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化验室药品安全管理手册样本.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1319607 上传时间:2025-07-17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97.50KB 下载积分:1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验室药品安全管理手册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化验室药品安全管理手册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化验室药品安全管理规定 无机部分 硫化氢-H2S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有臭蛋气味的可燃气体。易溶于水。自然点: 246℃, 爆炸极限; 4.3-46%。硫化氢很少用于生产, 一般作为化学反应或蛋白质自然分解产物而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凡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均产生硫化氢。含硫石油开采和提炼、 人造丝、 鞣革等生产过程都有硫化氢产出。 ( 二) 毒性 硫化氢是强烈的刺激神经的毒物, 可引起窒息。对粘膜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 鼻烟部灼热感, 咳 、 胸闷、 头晕、 头痛、 乏力、 恶心、 呕吐、 意识模糊或出现昏迷。暴露于1000mg/m3以上时, 可发生”电击样”中毒, 瞬间内呼吸停止但心脏可仍搏动数分钟。 眼睛接触: 出现畏光、 流泪、 眼刺疼( 浓度为16-32mg/m3以上时) 。暴露于200-300mg/m3时, 还可有眼睑痉挛、 视力模糊等症状。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 可致嗅觉减退。暴露于100mg/m3以上浓度时可能引起肺部损害。 ( 五) 火灾和爆炸 本品极易燃, 严禁明火、 火花和吸烟。其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具有爆炸性。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生产场所应有防爆装置。 ( 六) 化学反应性 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盐, 对铁等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与氧化剂反应很剧烈, 易起火或爆炸。 ( 七) 人身防护 吸入: 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氧气呼吸器或有灰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 戴化学防护镜。 ( 八) 急救 吸入: 救护者应佩戴好供氧呼吸器, 将患者安全地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患者呼吸停止, 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硫化氢剧毒, 不宜进行口对口呼吸, 以压胸法为宜, 应坚持2小时以上。 眼睛: 使眼睑张开, 用生理盐水或1-3%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患眼。 ( 九) 储藏和运输 防火、 冷藏、 密闭。 ( 十) 安全和处理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密闭、 通风、 排毒。处理污水池、 纸浆池时应先查清该处是否有硫化氢气体存在。如果存在, 应先进行局部通风换气之后再进行工作。含硫化氢的废气排放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氨-NH3 ( 一) 理化性状 无色气体, 具有很刺激性臭味。蒸气密度: 0.6, 沸点: -33.35℃, 自燃点: 651.22℃, 易溶于水。在醇中溶解中等。爆炸极限: 16~25%。 ( 二) 毒性 高浓度时, 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 三) 短期过量暴露 吸入: 大量吸氨气后可出现流泪、 咽痛、 胸闷、 呼吸困难, 出现紫绀, 严重者发生肺水肿、 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 窒息。500ppm浓度下,五分钟可死亡。 眼睛接触: 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致灼伤。 皮肤接触: 液氨可致灼伤。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氨气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 五) 火灾和爆炸 氨或空气与氨混合物遇火能爆炸, 遇热放出氨和氮及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本品可燃, 应严禁烟火和吸烟。着火时用雾状水、 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 六) 人体防护: 吸入: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 必须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佩带呼吸器。 