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962-2017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bi****m 文档编号:110214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9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962-2017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36∕T 962-2017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36∕T 962-2017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36∕T 962-2017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36∕T 962-2017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99 B 64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9622017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intenance and rejuvenation of ancient & famous woody plants 2017 - 10 - 23 发布 2018 - 01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6/ T962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生长环境改善 . 2 5 土肥水管理 . 3 6 有害生物防治 .

2、3 7 树体修复 . 4 8 树体支撑与加固 . 4 9 修剪 . 4 10 自然灾害防范 . 4 11 巡查与档案管理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标识保护牌. 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围栏保护. 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土壤通气措施. 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防雷设施安装. 9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换土、挖复壮沟. 10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施肥技术. 11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有害生物防治. 12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防腐、树洞处理. 13 附录 I(资料性附录) 支撑、加固技术. 14 附录 J(资料性附录) 修剪技术. 15 DB36/ T962201

3、7 II 前 言 本标准编写规则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 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露,俞东波,杜天真,邓光华,刘玮,季春峰,朱兵,刘强。 DB36/ T9622017 1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改善、 土肥水管理、 有害生物防治、 树体修复、 树体支撑与加固、修剪、自然灾害防范、巡查与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古树名木的养护、复壮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

4、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 231 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树 ancient woody plants 树龄在100y以上的树木。一级古树树龄在500y以上,二级古树树龄在300y499y,三级古树树龄在100y299y。 3.2 名木 famous woody plants 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 3.3 根系分布区 root distribution area 树木根系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伸展所形成的地

5、下区域。 3.4 树冠投影 crown projection 树冠垂直投影所覆盖的地面区域。 3.5 古树名木保护区域 protection area of ancient & famous woody plants DB36/ T9622017 2 不小于树冠投影外缘5m的区域。 3.6 复壮 rejuvenation 对衰弱、濒危古树名木所采取的促进生长、增强树势的技术措施。 3.7 养护 maintenance 为保持古树名木正常生长,对其自身及周围环境所采取的保养维护技术措施。 3.8 复壮沟 rejuvenation ditch 为促发新根、改善土壤,在古树根系分布区按一定规格和要求

6、所挖的沟。 3.9 渗水井 soak-away pit 在古树名木附近,用于排出古树名木周边多余水分的人工开挖的竖井。 3.10 根颈 root collar 树干基部与根部结合处。 4 生长环境改善 4.1 古树名木应设置永久性标识保护牌。具体要求见资料性附录 A。 4.2 清除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大型或恶性杂草、藤蔓植物等,适当保留同种幼苗幼树;修剪影响光照的周边树木及其枝条。 4.3 在古树名木保护区域内的裸露土壤上,可选择种植有益古树名木生长的植物。 4.4 对一级古树名木以及生长在人流量大、根系分布区易受踩踏、主干易受破坏的古树名木设置围栏保护。具体要求见资料性附录 B。 4.5 在古

7、树名木树冠投影范围内原则上不准硬质铺装。若已有硬质铺装,应将铺装材料改为透气、透水材料,下垫层改为透气、透水垫层。具体要求见资料性附录 C。 4.6 古树名木主干被土掩埋时,应清除并露出根颈部位。 4.7 古树名木根系裸露时,应及时覆土 5cm10cm;根部土壤出现空洞时,应及时填土。土壤应选用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土壤。 4.8 古树名木根系分布区出现较严重水土流失时,视具体情况砌墙护坡、填土护根。护墙高度、长度及走向依地势而定。 4.9 古树名木生长于河道等水系边时,视具体情况用石驳、木桩等进行堤岸加固,保护根系。 4.10 古树名木生长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挖渗水井、铺设排水管(沟

8、)等措施。 4.11 高大古树名木 30m 范围内应安装防雷设施。具体要求见资料性附录 D。 DB36/ T9622017 3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5.1.1 古树名木生长衰弱和濒危时,应测定土壤 pH 值、容重、有机质含量等指标,以确定土肥水管理方案。 5.1.2 土壤板结时可在保护区域内种植有益植物。 5.1.3 土壤污染时应清除污染源,并根据污染物种类采取相应改良措施。污染严重时应进行换土。换土技术见资料性附录 E。 5.1.4 当土壤紧实板结、通气不良、养分不足时,可采用挖沟、打孔、深翻、掺入改良剂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必要时,可采用挖复壮沟进行改良。具体技术见资料性附

