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64317 上传时间:2025-07-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信息 课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作者 韶关市第十中学 施金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的比较方法、角的基本概念、角的表示方法及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对角的延伸学习,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几何知识的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余角、补角、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奠定思维上的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其他较复杂几何图形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本节内容应用广泛,有着联系旧知识、承接新知识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人初中,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缺乏几何学习的活动经验,图形语言、几何语言的理解能力偏弱。遵循这一特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观察、比较、发现、归纳,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角的两种比较方法,会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2、理解角的和、差意义,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能够计算角的和、差。 数学思考: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几何识图能力; 2、体会用旧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认识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解决: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取几何学习经验; 2、在较复杂图形中,能从不同角度表示角的和差关系,积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对角的大小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角的比较方法,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 教学难点: 在复杂图形中发现角的和差关系。 教学策略方法及学法 教法: 本节课参照新课标要求,根据我校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获得几何学习基本方法入手,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式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问题解决---知识延伸---归纳提升”的模式。 (2)引导学生经历以旧知构建新知的过程,从而更好的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法: 教师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在老师的启发下,自主探究、归纳交流,观察发现,合情推理,表述思路。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引导学生类比、观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学习方法的相似之处,丰富学习经验。 2、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在引导学生分析时,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即强调用经验观察,思考释疑,通过活动进行再创造。 教学过程 流程 内容呈现 师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 习 旧 知 , 铺 垫 新 知 ︵ 5 分 钟 ︶ 1、角的基本知识。 1)将图中的角用不同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 ∠1   ∠     ∠ACB ∠BAC   ∠ABC C 2 1 B A D E 2)角的度量工具是 ,度量单位是 ,你手中角的度数是 。 2、线段的比较方法有两种: 和 教师出示问题,巡视纠正。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测量准备的角的模型,口头回答。 学生回顾有关角的基本知识及线段的比较方法,为新知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表达做铺垫。 二、 类 比 学 习 , 感 受 新 知 ︵ 20 分 钟 ︶ 【探究一】角的比较 1、互相对比:根据已测量出的角的度数,体会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度量法。 2、练习: 如图所示: ∠A=70°, ∠B=70°, ∠DCB=140°,用“=”或“>”、“<”填空. (1) ∠B______∠A (2) ∠DCB _____∠B (3) ∠DCB______∠A+∠B A B C D 3、同桌交流: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归纳出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然后观看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 4、思考:角的两种比较方法的区别及其运用。 5、通过认识角的比较方法,你有什么体会? 6、引申问题: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有关吗? 7、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用放大镜来看角。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问题,巡视指导,然后演示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合作、讨论完成,用符号语言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两种比较方法的选择运用,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1、2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比较可以转化为“数”的比较,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则从“形”的角度比较角的大小,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表达能力。 4、5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新知学完后,要及时反思,特别体会“类比思想”。 6、7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及其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提 出 问 题 , 探 究 新 知 ︵ 18 分 钟 ︶ 【探究二】角的和差 1、观察: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A B C O 2、练习: 1)如图,若∠AOB=35°,∠BOC=20 °, 则 ∠AOC=_______ ° A B C 2)如图,若∠AOC=70°∠AOB=20 °, 则 ∠BOC=_______ ° A B C O O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表述解题思路,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回答。 本问题串层层递进,首先由基本图形使学生理解角的和差关系并会计算角的和差;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几个角的顶点公共时,才能从图形中直接获得角的和差关系,训练学生的学习灵敏性;然后图形进一步复杂,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灵活性,促进发散思维发展。 3)如图, ( 1 ) ∠DAB = ∠DAC+________ ( 2 ) ∠ ACB = ∠DCB –____ A B D C 4)如图, 如图, (1)∠AOC=_______ +_________; (2) ∠AOD=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3) ∠AOB=∠AOC - _______= ∠AOD- ______ (4)∠CO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C O A B D 5)如图,M是直线AB上一点,∠AMC=52°, ∠BMD=74°,则∠CMD= 四、 总 结 提 炼 , 知 识 升 华 ︵ 2 分 钟 ︶ 1、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2、角的和与差 3、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知识网络,提升对数学学习方法的理性认识。 五、 布 置 作 业 , 发 展 能 力 探究作业 借助一副三角尺,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这些角的度数有什么规律? 考查学生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数  (2)叠合法--------形 2、角的和与差 3、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 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 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把知识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类比、思考、归纳等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几何学习的基本方法及探究思路,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实现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教学反思 1、结合我校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差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易于理解并接受新知识。 2、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经验,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3、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学会探索新知的方法,既获取知识又发展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小结并引导学生反思,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并恰当应用,学生还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以温和、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进行对话,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由拘谨到积极发言,80%的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6、教学中要关注薄弱学生的学习情感,鼓励参与学习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