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德科汽车系,适用班级11建筑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测量》过程考核项目
适用班级:11建筑1、2
教研室:建筑工程技术
编制人:冯义志
汽车工程系
2012-11-19《建筑工程测量》过程考核项目设置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采用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熟练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熟练掌握各种建筑测量仪器的使用。本课程根据《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仪器的情况共设置5个大项目10个子项目,具体见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子项目
计划学时
1
水准测量
水准仪的认识与操作
6
2
闭合水准测量
10
3
附合水准测量
14
4
角度测量
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6
5
测回法
10
6
方向观测法
12
7
竖直角观测
8
8
钢尺测距
钢尺测距
6
9
全站仪的使用
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10
10
综合测绘、测设
施工放样测量
10
项目1.1 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的主要参数之一。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水准仪是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本实验通过对微倾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使同学们熟悉水准测量的常规仪器、附件、工具,正确掌握水准仪的操作。
一、学时安排
本项目安排6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⑴了解光学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以及各螺旋名称及作用,掌握使用方法。
⑵了解脚架的构造、作用,熟悉水准尺的刻划、标注规律及尺垫的作用。
⑶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读数、记录和计算高差的方法。
三、仪器和工具
⑴每组(下同)光学水准仪1台、脚架1个、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纸若干。
⑵自备:2H铅笔、草稿纸。
四、方法步骤
⑴仪器介绍。指导教师现场通过演示讲解水准仪的构造、安置及使用方法;水准尺的刻划、标注规律及读数方法。
⑵选择场地架设仪器。从仪器箱中取水准仪时,注意仪器装箱位置,以便用后装箱。
⑶认识仪器。对照实物正确说出仪器的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称及作用。
⑷粗整平。先用双手按相对(或相反)方向旋转一对脚螺旋,观察圆水准器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拇指运动方向之间运行规律,再用左手旋转第三个脚螺旋,经过反复调整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⑸瞄准。先将望远镜对准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用望远镜瞄准器照准竖立于测点的水准尺,旋转对光螺旋进行对光;最后旋转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竖丝位于水准尺中线位置上或尺边线上,完成对光,并消除视差。
⑹精平。旋转微倾螺旋,从符合式气泡观测窗观察气泡的移动,使两端气泡吻合。
⑺读数。用十字丝中丝读取米、分米、厘米、估读出毫米位数字,并用铅笔记录。
如图1-1-1(a)所示,十字丝中丝的读数为0907 mm,或0.907 m。十字丝下丝的读数为0989 mm(或0.989 m),十字丝上丝的读数为0825 mm(或0.825 m)。
观测水准尺读数
(a) (b)
图1
⑻计算。读取立于两个或更多测点上的水准尺读数,计算不同点间的高差。
(9)练习用视距丝读取视距的方法。十字丝的上下两根短丝为视距丝。视距丝在标尺上所截取的长度为视距间隔l,视距间隔l乘上100为仪器至标尺的视距。
如图1(a)所示,十字丝上丝读数为0.825m,下丝读数为0.989m,则视距间隔为
0.989 – 0.825 = 0.174(m)
仪器至标尺的距离等于
0.174×100=17.4(m)。
微倾式水准仪视距快速读取法:
如图1(b)所示使十字丝的上丝与水准尺的一个整分米分划重合,下丝所在的分米注记减去上丝所在的整分米注记即为仪器至水准尺距离的整十米数,不足十米部分在下丝所在的分米区域中读取,在水准尺上估读到毫米,即视距准确到0.1米。
视距 =(下丝所在的分米注记-上丝所切的分米注记)×10+下丝所在分米刻划的厘米分划数(米位)+估读数(分米位)
= (14-11)×10+5.2 = 35.2 (m)
五、注意事项
⑴三脚架应支在平坦、坚固的地面上,架设高度应适中,架头应大致水平,架腿制动螺旋应紧固,整个三脚架应稳定。
⑵安放仪器时应将仪器连接螺旋旋紧,防止仪器脱落。
⑶各螺旋的旋转应稳、轻、慢,禁止用蛮力,螺旋旋转部分最好使用其中间部位。
⑷瞄准目标时必须注意消除误差,应习惯先用瞄准器寻找和瞄准。
⑸立尺时,应站在水准尺后,双手扶尺,以使尺身保持竖直。
⑹读数时不要忘记精平。
