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10/1,#,心房颤动治疗,暨南大学从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陈小明,心房颤动的治疗,1/60,概述,房颤临床表现、诊疗与评价,房颤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2/60,概述,房颤定义与分类,流行病学,房颤病因和诱因,房颤发生机制,并发症与预后,心房颤动的治疗,3/60,心房颤动定义与分类,心房颤动(房颤)是指规则有序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心房颤动波,是最严重心房电活动紊乱,也是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因为颤动失去了有效收缩与舒张,进而造成泵血功效下降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心房激动递减传导,可致心室律(率)极不规则。所以,室律(率)紊乱、心功效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心房颤动的治疗,4/60,心房颤动定义与分类,心房颤动:当前认识和治疗提议,心房颤动的治疗,5/60,流行病学,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约占全部住院心律失常患者1/3。,当前房颤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房颤在总体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41.0;中国报道为0.77。,治疗现实状况:,近年来房颤住院治疗及治疗费用猛增,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组织实施针对1999至国内41家医院9297例以房颤为主要诊疗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显示,房颤住院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中所占百分比增加,1999为7.65,为7.9,到增加至8.16。由此可见,房颤已对社会造成严重经济负担。,心房颤动的治疗,6/60,流行病学,房颤与脑卒中,脑栓塞(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引发主要栓塞性事件,同时也是房颤患者致残率最高并发症,大多由左心房血栓脱落引发脑动脉栓塞所致。,脑栓塞危险与基础心脏病存在和性质相关,风湿性瓣膜病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有较高危险。,约每6 个脑卒中患者中有1 个是房颤患者。,老年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较高,5059 岁患者因房颤所致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1.5;而80-89 岁者则升高到2.3,占其年纪段脑卒中36。,近年来整合以往风险原因,提出了新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分级方法-CHADS2 评分,明确指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高血压(hypertension)、年纪(age)、糖尿病(diabetes)和脑卒中史(stroke)为主要独立风险原因;其中既往有脑卒中史风险指数为其它3 项风险原因2 倍。,心房颤动的治疗,7/60,房颤病因和诱因,急性病因:,房颤可能与一些一过性原因或急性疾病相关。如饮酒、电击、外科手术(尤其是心胸外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肺部疾病(如肺栓塞 等)、甲亢、代谢紊乱等原因。,与心脏器质性病变相关房颤,: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衰、心肌病,心肌肿瘤、缩窄性心包炎、肺心病和右房特发性扩张,其它,与其它内科疾病相关房颤,:COPD、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甲亢,心房颤动的治疗,8/60,房颤病因和诱因,孤立性房颤,家族性房颤:家族发生孤立性房颤,自主神经对房颤影响,心房颤动的治疗,9/60,房颤发生机制,迄今为止仍未完全说明,房颤经典机制学说,多发子波折返,局灶激动,房颤当代认识,心房基质作用,人心静脉作用,电重构与结构重构,自主神经作用,体液因子作用,房颤遗传机制,心房颤动的治疗,10/60,并发症与预后,房颤与脑卒中,心房颤动与外周血管栓塞,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与心肌缺血,心房颤动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房颤动的治疗,11/60,临床表现、诊疗与评价,临床表现,:,房颤引发室率(律)异常是产生症状主要原因,心慌、胸闷、运动耐量下降是最常见临床症状;,房颤引发心室停搏可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发生黑蒙、晕厥;,房颤并发左心房附壁血栓易引发动脉栓塞,脑栓塞最常见,是致残和致死主要原因;,心房颤动的治疗,12/60,临床表现、诊疗与评价,心电图表现:,P 波消失,f 波代之,频率约350600 次/分,V1 导联较清楚。动态心电图有利于发觉短阵房颤。,临床诊疗,:依据临床表现、体格检验、心电图特点可明确房颤诊疗。