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 文
复习巩固
一、字音(特殊字词的读音要牢记)
清冽( ) 乌桕( ) 肥硕( ) 镰刀( )
碣石( ) 澹澹( ) 悚峙( ) 萧瑟( )
早莺( ) 腐朽( ) 奇幻( ) 潜行( )
卓越( ) 一幅( ) 猛犸( ) 幽雅( )
引颈大吼( ) 档案( ) 棉絮( ) 峰峦( )
二、字形
礼上往来( ) 当人不让( ) 大事大非( ) 循绪渐进( )
走头无路( ) 进退唯谷( ) 突如奇来( ) 谈笑风声( )
绝处缝生( ) 多仇善感( ) 变化无长( ) 壮志难筹( )
沤心沥血( ) 巧夺天功( ) 置若往闻( ) 手屈一指( )
曲指可数( ) 梦昧以求( ) 金榜提名( ) 悲欢离和( )
三、 成语积累
1、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2、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3、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4、萍水相逢: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5、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四、 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1、 遽:立刻;慌张
2、 疾:疾病;快
3、 委:抛弃;委托
4、 期:约定
5、 是:这样
五、课外诗歌积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宋 ]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成语专项
一、辨析成语的方法
1.从意义上辨析
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得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仍有细微差别。如程度、轻重、范围大小、表达侧重点等方面的不同。
例:“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
2.从结构上辨析
成语的结构类型很多,有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等。成语的机构不同,意义、用法往往也不同。
例:“弦外之音”和“弦外有音”
3.从色彩上辨析
成语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成语色彩不同,在使用时也有所不同。
例:“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
二、成语误用类型:
1.望文生义
病例: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2.对象误用
病例: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3.褒贬不分
病例:我国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
4.轻重失当
病例:李笔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5.自相矛盾
病例: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
6.语义重复
病例: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7.胡乱模仿
病例:这个工程如果出了问题,我拿你是问。
8.使用超前
病例:庞涓笑道:“齐兵被我追得仓皇而逃,简直是‘草木皆兵了!”
真题演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梅里雪山扑朝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李玉刚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另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C.李娜获法网女单冠军载誉归来,各路记者纷至沓来,争相采访。
D.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炎炎夏日,各种品牌的空调产品成了各大商场炙手可热的畅销商品。
B.放眼望去,满山的梨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C.溶洞里的钟乳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白熊……无不惟妙惟肖。
D.班会上,他侃侃而谈,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
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
B.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不少宝贵的青春时光。
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的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
D.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1961年春季的一天,钱三强把年近五十的女科学家王承书请到自己的办公室,神情庄重地说:“祖国需要自己的科学家研制原子弹,这是保密性极强的工作,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一辈子吗?”
B.小明的爸爸知道团支部要讨论小明入团的问题,就给学校写了一封信,说他没有达到团员的标准,不同意他入团,还说不管什么人入团,都要坚持团员的标准,要坚持吹毛求疵。
C.侯万春院长亲自担任重庆火锅制作的大厨,煎炒底料、切煮肉菜凉拌配菜……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D.今年夏天,美国中西部各州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龙卷风灾害之一,遮天蔽日的旋风席卷一切,似乎要毁灭任何敢于阻挡他们前行的障碍。
补充练习
1.依次填入括号里的成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1)他这个人经常( ),想到什么就谈什么。
(2)这样的计划给人以( )的感觉,好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
(3)老张定计划、做决定,很少调查研究,常常( ),还自夸“秀才不出门,尽
知天下事”。
(4)学习或者做事,如果( ),随心所欲,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A.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无的放矢 闭门造车
B.闭门造车 无的放矢 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C.无的放矢 闭门造车 虚无缥缈 信口开河
D.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闭门造车 无的放矢
2.根据诗文写成语。
卷我屋上三重茅 小荷才露尖尖角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万紫千红总是春
养在深闺人未识
3.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选出正确一项( )
明眸善睐 脱颖而出 一鼓作气 指鹿为马
A.西施 毛遂 鲁庄公 秦始皇
B.洛神 诸葛亮 鲁庄公 赵高
C.杨贵妃 诸葛亮 曹刿 秦始皇
D.洛神 毛遂 曹刿 赵高
4.下面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工整,意思相对)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B.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C.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D.侃侃而谈---胡编乱造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
不自禁地欢叫着。(鸟儿抵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B.舞!舞!舞!狂野的铜梁龙,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人叹为
观止。(赞美舞动的铜梁龙美到了极点。)
C.家的味道就像妈妈亲手包的大汤圆,热气腾腾,用竹筷轻轻一挑,那浓稠的芝糖汁就迫不及待地涌出面皮,舔上一口,暖透心田。(形容黑芝麻糖汁急速地往外涌)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用心裁剪。)
6.下列句中括号里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路人对用粉笔作老虎画的老汉关振民大为赞赏:“能把老虎画得如此(惟妙惟肖),确实厉害。”
B.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鲜为人知)的人物了,佩服、仰慕他的人很多.
