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常见禽病及禽病综合防控措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田国彬,电话:,0451-85935084,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内容,鸡免疫抑制病法氏囊、马立克 引起减蛋的疾病及原因,新城疫 鸡的呼吸系统疾病 鸡,神经症状疾病的病因,引起鸡眼炎的常见疾病 肾病的原因 引起鸡法氏囊病变的疾病 肉用种鸡腿病诱发原因 啄癖发生的原因禽流感,禽病综合防控措施,疫苗免疫及注意事项,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禽大国,养禽总量约,140,亿羽份,养禽业的发展,事关畜牧业的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因此,做好禽病的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鸡免疫抑制病,免疫抑制性病毒与蛋传病毒,免疫抑制性病毒,马立克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呼肠孤病毒(,REOV,)(传染性关节炎病毒,),鸡白血病病毒(,ALV-J,),蛋传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呼肠孤病毒(,REOV,)(传染性关节炎病毒),鸡白血病病毒(,ALV-J,),禽腺病毒,(EDS76,,,AAdV-1),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AEV),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危害,使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症状病变不典型;对特定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或不反应;,(如对,NDV,的,HI,很低),继发性感染显著增加;,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诊断困难而被忽视;,对多数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无疫苗预防,。,鸡传染性法式囊病,病原学,分类:,双链,RNA,通过,VN,可以把,IBDV,分成,2,种亚型,:,血清,I,型:,只有,I,型可以引起临床疾病,只有,I,型疫苗可以预防,会产生血清变异株,只有特定的变异疫苗才可以有效预防,现在许多国家有,VVIBD,流行,血清,2,型,IBDV,:,没有致病性,。,鸡只在不同日龄感染,IBDV,的结果,免疫抑制但无死亡 造成死亡但无免疫抑制,2,周龄以前,2,周龄以后,IBD,的3种表现形式,Immunodepression,免疫抑制,Subclincal,亚临床,Clinical,临床,种鸡群未接种过灭活苗,污染环境中的雏鸡早期感染(15天前),由于免疫抑制导致继发疾病如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病和疫苗接种后的苗源反应,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破坏,ND,,,IB,的早期免疫。,IBD,造成免疫抑制的原因,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现状,从,2000,年以后,法氏囊发病日趋严重;,发病日龄拓宽,小龄化早期发病。,免疫失败现象严重。,免疫抑制现象普遍存在,新城疫、大肠杆菌继发感染严重。,IBD,中等毒力与鸡痘等疫苗毒力协同,(,杜原钊),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原因,IBD,野毒污染严重,在我国超强毒占主要流行毒株;,我国普遍使用毒力偏强,IBD,冻干苗,同时,IBD,的免疫越来越早,疫苗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比较严重;,母源抗体不整齐,难以确定合理的首免时间;,IBD,变异株出现,不同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为,10-70%,;,应激等其他因素。,母源抗体的半衰期,免疫接种是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种鸡群的免疫,将其母源抗体传给子代使雏鸡免受法氏囊病病毒的早期感染,。,肉鸡:,3-3.5,天,肉用型种鸡:,4.5,天,蛋 用 型 鸡:,5.5,天,出壳后,4,天内不变,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选择和应用,疫苗 免疫抑制 预防强毒 突破母源,种类 感染效果 抗体能力,毒力偏强 大 好 强,中等毒力 中 中 中,低 毒 小 差 弱,鸡马立克氏病,MD,引起的肿瘤病及特点,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臂神经,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迷走神经,神经变粗或呈结节状,多为一侧性,临床可见瘫痪,病侧肢体变细,麻僻下垂,素囊扩张。,内脏型:,心肝脾肾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或组织弥漫性肿大,卵巢变大形成皱褶,法式囊萎缩或皱褶变平(镜下可见淋巴滤胞间存在多形态淋巴细胞。,眼型:,瞳孔周围锯齿状,有灰点或瞳孔消失。,皮肤型:,毛囊变粗,囊内出现肿物。,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现状,发病日零偏低,,,3,日龄,可发病,特别是饲养期短的肉鸡,,虽不表现肿瘤病变,但却表现免疫抑制,肉品质量差,,损失也较大。