眼睛: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 穿戴工作服、 手套。 ( 七) 急救: 吸入: 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维护呼吸、 循环功能。 眼睛: 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分钟。 皮肤: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误服者给饮牛奶。一切患者应请医师协同处理。 ( 八) 泄漏处理要点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至上风处, 并隔离至气体散尽, 切断火源。现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 溶解, 然后抽排, 室内通风。 二氧化硫-SO2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气体, 有刺激性臭味。密度: 2.3, 沸点: -10℃。用于制造硫酸、 亚硫酸盐、 硫酸盐以及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漂白纸浆、 精炼石油等。 ( 二) 毒性 属中等毒类。本品易被粘膜的润湿表面所吸收而生成亚硫酸, 一部分进而氧化为硫酸。因此它对呼吸道及眼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 15 mg/m3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 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引起咳嗽、 鼻、 咽喉部烧灼样痛, 声音嘶哑甚至呼吸短促。吸入极高浓度时, 可立即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眼睛接触: 可引起流泪、 畏光、 眼灼疼。液体二氧化硫溅入眼内可立即引起角膜浑浊, 造成班翳( yi翳子: 眼角膜上的所生屏蔽视线的白斑) 。 皮肤接触: 液体沾染皮肤, 造成皮肤灼伤、 起泡、 肿胀、 坏死。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硫, 可有头昏、 头痛、 无力、 干咳、 恶心、 失眠、 嗅觉和味觉减退等症状。长期接触者还可引起肺气肿, 牙齿酸蚀症和慢性鼻炎等。 ( 五) 火灾和爆炸 本品不燃, 也不助燃。 ( 六) 化学反应性 本品溶于水成为酸。潮湿二氧化硫具有强腐蚀性, 能腐蚀金属。但干燥时, 其腐蚀作用不大。 ( 七) 人身防护 吸入: 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 罐) 的防毒面具。 眼睛: 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 戴防酸手套, 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 八) 急救 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温、 安静, 必要时吸氧。 眼睛: 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皮肤: 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 九) 储藏和运输 储于钢瓶。包装号为1。 ( 十) 安全和处理 生产使用本品过程需要密闭, 并加强通风。发生泄漏时应迅速撤离现场, 戴供气式呼吸器, 将损漏钢瓶转移至安全场所。工业废气中的本品应设法回收及综合利用。 二氧化氮-NO2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红棕色气体, 有刺激性气味。常温下与四氧化二氮混合存在, 高温下是二氧化氮。密度: 1.58, 用于生产硝酸、 苦味酸、 消化纤维等。 ( 二) 毒性 属中等毒类。有很强的氧化作用。急性中毒主要引起肺水肿, 可致死亡。 最高容许浓度: 15 mg/m3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 暴露于70mg/m3 浓度时产生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 咽喉痛、 咳嗽; 暴露于140mg/m3 浓度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 暴露于220~290mg/m3 浓度时可致肺水肿; 吸入146mg/m3很快死亡。 眼睛接触: 刺激眼睛。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氮能引起慢性咽喉炎、 支气管炎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 五) 火灾和爆炸 本品不然, 但可助燃, 不可与助燃物质放在一起。 ( 六) 化学反应性 本品为强氧化剂, 与可燃性、 还原性物质反应剧烈。 ( 七) 人身防护 吸入: 如气体浓度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 罐) 的防毒面具。 眼睛: 带化学防护镜。 皮肤: 使用防酸手套、 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 八) 急救 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密切观察24小时以上。观察期间应静卧休息, 适当保温、 镇静。观察到48小时时仍无肺水肿方可活动。 眼睛: 被污染时可用水冲洗。 ( 九) 储藏和运输 阴凉处储藏。包装号为1( 不锈钢包装) , 运输时防震。 ( 十) 安全和处理 产生二氧化氮的过程要密闭, 通风排气, 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含二氧化氮的废气排放前要经过处理, 遵守环境保护法。 