D.电影剪辑大师傅正义老人(碌碌终身),荣获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7.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填空。
A.( )( )乐道 B. ( )( )安席
C.( )经( )霜 D.( )血( )杀
开卷有益,文中有情。身在异乡的季羡林食不下咽、( )---这是思念的愁苦;( )的老人对海鸥悉心的照料---这是无私的付出,垂暮之年的嘎羧回到曾经( )的战场---这是英雄的抉择;伯牙遇子期,知音传佳话---这是让后人( )的故事。
8.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不自量力 回天乏术 调兵遣将 足智多谋 变幻莫测 不计其数
古往今来,战场上的形势往往( )。就说“赤壁之战”吧,曹军80万大军,东吴军3万,谁都以为周瑜是拿鸡蛋碰石头,( ),再怎么( ),也是( )。不曾想东吴的将领( ),用火攻之计打得曹军死伤 ( )使曹操败走华容道。
9.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言九鼎( ) 口若悬河( ) 不耻下问( )
手不释卷( ) 四面楚歌( ) 乐不思蜀( )
出奇制胜( ) 讳疾忌医( ) 老马识途( )
草木皆兵( ) 洛阳纸贵( ) 退避三舍( )
10.写出下列和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
胜券在握( ) 小心翼翼( ) 忐忑不安( )
背道而驰( ) 出奇制胜( ) 勤能补拙( )
畅所欲言( ) 成年累月( )
11.写一个既能点明原成语中的错字,又能说明改法的成语。
例:呆若花鸡---移花接木
羊不可破----( ) 生无反顾----( )
危居乐业----( ) 心猿意鹿----( )
拓展内容
诗歌鉴赏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 诗歌通过哪些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感情?
2.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的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惭。
1、 孔文举所称的祖辈“仲尼”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言论收集在《 》一书中。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人以其语语之 (2)诣门者
(3)奕世为通好 (4)时李元礼有盛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莫不奇之。
(2)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的通好也。
4、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文举少年时的性格特征。
现代文阅读
执虚如盈
张丽钧
①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②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顿悟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我。
③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解——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满了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不要生出半点轻慢不恭。
④我试图让自己潜入这两个短句的深层,轻轻叩问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号召人们视“虚”为“盈”呢?难道说仅仅是为了爱惜器物、不使堕地吗?
⑤——当然不是。
⑥先生应该是十分看重那颗“恭肃的心”的。即使是捧着一只粗瓷的空碗,也当那里面盛满了佳肴美馔,不因“空”而生狎昵,恭肃的心,惴惴地悬了,让“盈”在这一刻成为“虚”的别解。
⑦我得承认,我是慢慢喜欢上那种“执虚如盈”的庄肃感的。在这个美好的提示面前,我郑重地将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归了类,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
⑧在“执盈如虚”的岁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执盈如虚”?生活将那么多盛满了琼浆的精美器物送到我手中,我却没想到它们都是需要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珍爱的。这颗心,与其说是粗疏的,不如说是贪婪的,它惯于挑剔,惯于骄横,惯于在一朵花前遥想另一朵花。
⑨后来,生活或是恼了?竟粗暴地略去了“洽谈”的程序,劈手从我怀里掠走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鸣,只能默默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怀抱,惊恐莫名。于是,赞歌喑哑,腹诽茁长。一双“执虚如虚”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运。
⑩感谢那个飘着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读懂了“盈虚”的内涵。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诗的大姐静静地站在我身旁,我叹口气说:“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却说:“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我把这说法进驻我的心的那一天看成节日,因为就是打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
⑾那一年,在大昭寺,顺着导游的手指看去,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牙齿都是朝圣者的,他们不幸死在了朝圣途中,同行者便敲掉他们的牙齿,带到了这令他们神往一生的圣地。浩叹四起。我知道这些浩叹背后不乏鄙夷的同情,但是,我却忍不住朝那些牙齿深深鞠躬。想那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人,大概都曾逆料过这样一个途中抛尸的结局,可这却没有成为他们逃遁的理由。甘心的生命,甘心的灵魂,将空虚的朝圣之旅装扮得一路花开。
⑿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虚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
⒀——“执虚器,如执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啊。
1. 第四段作者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执“虚”为“盈”,先生是怎样对待的?
3、文中认为“执虚如盈”应该分为几个阶段?具体是什么?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5、本文题目是“执虚如盈”,请联系全文,探究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