⑺做到边观测、边记录、边计算。记录应使用铅笔。
⑻避免把水准尺靠在墙上或电杆上,以免摔坏;禁止用水准尺抬物,禁止坐在水准尺及仪器箱上。
⑼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不得自行处理。
六、上交资料
项目结束后将测量记录单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测量记录单如下。
测量记录单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各部件名称及作用]
部 件 名 称
功 能
准星和照门
目镜角焦螺旋
物镜对光螺旋
制动螺旋
微动螺旋
脚螺旋
圆水准器
管水准器
[观测记录]
水准仪观测记录
序号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 差
备 注
1
仪器号
2
3
4
5
6
[个人总结及建议]
项目1.2 闭合水准测量
水准路线一般布置成为闭合、附合、支线的形式。本实验通过对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按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使同学们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
一、学时安排
安排10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⑴练习水准路线的选点、布置。
⑵掌握普通水准测量路线的观测、记录、计算检核以及集体配合、协调作业的施测过程。
⑶掌握水准测量路线成果检核及数据处理方法。
⑷学会独立完成一条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实际作业过程。
三、仪器和工具
⑴水准仪1台、脚架1个、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
⑵自备:2H铅笔、计算器。
四、方法步骤
⑴领取仪器后,根据教师给定的已知高程点,在测区选点。选择4~5个待测高程点,在地面上进行标记,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⑵在距已知高程点(起点)与第一个转点大致等距离处架设水准仪,在起点与第一个待测点上竖立尺。
⑶仪器整平后便可进行观测,同时记录观测数据。用双仪器高法(或双尺面法)进行测站检核。
⑷第一站施测完毕,检核无误后,水准仪搬至第二站,第一个待测点上的水准尺尺底位置不变,尺面转向仪器;另一把水准尺竖立在第二个待测点上,进行观测,依此类推。
⑸当两点间距离较长或两点间的高差较大时,在两点间可选定一或两个转点作为分段点,进行分段测量。在转点上立尺时,尺子应立在尺垫上的凸起物顶上。
⑹水准路线施测完毕后,应求出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以对水准测量路线成果进行检核。
⑺在高差闭合差满足要求(,单位mm)时,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数据处理后各待测点高程。
五、注意事项
⑴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
⑵读取读数前,应仔细对光以消除视差。
⑶注意勿将上、下丝的读数误读成中丝读数。
⑷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粗平。若圆水准器气泡发生偏离,应整平仪器后,重新观测。
⑸应做到边测量,边记录,边检核,误差超限应立即重测。
⑹尺垫仅在转点上使用,在转点前后两站测量未完成时,不得移动尺垫位置。
⑺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容许值,单位mm。
⑻从已知高程点BM1出发,进行闭合水准测量,完成各测站和测点的高程值;
(9)BM1点设置在主教学楼旗杆下一点“已经用油漆标记”。
(10)闭合路线绕主教学楼一圈,再回到BM1点,测站和测点自行设置。
(11)要求闭合水准误差在9毫米以内。
六、上交资料
实验结束后将测量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测量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水 准 测 量 成 果 计 算 表
点号
距离
m
测站
实测高差
m
高差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辅助计算
fh=
fh容=
Σ
仪器 天气 班组 观测员 记录员
测
站
点
号
后视读数
a
前视读数
b
高 差(h)
平均高差
高 程
备注
+
-
检核
Σa= Σb= Σh=
Σa-Σb=
[个人总结及建议]
项目1.3附合水准测量
附合水准测量,采用两次仪器高法求出已知两点的高程差,利用两点的高程差作为已知条件,从其中一点出发,经过N各测站后回到另一已知点,理论值为两点的高程差。
一、学时安排
安排16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⑴练习两次仪器高法测量已知两点的高程差。
⑵掌握普通水准测量路线的观测、记录、计算检核以及集体配合、协调作业的施测过程。
⑶掌握水准测量路线成果检核及数据处理方法。
⑷学会独立完成一条复合水准测量路线的实际作业过程。
三、仪器和工具
⑴水准仪1台、脚架1个、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
⑵自备:2H铅笔、计算器。
四、方法步骤
⑴领取仪器后,根据教师给定的已知高程点,在测区选点。选择4~5个待测高程点,在地面上进行标记,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利用两次仪器高法测量BM1和BM2两点的高程差,做为复合水准的基础点。