,辅助检验,:,甲状腺功效检测,动态心电图检验,超声心动图检验,多排CT心房成像,心房颤动的治疗,13/60,心房颤动治疗,药品治疗,房颤直流电复律,抗凝治疗,起搏治疗,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外科治疗,急性心房颤动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14/60,房颤药品治疗,房颤药品治疗包含:,(1)预防血栓栓塞;,(2)控制心室率;,(3)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4)预防新发房颤或房颤复发上游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15/60,房颤治疗策略选择,取决于:,(1)房颤类型、症状及其严重程度;,(2)合并存在心血管疾病、心功效状态;,(3)病人年纪、普通情况、是否合并其它系统疾病;,(4)所选择治疗策略安全性和有效性;,(5)治疗长久目标和短期目标,包含:降低死亡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预防脑卒中,降低住院率及控制症状和改进生活质量等。,心房颤动的治疗,16/60,房颤治疗策略选择,药品和导管消融均可用于节律和室率控制。但不论选取何种治疗策略,都应依据脑卒中危险程度评定结果而决定是否抗凝或选择适当抗凝策略,心房颤动的治疗,17/60,转复为窦性心律,方式:自动转复、药品转复、电转复及导管消融过程中部分房颤病人转复为窦性心律,药品复律,优点:病人易于接收,比电复律简便,缺点:成功率低于电复律;抗心律失常药品毒副作用,复律药品:,胺碘酮、普罗帕酮、多非利特、依布利特等,心房颤动的治疗,18/60,惯用转复房颤药品及使用方法,心房颤动的治疗,19/60,转复为窦性心律,复律后维持窦律:,房颤复发危险原因包含:高龄、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左心房扩大及左心室功效障碍等;,大部分病人仍需要长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品来预防房颤复发-阻滞剂为最惯用药品,及胺碘酮、多非利特、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心房颤动的治疗,20/60,维持窦律药品,心房颤动的治疗,21/60,心房颤动的治疗,22/60,控制心室率,控制心室率是房颤治疗基本目标之一,。室率控制优点是安全、有效,病人易于接收。药品控制室率成功率在80左右。,-受体阻滞剂是心力衰竭、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室率一线治疗用药。,室率控制缺点包含:因为房颤心律仍存在,心房收缩功效丧失,房颤引发心房电重构和组织重构过程使阵发性或连续性房颤最终变为持久性房颤;心房将逐步扩大,血栓栓塞风险也可能增加。另外,有少数病人心室率难以控制,尤其是运动时心室率。心室率控制后,心律不规整有时仍可引发症状。控制心室率药品如-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胺碘酮及洋地黄等可引发心动过缓解房室传导阻滞,在阵发性房颤和老年患者中轻易发生。,心房颤动的治疗,23/60,控制心室率目标,心室率控制目标确实定缺乏统一标准,普通认为,对大多数房颤病人,静息时心室率应控制在 6080 次/分,中度活动时,心室率应控制在 90115 次/分。,总之,心室率控制目标应到达:,(1)足够舒张期以满足心室充盈;,(2)防止心率过快而造成心肌缺血;,(3)尽可能防止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影响心室收缩同时性;,(4)降低心律不规整性。,心房颤动的治疗,24/60,控制心室率药品,通常口服给药,需要尽快控制心室率时可静脉给药,惯用药品包含,-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洋地黄类药品及抗心律失常药。,心房颤动的治疗,25/60,心房颤动的治疗,26/60,心房颤动的治疗,27/60,控制心室率非药品治疗,消融房室结加心室起搏:,当药品不能满意控制心室率时,可采取经导管消融房室结,并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来到达控制心室率目标,心房颤动的治疗,28/60,心房颤动上游治疗,房颤上游治疗主要是指针对房颤基质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治疗。理论上能够经过预防与高血压、心功效不全或炎症(如外科术后房颤)相关心肌重 构,进而阻止新发房颤发生(一级预防)或降低房颤发作频次、延缓其发展为连续性房颤 进程以及房颤复律后降低其复发(二级预防)172。上游治疗通常包含血管担心素转换 酶抑制剂(ACEI),血管担心素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和 n-3(-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越来越多研究证据显示,这些非抗心律失常药品抗心律失常作用对房颤一、二级预防可起到一定作用。,心房颤动的治疗,29/60,血管担心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担心素受体拮抗剂,ACEI 和 ARB 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其阻断血管担心素 II 致心律失常作用相关,基础研究结果已证实了 ACEI 和 ARB 在各种房颤模型中含有抗颤、抗纤维化作用,提议 I 类:推荐使用ACEI 或ARB 作为慢性心衰患者房颤一级预防用药(证据水平 A)IIa 类:推荐使用ACEI 或ARB 作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房颤一级预防用药(证据水平B),中华医学会心房颤动:当前认识和治疗提议,心房颤动的治疗,30/60,房颤直流电复律,体外直流电复律,心内直流电复律,电复律与药品联合应用,心房颤动的治疗,31/60,体外直流电复律,适应证,:为连续性房颤伴血流动力学恶化、房颤伴心肌缺血、症状性低血压、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患者一线治疗。