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经典知识题库.pdf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068827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9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经典知识题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经典知识题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经典知识题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经典知识题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经典知识题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经典知识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经典知识题库题库 单选题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游牧民族农业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形成就是历史上各民族相互影响和融合的结果,故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D 项正确;A、B、C 三项都不是主要历史作用,排除。故选 D 项。2、1635 年著成的崇祯历书是明政府组织一批明朝士大夫

2、,并聘用了一批耶稣会士,历时多年修订而成的历书。它以明朝大统历为基础,更多吸收欧洲天文学理论知识、方法、数据,其重要数据和推算方法具有欧洲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先进水平。1643 年崇祯帝下令通行,清顺治年间才以时宪历之名得以颁行。这个过程集中反映了 A明清专制制度的腐朽 B中国农耕经济的保守性 C中国传统科技的困境 D中国封建文化的排外性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明清时期的历书吸收了很多欧洲的天文学理论,并且这部明代编订的历书到清代才得以颁行,体2 现了明清科技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是中国传统科技出现困境的表现,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科技的困境,并不能说明专制制度的腐朽和农耕经济

3、的保守型,排除 AB 项;该历书吸收很多欧洲的天文学理论,因此不能体现排外性,排除 D 项。故选 C 项。3、清朝不仅版图较前朝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684 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从 1727 年起,开始派驻驻藏大臣 1762 年,在蒙古族地区设伊犁将军 设宣政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ABCD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662 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 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从 1727 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故符

4、合题意,C 项正确;1762 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故说法错误,排除 AD 项;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故说法错误,排除 B 项。故选 C 项。4、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编四库全书时,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天工开物遭遇如此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明清时期 A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B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 C文化专制,重视科学 D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依然是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并没有本质变化,农业文明背景下,士大夫热衷科举功名,因此天工开物不受重视,B 项正确;A 项是直接原因,而

5、非决定性因素,排除 A 项;当时重视农业,排除 B 项;明清时期轻视科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对于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在那个年代有那样的议论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3 品,”蔡元培甚至称其为“中国的卢梭”,将其明夷待访录说成是“中国的人权宣言”,以上言论意识到黄宗羲的思想 A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 B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C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尽相同 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蔡元培对黄宗羲进行了高度评价,说明黄宗羲的思想对梁启超、蔡元培产生了影响,这体现了黄宗羲的思想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6、B 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没有跳出儒家思想范畴,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的思想影响了梁启超、蔡元培,并不是强调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是否相同,排除 C 项;梁启超、蔡元培不只是批判君主专制,而是要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6、明末清初,扬州某士绅曾记载:明季服色,俱有等级,乡绅、举、贡、秀才俱戴巾,百姓戴帽。寒天绒巾、绒帽,夏天鬃巾、鬃帽。庶民极富,不许戴巾。今概用貂鼠、骚鼠、狐皮缨帽,不分等级,佣工贱役及官员,一体乱戴,并无等级矣。这一变化说明 A四民社会地位趋于相同 B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C

7、商品经济冲击礼制观念 D传统价值观念彻底改变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变化体现的是明清时期的服饰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冲击了礼制等级秩序,从而导致“一体乱戴,并无等级”的现象,C 项正确;“地位趋于相同”与史实不符,排除 A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排除 B 项;“彻底改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 项。故选 C 项。7、1500 年左右,当欧洲历史迈入近代时,中国处于 4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建立于 1368 年,灭亡于 1644 年,所以 1500 年左右是中国的明朝时期,C 项正确;宋元

8、是在明朝之前,清朝是在明朝之后,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8、宋元时期,香药成为舶来品的代名词,在很多时候特指从南海诸国进口的沉香,乳香,檀香等香货。明清时期,沉香,乳香,檀香等香货不再被冠以“香药”总称的情况更为明显,它们更多时候是以各自具体的名称出现。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香药在国内已得到普及 B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D香药种植在国内得到推广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宋元时期,香药成为舶来品的代名词”“明清时期它们更多时候是以各自具体的名称出现”等信息可知,香药在宋元时期是多种香货的统称,在明清时期,各种香药都有自己具体的名称。这表明明清时期国人对香药

9、的认识增加。这得益于当时中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使得香药大量传人中国。B 项正确;A,C,D 三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故选 B 项。9、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商业中心分布示意图。该时期是 5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都城为北京,D 项正确;秦朝的都城是咸阳,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公元 25 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排除 A 项;581 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是为隋文帝,定都大兴城(今西安)。617 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排除 B 项;9

10、60 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南宋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今北京),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0、顾炎武否定了传统儒学以郡县制为基本结构的大一统观念,认为君是天下治乱的制造者,郡县制就是家天下,是对天下之利的窃夺,为此,提出了郡县官僚退休传子或荐贤等改革设想。这反映了 A君主专制日趋衰退 B正统思想受到一定挑战 C经世致用之风兴起 D理学的世俗化倾向明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否定了传统儒学以郡县制为基本结构的大一统观念”“认为君是天下治乱的制造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顾炎武否定传统大一统观