⑵在距已知高程点BM1(起点)与第一个转点大致等距离处架设水准仪,在起点与第一个待测点上竖立尺。
⑶仪器整平后便可进行观测,同时记录观测数据。用双仪器高法(或双尺面法)进行测站检核。
⑷第一站施测完毕,检核无误后,水准仪搬至第二站,第一个待测点上的水准尺尺底位置不变,尺面转向仪器;另一把水准尺竖立在第二个待测点上,进行观测,依此类推。
⑸当两点间距离较长或两点间的高差较大时,在两点间可选定一或两个转点作为分段点,进行分段测量。在转点上立尺时,尺子应立在尺垫上的凸起物顶上。
⑹水准路线施测完毕后,应求出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以对水准测量路线成果进行检核。
⑺回到已知高程点BM2,所得高程差的和应满足与两次仪器高法测得结果误差在9毫米以内。
五、注意事项
⑴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
⑵读取读数前,应仔细对光以消除视差。
⑶注意勿将上、下丝的读数误读成中丝读数。
⑷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粗平。若圆水准器气泡发生偏离,应整平仪器后,重新观测。
⑸应做到边测量,边记录,边检核,误差超限应立即重测。
⑹双仪器高法进行测站检核时,两次所测得的高差之差应小于等于6 mm;双面尺法检核时,两次所测得的高差尾数之差应小于等于5 mm(两次所测得的高差,因尺常数不同,理论值应相差0.1 m)。
⑺尺垫仅在转点上使用,在转点前后两站测量未完成时,不得移动尺垫位置。
(9)从已知高程点BM1出发,回到BM2点进行附合水准测量,完成各测站和测点的高程值;
BM1、BM2点设置在主教学楼旗杆下两点“已经用油漆标记”。
(10)附合路线绕主教学楼一圈,再回到BM2点,测站和测点自行设置。
六、上交资料
实验结束后将测量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测量报告。
仪器 天气 班组 观测员 记录员
测
站
点
号
后视读数
a
前视读数
b
高 差(h)
平均高差
高 程
备注
+
-
检核
Σa= Σb= Σh=
Σa-Σb=
[个人总结及建议]
项目2.1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角度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经纬仪是测定角度的仪器。通过本实验可使同学们了解光学及电子经纬仪的组成、构造,经纬仪上各螺旋的名称、功能,以及电子经纬仪的特点。
一、学时安排
安排为6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⑴了解DJ6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以及主要部件的名称与作用。
⑵掌握经纬仪的安置方法,学会使用经纬仪。
三、仪器和工具
1.DJ6光学经纬仪(或DT5电子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伞1把。
2.自备:铅笔、计算器。
四、方法步骤
(一)光学经纬仪
⑴仪器讲解。指导教师现场讲解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各螺旋的名称、功能及操作方法,仪器的安置及使用方法。
⑵安置仪器。各小组在给定的测站点上架设仪器(从箱中取经纬仪时,应注意仪器的装箱位置,以便用后装箱)。在测站点上撑开三脚架,高度应适中,架头应大致水平;然后把经纬仪安放到三脚架的架头上。安放仪器时,一手扶住仪器,一手旋转位于架头底部的连接螺旋,使连接螺旋穿入经纬仪基座压板螺孔,并旋紧螺旋。
⑶认识仪器。对照实物正确说出仪器的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称及作用。
⑷对中。对中有垂球对中和光学对中器对中两种方法。
方法一:垂球对中(基本不用)
①在架头底部的连接螺旋的小挂钩上挂上垂球。
②平移三脚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地面上的测站点,并注意使架头大致水平,踩紧三脚架。
③稍松底座下的连接螺旋,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精确对准测站点(对中误差应小于等于3 mm),最后旋紧连接螺旋。
方法二:光学对中器对中
①将仪器中心大致对准地面测站点。
②通过旋转光学对中器的目镜调焦螺旋,使分划板对中圈清晰;通过推、拉光学对中器的镜管进行对光,使对中圈和地面测站点标志都清晰显示。
③调整脚螺旋,使地面测站点标志位于对中圈内。
④逐一松开三脚架架腿制动螺旋并利用伸缩架腿(架脚点不得移位)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大致整平仪器。
⑤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整平仪器。
⑥检查对中器中地面测站点是否偏离分划板对中圈。若发生偏离,则松开底座下的连接螺旋,在架头上轻轻平移仪器,使地面测站点回到对中器分划板刻对中圈内。
⑦检查照准部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若气泡发生偏离,需再次整平,即重复前面过程,最后旋紧连接螺旋。(按方法二对中仪器后,可直接进入步骤6)
⑸整平。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同时相对(或相反)旋转这两只脚螺旋(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行进方向一致),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绕竖轴转动90º,再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照准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在水准管内的偏移都不超过刻划线的一格为止。