房颤伴预激心室率快且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时,提议马上行直流电复。起始能量以150200 J 为宜,如复律失败,可用360 J 能量。电复律必须与R 波同时。,可能并发症,:因为全身麻醉和 QRS 波不一样时所致室颤、体循环栓塞、室性早搏、非连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 连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肺水 肿、暂时性 ST 段抬高和皮肤烧伤等。,心房颤动的治疗,32/60,体外直流电复律,禁忌症:,洋地黄毒性反应、低钾血症、急性感染或炎性疾病、未代偿心力衰竭以及未满意控制甲状腺功效亢进等情况时;,超声或其它影像检验证实心腔内血栓形成者,屡次电复律而且预防性给予抗心律失常药品治疗仍复发房颤,且维持窦性心律时间较短者,再次电复律无助于窦律维持;,疑有房室阻滞或窦房结功效低下者,电复律前应有预防性心室起搏准备。,心房颤动的治疗,33/60,心内直流电复律,该技术主要用于对电生理检验或导管消融过程中房颤、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房颤、以及对胸壁阻力大,如肥胖 和严重肺病房颤患者进行复律,体内放电仍需与体表心电图 R 波准确同时,心房颤动的治疗,34/60,电复律与药品联合应用,中华医学会心房颤动:当前认识和治疗提议提议,直流电复律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用于房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紧急转复或房颤经充分评定后择期复律;,对发作不超出48 小时房颤,假如心室率不能快速控制且伴有心衰、心绞痛、症状性低血压、心肌缺血,推荐肝素抗凝下紧急行直流电复律;,显性预激伴房颤,心室率快时推荐肝素抗凝下紧急行直流电复律;,连续性房颤或长久连续性房颤病人拟开始长久节律控制时,推荐行择期直流电复律;,肥厚型心肌病房颤发作时可首选直流电复律;,对房颤连续时间48 小时或连续时间不明患者,在复律前后均应常规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推荐于电复律前应用胺碘酮、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伊布利特等以提升直流电复律成功率,预防房颤复发;,对疑有房室阻滞或窦房结功效低下患者,电复律前应有预防性心室起搏准备。,心房颤动的治疗,35/60,房颤抗凝治疗,血栓栓塞危险评定,抗凝及抗血小板药品,抗凝强度、目标值及抗凝治疗稳定性,抗凝方法及规律,特殊心房颤感人群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监测与随访,长久抗凝治疗风险、并发症及其处理,左心耳封堵术和闭合术,心房颤动的治疗,36/60,血栓栓塞危险评定,危险原因及分层,脑卒中独立危险原因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TIA)或非中枢性血栓栓塞)、年纪65 岁、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功效受损(EF35)、糖尿病、女性和冠心病。其中,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年纪75 岁为主要危险原因,非主要危险原因包含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女性、年纪 65-74 岁和血管疾病,后者指心肌梗死、复合型主动脉斑块以及外周动脉疾病。,心房颤动的治疗,37/60,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原因CHADS,2,评分,危险原因,积分,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效障碍 (C),1,高血压 (H),1,年纪75岁 (A),1,糖尿病 (D),1,脑卒中/TIA/血栓栓塞病史 (S),2,总积分,6,心房颤动的治疗,38/60,抗凝出血危险评定(HAS-BLED评分),临床特点,计分,高血压 (H),1,肝肾功效异常(各1分)(A),1或2,脑卒中 (S),1,出血 (B),1,INR易波动 (L),1,老年(如年纪65岁)(E),1,药品或嗜酒(各1分)(D),1或2,最高值,9分,心房颤动的治疗,39/60,抗凝及抗血小板药品,经典抗凝药品是维生素K 拮抗剂华法林,口服抗血小板药品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肝素与低分子肝素为静脉与皮下用药,普通用于停用华法林期间或华法林开始前短期替换抗凝治疗,新型抗凝药品:,代表药品包含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以及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rivaroxaban)与阿哌沙班(apixaban)。新型口服抗凝药品治疗过程中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效,更便于患者长久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40/60,抗凝及抗血小板药品,阿司匹林(75325mg/d)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有效性远不如华法林,可使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相对危险度降低19,但优点是服药方法简单。血栓风险较低(CHADS2 或CHA2DS2-VASC 评分)房颤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获益并不显著,缺乏充分证据。,不提议阿司匹林与华法林联合应用,因其抗凝作用并不优于华法林单独应用,而出血危险却显著增加。,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预防脑卒中作用也不如华法林。