硫酸-H2SO4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 有强烈的吸湿性。密度: 1.8, 熔点10.4℃, 沸点: 280℃。用于制造硫酸铵、 磷酸、 硫酸铝合成药物、 合成染料、 合成洗涤剂合金属酸洗剂。 ( 二) 毒性 属中等毒类。对皮肤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最高容许浓度: 2 mg/m3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 吸入高浓度的硫酸酸雾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 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 眼睛接触: 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 角膜浑浊以至穿孔。 皮肤接触: 局部刺痛, 皮肤由潮红转为暗褐色。 口服: 误服硫酸后, 口腔、 咽部、 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 唇、 口腔、 咽部均见灼伤以致形成溃肠, 呕吐物及腹泻物呈黑色血性, 胃肠道穿孔。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硫酸雾者, 可有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 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等症状。 ( 五) 火灾和爆炸 本品虽不燃, 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 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 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着火时马上用干粉、 泡沫灭火等方法。 ( 六) 化学反应性 本品为强氧化剂, 与可燃性、 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 ( 七) 人身防护 吸入: 硫酸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 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眼睛: 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 戴橡胶手套, 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 八) 急救 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 眼睛: 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皮肤: 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 口服: 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 牛奶、 豆浆等内服。 注: 所有患者应请医生或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 ( 九) 储藏和运输 与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强碱物质分开。包装号为5( 甲) 、 8( 甲) ( 十) 。 ( 十) 安全和处理 注意对硫酸雾的控制, 加强通风排气。车间内要有方便的冲洗器具。 注: 在稀释酸时决不可将水注入酸中, 只能将酸注入水中。 氯-CI2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黄绿色气体或( 在压力下) 琥珀色液体, 有辛辣气味, 易溶于水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密度: 2.5, 能沿地面扩散。用于生成氯化物、 农药、 致冷剂、 漂白剂。还用来清洁水质、 污水消毒、 食品处理。 ( 二) 毒性 对人有强烈的刺激性。 最高允许浓度: 1.0 mg/m3 (0.34ppm)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 严重刺激鼻、 喉和上呼吸道。症状包括: 鼻部发痒( 0.2ppm) 、 咽喉干燥、 咳嗽和呼吸困难( 1.0ppm) 。呼吸短促、 头痛( 超过1.33ppm) , 强烈窒息、 胸痛和呕吐( 超过30ppm) 。严重暴露导致: 支气管炎、 肺水肿、 死亡( 超过1000ppm) 。 眼睛接触: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 气体导致刺痛、 灼伤感并流泪。液体导致灼伤, 永久性伤害可能失明。 皮肤接触: 对皮肤有严重刺激, 高浓度气体导致皮肤灼伤、 渴感、 腹部痉挛、 恶心。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影响呼吸道, 刺激鼻部, 腐蚀牙齿珐琅质。 ( 五) 火灾和爆炸 氯能助然, 因此具有严重着火危险, 可用干粉、 二氧化碳灭火。氯气能聚集在地层区域。 ( 六) 化学反应性 化学性质极为活泼。与下列物质能起剧烈反应: 许多可燃性物质及包裹水在内的其它化学物质; 与碳氢化合物、 某些金属粉末、 含氮化合物猛烈反应; 当水存在时, 能腐蚀大多数金属。 ( 七) 人身防护 吸入: 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 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 罐) 的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 带化学防溅护目镜。