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黑龙江省石墨资源开发规划
谭旭红
(黑龙江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摘要:石墨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如何节约、精深利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黑龙江省石墨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在开发方面还存在管理滞后、深加工不足、整合难度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套石墨资源开发规划,以加强石墨资源保护性开发、产业链延伸、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使石墨资源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石墨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规划
The Graphite Resource Exploitation Planning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AN Xu-h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2,China)
Abstract: As a kind of strategic resource, graphite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long- term development in china,so how to save and intensively utilize the graphi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Graphite resour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bundant, but there are still questions that lagging management, lack of deep processing, difficult integration,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eak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putting forward a se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about graphite resour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tection development, extension the industrial chain, protecti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that realiza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mmon role of macro-control and market mechanism.
Key words: graphite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planning
引言
石墨是一种战略资源,素有“黑金子”的美称。它不仅普遍应用于一般工业和消费领域,还广泛用于一些特殊的工业领域,如核电、化工、航天、军事、冶金、电子、机械等行业。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报告中,将石墨列入14种紧缺矿产原料。[1] 在发达国家,石墨产品作为新能源材料技术的代表,已被列为战略资源予以储备,限制其开采,有的国家甚至大量低价收购石墨深埋海底,给予重点保护。因此,石墨是我国少有的几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矿产之一,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如何节约、精深利用石墨这样的不可再生资源,关乎国家的长远战略利益。
一、黑龙江省石墨资源的特征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G201412):黑龙江省石墨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谭旭红(1968-),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管理。
黑龙江省石墨资源具有资源丰富、储量大、品位高等特点。目前已发现石墨
矿40余处,石墨储量占全国的64.1%,其中晶质石墨矿储量已超过世界最大石墨矿床——马达加斯加晶质石墨矿床的储量。黑龙江省石墨矿产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萝北、双鸭山、勃利、密山、鸡西、穆棱等市县,其储量占全省石墨总储量的9 9. 5% ,矿点、矿床数分别占全省已知石墨矿点、矿床总数的82 %、85 %。[2] 其中,鸡西市晶质石墨矿石总储量为5.1亿吨,萝北云山晶质石墨矿石总储量为6.3亿吨。鸡西市石墨资源矿床24个,平均矿石品位为7.97%;萝北的石墨资源主要分布于云山石墨矿区,在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25条矿床,平均品位为10.2%。
二、黑龙江省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石墨资源开采现状
2013年黑龙江省天然石墨产量为333042.2吨,10个月中有6个月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增速非常缓慢,最高达到28%,4个月处于下降状态,下降速度非常快,降幅最大可达到-269%,因此,整体来看,黑龙江省石墨资源产量非常不稳定。2013年全国石墨产量总额为25707122.80吨,黑龙江省石墨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3%,相较于其储量占比,产量比较微薄。
时间
当月产量
(吨)
增长率
全国月度产量
(吨)
黑龙江占全国产量比
2013年12月
10544.40
