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点总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点总结归纳结归纳 单选题 1、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圣人之学就是致良知而已,并且良知是圣众智愚都具有的,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称谓圣人。这一主张()A使心学成为正统思想 B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 C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 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良知是圣众智愚都具有的,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称谓圣人”体现了只要把握自己的良知,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圣人”,激发了普通大众对理学的学习,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B 项正确;明代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
2、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普通人可以把握自己的良知从而成为“圣人”,这并不能强化封建等级秩序,排除 C 项;经世致用指的是学问必须有益于国家和社会,这和材料中“致良知”的思想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2、明朝隆庆元年(1567 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见下表)。这说明当时()1570-1579 年 28.5 万两 1580-1589 年 88.9 万两 1590-1599 年 70.3 万两 1600-1609 年 104.1 万两 1610-1619 年 103.7 万两 A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中国传统经济
3、有一定活力 C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D“海禁”政策从此被废除 2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此后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结合表格数据可知,明朝政府调整海外贸易政策,以及表格中外国白银大量输入中国,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的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然经济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力,B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于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与表格时间信息吻合,但无法从表格信息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结论,并且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从此被废除”的结论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3、大抵 15 世纪中叶,湖广作为天下的粮仓,所产粮食沿江而下,供应江浙各地,“湖广熟,天下足”的格局取代了先前的“苏湖熟,天下足”的格局。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持续向南转移 B高产农作物在湖广地区广泛种植 C苏湖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D苏湖地区人口增长快于湖广地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湖广熟”取代“苏湖熟”,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湖地区因为商品经济发展,大量发展棉纺织业等产业,带动当地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产量下降,C 项正
5、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排除 A 项;高产农作物在湖广地区广泛种植与史实不符,排除 B 项;苏湖地区人口增长快于湖广地区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清代)大一统帝国的地方管理方式并非如史书中列出的(行政法度)那样名实相称,那些与宗法制度联结紧密的伦理网络才是国家统治的真正秘诀。他意在强调 A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确立 B宗法关系渗透到基层社会 C清朝地方治理行之有效 D文化认同有利于社会治理 3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地方管理方式与史书中列出的行政法度井非名实相称,伦理网络才是国家统治的真正秘诀”等信息,说明儒家伦理纲常衍化为国家的内在联系与组带,反映了
6、儒学影响下的文化认问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D 项正确;材料中“大一统帝国的地方管理方式并非如史书中列出的(行政法度)那样名实相称”说明作者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起到和史书中描述的一样的作用,排除 A 项;作者强调的是地方治理,排除 B 项;农耕经济是封建王朝的基石,但是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伦理网络才是国家统治的真正秘诀”,并非经济基础,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下图表中,有关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史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朝代 史实 A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 B元朝 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C明朝 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管理 D清朝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AAB
7、BCCDD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而在西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D 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唐朝时期,唐太宗送文成公主入藏,实现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两族的交流,排除 A 项;元朝时期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从此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排除 B 项;明朝在西藏地区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进行管理,排除 C 项。故选 D 项。6、清代乾隆、嘉庆时,戏剧领域出现了花部与雅部的激烈竞争,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当时奉昆曲为正声;所谓花,是指地方戏的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当时统治者极力压制“花部”,但最终花部
8、遍地开花称雄剧坛。这是由于花部 A受到了各阶层普遍欢迎 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C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 D占据了戏曲文化的主流 答案:B 4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戏剧是基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而发展的,花部能够做到“遍地开花”,说明其适应了广大市民阶层的需要,B 项正确;A 项中“普遍欢迎”与材料中“统治者极力压制”不符,排除 A 项;材料体现花部属于世俗文化,但不能得出其推动世俗文化发展,排除 C 项;材料只能说明花部占据了戏剧领域的主流地位,而不是文化的主流地位,排除 D 项。故选 B 项。7、如表为学者整理的 14-17 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期间 每公
9、石平均价格(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公石)14 世纪后半期 17.19 58.17 16 世纪前半期 20.19 49.52 16 世纪后半期 23.00 43.48 17 世纪前半期 32.19 31.07 A大米产量持续上升 B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 C白银的购买力下降 D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 14 世纪后半期到 17 世纪前半期,每公石粮价越来越高,每公斤银购买的粮食越来越少,说明白银的购买力下降,C 项正确;表格内容不能体现大米产量的持续上升和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更无法体现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8、明末清初,顾炎武
10、等思想家批判“无道昏君”,期望“有道明君”,近乎一致地认为设置宰相分割君权,是达到他们理想中的“君明”“相好”的最佳途径。这反映出,明末清初思想家 A政治改革主张具有建设性 B成为社会加速转型的助力 C坚持固有的儒家治世之道 D对传统政治体制予以否定 答案:C 解析:顾炎武等思想家希望通过设置宰相来限制君权,进而形成贤君圣主,这种主张是儒家一直以来坚守的治世之道,C 项正确;顾炎武等人的主张并未突破传统儒家的范畴,并没有呈现出“建设性”,排除 A 项;顾炎武等人的思想5 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并不能推动社会转型加速,排除 B 项;顾炎武等人的主张是对传统政治体制的坚持,排除 D 项。故选 C
11、 项。9、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吸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当时科技 A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 B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C突出经验和实用价值 D重视吸取外来文化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农政全书和本草纲目分别是对传统农学和医学的总结,其开展科技实验的做法和由低到高级的生物分类法等,呈现出了近代科技的某些特征,A 项正确;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且在材料中缺乏对应表现,排除;C、D 两项表述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故选 A 项。10、清代朝廷用兵边陲时,财政策略上采用“量入为出”,而在平息内地反叛