11、念,反对中央过度集权,提出了地方治理设想,这说明正统思想受到了一定挑战,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顾炎武反对中央集权的主张,没有体现君主专制衰退情况,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没有体现经世致用风气兴起、理学世俗化倾向等情况,排除 CD 两项。故选 B 项。小提示:11、明朝天工开物载:铸造大炮时,西洋的红夷炮、佛朗机炮等均使用熟铜为原料,信号炮和短铳枪等则使用生铜和熟铜各一半,明代的襄阳、盏口、大将军、二将军等炮则是由铁铸造的。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明代火器铸造技术发达 B明代冶铜业落后于西方 6 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战争频繁推动火器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

12、识可知,天工开物由明代宋应星所著,根据材料中的“西洋的红夷炮、佛朗机炮等”可知,当时西方火器铸造技术传入了中国,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明代火器铸造技术水平如何,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将东西方冶铜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的信息,排除 B 项;火器与战争密切相关,但是材料未涉及 D 项所述,排除 D项。故选 C 项。12、史载:康熙年间,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B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 C小农经济的彻底瓦解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种植棉花获利大,因而农户开始大范围种植棉花,种植结构发

13、生变化,这反映在农业生产领域商品化趋势强化,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A 项;清代小农经济没有瓦解,排除 C 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3、甘肃高介县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魏晋壁画角抵图(下图所示):又称为“角抵戏”。角抵戏是汉代时盛行的种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娱乐性较强的综合艺术,东汉时将其列人百戏。从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发饰等相貌特征来看,其皆属魏晋时期寓居河西的粟特人。这可用来说明魏晋时期:A河西走廊文化的繁荣 B民族交融的发展状况 7 C体育娱乐活动成为时尚 D北方少数民族崇尚武力 答案:B 解析:根据“角抵戏

14、是汉代时盛行的种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娱乐性较强的综合艺术”并结合材料中甘肃地区出现了相关的内容,可得出,当时民族交融有所发展,民族间的风俗有所交融,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文化繁荣,排除 A项;材料反映的是娱乐,而不是体育,排除 C 项;材料体现的是娱乐性质的活动,而不是崇尚武力,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4、清初,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从中可知 政府实行抑商政策 私营纺织业受到限制 土地兼并问题缓解 资本主义萌芽夭折、中断 ABCD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期,政府严格限制民营纺织业的生产规模,体现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私营纺织业受到

15、限制,说法符合题意,A 项正确;材料限制的是手工业者的生产规模,而非土地兼并,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夭折、中断的是鸦片战争,而非清朝政府的抑商政策,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 BCD 三项。故选 A 项。15、清政府的边疆立法中有“边腹之片,凡边外与腹地立法不同”“蒙古照蒙古律拟新”“苗夷照苗例断节”“西藏治以番律,各回疆治以回律,俱各从其俗”等规定。这表明清代统治者的治边思想 A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B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消除了民族间隔阂 D将少数民族纳入华夏文化圈 答案:A 解析:8 根据材料可知,清朝统治者对于边疆治理采取的是因俗而治的办法,具有明确的针对性,A 项正确;思想本身不能产

16、生“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效果,排除 B 项;C 项错在“消除”,排除 C 项;清朝以前,少数民族就已经被纳入了华夏文化圈,排除 D 项。故选 A 项。填空题 16、15 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_远航海外。郑和先后_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_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和_沿岸,史称“_”答案:郑和 七 亚非 非洲东海岸 红海 郑和下西洋 解析:15 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 7 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

17、的航行。但是,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17、明朝中后期(1)_: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2)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代表人物:_。主张:以“_”为核心理论;“良知”就是“天理”,往往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以达到圣贤境界。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9 _主义倾向。(3)李贽:提倡_,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_标准。答案:程朱理学 王守仁 致良知 主观唯心 个性自由 伦理道德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后,日益僵化、逐渐

18、失去活力。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代表人物,他在陆九渊思想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理论,“良知”就是“天理”,往往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以达到圣贤境界。王守仁的思想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明朝后期的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所以空白处依次为程朱理学、王守仁、致良知、主观唯心、个性自由、伦理道德。18、商业繁荣:长途大额贸易发展,明清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_和山西_。但就全社会看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_还占据压倒优势。答案:徽商 晋

19、商 小农经济 解析:略 19、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 世纪前期,_、_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答案:嘉庆 道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 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20、版图奠定清朝中期,疆域西跨_,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_,东北至外兴安岭和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_山脉。10 答案:葱岭 西伯利亚 库页岛 钓鱼岛 喜马拉雅 解析: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

20、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21、_年,鞑靼首领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答案:1571 俺答汗 解析:结合明朝民族关系的内容可知,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1571 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22、藏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_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答案:解析:略 23、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_活

21、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答案:娱乐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所以空白处应填娱乐。24、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时间轴。11 A_B_C_D_E_ 答案:秦始皇(或嬴政)孝文帝 文成公主 台湾 理藩院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并创新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政治制度;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力增强,为北方统一南方和隋唐盛世打下基础;唐太宗期间,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关系;元朝时期,在福建设立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标志着台湾地区纳入中