9、录 E。 5.1.5 因地下工程漏水引起的古树名木生长区域积水时,应找出漏点并修堵。如因大量建筑渣土等导致土壤持水不足时,应加入壤土改良或换土。 5.1.6 维持古树名木根颈部位的原有土壤标高,周边土壤应低于根颈部位。 5.2 养分管理 5.2.1 视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进行施肥,可采用穴施、沟施、撒施等方法。土壤施肥位置应轮换。具体施肥技术见资料性附录 F。 5.2.2 冬季休眠期应以施有机肥为主,生长期应适量追施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 5.2.3 古树名木需快速补充养分及微量元素时,可进行叶面施肥。肥料应选用性能稳定、不损伤植株的种类,也可视需要加入适量生长调节剂。 5.2.4 如有需要,古树名

10、木可在生长季节施适量的外生菌根菌(土)。 5.3 水分管理 5.3.1 根据不同树种对水分的需求进行水分管理。 5.3.2 根系分布区应有良好的自然排水功能。不能自然排水时应埋设盲沟、渗水井等。大雨后积水应及时排除,自然排水不畅时可开挖临时排水明沟。 5.3.3 特殊情况下如需浇水,夏季宜早晚进行、冬季宜中午前后进行。 6 有害生物防治 6.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开展有害生物防治。 6.2 加强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为有效防治有害生物提供准确依据。 6.3 根据古树名木树种、生长状况确定重点防治对象。 6.4 及时清理带病虫的落叶、杂草等,消灭病源、虫源,防止病虫害扩散、蔓延。 6.5

11、 一旦发现危险性检疫有害生物疫情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6.6 有害生物防治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具体防治技术见资料性附录 G。 6.7 生物防治应注意保护和利用病源天敌。 6.7.1 物理防治可视情况采用饵料诱杀、灯光诱杀、潜所诱杀、截止上树、人工捕捉、挖蛹或虫、采摘卵块虫包、刷除虫或卵、刺杀蛀干害虫、剪除病虫枝等措施。 6.7.2 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无污染、对天敌较安全的药剂。使用中不宜随意加大药剂浓度和连续使用同一药剂。 DB36/ T9622017 4 7 树体修复 7.1 古树名木树体皮层或木质部腐朽腐烂,造成主干和枝形成较大空洞时,应进行

12、防腐处理。防腐处理材料应对树体活组织无害、防腐效果持久稳定并符合环保要求。 7.2 古树名木根部或干基损伤严重时可进行桥接修复。 7.3 树洞原则上不进行填充处理,并通过导管引流、填充木炭等措施保持树洞干燥;也可视情况结合外围景观进行内支撑。修补材料应能与树洞内壁紧密结合,具有防水性和冷热稳定性,具体技术见资料性附录 H。 8 树体支撑与加固 8.1 树体明显倾斜、中空,或枝、干、根损伤严重时,应采用支撑、拉纤等方法进行加固;枝干出现劈裂或有断裂隐患时,可采用铁箍、螺纹杆等方法进行加固。具体技术见资料性附录 I。 8.2 根据树体枝干载荷大小确定树体支撑加固材料。材料应经防腐处理,质量符合相关

13、要求。 8.3 树体支撑加固设施与树体接触处应加弹性垫层以保护树皮。 9 修剪 9.1 通常情况下,古树名木不做修剪处理。如需进行修剪,应根据树种特性制定修剪实施方案。具体技术见资料性附录 J。 9.2 体现古树自然风貌、无安全隐患的枯枝可做防腐处理后予以保留。 9.3 有安全隐患的枝条应及时修剪。 9.4 修剪时应力求创伤面最小。直径大于 5cm 的伤口应及时选择适宜的愈合剂或敷料进行处理,并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9.5 衰弱的古树名木应及时疏花疏果,减少树体养分消耗。 9.6 修剪时应借助脚手架、升降台、高枝油锯等作业器具,严禁徒手攀爬。 10 自然灾害防范 10.1 对风害引起的树体损

14、伤及时进行修复。 10.2 古树群应建立防火隔离带,高温干燥季节加强防火管理。 10.3 加强雨雪季巡查,做好防汛、防风、防雪工作,及时清除地表积水及枝干积雪。发现支撑加固设施受损时,应及时更新。 10.4 寒潮来临前, 对易受冻害、 衰弱和处于抢救复壮期的古树名木应进行根颈部位和树盘的保温处理。 10.5 因高温干旱引起叶片枯萎的古树名木,应于早晨或傍晚进行叶面喷水和根部灌溉。 11 巡查与档案管理 11.1 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做好相关巡查记录;多雨、干燥季节应加强巡查力度。 11.2 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应建立纸质和电子养护技术档案,并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与归档工作。 11.3

