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专题复习,1,中考生物实验阻击战,狙击目标,实验探究题,弹药,实验基础知识点,武器,实验原则和原理,枪法,解题思路与技巧,2,(一)验证性实验:,对已知结论性实验事实的检验(证明)。,(二)探究性实验:,对未知问题的探索(研究)。,探究实验包括,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1,、题中给出的是需探究的问题,结论未知。,2,、一般需要做出假设,结果与假设一致,则肯定假设;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则否定假设。,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对比,3,知识梳理:,一、探究的一般步骤:,疑问句,根据题目所提供材料提出相关的问题。寻找关键词,如“探究”,“想知道”等,陈述句,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材料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严格按照探究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详实地记录实验结果。,描述现象(要事实求是),在充分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实验:,(,1,)制定计划。,(,2,)实施计划。,4,、得出结论。,5,、表达交流。,4,知识梳理:,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2,、实验变量:,简称变量,即对照实验中不同的条件。,两组对照实验中一般只能设计,一个,变量。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两组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3,、,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一般要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结果取平均值,5,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一组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变量:探究的因素),2,、,对照,原则:,通过设置实验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3,、,重复性,原则:,采用相同的原理、材料和方法步骤,在相同的条件下经多次相同的重复试验,从而证明试验结果的正确性。通过重复,减少偶然误差,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6,如何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接受变量处理的或人为改变条件的,对照组,(作为衬托),1,、处于自然状态或理想状态的,2,、不接受变量的或未经处理的,7,注意:,2,、实验,步骤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1,、,实验组别、器具、材料的编号描述(注意等同和等量),如: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如:第一步,。,第二步,。,如:,1,、,。,2,、,。,8,3,、,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4,、,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等等。,如:,加碘后,“不变蓝”,不等于“无色”或“没有颜色变化”,9,第四、得出结论,1,、要从实验现象来下结论,不可先下结论,再说实验现象。,2,、结论一定要和实验目的相呼应。,3,、如果实验目的不够明朗,则应加入自己对该实验的理解。,4,、尽量利用课本的语言来回答。,5,、结果的推测,:,一般有三种可能,即正相关,不相关,负相关,(有促进作用、没有影响、有抑制作用),10,实验原理,酒精,溶解叶绿素,去除绿色,便于观察,稀碘液,淀粉遇碘变蓝,检测淀粉,氢氧化钠溶液,去除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燃烧,熄灭,有氧气,无氧气,11,1,、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如下:,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处一昼夜,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由,色变为,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用清水冲洗掉碘液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_,(,1,)步骤,的目的是,(,2,)步骤,中酒精的作用是,。,(,3,)见光部分为,组,遮光部分为,组,(,4,)结论:,暗,绿,黄白,蓝,消耗植物原有的淀粉,脱色,实验组,对照组,绿叶能在光下制造淀粉,12,2,、准备如图实验装置:(甲槽里装的是氢氧化钠,乙装置中装的是清水)。两装置放在黑暗处,48,小时,然后光照几小时,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张叶片,经过褪色,漂洗后加碘处理,(,1,)这是一组,实验,对照组是,,实验组是,(,2,)暗处理的作用是:,(,3,)此实验说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4,)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将燃烧的火柴放入此装置,火柴,,这是植物,的结果。,对照,乙,甲,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二氧化碳,熄灭,呼吸作用,13,3,、为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在一花盆中播十粒大豆种子,等长成幼苗后做实验;,向食醋中加清水,配置成“模拟酸雨,向花盆中喷“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几天后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小明提出的问题是,()作出的假设是,()有人只用一粒种子作实验,你觉得行吗,为什么?,()制定的计划中有设置对照组吗?,酸雨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酸雨对植物生长有影响。,没有,不行,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误差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14,()如需要,你认为下列哪组可做为其对照?(),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部喷洒“模拟酸雨”,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环境中。,,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低温环境中,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酸雨对植物生长有不良影响,15,4,、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将馒头碎屑与毫升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将等量馒头碎屑与毫升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将等量馒头块与毫升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组。,(,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两组作对照。这组实验的对照组是,(,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两组作对照。对照组是:,(,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原因是,_,。,(,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这第四种处理,_,必要(填“有”或“不”),1,和,3,1,和,2,3,1,在搅拌作用下,唾液能快速分解淀粉,2,1,不,16,5,、某同学做“探究菜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菜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甲,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不萌发,乙,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萌发,丙,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不萌发,丁,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不萌发,(,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变量是,。,水、温度、空气,17,(,2,)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的装置是,和,。,(,3,)若想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你如何设计:,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甲,干燥的棉花,,25,的橱柜,不萌发,乙,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萌发,丙,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不萌发,丁,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不萌发,对照,乙,丙,取两个烧杯分别放,等量的潮湿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种子,放在棉花上面,将它们置于,25,的橱柜中,,,1,号烧杯,见光,,,2,号烧杯用,黑布罩住,,数日后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18,、下列是某同学为证明“氧气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的”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装置,气体是否是氧气?如何证明?,()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得出的结论是:,甲和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得出结论,。,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放在试管口,火柴复燃,光,甲,植物,在光下,氧气是由植物制造的,植物在光下制造能制造氧气,19,(,3,)根据实验目的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是:,(,4,)乙和丙是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理由是,。,甲,因为有两个因素不同,不能,7,、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A,灌木丛,B,草地,C,水洼,D,裸地,C,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