-26%
2,912,758.80
0.36%
2013年11月
13292.50
-17%
2,885,142.20
0.46%
2013年10月
15572.45
-269%
2,719,833.20
0. 57%
2013年09月
57506.80
0.32%
2,580,027.60
2.23%
2013年08月
57324.40
20%
2,487,152.20
2.30%
2013年07月
45931.60
0.11%
2,392,108.10
1.92%
2013年06月
40781.20
28%
2,466,693.70
1.65%
2013年05月
29356.30
0.11%
2,301,271.10
1.28%
2013年04月
29324.50
-14%
2,367,316.50
1.24%
2013年03月
33408.00
22%
2,594,819.40
1.29%
表 1 2013年黑龙江省天然石墨产量
(二)石墨资源的产业结构
1.企业情况
全市石墨采矿、选矿及加工制品企业共72家。其中,深加工制品企业8家,占企业总数11%;采选企业共64家(采矿企业26家,选矿企业16家,采、选合一企业22家),占企业总数89%。
表2 石墨选矿企业情况
石墨生产能力
万吨
>7
2
l
<1
企业数量
家
2
8
10
18
2.产品结构
产品以石墨初加工产品为主,主要是低、中、高碳鳞片石墨。2010年石墨初加工产品结构为:高碳石墨14.4万吨,占总量38%;中碳石墨19.8万吨,占总量51%;低碳石墨4.6万吨,占总量11%。另外,还有部分石墨加工制品,如铅笔、耐火材料类产品、石墨电极等。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石墨产品由初加工逐渐向深加工、精深加工制品方向发展。
(三)技术装备水平
虽然我国在采选环节技术优势明显,但多年来采矿、选矿工艺没有大的突破和变化,传统酸碱法、高温提纯法等方法还存在较严重的环保、能耗问题。同时,产业链后端应用层面技术创新明显不足。低硫可膨胀技术、柔性石墨系列化、球化包敷改性、金属—石墨复合材料制备等众多关键技术还仍需突破。装备水平与产业的发展需求不匹配。虽然在柔性石墨、燃料电池、人造金刚石、石墨复合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受到了相关设备的严重制约。
(四)石墨开发企业整合情况
从2007年开始,政府开始着手石墨资源整合,从2009年到2010年之间,原有石墨采矿权到期后,已经停止办理新采矿权,迄今为止采矿权证已停办5年左右。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局决定批准18个采矿权证,这是在原来24家的基础上整合掉9家,新增设3家。但是当地很多企业,却在没有拿到开采权的情况下继续生产。当地政府出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默许了很多石墨企业还可以像以前一样生产,致使石墨资源整合进程缓慢。
三、黑龙江省石墨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矿山开采管理滞后
90年代以来,石墨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受市场需求下滑影响,企业经营较为困难,矿山开采存在只采不剥或少剥多采现象。石墨开采不规范、采剥失调。除柳毛石墨矿曾做过正规设计外,其余均无正规设计,没有开发利用方案,以地表矿体露头为基础,向深部、周边拓展,有矿就采,采富弃贫。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组织结构方面,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现有8家深加工制品企业,只占企业总量的11%;采选企业64家,绝大部分是小规模采选生产企业,产能达到7万吨的2家,产能达到2万吨8家,其他企业产能都在1万吨以下。
在产品结构方面,主要为低碳石墨、中碳石墨和少量高碳石墨。2010年高纯石墨、球形石墨等深加工产品才投入生产。石墨深加工制品刚起步,品种少、档次低,还无法突破现有技术实现高级石墨产品生产。
(三)深加工不足
黑龙江省天然石墨在深加工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一方面,由于石墨开采监管不严格,很多小企业因高额利润而积极进入,导致现在石墨产业分散,行业集中度低,深加工发展机会少。另一方面,由于深加工首先需要在技术研发上大量投资,投资时间较长,金额较大,因此,中小企业没有动力进行研发。另外,石墨粉价位最高的时候达到7000元/吨,而一些监管不严的地区,成本不足2000元/吨,超高的利润率也很难让小企业去发展深加工产品。
(四)资源整合难度大
采矿权证已在2009——2010年全部过期,然而,当地很多企业却仍然进行违法开采。与此同时,鹤岗市、双鸭山、七台河等地区,正不断地有新角色进入,其中不乏中铁资源这样的央企。尽管地方政府不断推进石墨资源整合,但市场的参与者却越来越多,给资源整合带来一定难度。
(五)技术创新能力弱
黑龙江省石墨产业长期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企业缺少独立的研发机构和科研队伍,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相关技术亟待突破,产业无法良性循环,严重制约了石墨产业发展。
(六)环境污染严重
黑龙江省石墨采选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绝大多数无规范矿山开发方案,开采随意性较大,开采之后无复垦方案,废石等剥离物就近堆放。而且石墨选矿过程中形成的尾矿、大量使用辅助材料和粉碎烘干过程中的粉尘作业,形成污水、烟尘超标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地和地表水系,严重地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目前,石墨产业每年排放尾矿量高达200万吨,而只有少数企业有正规尾矿库。
3. 窗体顶端
四、黑龙江省石墨资源开发规划设计
(一)开发原则
1.合理化原则。石墨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分期分批有序开发,规模化开采、保护性开采,最大价值、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
2.自主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原则。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推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在引进国内外石墨精深加工的先进技术、装备、产品的基础上再创新。
