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让作文语言焕发光彩
九年级 唐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适应中考作文的要求,并为高中作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思维的逻辑规律,提高思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文章能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丰富的感情,独特创意明显,个性化色彩浓郁,文章结构合理,文从字顺,想象丰富,逻辑性强,层次清楚。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情感,理解人生,明确目标,胸怀宽广,志存高远,以学为乐,美化心灵。
一、导课:什么是靓丽的语言?
靓丽的语言就是运用具体可感的描写手法来写人、写景、写物,写事,从而达到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效的语言。
二、新授:怎样使语言焕发光彩?
1、出示材料。
材料1:①小草从土里长出来,颜色是嫩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小孩子们在草地上欢快地嬉戏。轻风吹拂,小草微微晃动,美丽极了。
2、学生自由修改语句。
3、出示原文并分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
叠音词 富有生气 叠音词 叠音词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动词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叠音词
4、材料2:①幸福是抽象的,很难用语言表达的。
5、学生自由改换语句。保持原句意思不变,但内容更丰富。
6、出示原文并分析。
幸福是禾苗,晃动稚嫩的身躯向天际发出无声的诉说;幸福是蚕
比喻 具体形象 比喻
宝宝,咀嚼着香脆的桑叶奏出“沙沙”的乐曲;幸福是雏燕,展翅穿过鹅黄的柳梢剪出一片春色。 排比(抒情) 比喻
7、材料3: ① 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母亲对儿子是充满亲情的牵挂;异乡漂泊便溢满乡情的牵挂;好友分离便产生友谊的牵挂。
8、学生自由改换语句。保持原句意思不变,但内容更丰富。
9、出示原文并分析。
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充满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溢满乡情的牵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徜徉友谊的牵挂。 运用了引用
10、材料4: ① 我们其实也不丑,只是皮肤有点差,她脸上长了几颗痘痘,我脸上则长了些雀斑,这并不令我们觉得自卑。还有就是,她比较瘦,看上去小巧玲珑,我则略显肥胖,看上去挺有安全感。
11、学生仿写,或改写。
12、出示原文并分析。
我们其实挺美,但或许因为我俩皮肤“太好”的缘故,痘痘喜欢
幽默(具有生活气息) 幽默
在她脸上站岗,雀斑喜欢在我脸上安窝,这是我俩值得自豪的地
幽默拟人(生动形象)
方。还有就是,她属于“细竹竿”型,看上去
幽默 比喻
小巧玲珑,我属于“圆木水桶”型,看上去挺有安全感
幽默
三、探一探。
1、总结分析例句。
材料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材料2:幸福是禾苗,晃动稚嫩的身躯向天际发出无声的诉说;幸福是蚕宝宝,咀嚼着香脆的桑叶奏出“沙沙”的乐曲;幸福是雏燕,展翅穿过鹅黄的柳梢剪出一片春色。
材料3: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充满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溢满乡情的牵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徜徉友谊的牵挂。
材料4:我们其实挺美,但或许因为我俩皮肤“太好”的缘故,痘痘喜欢在她脸上站岗,雀斑喜欢在我脸上安窝,这是我俩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就是,她属于“细竹竿”型,看上去小巧玲珑,我属于“圆木水桶”型,看上去挺有安全感。
四、 使语言焕发光彩的方法。
1、适当运用词语(色彩词,叠音词,成语,四字格词等)
2、 适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 借用古诗文,名人名言,历史典故
4.不妨来点幽默
5.句式要有一定的变化
6.多用哲理句
五、小结: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人生,挥洒人生!
六、作业。尝试写靓丽的语言
请你仔细观察老师,写一段文字,形象再现她给你的印象,看谁写得最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