15、养护技术档案内容包括登记表、保护管理责任书、巡查记录表、日常养护管理计划、日常养护管理记录表、异常情况报告表、保护复壮方案及实施记录等。 DB36/ T9622017 5 11.4 养护技术档案应设专人具体管理,管理人员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DB36/ T9622017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标识保护牌 A1:标识保护牌应当标明古树名木中名、学名、科属、树龄、保护级别、编号、树木价值及养护责任单位或负责人、公布单位、立牌时间等。 A2:标识保护牌应直立插于树干周围,不能悬挂于树枝或缠绕于树干上。 A3:使用材料应选用耐腐耐氧化等材料,如石材、水泥、不锈钢等。 DB36/ T96

16、22017 7 A A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围栏保护 B1:围栏与树干的距离原则上不小于 3m,无法达到 3m 时,以触摸不到树干或 1.5m 为最低要求,围栏高度应不低于 1m。 B2:围栏应安全、牢固,与古树名木周围环境相协调。 B3:围栏内可采用树皮、碎木、陶粒等材料覆盖,或种植地被植物,以保持土壤良好性状。 DB36/ T9622017 8 B B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土壤通气措施 C1:地面铺装 通气铺装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透水、透气性,并根据地面抗压需要采用不同的抗压性材料。 透气铺装可采用倒梯形砖铺装、架空铺装等方法。 铺装时应先平整地形,熟土上加砂垫层,再铺设透气砖

17、。砖缝用细砂填满,不能用水泥、石灰勾缝。 C2:铺设通气管 通气管可用外径为 10cm15cm 的 PVC 管,用钻头在管壁打孔,外包无纺布。管高 50cm100cm,依穴、沟深度而定,管口加带孔铁盖。 通气管通常以树干为中心环状或放射状竖埋, 也可结合复壮沟埋设, 通气管兼有浇水灌肥功能。 C3:地面打孔、挖穴 拆除古树名木根系分布区内地面硬质铺装,在露出的原土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孔(穴),孔(穴)距不小于 80cm,孔径 10cm12cm,穴径 30cm50cm,深 60cm80cm。 孔(穴)内填充疏松肥沃基质,穴内可安置通气管。 DB36/ T9622017 9 C C 附 录 D (资料

18、性附录) 防雷设施安装 D1:防雷设施可设置在古树名木边上或附近建筑物上,当树体主干较直时,防雷设施可设置于树体主干上,其高度应保证被保护的古树名木处在该装置的 30夹角覆盖空间范围内。 D2:安装防雷设施应避开道路,不影响其景观。 D3:防雷技术按照 QX/T 231 的规定执行。 DB36/ T9622017 10 D D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换土、挖复壮沟 E1:复壮沟主要包括弧状和放射状两种方式。弧状复壮沟位于树冠滴水线外侧,沟深 80cm100cm,宽 60cm80cm,弧长不超过 3m,总长以不超过树冠周长一半为宜;放射状复壮沟以树干为中心,由滴水线内侧 1m3m 处,由里

19、及外、由浅至深开挖长 2m4m 沟,沟深 60cm 100cm。 E2:复壮沟底层铺设 10cm15cm 的粗砂和陶粒(或小碎石),中间部分以 10cm20cm 的复壮基质和捆状枝条隔层堆放,表层覆盖 10cm15cm 表土。 E3:复壮基质常采用阔叶树林的腐殖质土、腐叶土或生物有机肥等加一定量的河沙和矿质元素肥料混合而成。捆状枝条主要以阔叶树种健康小枝为主,每捆直径 15cm 左右。 E4:复壮沟可与通气管、渗水井相连,形成完整的通气透水系统。 DB36/ T9622017 11 E E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施肥技术 F1:施肥以土壤沟施、穴施为主,辅以叶面施肥、注干施肥等方式。 F

20、2: 沟施分为弧状或放射状方式, 分布位置可参照 5.2.1。 施肥沟长 70cm100cm, 沟宽 25cm35cm,沟深 20cm30cm,于秋后或早春施肥。 F3:穴施是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穴施肥,穴径 30cm50cm、深 20cm30cm、穴距不小于 80cm 的穴洞,肥料以有机肥为主,与土壤混合后复填。 F4:叶面施肥应在生长季节以 0.2%0. 3%的氮肥为主,兼施磷酸二氢钾,选晴天傍晚或阴天实施,喷施均匀,以树叶开始滴水为度。 F5:注干施肥采用插瓶、吊袋或微孔注射法,肥料配方应根据营养诊断结果制定(可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生长调节剂)。 DB36/ T9622017 12 F F 附

21、 录 G (资料性附录) 有害生物防治 G1:虫害防治 常见害虫有食叶类害虫如刺蛾、叶甲、尺蠖等;刺吸类害虫如蚧虫、木虱、叶螨、蚜虫等;钻蛀类害虫如白蚁、天牛、木蠹蛾等。 对食叶害虫, 如危害银杏、 樟树等的刺蛾、 螟蛾类, 可在幼虫危害期喷施苏云金杆菌 25003000 倍液或灭幼脲 2000 倍等药剂,冬季除虫茧。 对刺吸类害虫,如危害樟树、桂花、枸骨等的红蜡蚧等,可在 6 月上中旬,喷施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或 25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每周一次,连续喷施 34 次。对叶螨可在 4 月至 5 月份,采用 73 %克螨特乳油 2000 倍液或 50

