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识字——10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 写字——4个;“门”作偏旁的变形。
4.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 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 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星星和月亮卡片,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
由蓝蓝的天空中闪烁着星星(相机将星星贴到黑板),从而问学生差了什么——月亮(将月亮贴到黑板),继而播放课文同名歌曲《小小的船》从乐曲入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小小的船”(板书)。孩子们齐读课文题目。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指导看图:
1.示图:图上的小姑娘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黑板上: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两头尖。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 原来小姑娘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她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小姑娘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 总结。
六、 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