12、时采取的则是“量出为入”。这反映了清王朝 A内外相制的军事政策 B财政危机急剧恶化 C权衡利弊的现实选择 D中央集权遭遇挑战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清代在用兵边陲和平息内地反叛时,采取不同的财政策略,这是由于在不同地域用兵对清政府统治的不同影响,体现了清政府权衡利弊后的现实选择,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用兵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财政策略,没有体现其内外相制的军事政策,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财政状况,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用兵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财政策略,没有体现中央集权遭遇挑战,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1、1471 年,明巡按直隶御史梁防上言:“涿州、良乡等
13、县,密迩京师。其民迫于饥寒,困于徭役,往往隐下税粮,虚卖田地,产业已尽,征赋犹存,是以田野多流亡之民,里甲有代偿之扰。“据此可知,流民增多的原因有 6 土地兼并激烈 赋役日趋繁重 人地矛盾突出 集镇日益兴盛 ABCD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其民迫于饥寒,困于徭役,往往隐下税粮,虚卖田地,产业已尽,征赋犹存”得出,流民增多的原因是因为土地兼并日益激烈,赋役日趋繁重,正确,A 项正确;人地矛盾是指由于农业人口与农业用地面积不成正比,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地资源不足以满足人口需求,与材料不符,错误;材料反映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导致流民增加,集镇日益兴盛不会导致流民增加,错误;排除
14、 BCD 项。故选 A 项。12、在明清两代的族谱及地方志文献中,有许多东南商人的传记,这些传记多突出强调了传主“弃儒投贾”“熟习经史”的经历,他们的事迹,亦多以所谓的儒家的孝义、笃行等而为人津津乐道。这表明 A宋明理学在东南的有效渗透 B儒家义利观的根本改变 C重农抑商政策基本废除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观念转变 答案:D 解析:根据“弃儒投贾”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的很多商人都出身于士人,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义利观、等级身份等观念形成冲击,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能说明理学在东南的有效渗透,排除 A 项;“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B 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
15、策并没有废除,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3、元朝为控制地方设立行省。不过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却在 1376 年废行省,设三司代替行省。明太祖此举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完善地方机构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明太祖却在 1376 年废行省,设三司代替行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废行省,设三司,是管理中7 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强化君主专制,排除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高行政效率并非明太祖此举的目的,排除 C 项;完善地方机构是在原有机构基础上进行完善,而设三司是取代行省,排除 D 项。故
16、选 A 项。14、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已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探究“切用于世”的学问;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物质)测(实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A呈现出崇实舍虚的新风尚 B促使正统思想发生改变 C深受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 D批判和否定了孔孟儒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学术研究范围扩大,注重“切用于世”,A 项正确;儒家思想从汉武帝后始终为了正统地位,排除 B 项;材料与西学东渐无关,排除 C 项;根据材料“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
17、兴古学(经学)为已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可知并不否定孔孟儒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小提示:15、万历二十六年(1598),给事中郝敬说:“今海内行钱,惟北地一隅;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即北地,惟民间贸易,而官帑出纳仍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这种现象的影响是 A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传统经济关系受冲击 D中国与世界建立密切联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万历年间民间使用银多于钱,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冲击,C 项正确;用银属于经济领域,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 A 项;古代中国没有放弃过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B 项;材
18、料8 与外交或与外国联系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填空题 16、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_、_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_。答案:鞑靼 瓦剌 长城 解析:结合明朝的民族关系可知,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17、蒙古人: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瓦拉,瓦剌还曾经俘虏了明英宗。1517 年,鞑靼首领 _与明朝订立和约,接受明朝册封。_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 答案:俺答汗 行都指挥使司 努儿干都司 解析:略 18、将下表补充完整。地区 朝代 管辖机构 新疆 河西四郡 西域都护府 唐朝 安
19、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清朝 西藏 元朝 驻藏大臣 台湾 澎湖巡检司 清朝 台湾府 答案:汉朝 ;清朝 ;元朝 ;伊犁将军 ;9 宣政院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汉朝(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河西四郡,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清朝时期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乾隆皇帝设立伊犁将军;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设有宣政院负责统辖西藏,西藏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清朝雍正年间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时期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台湾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19、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_,打败_,进占并迁都于
20、北京。此后又经过 20 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_的统治。答案:山海关 李自成 全国 解析:结合明清易代的内容可知,1644 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于北京。此后又经过 20 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20、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_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_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答案:小农 专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
21、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21、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国号_。朱元璋就是_。同年,明军攻占_,结束了_在全国的统治 答案:1368 应天府 大明 明太祖 大都 元朝 10 解析:1351 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动乱波及全国。佃农出身的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1368 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北伐,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22、措施:奏折制度:康雍乾时期形成了_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2、军机处:_ 时,设立军机处。思想控制:清朝统治着加强思想控制,频繁制造_,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答案:奏折制度 雍正 文字狱 解析:略 23、请将左侧的人物与右侧的思想观点一一对应(填写字母)人物 思想观点()王守仁 A 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李贽 B 个性解放,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 C“良知”是隐藏在个人心中的“天理”,因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 答案:C B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守仁是心学的代表,主张“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个人心中的“天理”,因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李贽主张个性解放,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