,心房颤动的治疗,41/60,抗凝强度、目标值及抗凝治疗稳定性,华法林抗凝治疗效益和安全性取决于抗凝治疗强度和稳定性。欧美临床试验证实抗凝强度为INR2.03.0时,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事件,并不显著增加脑出血风险。,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惯用 INR 在治疗目标范围内时间百分比(time within therapeutic range,TTR)表示,INR 在治疗目标范围内时间越长,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 性也越好。普通情况下,应尽可能使TTR 60-70。,心房颤动的治疗,42/60,抗凝方法及规律,房颤危险分层不一样,所需抗凝方法也不一样。,普通而言,如无禁忌 证,CHADS2 或 CHA2DS2-VASC 评分2 房颤患者需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品治疗,低危 患者(CHADS2 或 CHA2DS2-VASC 评分=0)可采取阿司匹林治疗,也可不进行抗栓治疗,而 中危患者(CHADS2 或 CHA2DS2-VASC 评分=1)提议选取华法林,也能够考虑阿司匹林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43/60,抗凝方法及规律,对阵发性或连续性房颤,如行复律治疗,当房颤连续时间在 48 h 以内,复律前不需要抗凝。,当房颤连续时间不明或48 h,临床有两种抗凝方案。,一个是先开始华法林 抗凝治疗使 INR 到达2.03.0,3个星期后复律。普通而言,在 3 周有效抗凝治疗之前,不宜使用房颤转复药品。,另一个是行经食管超声心脏检验,假如没有发觉心房血栓,静脉注射肝素后可进行复律。复律后肝素和华法林适用,直到 INR2.0 停用肝素,继续应 用华法林。,在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几周,患者依然有全身性血栓栓塞 可能,因复律后短时间内心房收缩功效恢复不完全,不论房颤是自行转复为或是经药品和 直流电复律,均需转复后再行抗凝治疗最少 4 周。是否需要长久抗凝治疗,决定于 房颤患者血栓危险分层。,心房颤动的治疗,44/60,特殊心房颤感人群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ESC 指南不提议将老年人抗凝强度调整为INR4.0)但不伴有出血情况下,可停顿给药1 次或数次,普通在停用华法林3 天INR 会下降至治疗范围。,如碰到外伤和轻度出血,包扎止血后观察出血情况,有继续出血者除停服华法林外能够口服维生素K1 10-20mg,普通在12-二十四小时以后能够终止华法林抗凝作用。如需急诊手术或有大出血者,可考虑静注维生素K1 5-10mg,在3 小时内能够终止华法林抗凝作用。如疗效不显著,尚可输入新鲜冷藏血浆以增加各种凝血因子.,心房颤动的治疗,48/60,左心耳封堵术和闭合术,对于有血栓栓塞高危原因而又不能长久接 受抗凝治疗患者,左心耳闭合或封堵术可能是一项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治疗方法。,心房颤动的治疗,49/60,抗凝治疗小结,I 类推荐:,(1)除存在抗凝禁忌证者外,全部房颤患者均应依据脑卒中危险原因和出血风险、以及风险/效益比选择适当抗凝治疗。,(2)在 CHADS2 评分2 非机械瓣房颤患 者应长久口服华法林,调整药品剂量使 INR 维持在2.0-3.0之间。在抗凝治疗开始阶段,INR 应该最少每七天监测1-2次,抗凝强度稳定后可每个月监测1-2次。,(3)有应用华法林指证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依据情况也能够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品。,(4)房扑抗凝治疗标准与房颤相同。,(5)瓣膜病房颤患者应接收华法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强度为 INR 在2.0-3.0 之间或略高。,心房颤动的治疗,50/60,抗凝治疗小结,IIa 类推荐:,(1)非瓣膜病房颤患者,CHADS2 评分1 分时,口服华法林或阿司匹林均是合理,可参考出血风险大小、维持稳定华法林抗凝强度可能性和患者意愿。对 CHADS2 评分1 分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也可应用 CHA2DS2-VASC 积分再次进行血栓栓塞风 险评定,如 CHA2DS2-VASC 评分为 0 分可选择阿司匹林治疗或不予抗栓治疗,且推荐后者;而在 CHA2DS2-VASC 评分为 1 分时,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风险/效益比尚不明确,可 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2)不一样类型(阵发性、连续性或持久性)房颤抗凝治疗标准一样。,(3)非机械瓣房颤患者在行外科手术或诊疗性操作有出血风险时,停用抗凝治疗不超出 1周可勿需肝素替换治疗。,(4)应定时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必要性进行评定。,心房颤动的治疗,51/60,抗凝治疗小结,IIb 类推荐:,(1)年纪75 岁患者虽伴有出血风险增加,在没有抗凝禁忌证时仍应依据血栓栓塞危险评分接收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注意加强凝血功效监测。,(2)伴有高危血栓栓塞原因患者,在外科手术时如需要停用抗凝治疗超出1 周,应选择肝素进行替换治疗。,(3)对于冠心病接收PCI 房颤患者,假如植入金属裸支架则三药(华法林、阿司匹林(75-100mg)、氯吡格雷(75mg)联用最少1 个月,植入西罗莫司支架者要联合应用最少3 个月,植入紫杉醇支架联合应用最少6 个月。今后,华法林联合一个抗血小板药品(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至1 年。