,病程延长,,从日龄可到日龄。,典型病理变化少见,。,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现状,混合感染病例增多,,淋巴白血病,网内系增生,骨髓瘤混感。,许多病历是由于,感染,REV,导致对,MD,疫苗接种的不反应性导致免疫免疫失败而发病,,这样的病理在诊断定性上可以见到两种肿瘤变化。,鸡马立克流行现状,毒力逐渐增强,,强毒型出现在,60,年代,超强毒出现在,70,年代后期,而特超强毒出现在,90,年代初,并流行至今,可感染成年鸡发病,而在过去,成年鸡是有年龄相关抵抗力的。感染鸡出现典型和急性型短暂麻僻,在随后存活的鸡中,大部分出现神经 征候群并死于淋巴瘤和神经病变。,引起减蛋的疾病及原因,(一)传染病,1,、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症状但不死鸡的传染病,如:减蛋综合症(,EDS,)、禽脑脊髓炎(,AE,)、,新城疫(,ND,)、禽流感(,AI,)(低致病力)等。,2,、有症状或有死鸡的病,如:慢性呼吸道病(,CRD,)、支气管炎(,IB,)、,鼻炎(,IC,)、葡萄球菌(,st.s),、禽霍乱,(FC),大肠杆菌病(,E.coli),、卡氏、笼养产蛋鸡疲劳症、,禽流感(,AI,)(高致病力)等。,(二)环境因素,高温、低温、天气变化及各种应激。,(三)营养因素,1,、能量不足,蛋白质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2,、磷、钙比例失调,3,、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4,、毒素或药物中毒,新城疫,新城疫的现状和危害,ND,是禽类两个重大传染病之一;(高致病性,AI,),高发病、高死亡、严重影响生产性能等为危害特征;,一旦发病,经济损失惨重;直接影响国际贸易;,世界范围流行,,250,多种禽、鸟类感染,增多趋势;,国际兽疫局(,OIE,)列为必须上报疫病;,中国一类动物传染病;,长期危害中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疫病;,生产中,ND,的危害,1.,产蛋高峰期多发(,150-250,),减蛋量一般由原来的,90%,左右下降至,50%,以下;病程长,死亡低。,甚至是高抗体水平的鸡群,,包括多处种鸡场发病,抗体水平较好(,2,9,),2.,雏鸡免疫失败较多,2030,日龄约,45%,,,3150,日龄约,40%,等。发病率在,7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2060%,。,3.,对鹅等具有致病性,而传统对鹅不感染发病,4.,紧急接种治疗效果差,而传统则是控制,ND,的,“,良法妙药,”,;,5.,发病范围广,危害严重,且顽固性存在,非典型新城疫的特点,1,、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感染。,2,、无大批死亡。,3,、不出现典型的消化道出血等病理变化。,4,、产蛋鸡出现产蛋下降。,5,、发病季节不明显,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发生的原因,1,1,、多日龄多批次鸡场,鸡群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养鸡环境中新城疫野毒大量存在。,2,、产蛋高峰过后,抗体水平下降快,客观上给野毒的侵入提供了条件。,3,、免疫程序不科学,只用新城疫的油苗免疫,,而忽视了新城疫的局部免疫。,4,、病毒发生变异。常用疫苗毒株与野毒株基,因的差异影响了免疫效果。,5,、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影响了鸡体的免疫力。,非典型新城疫发生的原因,2,正确评价新城疫,HI,抗体水平,1,1,、鸡群,ND HI,抗体滴度多高,才能使鸡群不减蛋,,不出现,ND,临床症状,获得确切的保护,其要求,似乎越来越高。以前认为抗体滴度达到,2,倍稀释,系列微量法,4,孔(即,l,:,16,)以上即可,也就是说,在,4,孔以下应进行补强免疫。而现在有人认为达到,8,10,孔(,l,:,256,1024,),才不减蛋,不发病,,达到,14,孔(,l,:,16384,)机体内才无,NDV,,并在半,年内不感染,ND,。,2,、如果鸡群,HI,抗体离散度大(即有些,HI,抗体滴,度很低,另外一些很高),表示鸡群抗体水平,参差不齐。那些,HI,抗体滴度低的鸡,哪怕是为,数不多,恰恰成为,ND,野毒侵入鸡群后寄居、生,长、繁殖和排出的场所。,正确评价新城疫,HI,抗体水平,2,3,、鸡体对,ND,的抵抗力应该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方,面。细胞免疫情况如何,实验室目前尚无法测知,,HI,抗,体不能代表细胞免疫水平。,正确评价新城疫,HI,抗体水平,3,鸡新城疫疫苗的选择和免疫方法的运用,1.,关键时刻用单苗;,2.,饮水免疫方法不可取;,3.,气雾免疫不可少。,鸡的呼吸系统疾病,鸡的呼吸道疾病在养鸡生产中是不容忽视的一类疾病。一方面经常发生,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另一方面是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继发感染,可使雏鸡生长发育迟缓,成年鸡产蛋下降和引起各种日龄的鸡只死亡。大多数地区该病秋冬季节多发生,雏鸡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不等。,临床表现流泪、流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喘气、罗音和呼吸困难,还有的眼睑部肿胀。解剖发现绝大多数病死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其中以喉头和气管发炎较多,常见气囊增厚、气囊炎、支气管肺炎、化脓性肺炎、多发性浆膜炎等,我们称之为鸡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鸡的呼吸系统疾病,鸡的呼吸道疾病在养鸡生产中是,不容忽视,的一类疾病。