23、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他认为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主张“工商皆本”,因此,对应选项为 C、B、A。24、内容 类别 时代 成就 地 位 小说 元 末明初 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我国_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_的写作体裁 明 朝中期 _ 神话小说的杰作 11 _ 讽刺小说的杰作 清 朝中期 红楼梦 是我国_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曲 明清 传奇 代表:明朝的汤显祖、清朝的孔尚任。含义: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 昆曲 长期流行 清 道光 京剧 以_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而成。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答案:最早 章回体 西游记 儒林外史
24、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 徽班 解析:略 25、西北:(1)明朝末年,鞑靼分为_和_,瓦剌被称为_。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2)17 世纪后期,漠西蒙古_部的首领_势力强大,占据_,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_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3)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_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4)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 年,清朝在新疆设立_,总领军政事务。答案:漠南蒙古 漠北蒙古 漠西蒙古 准噶尔 噶尔丹 天山南北 1757 大、小和卓 伊犁将军 解析:
25、(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 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天山南北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12 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材料分析题 26、阅
26、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记述 出处 史料1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宁欣古代历史史料 汇编 史料2 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司 马 光 资 治 通鉴192 卷 史料3(太祖)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史料4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随者,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
27、”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巳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1)概括材料一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援引材料中史料信息加以说明(2)材料二叙述了中国古代的天下观。结合所学,从开疆拓土巩固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角度,为上述论点列举出2-3 个朝代经略边疆的史实论据。答案:(1)发展趋势 1中央集权日益凸显。说明:史料
28、1 反映了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力量;军事上远征匈奴,解决边患,巩固中央集权。史料 3 反映了宋太祖鉴于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削弱地方力量,将兵权和财权均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趋势 2: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说明:史料 2 反映的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史料 4 反映的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大臣上传下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汉代:公元前 60 年设西域都护府,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元代:设宣政院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今天的澎湖和台湾地区;清代: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设置理藩院管辖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管理西藏,设
29、台湾府。13 解析:(1)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武帝.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太.遂尽夺藩镇之权可知,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说明:根据材料一“史料 1: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可知,史料 1 反映了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力量,巩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史料 3:(太祖)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可知,史料 3 反映了宋太祖鉴于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削弱地方力量,将兵权和财权均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太完.中书、门下以相检察、“(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可
30、知,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说明:根据材料一“史料 2: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可知,史料 2 反映的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根据材料一“史料 4:(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可知,史料 4 反映的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大臣上传下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中国古代经略边疆的史实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即可。如汉代于公元前 60 年设西域都护府,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元代设宣政院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今天的澎湖和台湾地区;清代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设置理藩院管辖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管理西藏,设台湾府等
31、。27、阅读下列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
32、发达的主观因素。(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农业、商业等的认识。答案:(1)生产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14 散性脆弱性。(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3)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解析:(1)生产经营方式:根据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及所学可得出,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的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特点:根据材料“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及所学可得出,可以从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
33、,“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等角度作答。(2)现象:根据材料“著名的(晋商)”可得出,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因素:根据材料“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可得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3)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角度作答。小提示: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商人群体的壮大对社会风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宋代社会重商理念的倡导以及贱商、抑商等传统商业价值观的裂变,宋代商人集中体现