⑹瞄准。取下望远镜的镜盖,将望远镜对准天空(或远处明亮背景),转动望远镜的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然后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远处一线状目标(如:远处的避雷针、天线等),旋紧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制动螺旋,转动对光螺旋(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再转动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微动螺旋,使目标被十字丝的纵向单丝平分,或被纵向双丝夹在中央。
DJ6光学经纬仪读数窗
图2
⑺读数:瞄准目标后,调节反光镜的位置,使读数显微镜读数窗亮度适当,旋转显微镜的目镜调焦螺旋,使度盘及分微尺的刻划线清晰,读取落在分微尺上的度盘刻划线所示的度数,然后读出分微尺上0刻划线到这条度盘刻划线之间的分数,最后估读至1′的0.1位。(如图2所示,水平度盘读数为117º01.9′,竖盘读数为90º36.2′)。
⑻设置度盘读数。可利用光学经纬仪的水平度盘读数变换手轮,改变水平度盘读数。作法是打开基座上的水平度盘读数变换手轮的护盖,拨动水平度盘读数变换手轮,观察水平度盘读数的变化,使水平度盘读数为一定值,关上护盖。
有些仪器配置的是复测扳手,要改变水平度盘读数,首先要旋转照准部,观察水平度盘读数的变化,使水平度盘读数为一定值,按下复测扳手将照准部和水平度盘卡住;再将照准部(带着水平度盘)转到需瞄准的方向上,打开复测扳手,使其复位。
⑼记录。用2H或3H铅笔将观测的水平方向读数记录在表格中,用不同的方向值计算水平角。
五、注意事项
⑴尽量使用光学对中器进行对中,对中误差应小于3 mm。
⑵测量水平角瞄准目标时,应尽可能瞄准其底部,以减少目标倾斜所引起的误差。
⑶观测过程中,注意避免碰动光学经纬仪的复测扳手或度盘变换手轮,以免发生读数错误。
⑷日光下测量时应避免将物镜直接瞄准太阳。
⑸仪器安放到三脚架上或取下时,要一手先握住仪器,以防仪器摔落。
⑹电子经纬仪在装、卸电池时,必须先关掉仪器的电源开关(关机)。
⑺勿用有机溶液擦试镜头、显示窗和键盘等。
六、上交资料
实验结束后将 测量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 测量报告 。
经 纬 仪 观 测 记 录
仪器型号 天气观测 班组 观测者 记录者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º ′ ″
水平角值
º ′ ″
竖直度盘读数
º ′ ″
略图
左
右
左
右
[个人总结及建议]
项目2.2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水平角测量是角度测量工作之一,测回法是测定由两个方向所构成的单个水平角的主要方法,也是在测量工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本实验可使同学们了解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步骤和过程,掌握用光学或电子经纬仪按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方法。
一、学时安排
安排为10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⑴进一步熟悉DJ6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⑵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⑶了解用DJ6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各项技术指标。
三、仪器和工具
⑴DJ6型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伞1把、测钎2根。
⑵自备:2H铅笔、计算器。
四、方法步骤
(一)光学经纬仪
⑴在指定的场地内,选择边长大致相等的3个点打桩,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点的标志,分别以A,B,O命名。
⑵在A,B两点插上测钎。
⑶将O点作为测站点,安置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
⑷使望远镜位于盘左位置(即观测员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左边,也称正镜位置),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即瞄准A点,用光学经纬仪的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拨到0º或略大于0º的位置上,读数并做好记录。
⑸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右边第二个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并在观测记录表格中计算盘左上半测回水平角值(b左-a左)。
⑹将望远镜盘左位置换为盘右位置(即观测员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右边,也称倒镜位置),先瞄准右边第二个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