一方面,经常发生,,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另一方面,是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继发感染,可使雏鸡生长发育迟缓,成年鸡产蛋下降和引起各种日龄的鸡只死亡。大多数地区该病秋冬季节多发生,雏鸡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不等。,鸡呼吸系统疾病病因,1,、病毒性病原,(1),、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达,90,100,,死亡率为,20,70,不等。,(2),、传染性支气管炎,由冠状病毒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有呼吸道型、肾病变型和腺胃型,与鸡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可发生一定数量的鸡只死亡。,(3),、新城疫,、速发嗜神经型,(,也称肺脑型,),、中发型 对幼鸡可发生死亡,部分鸡出现呼吸道症状。、缓发型,(4),、禽流感,鸡呼吸系统疾病病因,2,、细菌性病原,(1),、传染性鼻炎,由鸡副嗜血杆菌感染。,(2),、大肠杆菌病,这里着重指气囊炎型和肺炎型大肠杆菌病,(3),、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急性型和慢性型。,(4),、支原体病,鸡败血支原体是危害最严重的禽类支原体。,(5),、结核病,由禽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鸡呼吸系统疾病病因,3,、真菌性病原,曲霉菌病 主要由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引起。,4,、寄生虫性病原,贝氏隐孢子虫病,5,、其他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及饲养管理条件。如环境潮湿,不通风,饲养密度过大,不及时清理粪便等造成氨气和二氧化碳增,多刺激上呼吸道粘膜,或受冷空气刺激,以及各种应激等。,鸡,神经症状疾病的病因,病毒侵害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马立克氏病、新城疫、鸡脑脊髓炎、禽流感,细菌感染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感染和沙门氏菌感染等,维生素缺乏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1,、,VB1,缺乏,引起的头颈旋转,俗称观星状。,2,、,VB2,缺乏,引起的肢爪软痹俗称搂腿。,3,、,VE,缺乏,引起的雏鸡脑软化症,表现为头颈震颤。,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严格地说应表述为软骨病,药物中毒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1,、痢特灵中毒,2,、马杜拉霉素中毒,引起鸡眼炎的常见疾病,一、传染性鼻炎:,病原为副鸡嗜血杆菌。可用菌苗及抗菌药物。,二、鸡败血霉形体病:,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抗生素。,三、眼型葡萄球菌病:,多发于,40,60,日龄,.,灭活菌苗及用抗菌,四、大肠杆菌性全眼球炎:,多发于雏鸡,常在大肠杆菌败血症恢复期出现。治疗可用抗生素。,五、眼型马立克氏病:,通常在,2,5,日龄发生,单侧或双侧发病。此类病鸡无治疗价值,应及时淘汰。,六、粘膜型鸡痘:,多发于夏秋季,主要侵害雏鸡及育成鸡。刺种疫苗能有效预防本病。,七、曲霉菌病:,4,20,日龄雏鸡易感性最强,常为群发性和急性经过。预防该病应杜绝使用发霉饲料、垫料。用制霉菌素、硫酸铜治疗有一定效果。,八、结膜型传染性喉气管炎:,预防本病应接种弱毒活疫苗。,九、维生素缺乏症:,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可防治本病的发生。,十、氨气刺激。,十一、鸡眼线虫病。,防治本病用敌百虫溶液进行驱虫(点眼)。,肾病的原因,鸡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机能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肾肿胀、苍白、出血和尿酸盐沉积。轻者使雏鸡生长受阻、成鸡生长性能降低,重者导致大量死亡,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传染因素,:包括病毒和寄生虫,前者常见的有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肾炎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后者常见的有螺旋体和住白细胞原虫。另外象鸡球虫病、黑头病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和一些细菌感染,也可以导致肾病的发生。,2,、营养因素:,、饲料中蛋白过高或者氨基酸不平衡。、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维生素,A,缺乏症。、其它因素。如食盐中毒、碳酸氢钠中毒、维生素,D,中毒和钾离子供应不足都会诱发肾病的发生。另外严重脱水也会引起尿酸盐沉积。,3,、药物及毒素,:磺胺类药物的中毒剂量很接近治疗剂量。霉菌和植物毒素污染的饲料亦可引起中毒。,引起鸡法氏囊病变的疾病,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一旦受疫病损害,将影响鸡的免疫应答和抗病力的产生,诱发某些疫病。