22、%溴螨酯乳油1000 倍液喷施防治。 对钻蛀类害虫,如危害香樟、银杏、桂花等的白蚁,可采用毒铒法,施药时间为 5 月至 9月份白蚁活动期。危害松、柏类的天牛,可在 5 月至 6 月份喷施菊脂类 3000 倍的药液;或在幼虫期采用毒签、人工钩除等方法防治。 G2:病害防治 常见的病害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叶部病害如叶斑病、锈病、白粉病等;枝干部病害如腐烂病、木腐病、松枯梢病等;根部病害如根腐病等。 对叶部病害,如危害香樟、广玉兰等的煤污病,首先控制蚜虫、蚧虫,在发病初期可喷40%氧化乐果 1000 倍液或 1020 倍松脂合剂、石硫乳剂等进行预防,发病期内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粉锈宁等杀菌剂喷药

23、防治。 对枝干部病害中的腐烂病、 松枯梢病、 木腐病等常在 3 月下旬采取树干涂抹石硫合剂或喷施波尔多液进行预防。病害发病期内可多次选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扑海因等杀菌剂喷药防治。 对根部病害, 可根据发病情况适量挖除病根, 发病期内使用立枯灵等杀菌剂浇灌根部土壤。 DB36/ T9622017 13 G G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防腐、树洞处理 H1:应及时对古树名木的腐烂部位进行清除,裸露的木质部应使用消毒剂,如 5%硫酸铜或 0.5%高锰酸钾;待干后涂防腐剂,如桐油。 H2:树洞处理时首先应挖尽腐木,消毒防腐,保持洞口的圆顺;其次用木炭、玻璃纤维、聚胺酯发泡剂或尿醛树脂发泡剂填充,

24、 如有必要可用钢筋做支撑加固; 再次用铁丝网罩住, 外面用水泥、胶水、颜料拌匀后(接近树皮颜色)进行修补或进行树皮仿真处理;最后封口,要求平整、严密,并低于形成层,轻刮树洞周围的形成层,并涂伤口愈合剂。 H3:树洞处理时间应在新梢萌动之前,不得在寒冷天气进行。 DB36/ T9622017 14 H H 附 录 I (资料性附录) 支撑、加固技术 I1:支撑 材料包括钢管、钢板、橡胶垫等,支撑材料要有一定的硬度、耐腐朽,不带病虫害。在树干、树枝及地面选择受力稳固、支撑效果好的点作为支撑点。支柱与树体间通过托板扩大接触面,托板和树体间要有软质垫层,支柱埋入土中约50cm80cm深,用水泥浇筑固定

25、。 I2:拉纤 材料包括钢丝绳、钢管、铁箍、螺栓、螺母、紧线器、弹簧、橡胶垫等。硬拉纤使用两段压扁并打孔的钢管以及对接处打孔的铁箍, 涂上防锈漆及色漆后, 将钢管的两端与铁箍对接处插在一起,插上螺栓固定,铁箍与树皮间垫上橡胶垫。软拉纤则是将钢丝通过铁箍或螺纹杆与被拉树体连接,加橡胶垫固定,系上钢丝绳,安装紧线器与另一端附着体套上。 I3:螺纹杆加固 在树体劈裂处打孔,螺纹杆穿过树体,两头垫胶圈、垫片,拧紧螺母,将树木裂缝封闭,伤口消毒并涂抹保护剂。 I4:铁箍加固 在树体劈裂处打铁箍,铁箍下应加橡胶垫。 DB36/ T9622017 15 I I 附 录 J (资料性附录) 修剪技术 J1:应视情况及时修剪过密枝、严重病虫枝等。 J2:采用分段锯截法修剪大枝,即先在距截口 10cm 处自下而上锯一浅伤口(深达枝干直径的 1/31/2),然后在距此伤口 5cm 处自上而下将枝干的大部分锯掉,最后在靠近树干的截口处自上而下锯掉残桩,并用利刀将截口修整光滑,涂保护剂或用塑料布包扎。做到截口平整、不劈裂、不撕皮,所有伤口可使用 5%硫酸铜等进行消毒,风干后均匀涂抹波尔多液或羊毛脂等保护剂。 J3:桥接技术:在古树周围均匀栽植 23 株同种幼树,待幼树生长稳定后在生长期进行桥接,即先将古树树干切开,将幼树枝条削成楔形插入古树韧皮部,涂上保护剂并扎紧。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手工业/轻工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