⑺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并在观测记录表格中计算出盘右下半测回角值(b右-a右)。
⑻比较计算的两个上、下半测回角值,若限差≤40″,则满足要求,取平均求出一测回平均水平角值。
⑼如果需要对一个水平角测量n个测回,则在每测回盘左位置瞄准第一个目标A时,都需要配置度盘。每个测回度盘读数需变化(n为测回数)。(如:要对一个水平角测量3个测回,则每个测回度盘读数需变化,则3个测回盘左位置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时,配置度盘的读数分别为:0º、60º、120º或略大于这些读数。)
采用复测结构的经纬仪在配置度盘时,可先转动照准部,在读数显微镜中观测读数变化,当需配置的水平度盘读数确定后,扳下复测扳手,在瞄准起始目标后,扳上复测扳手即可。
⑽除需要配置度盘读数外,各测回观测方法与第一测回水平角的观测过程相同。比较各测回所测角值,若限差≤25″,则满足要求,取平均求出各测回平均角值。
五、注意事项
⑴观测过程中,若发现气泡偏移超过一格时,应重新整平仪器并重新观测该测回。
⑵光学经纬仪在一测回观测过程中,注意避免碰动复测扳手或度盘变换手轮,以免发生读数错误。
⑶计算半测回角值时,当第一目标读数a大于第二目标读数b时,则应在第一目标读数a上加上360º。
⑷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应超过±40",超限须重新观测该测回。
⑸各测回互差不应超过±25",超限须重新观测。
⑹仪器迁站时,必须先关机,然后装箱搬运,严禁装在三脚架上迁站。
⑺使用中,若发现仪器功能异常,不可擅自拆卸仪器,应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
六、上交资料
实验结束后将 测量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 测量报告 。
[观测数据及处理]
测 回 法 观 测 记 录
仪器型号 天气 班组 观测 记录
测站
测回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º ′ ″
半测回角值
º ′ ″
一测回角值
º ′ ″
各测回平均角值
º ′ ″
备注
[个人总结及建议]
项目2.3 方向观测法(水平角)
测回法是测定由两个方向所构成的单个水平角的主要方法,当测量多个方向水平角度值时常采用方向观测法。
一、学时安排
安排为10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⑴进一步熟悉DJ6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⑵掌握测方向观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⑶了解用DJ6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按方向观测水平角的各项技术指标。
三、仪器和工具
⑴DJ6型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伞1把、测钎2根。
⑵自备:2H铅笔、计算器。
四、方法步骤
(一)光学经纬仪
⑴在指定的场地内,选择边长大致相等的4个点打桩,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点的标志,分别以A,B,C,D,命名,O表示测站点。
⑵在A,B,C,D两点插上测钎。
⑶将O点作为测站点,安置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
⑷使望远镜位于盘左位置(即观测员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左边,也称正镜位置),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即瞄准A点,用光学经纬仪的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拨到0º或略大于0º的位置上,读数并做好记录。
⑸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依次瞄准右边目标B,,C,D,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并在观测记录表格中计算盘左上半测回水平角值记录到方向观测表格。
⑹将望远镜盘左位置换为盘右位置(即观测员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右边,也称倒镜位置),先瞄准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⑺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左边目标D,依次瞄准C,B,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并在观测记录表格中计算出盘右下半测回角值。
⑻比较计算的两个上、下半测回角值,若限差≤36″,则满足要求,取平均求出一测回平均水平角值。
⑼如果需要对一个水平角测量n个测回,则在每测回盘左位置瞄准第一个目标A时,都需要配置度盘。每个测回度盘读数需变化(n为测回数)。(如:要对一个水平角测量3个测回,则每个测回度盘读数需变化,则3个测回盘左位置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时,配置度盘的读数分别为:0º、60º、120º或略大于这些读数。)
采用复测结构的经纬仪在配置度盘时,可先转动照准部,在读数显微镜中观测读数变化,当需配置的水平度盘读数确定后,扳下复测扳手,在瞄准起始目标后,扳上复测扳手即可。