22、国版图;清朝时期,设置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所以空白处依次应填:秦始皇(或嬴政)孝文帝文成公主台湾理藩院。25、清朝皇帝_、_、_在位期间,出现了 100 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_”。这一时期,_得到加强。答案:康熙 雍正 乾隆 康乾盛世 君主专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 100 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材料分析题 2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

23、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12 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部分儒者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

24、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 五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

25、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3)材料三、四分别为儒家学说的哪一思想体系。材料四的思想核心是什么?(4)明末清初,中国思想界日趋活跃,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思想家,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根据材料五1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社会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 答案:(1)百家争鸣。背景:分封宗法制度崩溃,国家陷入诸侯割据的状态;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士阶层崛起;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

26、私有制开始形成。(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维护大一统王朝统治(3)理学、心学。核心:致良知(4)背景:专制统治日趋腐朽,封建国家遭遇统治危机;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叠加,社会危机加深;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冲击自然经济结构;解析:局面:由材料“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可知这一局面是百家争鸣。背景:由材料“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可分析出分封宗法制度崩溃,国家陷入诸侯割据的状态;根据材料“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可分析出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士阶层崛起;根据材料“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可分析出私学兴起;结合所学知识铁器牛耕推广,

27、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根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分析出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结合材料“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大一统王朝统治 根据材料“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可分析出其为理学;根据材料“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可分析出其为心学。核心:根据材料“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可分析出思想核心为致良知 背景:根据材料“。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可分析出专制统治日趋腐朽,封建国家遭遇统治危机;根据材料“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

28、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可分析出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叠加,社会危机加深;根据材料“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分析出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冲击自然经济结构、近代科学的传入。27、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材料一 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

29、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 20 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

30、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摘自罗志田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答案:(1)特点:中枢机构组成人员大都为皇帝的亲信近臣;以内制外,集中皇权;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中枢决策牵制机制逐步严密、完善。(2)特点:县是最稳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总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解析:(1)

31、特点: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可知,中枢机构组成人员大都为皇帝的亲信近臣;以内制外,集中皇权;根据材料“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可知,一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根据材料一“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票拟”“批红”“军机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枢决策牵制机制逐步严密、完善。15 (2)特点:根据材料二“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可知,县是最稳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二“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

32、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总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意义:根据材料二“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小提示:28、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用明,民知所从

33、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辞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34、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16 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

35、论?(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答案:(1)主张: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等。(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3)主要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可得出,董仲舒提出“大一

36、统理论”;根据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用明,民知所从矣”,可得出,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等方面概括汉武帝采取的具体措施。(2)核心:根据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可知,朱熹思想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根据材料二“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可知,朱熹的

37、认识论是“格物致知”。17 (3)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得出,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根据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得出,提倡“工商皆本”。(4)学风:根据材料四“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并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的学风。时代责任感:根据材料四“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38、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并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小提示: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洪武四年(1371 年)颁布“禁海令”。隆庆元年(1567 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津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貿易并征,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荻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明朝产品诸如丝织品、瓷

39、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摘编自闭关锁国 材料二 18541856 年,英国(指英国本土)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 7%,食品占 8%,工业制造品占 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 61%,食品占 33%,工业制造品仅占 6%。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至于进口商品,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且足够了解、把握和垄断世界市场,它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丹麦的乳制品、帝国领地和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斯堪的纳维亚的

40、木材等”。由此可见,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是何等重要。英国国民经济已经18 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隆庆元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叶的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中叶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答案:(1)内容: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在政府的管辖下进行远洋贸易;禁止对日本贸易。影响: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荻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

41、发展。(2)特点:出口商品以工业产品为主,进口商品以原料为主,进出口贸易相对均衡;贸易伙伴多元且分布广泛;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强。(3)影响:增加了英国的外贸收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继续发展;将中国等传统国家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文明成果和西方近代文化的传播;加剧了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间接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术革新动力不足。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一“隆庆元年(1567 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津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貿易并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在政府的管辖下进行远洋贸易;根据材

42、料一“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可得出,禁止对日本贸易。影响:根据材料一“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荻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可得出,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荻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根据材料一“明朝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19 (2)特点:根据材料二“18541856 年,英国(指英国本土)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 7%,食品占 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 61%,食品占 33%,工业制造品仅占 6%”,并

43、结合所学可得出,出口商品以工业产品为主,进口商品以原料为主,进出口贸易相对均衡;根据材料二“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贸易伙伴多元且分布广泛;根据材料二“由此可见,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是何等重要。英国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强。(3)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 19 世纪中叶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如:增加了英国的外贸收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继续发展;将中国等传统国家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文明成果和西方近代文化的传播;加剧

44、了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间接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术革新动力不足。小提示:30、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遢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进步

45、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史论认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的思想和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20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体现了“新见”。答案:(1)特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重“求同”)。说明: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之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儒

46、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宋明理学。(2)民本思想;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共治;君臣平等。解析:(1)特点:据材料“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可知,儒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重“求同”)。说明:据所学可从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之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宋明理学等方面回答。(2)儒家思想:根据材料四“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可知,民本思想。新见:根据材料“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可知,保留君主制。根据材料四“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等信息,从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共治、君臣平等等角度进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