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防治原则七.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076670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6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治原则七.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防治原则七.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 一一 节节 预预 防防 v 预防的含义预防的含义v 治未病的内容治未病的内容一、未病先防一、未病先防v 未病先防的含义未病先防的含义 v 未病先防的内容未病先防的内容(两方面)(两方面)二、既病防变二、既病防变 v 既病防变的含义既病防变的含义 v 既病防变的内容既病防变的内容(两方面)(两方面)“先安未受邪之地先安未受邪之地”:首先安抚(充实)还未首先安抚(充实)还未 受到邪气侵犯的部位受到邪气侵犯的部位 三、愈后防复三、愈后防复v 愈后防复的含义愈后防复的含义 v 愈后防复的内容愈后防复的内容(一)防止复感新邪(一)防止复感新邪(二)防止过劳(二)防止过劳(三)防止饮食失宜(三)防止饮食失宜(四)防止不良情志刺激(四)防止不良情志刺激(五)防止用药不当(五)防止用药不当第第 二二 节节 治治 则则 v 治则的含义治则的含义v 治则与治法的关系治则与治法的关系v 治病求本的含义治病求本的含义 一、一、标本缓急标本缓急 标本的含义标本的含义 标本缓急的临床运用标本缓急的临床运用(三方面)(三方面)1、急则治标、急则治标 适应证适应证 临床运用临床运用2、缓则治本、缓则治本 适应证适应证3、标本同治、标本同治 适应证适应证 临床运用临床运用 具体运用具体运用二、扶正祛邪二、扶正祛邪 扶正与祛邪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扶正与祛邪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扶正(扶正(适用于虚证适用于虚证)常用治法常用治法:益气法益气法、养血法养血法、滋阴法滋阴法、温阳法温阳法 扶正与祛邪的运用扶正与祛邪的运用 2、祛邪、祛邪(适用于实证适用于实证)常用治法:常用治法:解表法、清热法、化痰法、化瘀法解表法、清热法、化痰法、化瘀法 扶正与祛邪的基本原则(三方面)扶正与祛邪的基本原则(三方面)3、扶正与扶正与祛邪兼顾祛邪兼顾(适用于虚适用于虚实夹杂实夹杂证证)(1)先祛邪后)先祛邪后扶正扶正用于正气尚能耐攻,或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用于正气尚能耐攻,或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 (2)先)先扶正扶正后祛邪后祛邪用于正气虚甚,或兼顾祛邪反会更伤正气的病证用于正气虚甚,或兼顾祛邪反会更伤正气的病证(3)扶正扶正与祛邪兼用与祛邪兼用用于正虚邪实,不宜单纯扶正或祛邪的病证用于正虚邪实,不宜单纯扶正或祛邪的病证三、调整阴阳三、调整阴阳(一)损其有余(实则泻之)(一)损其有余(实则泻之)阴阳偏盛阴阳偏盛 阳偏盛阳偏盛实热证实热证热者寒之热者寒之(损其有余损其有余)损伤阴液明显损伤阴液明显配合补阴配合补阴(实则泻之实则泻之)阴偏盛阴偏盛实寒证实寒证寒者热之寒者热之 损伤阳气明显损伤阳气明显配合补阳配合补阳 (二)补其不足(虚则补之)(二)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阴偏衰阴偏衰虚热证虚热证阳病治阴阳病治阴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 内生火热之邪内生火热之邪配合清热泻火配合清热泻火(补其不足补其不足)(或适当配用补阳药以(或适当配用补阳药以“阳中求阴阳中求阴”)(虚则补之虚则补之)阳偏衰阳偏衰虚寒证虚寒证阴病治阳阴病治阳 内生痰湿之邪内生痰湿之邪配合化痰祛湿配合化痰祛湿 (或适当配用补阴药以(或适当配用补阴药以“阴中求阳阴中求阳”)阴阳两虚阴阳两虚阴阳双补阴阳双补 四、四、调理精气血津液调理精气血津液 气虚气虚 补气补气气机失调气机失调 调理气机调理气机(一)治精(一)治精精虚精虚补精(重在补肾填精)补精(重在补肾填精)固精(用于肾气虚失于固摄而精脱)固精(用于肾气虚失于固摄而精脱)(二)治气(二)治气血虚血虚 补血补血血行失常血行失常调理血液运行调理血液运行(三)理血(三)理血(四)调理津液(四)调理津液津液不足津液不足 