如需要还要戴用防毒面罩。 皮肤: 使用手套、 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聚氯乙烯。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 八) 急救 吸入: 救护前应确保自己安全。脱离生产线或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避免口对口接触。如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使用心肺复苏术。可由受过训练的人给氧。 眼睛: 使眼睑张开, 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30分钟, 勿使污水进入未受伤的眼睛。 皮肤: 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20分钟, 在流水下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口服: 用水充分清洗口腔, 给患者饮水约250毫升, 不可催吐, 如呕吐发生应漱口并重复给水。 注: 一切患者应请医生治疗。 ( 九) 储藏和运输 储藏于专用钢瓶内, 重复放置以保证安全, 储藏地方应阴凉( 温度低于50℃) , 干燥, 远离可燃物、 火源和禁忌物。运输气瓶时, 应遵守危险品运输规定。 包装号为1 ( 十) 安全和处理 只有受过训练的人才能进行进行清理工作。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穿戴防酸的防护服装和呼吸器。先用稀碱水中和再用特大量的水冲洗碱液。处理工作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硝酸-HNO3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液体, 易挥发有刺激性。浓硝酸( 98%) 在空气中有”发烟”现象, 此烟为五氧化二氮即硝酐, 在空气中与水汽形成硝酸雾, 不久即分解, 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氮。工业硝酸常呈黄色, 是溶有二氧化氮之故。浓硝酸加热时有硝酸蒸汽, 密度: 2.2, 不久也分解, 主要成为二氧化氮。用于制造氮肥、 黄色炸药、 药品。也用作工业上的酸洗剂及试剂。 ( 二) 毒性 对皮肤、 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 5 mg/m3 ( 以NO2计)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 吸入硝酸气雾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 眼睛接触: 硝酸液溅入眼内, 可产生化学灼伤。 皮肤接触: 硝酸液接触皮肤, 可引起化学灼伤。皮肤灼伤后呈黄色逐渐变为褐色最后呈黑色。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吸入低浓度硝酸气雾。, 能引起牙齿酸蚀症及慢性阴塞性肺病。 ( 五) 火灾和爆炸 火灾危险性极大, 氧化力强, 与还原剂反应时可引起火灾和爆炸。 ( 六) 化学反应性 硝酸是强氧化剂, 可使许多有机物氧化而焦化。 ( 七) 人身防护 吸入: 工作环境中硝酸气雾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 罐) 的防毒面具。 眼睛: 带化学防溅眼镜。 ( 八) 急救 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温、 安静, 必要时吸氧。 眼睛: 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皮肤: 迅速脱去污染衣服, 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皮服皮肤。然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 ( 九) 储藏和运输 将硝酸储存于密闭的容器内, 放置于有通风设备的阴凉地方, 远离禁忌物和工作场所。存放场所应有防酸地面和排水设施。包装号为5。 ( 十) 安全和处理 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有效的防护用品, 备有硝酸吸着物, 以抑止溢泄。用苏打粉或石灰中和残剩物质, 处理的肥料可在指定地点深埋, 遵守环境保护法。 盐酸-HCI ( 一) 、 理化性状和用途 透明或黄色冒烟液体, 蒸气有强烈刺激味。沸点: 110℃, 蒸气密度: 1.3, 易溶于水, 用于油井活化剂、 矿石还原剂, 食品处理剂、 清洁剂、 锅炉除垢剂及化学中间体。 ( 二) 、 毒性 对皮肤和黏膜有较强刺激腐蚀作用。 最高允许浓度: 15mg/m3。( 10.2ppm) ( 三) 、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 蒸气和烟雾能刺激鼻、 喉和上呼吸道, 导致咳嗽、 鼻和牙龈出血, 严重暴露能腐蚀鼻、 喉和造成肺水肿。 眼睛接触: 导致刺激、 严重灼伤和失明。 皮肤接触: 浓溶液( 大于38%) 导致严重灼伤。 口服: 口腔、 胃和食道会严重灼伤, 导致恶心、 呕吐、 腹泻、 虚脱并可能死亡。 ( 四) 、 长期暴露的影响 蒸气能腐蚀牙齿, 使鼻和牙龈出血, 产生持续性支气管炎。皮肤长期接触稀溶液会发炎。 ( 五) 、 火灾和爆炸 不燃烧。用喷水来冷却容器有助于防止爆裂和减少蒸气。 ( 六) 、 化学反应性 与强碱类( 如氢氧化钠) 起激烈反应, 与硫化物、 磷化物、 氰化物、 乙酯基化合物、 氟化物、 硅化物和碳化物起反应, 释放出易燃和有毒的气体, 与氧化剂( 如过氧化物) 能起激烈反应。 ( 七) 、 人身防护 吸入: 如蒸气或烟雾浓度不明或暴露限值, 应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罐( 盒) 的防毒面具。 皮肤; 需要使用手套、 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天然橡胶。在高度暴露的环境下应穿防酸工作服, 工作场所应备有5%碳酸氢钠溶液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 如需要应戴用面罩。 ( 八) 、 急救 吸入: 脱离盐酸产生源或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如患者呼吸停止, 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避免口对口接触。 眼睛接触; 使眼睑张开, 用生理盐水或微温的缓流的流水冲洗患眼20分钟。 皮肤接触; 用微温的缓流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20分钟, 在流水下脱去污染的衣服。 口服; 用水充分漱口, 不可催吐, 如可能给患者饮水约50毫升。如呕吐自然发生, 应使患者身体前倾重复给水, 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 ( 九) 储藏和运输 将盐酸储藏于密封容器内, 放置于有通风的阴凉地方, 远离有禁忌物和工作场所。存放地方应有防酸地板和良好的排水设施。配制溶液时应缓慢地将酸倒入水中以防溅出和起泡。包装号5、 8。 ( 十) 、 安全和处理 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 使用良好的防护服装和呼吸器。应避免泄漏, 使用合适的盐酸吸着物来抑制溢泄, 用苏打粉或石灰中和残剩物质, 处理废料可在指定地点深埋, 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高锰酸钾-KMnO4 ( 一) 、 理化性状和用途 深紫色, 有金属光泽, 粒状或针状结晶。味甜而涩。密度: 2.70, 分解温度为: 200℃。用作氧化剂、 杀菌剂、 漂白剂、 除铁剂、 除有机剂、 除臭氧剂、 金属着色、 分析试剂、 医药、 糖精、 消毒剂、 防腐剂、 除臭剂和解毒剂等。 ( 二) 、 毒性 误服会中毒, 能使口腔、 咽喉及消化道迅速腐蚀。 ( 三) 、 短期暴露的影响 口服1%高锰酸钾溶液可出现口烧灼感、 恶心、 呕吐上腹疼痛。2~3%高锰酸钾溶液可导致口咽肿胀, 说话、 吞咽困难。口服4~5%的溶液或用水冲服高锰酸钾结晶者, 口唇粘膜呈棕黑色, 肿胀糜烂、 剧烈腹痛、 呕吐、 血便、 休克, 最后死于循环衰竭。高锰酸钾腐蚀性致死量约5~19克。 ( 四) 、 长期暴露的影响 粉尘能刺激眼睛和皮肤, 稀溶液有刺激性, 浓溶液有腐蚀性, 使皮肤、 粘膜变质。 ( 五) 、 火灾和爆炸 本品不燃烧, 遇可燃物失火能助长火势。用大量水灭火。 ( 六) 、 化学反应性 本品为强氧化剂。遇硫酸、 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 与某些物质如甘油、 乙醇能引起自燃, 与有机物、 还原剂、 易燃物等强烈反应。 ( 七) 、 人身防护 吸入: 用带绿色色标滤毒盒( 罐) 的防毒面具。 皮肤: 使用手套、 工作服、 工作鞋, 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 使用密闭防护面罩。 ( 八) 、 急救 吸入: 使吸入粉尘的患者脱离污染区, 安置休息并保暖。 皮肤接触: 先用水冲洗, 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 严重者需就医诊治。 ( 九) 、 储藏和运输 储存于阴凉、 通风、 干燥处, 远离火源和热源, 与有机物、 甘油、 强酸、 氯酸盐、 硝酸盐、 过氧化氢、 可燃物、 还原剂和铵盐等隔离, 避免存放在木质地板上。搬运时轻搬轻放, 严防撞击、 震荡、 摩擦。包装方法: ( Ⅱ) 类。 ( 十) 、 安全和处理 将地面泄漏物立即清除, 用水冲洗多次, 并用湿布擦净, 以免干燥后遇有机物如纸张、 木材、 纤维等引起燃烧。 过氧化氢-H2O2 ( 一) 理化性状与用途 无色透明液体, 深层时略带淡兰色。密度; 1.44; 冰点-0.4℃; 爆炸极限: 26~100%。用作氧化剂、 漂白剂、 杀菌剂、 消毒剂、 发色剂。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用作火箭动力燃料。 ( 二) 毒性 它的毒性主要是由它的活性氧化作用所引起的, 如对眼睛、 皮肤和黏膜的化学灼伤, 以及使普通衣物着火等。 ( 三) 短期暴露的影响 由于本品不易挥发, 吸入蒸气中毒的可能性很小, 且它具有强烈烧灼感, 故吞入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是皮肤接触引起烧伤, 是局部皮肤和毛发发白( 但过一段时间后可复原) , 产生刺痛、 瘙痒。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由于量、 时间、 作用部位不同产生程度不等的化学灼伤。渗入皮肤角质层后分解产生氧, 使表皮起泡, 因手掌、 指尖及甲床等处角质层较厚, 末梢神经丰富, 疼痛更为剧烈, 难以忍受。剂量较大、 冲洗不及时, 可留下永久疤痕。液滴溅入眼内, 可引起结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及角膜上皮变性、 坏死和浑浊, 影响视力或导致完全失明。 ( 五) 火灾与爆炸 本品属爆炸性强氧化剂。它本身是不燃的, 但它能与可燃物反应并产生足够的热量而引起着火, 又由于它分解所放出的氧能强烈助燃, 最终可导致爆炸。着火时用水扑救, 并用水冷却其它容器, 若发现高浓度过氧化氢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 所有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 操作人员均应做到全身防护。 ( 六) 化学反应性 在碱溶液中极易分解, 在强光, 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下, 也能发生分解。能与许多有机物如糖、 淀粉、 醇类、 石油产品等形成的混合物是敏感的, 在冲击和热量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与氧化物混合, 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 七) 人身防护 皮肤: 应使用橡胶和氯丁橡胶手套、 天然橡胶高统靴、 聚氯乙烯防护服、 聚乙烯围裙和袖套以及头巾等。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 戴护目镜、 塑料面具。 ( 八) 急救 皮肤接触; 应立即用水冲洗, 也能够用3%高锰酸钾或2%碳酸钠溶液冲洗。如皮肤灼伤剧痛不止, 应用本巴比妥钠或咖啡, 并防止继发性感染。 眼睛接触: 应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 然后就医。 口服: 误服立即催吐或洗胃, 送医院急救。 ( 九) 储藏与运输 存放60%以上的过氧化氢, 用纯铝( 99.6%以上) 、 聚四氯乙烯、 聚三氯乙烯制成容器, 严禁铁、 铁锈或尘土等杂质进入。20~60%的过氧化氢储存于聚乙烯桶或纯铝桶中。容器盖应有排气孔。储存场所应防止阳光直射, 应有足够的水源和消防水龙带以及喷雾装置。场所不得有燃料、 氧化剂、 有机物等, 必须保持整齐清洁。包装方法: ( Ⅰ) 、 ( Ⅱ) 类。 ( 十) 安全和处理 操作人员应穿戴全身防护物品, 若发现高浓度过氧化氢泄露, 用水冲洗泄露液, 若发现温度比外界温度升高5℃以上, 可加入适量安定剂( 磷酸) , 或用蒸馏水稀释。若无法控制分解, 温度比空气温度高10℃以上, 可将过氧化氢紧急泄出。若发生着火, 用水扑灭, 并用水冷却其它容器。若发现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 所有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当过氧化氢喷溅到衣服上, 应立即用水冲洗并脱掉。20~60%过氧化氢泄露用大量水冲洗, 经稀释的污水防入废水系统。 碘-I2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可剧烈反应的固体, 具特殊气味。相对密度: 4.93或8.8, 熔点: 113℃。沸点: 184.4℃。 ( 二) 毒性 属中度类, 刺激眼、 鼻、 喉和肺。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1mg/m3。 ( 三) 危险性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眼睛及皮肤接触。短期吸入1ppm浓度的本品会严重刺激眼、 鼻、 喉、 肺。导致流泪、 胸痛、 咳嗽、 呼吸困难; 皮肤接触会出现色斑, 眼睛接触后有棕色斑、 并损伤角膜外层; 食入少量会导致流涎、 多泪、 脸肿胀、 唾液腺痛胀、 金属味觉、 皮疹、 发烧淋巴腺肿大; 食入大量会导致呕吐、 脸色苍白、 晕厥、 脉搏加快、 无力、 痉挛、 腹泻、 服痛、 休克, 甚至死亡。 ( 四) 火灾与爆炸 本品不燃。 ( 五) 化学反应性 与( 气态、 液态) 氨、 乙炔、 乙醛、 铝粉、 活泼金属剧烈反应。 ( 六) 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完好的防护服和护目镜; 选用适当的呼吸器; 配备应急冲洗设施和眼药水。 ( 七) 急救 眼接触: 立即用清水冲洗。 皮肤接触: 立即用肥皂、 水冲。 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施行人工呼吸。 其它: 消防选用使用于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 八) 储藏和运输 存于密闭容器内, 置于凉爽、 通风处; 避免与液态氨、 乙炔、 乙醛、 铝粉、 活泼金属接触; 运输无特殊要求。 ( 九) 安全和处理 本品使用过程需加强通风。发生泄露时须穿防护用具进入现场; 保持通风; 用蛭石、 干沙、 泥土或类似物质吸收泄露液体于密闭容器内; 用简便、 安全的方法收集泄露物于密闭容器内 氯化钙-CaCl2 ㈠物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或白色晶体, 固体易潮解。相对密度: 1.71, 熔点: 7870℃, 沸点: >16000℃。 ㈡毒性 属中等毒性类。对鼻、 口、 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尚无资料。 ㈢危险性 侵入途径: 粉尘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粉尘会灼烧、 刺激鼻腔、 口、 喉, 还可引起鼻出血和破坏鼻组织; 干粉会刺激皮肤, 溶液会严重刺激甚至灼伤皮肤。 ㈣火灾和爆炸 不燃。 ㈤禁忌物 三氟化溴、 碳酸与石灰的混合物。 ㈥防护措施 戴防护镜或面具; 穿戴全身工作服及橡胶手套。 ㈦急救 眼睛接触: 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皮肤接触: 用清水冲洗5分钟, 必要时就医。 吸入: 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若感不适, 就医。 食入: 若患者清醒, 可给饮水或牛奶, 立即就医。 其它: 消防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㈧储藏和运输 存于密闭容器中, 置于阴凉、 干燥处, 远离禁忌物; 运输无特殊要求。 ㈨安全和处理 使用本品要加强通风。