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课时
★本课时目标
1、体会骆驼形象的特征 ,领会课文主题,认识作品的意义。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培养学生想像力。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2、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寻宝之路,从而体会骆驼形象的特征 ,领会课文主题。
二、亲近文本,继续寻宝 。
1、想一想 (理解文意)
思考:你认为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表现了骆驼怎样的精神?请简要回答。
明确: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场面如:他忍着痛,瘸着腿,闯过“冷水滩”“冰凌湖”“热风洞”“夹扁谷”。其中,作者写闯“夹扁谷”比较详细:“他以最大的耐性,强行穿走这两里长的夹扁谷”“在两座对峙的高山中间,窄得只容一匹瘦马挤过去”的山谷,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骆驼身材高大,可想而知要闯过去是十分艰难的!但他还是闯过去了,付出的代价是“头破、肩伤腿脚流血”。)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2、说一说 (情感迁移)
●课文写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课文围绕“寻宝”写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多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第二部分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对课文结构的理解,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