,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二、鸡肺脑型新城疫,三、肾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四、鸡包涵体肝炎五、鸡马立克氏病 六、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七、鸡大肠杆菌病 八、鸡磺胺类药物中毒,肉用种鸡腿病诱发原因,肉用种鸡在限饲过程中,腿病表现得尤为普遍和突出,中小型鸡场腿病发病率可高达,3,12%,,死亡率达,5,10%,,公鸡尤为明显和敏感,对以后种蛋的生产影响较大,严重影响着鸡场的经济效益。,1,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腿病:,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禽脑脊髓炎、病毒性关节炎,2,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腿病:,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3,霉形体感染引起的腿部疾病:,滑液囊霉形体感染。,4,营养缺乏引起的腿病:,A,、,B1,、,B2,、,D 3,、,B 6,、,E,和胆碱等维生素缺乏以及钙磷缺乏及比例失调、锌缺乏、锰缺乏和硒缺乏等,5,饲养管理及环境设施不完善引起的腿病,啄癖发生的原因,1,、日粮配合不当,质量低劣。,2,、日粮供应不足。,3,、日粮中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4,、维生素的缺乏。,5,、寄生虫。如脚突变膝螨、膝螨、鸡羽虱等,6,、应激因素。,7,、不良的环境条件,如通风不良、光线太强、温度和湿度不适宜、密度太大和互相拥挤等条件都可引起啄癖。,禽流感,禽流感的流行情况,流感病毒结构模式,HA,NA,M2,NP,M1,Polymerase Proteins(PA+PB1+PB2),免疫原性由,HA,决定,,H,亚型相同即可起保护作用,不同,H,亚型无交差免疫保护作用,同一亚型存在抗原性不同的问题,因而使保护力存在差别,HA,H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H13,H14,H15,H16,NA,HA,H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H13,H14,H15,H16,N1,N2,N3,N4,N5,N6,N7,N8,N9,HA,NA,H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H13,H14,H15,H16,N1,N2,N3,N4,N5,N6,N7,N8,N9,HA,NA,H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H13,H14,H15,H16,N1,N2,N3,N4,N5,N6,N7,N8,N9,A/Goose/Guangdong/1/96(,H5N1,),宿主,地点,序号,年代,亚型,型,禽流感病毒的命名,HA,NA,H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H13,H14,H15,H16,N1,N2,N3,N4,N5,N6,N7,N8,N9,16,X,9,144,仅,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呈高致病性,时间,国家,/,地区,感染动物种类,亚型,1959,苏格兰,鸡,H5N1,1963,英格兰,火鸡,H7N3,1966,加拿大,火鸡,H5N9,1976,澳大利亚,鸡,H7N7,1979,德国,鸡,H7N7,1979,英格兰,火鸡,H7N7,1983,1985,美国,鸡、火鸡,H5N2,1983,爱尔兰,火鸡,H5N8,1985,澳大利亚,鸡,H7N7,1991,英格兰,火鸡,H5N1,H5,和,H7,亚型禽流感暴发和流行情况,淘汰了,1700,万羽家禽,政府支出了,3.49,亿美元用于补贴生产者的损失,时间,国家,/,地区,感染动物种类,亚型,1992,澳大利亚,鸡,H7N3,1994,澳大利亚,鸡,H7N3,1994,1995,墨西哥,鸡,H5N2,1994,巴基斯坦,鸡,H7N3,1997,澳大利亚,鸡,H7N4,1997,香港,鸡,H5N1,1997,意大利,鸡,H5N2,1999,2000,意大利,火鸡,H7N1,2002,香港,鸡,H5N1,2002,智利,鸡,H7N3,H5,和,H7,亚型禽流感暴发和流行情况(续),淘汰,1800,万鸡,,3200,万羽鸡被封锁,,1.3,亿羽鸡接苗,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时间,国家,/,地区,感染动物种类,亚型,2003,荷兰,鸡,H7N7,2003,比利时,鸡,H7N7,2003,德国,鸡,H7N7,2003,韩国 鸡、喜鹊,H5N1,越南、泰国等 鸡鹅、驼鸟、,H5N1,、,H5N2,13,个国家和地区,孔雀、乌鸦,猫、豹,猪、老虎,H5,和,H7,亚型禽流感暴发和流行情况(续),时间,国家,/,地区,感染动物种类,亚型,18,个国家和地区,家禽、,乌鸦、,鹌鹑、,H5N1,、,H5,N2,、,喜鹊、,斑头雁、,H5N,?,、,H7,棕头鸥、天鹅,渔鸥、鸬鹚、赤麻鸭、,51,个国家和地区,各种家禽和野禽,H5N1,16,个国家和地区,各种家禽和野禽,H5N,?,H5N1,22,个国家和地区,各种家禽和野禽,H5N,?,H5N1,H5,和,H7,亚型禽流感暴发和流行情况(续),中国禽流感流行情况,禽流感疫苗研究概况,灭活疫苗,自然分离株研制的疫苗,重组病毒研制的疫苗(自然重组、利用反向基因操作技术重组),减毒活疫苗,自然弱毒株研制,冷适应弱毒株疫苗(自然株培育或利用反向基因操作技术构建),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病毒疫苗,(H5,,,H7,H9),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H5,亚型,),新城疫、禽流感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亚单位疫苗,(H5,、,H7),DNA,疫苗,(H5,、,H7),,又称核酸疫苗,此外还有,RNA,复制子疫苗、表位疫苗、复制缺陷型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等,疫苗的分类,我国目前用于预防,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灭活疫苗,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4,株),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株,+Re-4,株,),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1+H9N2 