发生泄漏时, 需穿防护用具进入现场; 用最安全、 简便的方法收集泄漏粉末至密封容器内。 氢氧化钠-NaOH ( 一) 理化性状与用途 白色、 无臭、 不挥发的固体。熔点: 318℃; 易溶于水, 同时放热。适宜于配置溶液使用。用来中和酸类、 石油精炼、 制造纸张、 纺织生产、 染料生产、 涂料生产、 清洁金属、 清洁剂制造和食物添加剂。 ( 二) 毒性 属于强碱, 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 0.5mg/ m3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 由于腐蚀作用, 会对鼻、 喉和肺产生刺激。 眼睛接触: 极严重的腐蚀作用, 造成严重的灼伤, 严重暴露会造成疼痛和永久失明。 皮肤接触: 极严重的腐蚀作用, 造成严重的灼伤和深度溃疡, 灼伤可能不会立即产生痛感, 而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后产生。 口服: 会产生严重疼痛, 口、 喉和食道灼伤、 呕吐、 腹泻、 虚脱, 可能死亡。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影响报告尚未见到。但12到42年之后, 由于口服事故而产生食道癌, 癌变发生于严重灼伤部位, 由于组织受到损伤并形成疤痕。 ( 五) 火灾与爆炸 不燃烧、 不爆炸。 ( 六) 化学反应性 与强酸( 如硫酸) 产生强烈放应。与水反应产生热。与某些金属如锌反映产生爆炸性氢气。与许多有机化合物起爆炸性反应。 ( 七) 人身防护 吸入: 如尘粒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 应戴用合适的呼吸器。 皮肤: 使用无渗透性的手套、 工作服、 工作鞋或其它防护服装, 合适色材料是氯丁橡胶。在直接工作的才场所应备有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 戴用面罩或化学防溅眼镜。 ( 八) 急救: 吸入: 脱离氢氧化钠产生源或搬移患者到新鲜空气处。 眼睛接触: 使眼睑张开, 用微温的缓流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30分钟, 在流水下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口服: 用水充分漱口, 如需要用鸡蛋清灌胃( 10~15个鸡蛋) 或给患者饮水约250ml。如呕吐自然发生, 使患者身体前倾并重复给水。 注: 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 ( 九) 储藏与运输 将氢氧化钠储藏于不漏水的镍金容器内, 放置于干净、 阴凉的地方, 与工作场所和禁忌物隔离。储存地方应有单独的通风设备。配置溶液时, 应将固体缓慢地加入水中, 以放水溅和气泡。包装号: 5、 6。 ( 十) 安全与处理 应当有一个紧急处理方案。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 防护服装和呼吸器。铲起干物作为再循环使用或予以处理。用黄沙或泥土吸除溅出的溶液, 中和残余物并用水冲洗场地。废物可在焚化炉内烧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重铬酸钾-K2Cr2O7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橙红色板状结晶, 与可燃物接触则着火。比重2.676。熔点398℃, 在500℃以上发生氧化生成铬酸与三氧化二铬。本品为用途极广的铬化合物, 用于铬酸混合液和重铬酸滴定等实验室应用, 工业上的铬酸盐、 重铬酸盐制造、 有机合成, 电镀、 防腐剂、 颜料、 媒染剂, 照像、 印刷、 电池、 安全火柴、 化学研磨剂等。 ( 二) 毒性 六价铬毒性大于三价铬。铬还是一种致敏源, 六价铬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是一种致癌物。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后可出现呼吸道炎、 哮喘、 铬溃疡。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重复或长期接触低浓度铬化合物的镀铬工人, 可发生慢性上呼吸道炎、 铬鼻病、 接触性皮炎、 皮疹好发于面、 颈、 手、 前臂等裸露部位, 对肝、 肾也有损害, 可引起血液系统改变。发生肺癌的潜伏期为10-20年。 ( 五) 火灾和爆炸 正常情况下, 不易爆炸。 ( 六) 化学反应性 强氧化性, 微溶于水。 ( 七) 人身防护 1、 电镀车间电镀槽边抽风排出铬酸雾, 槽内可用酸雾抑制剂。 2、 车间装设专门水龙头, 以便及时冲洗皮肤和眼睛。 3、 加强个人防护, 从事铬酸和铬酸盐的工人工作时须戴手套, 充分洗手。工作前检查手、 皮肤有无破损, 鼻腔涂膏保护, 工作后冲洗鼻腔。 4、 健康监护: 每年一次。 5、 就业禁忌症: 支气管哮喘、 皮炎。 ( 八) 急救 1、 吸入大量铬酸或铬酸盐时, 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给氧。 2、 皮肤接触铬酸或铬酸盐, 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创面。 3、 口服中毒, 洗胃, 50%硫酸镁60ml导泻, 服用牛奶和蛋清保护胃粘膜。 ( 九) 储藏和运输 储存与阴凉、 干燥处, 容器必须密封, 防止受潮。与有机物、 易燃物、 还原剂、 易氧化物及酸类隔离储运。 ( 十) 安全与处理 1、 电镀车间电镀槽边抽风排出铬酸雾, 槽内可用酸雾制剂。 2、 车间装设专门水龙头, 以便及时冲洗皮肤和眼睛。 3、 加强个人防护。 4、 健康监护, 就业前体检。 氯化汞-HgCl2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晶体或白色颗粒或粉末。密度: 5.44, 熔点: 276℃, 沸点: 302℃。