用。提高燃气锅炉初参数、采用再热技术能够显著提高BTG发电效率。CCPP的发电效率最高,是大型钢铁厂煤气利用的最佳选择。CCPP对煤气净化工艺要求高,大型燃气轮机设备的国产化仍需继续攻关。TRT仅利用钢铁厂煤气的压力和部分热能进行发电,同时对煤气进行净化和预处理,有利于BTG和CCPP的后续使用。参考文献1 王斌.某钢铁厂高炉煤气发电的经济性分析 J.新经济,2016(11):119.2 王立新,李新,许志宏,等.钢铁厂煤气合理利用的探讨 J.过程工程学报,2001(2):193-196.3 杨明华.钢铁厂蒸汽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C

15、/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唐山:中国金属学会、河北省冶金学会,2011.4 张尉然.钢铁厂煤气及蒸汽发电技术的应用 J.中国金属通报,2018(9):70-71.5 Yilmaz K,Kayfeci M,Kecebas A.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of a waste gas-fired steam power plant in an iron and steel facility using enhanced exergy analysis J.Energy,2019,169:684-695.6 弭远志,李强.邯钢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联合循

16、环发电技术的开发应用 C/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北京:中国金属学会,2005.7 Long W,Wang S,Lu C,et al.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potent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an iron and steel plant in China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Doi:10.1016/j.jclepro.2020.123163.8 Norbert R,Kim J,Griffay G.A syste

17、m dynamics framework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sour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in iron and steel plant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Doi:10.1016/j.jclepro.2020.123663.9 He K,Zhu H,Wang L.A new coal gas utilization mode in Chinas steel industry and its effect on power grid balancing and emission r

18、eduction J.Applied Energy,2015,154:644-650.10 Kong H,Qi E,Li H,et al.An MILP model for optimization of byproduct gases in the integrated iron and steel plantJ.Applied Energy,2010,87(7):2156-2163.11 Zhao X,Bai H,Hao J.A review on the optimal scheduling of byproduct gases in steel making industryJ.Ene

19、rgy Procedia,2017,142:2852-2857.12 Garcia S G,Montequin V R,Fernandez R L,et al.Evaluation of the synergies in cogeneration with steel waste gases based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A combined coke oven and steelmaking gas case stud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17:576-583.13 Grip N,Grip C E,Nilsson L.Wavelet study of dynamic variations in steel and ironmaking rest gases.Potential effect on external useJ.Applied Energy,2013,112:1032-1040.14 方桂平.钢铁行业新型余能余热发电技术研究 J.冶金能源,2019,38(2):38-41.15 刘瑞华,朱咏,刘德顺.钢铁厂富裕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清洁发展机制案例研究 J.冶金能源,2004(5):59-62.图6余压透平发电技术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