3.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石墨资源开发既要坚持市场运作,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推进石墨产业结构调整。
4.资源配置择优原则。通过资源整合,矿山资源配置重点向大型专业化采选公司、大型石墨深加工企业倾斜,充分发挥资源在产业化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5.突出重点发展原则。引导重点石墨企业逐步向初级产品规模化,深加工产品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二)石墨资源开发规划
石墨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工信部出台的《石墨行业准入标准》,提高石墨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高效集约利用资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进一步规范矿业权秩序,加大整合力度,对石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实现石墨产业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及制品为主转变、淘汰小矿山与小选矿厂、提高行业生产集中度、培育石墨产品及下游制品系列化开发的大型企业、建立国家级石墨检测检验中心等一系列目标,特制定黑龙江石墨产业未来开发规划,以更好的指导石墨企业进行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
表3 黑龙江省石墨资源发展规划
类别
指标
2015年
增长率
产量目标
石墨精矿产量(万吨)
<80
——
工业总产值(亿元)
100
50%
经济目标
工业增加值(亿元)
50
50%
利税总额(亿元)
30
50%
深加工产品占比例率
>70%
10%
大型深加工企业(家)
10~15
10%
结构调整目标
企业研发中心(家)
5
20%
检测检验中心(家)
4
30%
采矿回收率
>90%
5%
资源综合利用目标
选矿回收率
>85%
5%
尾矿综合利用率
30—50%
5%
工业废水排放量
0
——
节能减排和循环
固体废弃物排放
定点排放
——
经济目标
增加值能耗比降低
5-7%
5%
以2015年为规划基点,未来5年黑龙江省石墨的开采数量应不断提高,但总量应一直控制在80万吨以下,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利润总额30亿元,深加工产品占比大于70%,培养大型深加工企业10-15家,成立研发中心5家,检测检验中心4家,采矿回收率大于90%,尾矿综合利用率30-50%,工业废水处理达100%,增加值能耗比降低5-7%。未来5年,各项的规划目标在2015年的基础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0%,利润总额增长50%,深加工产品占比增长10%,大型深加工企业数量增长10%,研发中心数量增长20%,检测检验中心数量增长30%,采矿回收率增长5%,尾矿综合利用率增长5%,增加值能耗比增长5%。
(三)石墨资源开发规划实施策略
实行“重点勘查区”、“重点开采区”、“鼓励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的“四区”管理模式,促进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重点建设石墨精深加工产业群,加快发展以密封材料、超硬材料、蓄能材料、耐火材料、传导材料等七大产业链条为主的石墨新材料产业。一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整合现有石墨采、选企业和零散资源,推进石墨有序开采、统一供矿;另一方面,推进精深加工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建链”、“增链”和“补链”,进一步扩大石墨精深加工制品产能,加大石墨产业园区建设力度。
1.实施石墨资源保护性开发,完善准入机制。控制新增量,坚持新建和改扩建选矿项目、尾矿综合利用项目相结合。要求新建和改扩建鳞片石墨选矿项目设计规模不低于2万吨/年,单线规模不低于5000吨/年。
2.延伸产业链条,突破发展瓶颈。要围绕产业链延伸和拓展,重点引进石墨生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传统石墨洗选、加工工艺升级改造,实现产业结构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及制品转变。
3.推进石墨资源整合,实现石墨产业规模化发展。继续加大石墨资源整合力度,以大型企业为整合主体,引入新企业,并将原有企业捆绑在一起,同时,关停或合并一些不具备开采资格的中小型企业,大力度扶持大型企业集团,集聚科研力量,延长石墨精深加工产业链。
4.实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企业应该依托国家科技计划,积极参与跨领域、跨计划的重大创新产品(工程)的研发。另一方面,政府引导大型企业成立自主研发中心,推进高校、研究所、企业间的联合研发项目,引进国外石墨先进生产技术。
5.加快升级改造,防治粉尘污染。由环保部门向企业下达污染防治设施限期整改要求,并组织专家对整改情况予以验收,验收通过的可以继续生产,没有通过验收或没有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停止生产。[3]
6.积极创建石墨绿色矿山,改善生态环境。由国土资源部门督促企业按照绿色矿山评价标准加快露天采坑、边坡整修和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及时处置矿山开采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保障周边水体水质安全。
参考文献
[1]尹丽文.世界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J].国土资源情报.2011,(6):29-32
[2]孙向东.黑龙江省东北地区石墨矿床成矿地址特征[J].建材地址.1994,71(1):15-19
[3]中国石墨的生产与出口[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0,80(2):32-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