用于干电池、 催化剂、 染料、 防腐剂、 杀菌剂、 医药、 农药、 分析试剂、 制帽、 冶金、 照相、 金属蚀刻、 鞣鞋等。 ( 二) 毒性 本品剧毒。经口、 吸入可致中毒。 ( 三) 短期暴露的影响 皮肤和粘摸接触可发生溃疡。经口摄入时, 数分钟至数小时后, 可有胃部烧灼感。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除上述症状外, 还有恶心、 呕吐、 呕血, 有时腹泻和便血, 重症时可发生尿毒症, 以至死亡。 ( 五) 火灾和爆炸 本品可燃。着火时用水和沙土灭火。 ( 六) 化学反应性 本品与钾、 钠接触能发生剧烈反应。 ( 七) 人身防护 吸入: 当空气中粉尘或蒸汽含量过高时, 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 罐) 的防毒面具。 皮肤: 应使用手套、 工作服、 工作鞋。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 如需要应戴用面罩。 ( 八) 急救 吸入: 使吸入粉尘的患者脱离污染区, 安置休息并保暖, 严重者送医院诊治。 皮肤接触: 先用水冲洗, 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严重者就医诊治。 口服: 误服立即漱口, 饮用大量牛奶并送医院救治。 ( 九) 储藏和运输 储存于干燥、 通风处。容器密封, 防止机械性破损。与食用原料隔离储运。包装方法( Ⅱ) 类。 ( 十) 安全和处理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耐酸防护用品。用沙土混合, 倒至空旷地方深埋。 氯化铝( 三氯化铝) - AlCl3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水纯品为白色。一般的商品因含杂质而呈灰色或黄绿色。极易潮解。密度: 2.44, 熔点: 190℃。用于催化剂、 精制石油、 橡胶制品及润滑剂等。六水物用于木材处理、 畜舍消毒、 精制油类、 纺织品染色及净水剂等。 ( 二) 毒性 本品具有腐蚀性。 ( 三) 短期暴露的影响 与水激烈爆炸性反应而产生大量热, 散发出的白色烟雾状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直接接触眼睛、 鼻、 呼吸道及皮肤能引起化学灼伤, 并使眼、 鼻、 粘摸和皮肤感到灼痛。 ( 五) 火灾和爆炸 遇潮气或水分会剧烈反应, 散发出白色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着火时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不可用水。 ( 六) 化学反应性 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大量热, 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 ( 七) 人身防护 吸入: 当空气中粉尘或蒸汽含量过高时, 应佩带有褐色色标滤毒盒( 罐) 的防毒面具。 皮肤: 应使用手套、 工作服、 工作鞋。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 如需要应戴用面罩。 ( 八) 急救 吸入: 使吸入粉尘或蒸汽的患者脱离污染区, 安置休息并保暖。 皮肤接触: 与皮肤中水分接触, 放出大量热与酸造成腐蚀性灼伤, 须用大量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严重者就医诊治。 口服: 误服立即漱口, 饮水, 急送医院救治。 ( 九) 储藏和运输 储存于阴凉、 干燥、 防雨、 防日光直射的库房。不可受潮, 发现烟雾及时通风。不可与碱类、 氧化剂共储混运。不可与可燃物接触。包装方法( Ⅱ) 类。 ( 十) 安全和处理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耐酸防护用品。用干燥沙土混合, 送到空旷地方, 逐渐分批倒入大量水中, 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白磷-P4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 磷是半金属, 有四种同素异形体, 白磷( 又称黄磷) 是其中毒性较大的一种, 呈淡黄色、 接近无色半透明的固体, 具有大蒜臭味。比重: 1.83, 熔点: 44.1℃, 沸点: 280℃, 自燃点: 30℃。是制造炸药、 燃烧弹、 灭鼠剂、 肥料等制品的基本成分, 石油化工缩合催化剂、 表面活性剂必不可少的原料。 ( 二) 毒性 属高毒类, 主要损害肝脏和骨骼, 也可累及其它脏器, 如肾脏、 心脏。 ( 三) 短期暴露的影响 吸入: 吸入蒸汽后数小时出现头昏、 乏力、 恶心、 血压偏低等, 2—3日上肢疼痛及急性肝损害, 肾功能损害。 皮肤: 灼伤后创面有蒜样臭气烟雾, 呈棕褐色或黑色, 可深达骨骼, 于暗处可见荧光, 创面处理不及时, 可与—10天内引起中毒。 口服: 误服半小时后, 口腔及胃部有烧灼感, 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 呕吐物及大便内有蒜臭味, 数日内可出现黄疸、 肝、 肾等损害或死亡。 (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 多由呼吸道长期吸入蒸汽及其粉尘所致, 早期表现为鼻咽干燥、 充血、 咳嗽、 咳痰等, 伴有蒜臭味, 食欲不振、 恶心及肝区不适等, 继之出现牙酸痛、 牙周萎缩、 牙周带加深、 牙颈部楔状缺损、 牙松动脱落等。 ( 五) 火灾和爆炸 暴露于空气中能自燃, 起火并引起爆炸, 可用沙子、 土覆盖、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人员管理/培训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