滋补津液滋补津液痰湿内生痰湿内生 祛除水湿痰饮祛除水湿痰饮(五)调理精气血津液关系(五)调理精气血津液关系五、五、调理脏腑调理脏腑 1 1、调理脏腑的阴阳气血、调理脏腑的阴阳气血2 2、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1)根据阴阳五行属性来制定治法)根据阴阳五行属性来制定治法(2)根据脏腑气机来制定治法)根据脏腑气机来制定治法(3)根据脏腑特性来制定治法)根据脏腑特性来制定治法(一)调整某一脏腑生理功能(一)调整某一脏腑生理功能(4)根据脏腑功能特点来制定治法)根据脏腑功能特点来制定治法v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补母和泻子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补母和泻子(1 1)补母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补母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母)(2 2)泻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泻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实则泻其子)(实则泻其子)v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抑强和扶弱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抑强和扶弱(1 1)抑强用于相克太过的实证)抑强用于相克太过的实证1 1、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立治则治法、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立治则治法(2 2)扶弱用于相克不及的虚证)扶弱用于相克不及的虚证(二)调理脏腑之间的关系(二)调理脏腑之间的关系 2 2、根据脏腑相合关系确立治则治法、根据脏腑相合关系确立治则治法(1 1)脏病治腑与腑病疗脏)脏病治腑与腑病疗脏(2 2)实则泻腑与虚则补脏)实则泻腑与虚则补脏(二)调理脏腑之间的关系(二)调理脏腑之间的关系 v 实则泻腑实则泻腑v 虚则补脏虚则补脏六、六、三因制宜三因制宜 (一)因时制宜(一)因时制宜(含义含义)l l、慎用某些药物、慎用某些药物 春夏春夏慎用辛温发散药;秋冬慎用辛温发散药;秋冬慎用寒凉药慎用寒凉药“用寒远用寒远(避开避开)寒寒”用寒药注意避开寒冷的气用寒药注意避开寒冷的气候候 夏:暑湿夏:暑湿解暑化湿;解暑化湿;秋:秋燥秋:秋燥辛凉润燥辛凉润燥 2 2、宜用某些药物、宜用某些药物 (二)因地制宜(二)因地制宜(含义含义)(三)因人制宜(三)因人制宜(含义含义)小儿小儿:气血未充:气血未充 忌用峻剂,药量宜轻忌用峻剂,药量宜轻 1 1、年龄、年龄 外感风寒外感风寒 西北:气候严寒西北:气候严寒,腠理致密腠理致密解表重剂解表重剂 东南:气候温热东南:气候温热,腠理疏松腠理疏松解表轻剂解表轻剂 老人老人:气血亏虚:气血亏虚 补虚为主,慎用攻邪补虚为主,慎用攻邪 2 2、性别、性别 3 3、体质、体质 分强弱分强弱 体质强体质强:耐受祛邪药耐受祛邪药可用峻猛之药可用峻猛之药,或药量较重或药量较重 阳盛或阴虚体质阳盛或阴虚体质(偏热偏热)宜寒凉而慎用温热之剂宜寒凉而慎用温热之剂 体质弱体质弱:不耐祛邪药不耐祛邪药宜用和缓之药宜用和缓之药,或药量较轻或药量较轻 分寒热分寒热 阴盛或阳虚体质阴盛或阳虚体质(偏寒偏寒)宜温热而慎用寒凉之剂宜温热而慎用寒凉之剂 七、正治与反治七、正治与反治 1、正治、正治(逆治)(逆治)正治的含义正治的含义 常用治法常用治法 寒者热之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实则泻之2、反治、反治(从治)(从治)反治的含义反治的含义 热因热用热因热用(适用于真寒假热证)(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常用治法常用治法 现象(症状)现象(症状)假热(属反治)假热(属反治)本质(病证)本质(病证)真寒(用热性药治疗)真寒(用热性药治疗)寒因寒用寒因寒用(适用于真热假寒证)(适用于真热假寒证)通因通用通因通用(适用于真实假虚证)(适用于真实假虚证)塞因塞用塞因塞用(适用于真虚假实证)(适用于真虚假实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