⑽除需要配置度盘读数外,各测回观测方法与第一测回水平角的观测过程相同。比较各测回所测角值,若限差≤25″,则满足要求,取平均求出各测回平均角值。
五、注意事项
⑴观测过程中,若发现气泡偏移超过一格时,应重新整平仪器并重新观测该测回。
⑵光学经纬仪在一测回观测过程中,注意避免碰动复测扳手或度盘变换手轮,以免发生读数错误。
⑶计算半测回角值时,当第一目标读数a大于第二目标读数b时,则应在第一目标读数a上加上360º。
⑷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应超过±40",超限须重新观测该测回。
⑸各测回互差不应超过±25",超限须重新观测。
⑹仪器迁站时,必须先关机,然后装箱搬运,严禁装在三脚架上迁站。
⑺使用中,若发现仪器功能异常,不可擅自拆卸仪器,应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
六、上交资料
实验结束后将 测量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 测量报告 。
经纬仪使用----水平角观测手簿(方向观测法)
仪器: 测站: 等级: 天气: 日期:2012 年 月 日 班级:
观测者: 记录者: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组别:
测
回
测
站
目
标
水平读盘读数
平均读数
一测回归零方向值
各测回归零方向值
水平角
备注
盘左
盘右
1
2
3
4
5
6
7
8
9
1
O
A
( )
B
C
D
A
△左=
△右=
2
O
A
( )
B
C
D
A
△左=
△右=
[个人总结及建议]
项目2.4 竖直角观测
竖直角是计算高差及水平距离的元素之一,在三角高程测量与视距测量中均需测量竖直角。竖直角测量时,要求竖盘指标位于正确的位置上。通过本实验可以使同学们了解用光学经纬仪及电子经纬仪进行竖直角测量的过程,掌握竖直角的测量方法,弄清竖盘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规律,学会对竖盘指标差的进行检校。
一、学时安排
安排为8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⑴了解光学经纬仪竖盘构造、竖盘注记形式;弄清竖盘、竖盘指标与竖盘指标水准管之间的关系;了解电子经纬仪竖盘零位的设置。
⑵能够正确判断出所使用经纬仪竖直角计算的公式。
⑶掌握竖直角观测、记录、计算的方法。
⑷了解竖盘指标差检验和校正的方法。
三、仪器和工具
⑴DJ6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伞1把。
⑵自备:2H铅笔、计算器。
四、方法步骤
⑴领取仪器后,在各组给定的测站点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对照实物说出竖盘部分各部件的名称与作用。
⑵上下转动望远镜,观察竖盘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出竖直角的推算公式,在记录表格备注拦内注明。
⑶选定远处较高的建(构)筑物,如:水塔、楼房上的避雷针、天线等作为目标。
⑷用望远镜盘左位置瞄准目标,用十字丝中丝切于目标顶端。
⑸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倾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有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补偿装置的光学经纬仪无此步骤)。
⑹读取竖盘读数L,在记录表格中做好记录,并计算盘左上半测回竖直角值左。
⑺再用望远镜盘右位置瞄准同一目标,同法进行观测,读取竖盘读数R,记录并计算盘右下半测回竖直角值右。
⑻计算竖盘指标差,在满足限差(|x|≤25″)要求的情况下,计算上、下半测回竖直角的平均值,即一测回竖角值。
⑼同法进行第二测回的观测。检查各测回指标差互差(限差±25″)及竖直角值的互差(限差±25″)是否满足要求,如在限差要求之内,则可计算同一目标各测回竖直角的平均值。
六、上交资料
实验结束后 测量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 测量报告 。
[观测数据及其处理]
竖 直 角 观 测 记 录
仪器型号 天气 班组 观测者 记录者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º ′ ″
半测回
竖直角
º ′ ″
指标差
′ ″
一测回
竖直角
º ′ ″
各测回竖直角平均值
º ′ ″
备注
O
左
右
O
左
右
O
左
右
[个人总结及建议]
项目3 钢尺量距
距离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钢尺量距是距离测量中方法简便、成本较低、使用较广的一种方法。本实验通过使用钢尺丈量距离实验,使同学们熟悉距离丈量的工具、仪器等,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一、学时安排
安排为6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⑴熟悉距离丈量的工具、设备。
⑵掌握用钢尺按一般方法进行距离丈量。
三、仪器和工具
⑴钢尺1把,测钎1束,花杆3根,记录板1块。
⑵自备:2H铅笔,计算器。
四、方法步骤
1.定桩
在平坦场地上选定相距约80 m的A,B两点,打下木桩,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点位标志(若在坚硬的地面上可直接画细十字线作标记)。在直线AB两端各竖立1根花杆。
2.往测
⑴后尺手手持钢尺尺头,站在A点花杆后,单眼瞄向A,B花杆。
⑵前尺手手持钢尺尺盒并携带一根花杆和一束测钎沿A→B方向前行,行至约一整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