Re-2,株,),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研究,表面基因,HA,和,NA,来源于,GD/1/96(H5N1),株,应用范围:可在全国范围内用于各种禽类,重组禽流感病毒二价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Re-4株),研究,该疫苗克服了单一的禽流感,H5,亚型,Re-1,株及,Re-4,株疫苗只能针对某些毒株起保护作用的的缺点,免疫禽可以抵御我国当前所有,H5,亚型禽流感流行株的侵袭。,应用范围:该疫苗需在农业部指定范围内应用。各种家禽,。,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1+H9N2 Re-2,株,),禽流感的危害,H5,亚型禽流感危害,H9,亚型禽流感危害,是分布最广泛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侵害青年禽或成禽的生殖系统产生严重病变,使产蛋量急剧,下降或者产蛋达不到高峰。,肉鸡感染后则使其生长缓慢,降低料肉比。,与其它病,(,如鸡新城疫等,),混合感染时,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研究,Re-5,株疫苗研究的方法,用反向基因操作技术,用反向基因操作技术构建禽流感疫苗种毒株的理论依据,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主要由表面糖蛋白,HA,基因决定,,HA,裂解位点的多个碱性氨基酸与致病力直接相关,因此可以用分子修饰手段,将,HA,裂解位点的多个碱性氨基酸去掉,从而使之具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典型特征。,禽流感的抗原性也是由,HA,基因决定的,因此,在进行病毒重组构建时,应选用抗原性与本地流行株最接近的病毒来提供,HA,基因和,NA,基因。,流感病毒的鸡胚适应性是由内部基因决定的,因此,应选用接种鸡胚后生长滴度高的病毒来提供内部基因。,利用反向基因操作技术将所需的禽流感病毒表面和内部基因的双向表达质粒放在一起,经过培养、筛选和鉴定,就可以有目的地重组出新的禽流感病毒。,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Re,5,株,),的相关信息,技术:,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技术。,表面基因:,HA,基因来源于,DK/AH/0,6,,,NA,基因来源于,GD96,株。,内部基因:,流感病毒,PR8,株,。,重组,H5N1,亚型灭活疫苗种毒的一些特性,良好的抗原针对性:,表面基因来自国内分离的禽流感病毒,疫苗种毒株与流行株抗原性一致。,高度的鸡胚适应性:,在鸡胚上的生长滴度高,大大提高了疫苗中的抗原成分。,高度生物安全性:,通过基因修饰去掉了禽流感病毒,HA,裂解位点处决定致病性的连续碱性氨基酸,使其成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该病毒对鸡胚、鸡和小鼠均不致病,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制备禽流感疫苗的种毒株。,禽流感弱毒疫苗,自然弱毒株疫苗:,不用,冷适应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前景,。,基因重组活载体疫苗,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对禽类致病性很弱的病毒作为载体,构建含有免疫原性基因,(,禽流感的免疫原基因主要是,HA),的重组病毒。用此重组病毒作为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由于重组病毒可在动物体内复制,并不断表达出免疫病毒原性蛋白质,从而诱导禽类产生对目标病原的免疫保护力。,以禽痘病毒做载体的禽流感重组活疫苗,(,传统,),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H5,亚型,),以新城疫病毒为载体的禽流感重组活疫苗,(,新型,),新城疫、禽流感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H5,亚型),仅用于鸡的免疫预防。,可同时预防禽流感和禽痘,2,种病,同灭活苗相比疫苗用量少、不须添加佐剂、成本大大降低,特别是不影响,AIV,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该疫苗非常适用于肉禽免疫,对肉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用于蛋鸡或种鸡时则可与灭活疫苗配合使用。,应用范围:说明书上只写用于鸡的免疫。,新城疫病毒载体的禽流感活疫苗优点,一是效率更高。同时预防禽流感和新城疫,二是使用更方便。注射、滴鼻、点眼、饮水、喷雾等多种方式进行免疫。,三是免疫效果更理想。可同时诱导粘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四是安全性更高,五是生产成本低。,六是保存期更长。