1 年以后若无冠脉事件可长久单用华法林治疗。对于房颤伴冠心病需要接收PCI 治疗患者,应尽可能防止应用药品洗脱支架。联合抗栓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INR,同时适当降低INR 目标范围(2.0-2.5)。,(4)房颤患者在应用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出现中枢性或周围性血栓栓塞事件,如抗凝强度已在治疗范围,增加另外一个抗血小板药品不如提升华法林抗凝强度,使INR 最高到达。,心房颤动的治疗,52/60,心房颤动起搏治疗,对于不伴有心动过缓房颤患者,不提议植入心脏起搏器预防房颤发作。阵发性房颤合并窦房结功效不全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应强调最小化心室起搏。,心房颤动的治疗,53/60,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适应症:,对于症状显著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能够作为一线治疗;,对于病史较短、药品治疗无效、无显著器质性心脏病症状性连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在选择性患者中能够作为一线治 疗;,对于存在心力衰竭和/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症状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在选择性患者中也可作为一线治疗,但其主要症状和/或心力衰竭应与房颤相关。,对于病史较长、不伴有显著器质性心脏病症状性长久连续性房颤,导管消融能够作为维持窦性心律或预防复发 可选治疗方案之一。,执行上述提议时,需充分考虑到术者及所在中心经验、患者风险/获益比、影响房颤成功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影响原因、患者意愿。,存在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绝对禁忌证。,心房颤动的治疗,54/60,心房颤动外科治疗,Cox 迷宫型手术,心房颤动外科消融改良迷宫术,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优势:适应证广,适合用于各种类型房颤。包含:阵发性房颤,连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对于瓣膜置换术合并房颤患者,迄今也是唯一治愈房颤方法。,心房颤动的治疗,55/60,急性心房颤动治疗,急性心房颤动定义:急性房颤是指发作连续时间小于48h 房颤,包含初发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或长久连续性房颤加重期,即在无症状房颤基础上出现显著临床症状,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急性房颤常见病因包含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各种原因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急性房颤可与一些急性、暂时性原因相关,如过量饮酒、外科手术、甲状腺功效亢进、心功效不全发生或加重,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炎、肺动脉栓塞、电击等。所以在急性房颤发作或房颤加重期,房颤本身需要主动控制和处理,但去除诱因及治疗基础疾病对转复和预防房颤发作是必不可少。,心房颤动的治疗,56/60,急性心房颤动处理流程,心房颤动的治疗,57/60,急性心房颤动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性房颤,假如没有禁忌证,即刻给予同时直流电复律。,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急性房颤患者,如心室率快,产生显著症状,均宜首先控制心室率,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选取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等)、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合并心衰者可选取洋地黄制剂(毛花苷丙等);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功效不全或心肌梗死时可选择胺碘酮静脉制剂;急性房颤时应将心室率控制在100 次/min 以下。对于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快心室率反应患者禁用-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应选择静脉使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或选择电复律。,心房颤动的治疗,58/60,急性心房颤动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急性房颤患者,选择复律指征尚无充分循证医学证据。对于连续时间 24 h 患者可先控制心室率,暂不需要抗凝,大多可自行复律;对于连续时间2448 h 患者,在控制心室率基础上,主动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抗凝并给予药品复律;对于连续时间48 h 患者,可选择有效抗凝治疗3 周或食管超声检验后复律,复律可采取药品或直流电复律,复律后继续抗凝最少4 周。对急性房颤复律不成功者应马上控制心室率。,心房颤动的治疗,59/60,谢谢!,心房颤动的治疗,60/6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