34、了其秉持践行义利合一、和衷为贵等价值观念。如宋人笔记文献中就记载了京师某茶肆主人等的“义商”形象。宋代商人依靠多渠道的市场经营,为社会提供可靠的产品与服务,如以餐饮、租赁为主的服务市场。进行长途贩运的商人,发挥着调节余缺、联系城乡的作用。诸如两浙、江南等的稻米,闽广、两湖地区的甘蔗及其糖制品,多靠商人运销经营。宋代文化市场,如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买卖、15 书画收藏交易、曲艺伎乐、节假旅游等尤为繁荣,多姿多彩。许多富商大贾还远涉重洋,经营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总之,宋代商人的社会责任观引领时代潮流,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摘编自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二 明清时期
35、,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的减弱,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是从明代中叶开始一直到清代摊丁入地的一系列赋役制度的变革,力役折银和匠班制的废除以及最终的摊丁入地,使农民逐渐摆脱了官府的人身控制;赋税折银则使农业生产与田赋脱钩,有利于小农的自主经营。这一赋役制度的变革为各家各户、各地区因地制宜的发展解除了枷锁,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与流通相关的政策变化,例如:漕运制度中从允许漕船带货到雇商船海运到最终废除漕运;从明代的禁海到清初的开海;从乾隆二十二年的“独口通商”到鸦片战争后的开口通商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为市场网络与市场机制的逐渐形成提供了条件。摘编自许檀关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和中
36、国近代化过程的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人群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不断加强的原因。答案:(1)影响:传播了儒家义利思想;助推了读书入仕的社会风气;引领了社会大众的消费观念;推动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赋役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小农的自主经营;流通政策的变化促进了市场交流;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增强。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随着宋代社会重商理念的倡导以及贱商、抑商等传统商业价值观的裂变,宋代商人集
37、中体现了其秉持践行义利合一、和衷为贵等价值观念”可归纳出传播了儒家义利思想;助推了读书入仕的社会风气;根据“宋代商人依靠多渠道的市场经营,为社会提供可靠的产品与服务,如以餐饮、租赁为主的服务市场。进行长途贩运的商人,发挥着调节余缺、联系城乡的作用”可归纳出引领了社会大众的消费观念;推动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根据“诸如两浙、江南等的稻米,闽广、两湖地区的甘蔗及其糖制品,多靠商人运销经营。宋代文化市场,如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买卖、书画收藏交易、曲艺伎乐、节假旅游等尤为繁荣,多姿多彩”可归纳出丰富了16 人们的生产生活;根据“许多富商大贾还远涉重洋,经营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可归纳出促进了
38、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原因:根据材料二“府对经济直接干预的减弱,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是从明代中叶开始一直到清代摊丁入地的一系列赋役制度的变革,力役折银和匠班制的废除以及最终的摊丁入地,使农民逐渐摆脱了官府的人身控制”可归纳出赋役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根据“赋税折银则使农业生产与田赋脱钩,有利于小农的自主经营”可归纳出有利于小农的自主经营;根据“与流通相关的政策变化,例如:漕运制度中从允许漕船带货到雇商船海运到最终废除漕运;从明代的禁海到清初的开海”可归纳出流通政策的变化促进了市场交流;根据“这一系列的变化,为市场网络与市场机制的逐渐形成提供了条件”可归纳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有利
39、于市场机制的增强。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1)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结合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答案
40、:(1)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恢复良知。(2)主张:经世致用;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解析:17 (1)差别:由材料“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由材料“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可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获得真理。(2)主张:由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可知,明清时期活
41、跃的儒学思想家们主张经世致用;表现:由材料二“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可知,黄宗羲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由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可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家们在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由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可知,在学术上他们主张学以致用。3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历史地图展现的空间中,可追寻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踪迹。材料二 从时间角度,也可追寻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踪迹。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
42、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行政管理。地区 朝代 管理机构(或官职)新疆地区 汉朝 河西四郡 唐朝 18 清朝 (1)观察材料一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二幅地图,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朝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两个时期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与吐蕃关系的。(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处的管理机构或官职。答案:(1)朝代:图一是唐朝,图二是元朝。措施:唐朝: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元朝:中央册封藏族领袖;平定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设立
43、金瓶掣签制度,由中央政府批准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2):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伊犁将军。解析:(1)朝代:由图一“安西都护府”“西突厥”“东突厥”“回纥”和都城长安可知,图一是唐朝,因为结合所学唐朝的建立和疆域图可知,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 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 年),唐朝设西州都护府,同年 9 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专司管辖新疆地区。由图二都城位置、地方机构、疆域大小、周边汗国名称可知,图二是元朝,结合所学元朝的知识可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
44、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周边汗国众多。措施:由所学唐朝与吐蕃的民族交往可知,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由所学清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可知,顺治帝曾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乾隆帝曾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册封;康熙时,清军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后来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设立金瓶掣签制度,由中央政府批准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2)由所学西汉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立河西四郡,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对应西域都护府;由所学唐朝治理新疆地区的措施可知,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对应安西都护府,对应北庭都护府;由所学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可知,清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乾隆皇帝设立伊犁将军,对应伊犁将军。19 【小提示】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疆域及边疆政策,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了考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