,七是更有利于提高禽肉品质。,禽病综合防控措施,基本观点,禽病综合防控的重点逐渐以,免疫为主,向,生物安全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转变,。,养禽场,(,户,),是禽病综合防控的受益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做好禽病防控的前提和基础。,兽医防疫部门除要求养禽场做好强制免疫外,多数时候则主要对养禽场,(,户,),起监督、建议和引导作用。,只有养禽场,(,户,),的与畜牧兽医工作者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地有效预防和控制禽病的暴发和流行。,禽场场址的选择和布局,选址:远离公路主干道、居民区以及村庄,1500米以上的区域,建立在地势较高、气候干燥、便于排水、通风、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供电有保障的地方。,特别是与其他畜禽场、畜禽屠宰厂、肉类和畜禽产品加工厂、垃圾站等,距离要更远一些。,布局:生活区和生产区要严格分开,,,四周建立围墙或防疫沟、防疫隔离带。,各区的排布主风方向不能形成一条线。在各生产区内的净道和污道要分离,饲料、雏鸡从净道进入鸡舍,淘汰鸡、鸡粪从脏道运出。设立的病死鸡尸坑、鸡粪发酵池应远离鸡舍500米以上。,规模禽场的建设、改造与设施,鸡舍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耐冲刷消毒,禽舍采取纵向通风。,保温、降温设施,隔离消毒设施,:有,围墙,,,门口,、,生产区入口处,有消毒设施,有,引种隔离舍,,,病禽隔离舍,一定要在下风口。,育雏育成阶段,采用小群体笼内育雏或网上平养,减少粪便污染,降低病原传播机会。,防鸟设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饲养场管理,-,人员管理,场内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在鸡场内吃住,定期休假。再回场时要洗澡、换消毒后的工作服方能进入鸡舍。饲养人员要定期洗澡,勤换洗工作服。,外来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根据需要,必须进入时,要换消毒的工作服、鞋、帽方能进入,。,出入生产区的人员实行登记制度,,登记表要写明进入人员的身份、理由、时间、更衣、淋浴、消毒等情况。,饲养场管理,-,饲养方式,规模化养禽场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公司规划实施一体化饲养,尽可能全进全出,:,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以场、生产区、鸡舍为单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鸡出栏后,鸡舍经彻底冲洗消毒,至少空置10天。,饲养场管理,-,引种控制,引种:,鸡苗或种蛋购自无疫国家或地区的健康鸡群。,购入的禽类需经过兽医检疫部门的检疫合格,,并经隔离观察15天,再经补免、消毒和驱虫后,确认无传染病时方可并群饲养。,孵化:严格孵化场管理,从拣蛋到出雏,,严格按消毒规程消毒,(制定种蛋消毒管理规程),孵化场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制定孵化室消毒制度)。,鸡苗质量控制:,选择健康活泼,大小均匀,无明显病症,严格淘汰病弱残鸡苗。,饲养场管理,-,水质控制,鸡的饮用水应清洁无毒、无病原菌,符合人的饮用水标准。,种鸡饮用水应符合以下两项指标:一是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小于100。二是每1升水中大肠杆菌群数少于3个。,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物则可以杀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常见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碘制剂和复合季铵盐类等。,饲养场管理,-,饲料卫生控制,除了保证饲料的营养指标外,还要注意饲料卫生,并且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采取的措施包括:使用无鱼粉饲料,以防携带沙门氏菌。饲料中菌数、霉菌数及真菌含量不能超标。防止饲料被老鼠、鸟粪便污染,污染的饲料不得使用。饲料贮存不要超过15天。,饲养场管理,-,兽医卫生,卫生是消灭传染源或减少传染、切断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消毒的前提。,被消毒的现场往往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污水等,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消毒药物与有机物,尤其是与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可结合成为不溶性的化合物,阻碍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再者,消毒药被大量的有机物所消耗,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说,及时、彻底的机械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隔离消毒,-,隔离,引种要隔离15天,,病禽及时隔离诊断。,原则上,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场内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场区,严禁场内人员在生产区内开伙;,不准外购禽肉制品进场,。,生产人员、饲养员禁止串栋串舍,各生产区工具用具和物品必须专用。