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等腰三角形,轴对称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角对等边)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各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是60°。
2定理及其推论的表示方法
(1)∵AB=AC
∴∠B=∠C
(2) ∵AB=AC ∠1=∠2
∴AD⊥BC BD=CD
(3) ∵AB=AC AD⊥BC于D
∴∠1=∠2 BD=CD
(4) ∵AB=AC,BD=CD
∴∠1=∠2 AD⊥BC
注意辅助线的描述,要规范。
3文字题的证明步骤
(1) 分析题目的题设和结论,根据题意画出正确图形,这一步是关键。
(2) 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
(3) 书写证明过程。
例如,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定理及其推论的表示方法
(1)∵∠B=∠C ∴AB=AC
(2) ∵∠A=∠B=∠C, ∴AB=AC=BC
(3) ∵AB=AC ∠A=60 ∴AB=AC=BC
(4) ∵∠C=90 ∠A=30
∴BC=1/2AB
3几种常见的等腰三角形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表示方法
定理的表示方法:∵点C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CD上
∴AC=BC
逆定理的表示方法:∵AC=BC
∴点C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
又∵AD=BD
∴点D也在AB的中垂线上
∴直线CD是线段AB的中垂线
四: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2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注意:1轴对称又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2对称的图形一定是全等的,但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对称的。
2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
3相关定理: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 两个图像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 如果两条直线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
相关题目
1无图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例:等腰三角形一腰上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代数方法相结合的问题
例:三角形ABC中,AB=AC,D为AC上一点,且AD=BD=BC,说出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并求出顶角度数。
3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问题
三角形ABC三角形ADE都是等边三角形,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证:(1)CE=AC+DC (2)∠ECD=60°
4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已知三角形ABC中,∠B=∠C,又三角形AEF中,AE=AF,且∠MAE=∠NAF。
求证:EF∥BC
5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
三角形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AD⊥BD,垂足为D。
求证:∠BAD=∠DAC+∠C
6利用中垂线的性质定理构造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ABC中,AB=AC,∠BAC=120,EF为AB的中垂线,交BC于F,交AB于E。
求证:BF=1/2FC
7有垂直时构造中垂线
在三角形ABC中,∠B=2∠C,AD⊥BC。
求证:CD=AB+BD
8有中点时构造中垂线
已知BC=2AB,∠ABC=2∠C,BD=CD。
求证: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
9利用角平分线构造中垂线
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过A的直线MN⊥AD,CH⊥MN,垂足为H。
求证:HB+CH﹥AB+AC
10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在三角形ABC中,∠B=2∠C,AD为∠BAC的平分线。
求证:AC=AB+BD
11距离最短问题
牧童在A处放牛,他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BD。且AC=BD,若A到河岸CD中点的距离为500米,问:
(1) 牧童从A处牵牛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则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
(2) 求最短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