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等。下面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一)阅读: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二单元,散文诗;三单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文艺作品;四单元,关于节日风俗,民间艺人轶事的文章;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六单元,文言文单元,以写景
2、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共有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 本册教材沿袭上册教材安排将文言文单独收编在两个单元中集中学习。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分开教学。上半期教授1、2、5单元,后半期教授3、4、6单元,使学生有更充足的识记的时间。 在有些课文的后面,还有与课文相应的语文知识短文,特别是语法知识是一个难点,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 :写作和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在口语交流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并能写成感人的文字;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收集资料,出墙报或写成
3、文章。第三单元:科海泛舟。收集资料,动手实践。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古诗朗诵比赛。第六单元:背起行囊走四方。(三)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本册教材推荐两部名著:海底两万里、名人传。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
4、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达到这个目标,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就尤为重要。现在许多出版社已经出版了相应的名著学生读本,我们继续通过“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推荐好书,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另外,通过各种活动给学生介绍名著的有关内容和主题。(五)附录新教材前四册在这一板块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书法和书法欣赏为一个部分,汉语知识为另一个部分。这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 本册附录承接部分课文后面的语法知识,附有两个表格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另附有“标点符号用法”。二、从具体看内容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
5、书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的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阅读部分共30课。这些课文的价值取向与过去教科书有所不同。过去教科书的课文,更多的是注意它能否让学生从中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因此一般选的是选材组材、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典范性的文章。现在选取课文,主要选经典作品、名家名著和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能提供给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使学生获益颇多,而且在过程、方法与知识、能力两方面也得到培养。这一册的30课中,除古代诗文都是经典名篇外,鲁迅、郭沫若、巴金、沈从文、汪曾祺,以及高尔基、茨威格、纪伯仑、星新一等的作品,都
6、可以称为名家名作。这些作品中的丰富意蕴,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久远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部分,撷取的都是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当前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以及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作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的专题。全册书六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分若干小专题。这些专题的特点是:实践性,自始至终都是语文实践活动,打破了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间教室的局限性;综合性,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综合,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也是课内外的综合;过程性,重视学习过程,重在参与。使学生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合作性,每个专题的学习,往往都需要集体活动,或全班,或小组,或三五人;自主性,比阅读部分更需要自主,自主组织活
7、动、自主参与活动、自主评价活动。古诗词背诵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为什么课内背诵了,课外还要背诵呢?主要是为了增加背诵量,使学生从小有更多的文化积累。与课文中的古诗词不同,课外古诗词前都有一段导读文字,可以提高、诱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名著导读,是每册教科书都有的。这一册导读的是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倡学生读整本的书。在学校里,课时有限,大都只能读单篇文章或者整本书的片段;整本书一般只能在课外阅读,但过去在这方面缺少指导。这个名著导读,就是把课内外沟通起来,指导学生在课外读整本的书,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打下基础。附录有一些语法知识表和草书欣赏。按课标规定,语法修辞知识结合课文阅读
8、、写作练习学习,不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附录中的表,只是帮助学生把平时零碎学习的知识加以梳理,以便于记忆和应用。至于书法欣赏,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附录中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三、从实际看目标全套六册书的教学目标,都是按照这三个维度设计的,然而,各有所侧重。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来说,七年级上、下册,侧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比如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揣摩语言、体验情境、质疑问难。八年级上、下册,侧重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九年级上、下册,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个八年级下册,侧重培养的是阅读记叙文、抒情文
9、、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不限于一般的知识和能力,更要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教科书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桥梁。鉴于此,这一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是有目标与没有目标的辩证统一。所谓有目标,是指整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大体是有的;所谓无目标,是指具体的教学目标,教科书不作规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以及对课文等的个性化体验、理解,自行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其实,从阅读来说,一篇课文,
10、它的重点、关键处、精彩的地方,例如文眼、诗眼,往往是学习重点,需要学生把握的。尽管课文前没有把它列出来,但课文后的练习往往体现出来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情况出发,结合课文后的练习,就不难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了。四、从学生看教学对阅读,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读书。现在有些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或多或少离开课文,淹没在空泛的讨论中。一定要让学生好好读课文,熟读成诵,读出作者的思路,读出文章的语路,读出全篇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读了一篇,这一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就印在学生的脑子里。而且举一反三,连及他篇。这样积累多了,阅读水平高了,整个语文素养也提高了。讨论是必要的,师生
11、交流、生生交流好处多多,但这些无非是为个体阅读营造良性的阅读环境,归根结底还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对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最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专题活动的情境中,使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欲罢不能,出现无比高涨的学习热情。有了这股热情,教师就好办了,只要注意因势利导,把学生的热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这种专题实践活动,耗费时间长、牵扯精力多、人员组织复杂、工作量特别大,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这种专题活动对学生的锻炼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写作和口语交际,是与应用结合在一起的实战锻炼,教学中切勿放松。当然,这本书这部分的内容份量较重,不要求我们全部完成,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部分就可以了。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对学生的教学又对你把握教材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还要在教学中不断专研才能把教材用到好处、用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