,外来车辆禁止进入生产区,,生产车辆、物品进场时外包装严格消毒。,隔离消毒,-,消毒,平时消毒,:,包括,工作人员,、,车辆,、,物品,的消毒,,饮水消毒,,,鸡场内环境消毒,,,鸡场出入口消毒池,,,鸡舍的带鸡消毒,,,舍内用具及料槽、水槽,等消毒,,空鸡舍的消毒,应急消毒,:,A,天气聚变,特别大风过后;,B,转群等应激时;,C,受到周围疫病威胁或有疫病发生时,。,消毒注意事项,:,A,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剂按一定的时间交替使用,使各种消毒剂的作用,优势互补,确保消毒效果。,B,熏蒸,消毒禽舍时,舍内,温度保持在1828,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才能很好地起到消毒作用。,C,盛装药品的容器应耐热、耐腐蚀,容积应不小于福尔马林和水总容积的3倍,以免福尔马林沸腾时溢出使人灼伤。,注意灭鼠、灭蝇及灭蚊工作,保持鸡舍四周清洁无杂物,定期喷洒杀虫剂消灭昆虫。在老鼠洞和其出没的地方投放毒鼠药消灭老鼠。定期清扫鸡粪,清出的鸡粪在发酵池内堆积发酵。,免疫接种与免疫效果检测,总体要求,: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进行强制免疫,、,对,鸡新城疫实行程序化免疫,,其他疾病也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免疫。免疫后,,应及时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并根据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调整免疫程序,以确保免疫质量。,免疫技术要求,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并做好疫苗管理,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进行,贮存和运输,。,免疫接种时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并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免疫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对发生或监测出禽流感变异毒株地区及毗邻地区的鸡只按农业部要求用相应禽流感,变易毒株疫苗,进行免疫。,经免疫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查明原因,并尽快进行加强免疫。,当发生疫情时,应对受威胁区的鸡只进行紧急免疫。,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疫情监测,-,常规监测,监测对象,:,包括鸡、鸭、鹅以及其他易感禽类。,监测频度及抽样数量,:,每6个月随机采样,5,0 只进行检测;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监测频度和抽样数量。或按95%置信度抽样,,新城疫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有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等,)的病原监测,,禽流感重点在10月到次年五月期间加强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加免)。,样品采集,:,要求采集的易感禽类的气管拭子、泄殖腔拭子和/或血清。,检测方法,:禽流感,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或,RT-PCR,方法进行检测。检测发现疑似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新城疫,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RT-PCR,方法,、,病毒分离,进行检测。检测发现疑似样品,送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确诊。,疫情监测,-,受到威胁时的监测,连续进行1 个月临床观察,病死禽送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进行诊断,疑似样品送国家禽流感,或,新城疫参考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疫病控制和扑灭,饲养人员每天观察禽群,一旦发现异常,患传染病的病禽要及时隔离,并向场兽医技术人员汇报,或将病鸡送诊断室化验,禽场内不准解剖,解剖后的家禽尸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怀疑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时,,养禽场,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确诊后,,养禽场,配合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禽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禽群的尸体、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被传染病污染的禽舍、运动场、用具、饲槽、工作服必须进行彻底消毒,焚烧垫草,粪便经发酵处理。,疫苗免疫及注意事项,禽流感疫苗免疫主要依据,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规范,”,(NY/T 769-2004),各种疫苗的使用说明书,禽流感疫苗免疫主要依据,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规范,”,(NY/T 769-2004),各种疫苗的使用说明书,推荐的免疫程序,根据家禽饲养周期短、出栏补栏快的特点,实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常年免疫、每月定期补针的免疫程序。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对散养家禽实施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家禽要及时补针。,免疫程序,种鸡、蛋鸡免疫:,雏鸡,7,日,14,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初免,也可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进行初免。在,3,4,周后可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免疫一次。,商品代肉鸡免疫,:,7,日,10,日龄时,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首免,,2,周后,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加强免疫一次。,种鸭、蛋鸭、种鹅、蛋鹅免疫:,雏鸭或雏鹅,14,日,21,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初免;间隔,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免疫程序,商品肉鸭、肉鹅免疫,肉鸭,7,日,10,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免疫即可。,肉鹅,7,日,10,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免疫,第一次免疫后,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散养禽免疫,春、秋两季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各进行一次集中全面免疫。每月定期补免。,鹌鹑、鸽子等其他禽类免疫,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或参考鸡的免疫程序,剂量根据体重进行适当调整。,免疫程序,调运家禽免疫,对调出县境的种禽或其他非屠宰家禽,要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禽流感强化免疫。未进行强化免疫的(,1,周龄内雏禽除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要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30,公里范围内所有县的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强化免疫。,受变异毒株威胁区免疫,对宁夏、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含青岛)、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含大连),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Re-4,株)替代,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Re-1,株)免疫。,免疫程序,各种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其中,,H5-H9,二价灭活疫苗的使用同,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注意:,对于蛋鸡和种鸡,,H5,和,H9,亚型禽流感均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更推荐使用,H5-H9,二价灭活疫苗。,对于生长期较长的肉鸡和肉鸭等,应考虑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制订免疫计划,一般根据当地禽流感高发季节,在禽流感流行前开始免疫。,接种前要制订好免疫计划,其中包括家禽种类、日龄、数量以及拟用疫苗、免疫程序、器械准备、人员安排、免疫后可能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做到工作有计划,防范有预案。,注意全面检查,在对家禽进行免疫接种时,必须对家禽的营养水平、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卫生环境有充足的了解,同时,还应该充分了解当时当地家禽疫病的流行情况及母源抗体水平等,视情况及时调整免疫计划。,禽流感病毒感染禽或健康状况异常的禽不宜进行免疫,,,因为不健康的家禽接种疫苗免疫效果差或无效,甚至加重病情。发现家禽群体中有可疑传染病时,立即停止疫苗接种。,免疫注意事项,-,接种前,疫苗的选购和保存,疫苗种类繁多,而每种疫苗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必须根据当地禽流感流行情况,(,或按农业部要求,),以及免疫禽的种类等选用相应疫苗。,乡村养鸡场选购疫苗一定要到县级兽医生物药品批发部门或县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营销点,要绝对保证买到的是农业部批准生产厂家生产的合法疫苗。,疫苗可以提前购进,但必须按照保存条件要求进行保存。灭活,疫苗应在,2,8,下冷藏保存;活疫苗则一般在,-15,-20,下冷冻保存。若无保存条件,则应现购现用,活苗和灭活苗均需冷藏条件下,运输,。,灭活苗除严禁冷冻外,,在运输过程还要防止过分颠簸,以免出现油、乳分层现象而影响免疫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