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1单选题1、军机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只供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反映出A军机大臣的任命具有随意性B军机处整体办事效率低下C汉族官员的地位有所上升D专制皇权得以进一步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军机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可知军机大臣完全由皇帝选定,根据材料“只供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可知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并没有决策权,这说明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D项正确;军机大臣的任命具有随意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
2、军机大臣没有真正的决策权,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没有体现军机处整体办事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大臣没有真正的决策权,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没有体现汉族官员的地位有所上升,排除C项。故选D项。2、乾隆皇帝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乞求前来者,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下列可以与此谕旨相互印证的是A萨班灵骨塔遗址B奴儿干永宁寺碑C清朝修建台湾府城D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乞求前来者,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可知,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土尔扈特部归来,特命在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的普陀宗乘庙前,竖立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
3、石碑,并以此歌颂清廷的政绩。土尔扈特人在历史上写出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永记在祖国各族人民心中,D项正确;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版图见证地的甘肃武威市凉州会盟纪念馆,其最主要的建筑萨班灵骨塔遗址,排除A项;永宁寺碑是明朝政府对黑龙江流域及库页岛实行管辖的物证,也是研究明代东北的重要史料,排除B项;台湾府城是台湾历史上清朝台湾府的府城,1887年后因行政区改制而改称台南府城,排除C项。故选D项。3、古代有一位科学家,对于许多新鲜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特别是高产的粮食作物,都亲自做栽培实验。他栽培试验过从福建引种的甘薯,从闽广引种的棉花,并在晚年写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这部著作是()A齐民要术B
4、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答案:C解析:根据“对于许多新鲜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特别是高产的粮食作物,都亲自做栽培实验。他栽培试验过从福建引种的甘薯,从闽广引种的棉花”可得出与农业有关,并且涉及到明朝,结合所学,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编写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C项正确;A项是北朝时期的,排除A项;B项是北宋,排除B项;D项主要是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C项。4、对于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在那个年代有那样的议论能不算人类
5、文化之一高贵产品,”蔡元培甚至称其为“中国的卢梭”,将其明夷待访录说成是“中国的人权宣言”,以上言论意识到黄宗羲的思想A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B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C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尽相同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蔡元培对黄宗羲进行了高度评价,说明黄宗羲的思想对梁启超、蔡元培产生了影响,这体现了黄宗羲的思想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B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没有跳出儒家思想范畴,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的思想影响了梁启超、蔡元培,并不是强调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是否相同,排除C项;梁启超
6、、蔡元培不只是批判君主专制,而是要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5、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与意大利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另外他还与另一位传教士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在科学技术上()A对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吸收B在前人基础上有重大突破C重视对传统先进技术的总结D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答案:A解析:材料“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与意大利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与另一位传教士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体现的是受当时西学东渐的影响,明代中后期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对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吸收,A项正确;取得重大突破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7、材料体现的是对西方自然技术的吸收,非对传统先进技术的总结,也非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排除CD项。故选A项。小提示:6、清朝时的疆域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这主要得益于清朝()A疆域治理措施卓有成效B政治制度有所创新C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扩大D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切合实际的措施,所以主要得益于清朝的疆域治理措施卓有成效,A项正确;清朝政治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中央,和疆域的奠定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减少与外界交流,国际影响力是下降的,排除C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疆域的奠定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排除D项
8、。故选A项。7、成祖以后,明朝宗室逐渐“食禄而不治事”,仅就岁禄而言,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各有等差,直至奉国中尉二百石。这一制度的长期推行A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B维护了官僚集团的稳定C保障了宗室的政治特权D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兴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成祖以后,明朝宗室逐渐食禄而不治事,仅就岁禄而言,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对宗室的长期供养,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明朝宗室子弟享有特权,易滋生腐败,不利于官僚集团的稳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宗室“食禄而不治事”,即吃国家俸禄但不能参与政治,所以“保障了宗室的政治特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地
9、方势力的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从大都到上都写道:“明代的长城地带本来用以分割明蒙两个政治体,切断农牧两个经济区,竟然演变为把这两个世界连接和捆绑起来的历史走廊。”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论点的是A设立榷场进行互市交易B开放马市进行边境贸易C设立土司进行朝贡贸易D开辟茶马贸易进行交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开放马市进行边境贸易,加强了和蒙古的联系,B项正确;A是宋朝,排除A项;C是元朝,而且土司设在西南,和蒙古无关,排除C项;D是同西藏,排除D项。故选B项。9、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
10、剧模式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人们的世俗追求C冲破了理学对思想的束缚D说明科举制度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表达了民众对圆满人生的一种期许、向往,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反君主专制的一面,排除A项;程朱理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与“金榜题名”存在一定的契合点,没有冲破了理学对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洞房花烛”与科举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10、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已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探究“切用于世”的学问;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
11、(物质)测(实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A呈现出崇实舍虚的新风尚B促使正统思想发生改变C深受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D批判和否定了孔孟儒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学术研究范围扩大,注重“切用于世”,A项正确;儒家思想从汉武帝后始终为了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与西学东渐无关,排除C项;根据材料“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已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可知并不否定孔孟儒学,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11、清初,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从中可知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私营纺织业受到限制土地兼并
12、问题缓解资本主义萌芽夭折、中断ABC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期,政府严格限制民营纺织业的生产规模,体现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私营纺织业受到限制,说法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限制的是手工业者的生产规模,而非土地兼并,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夭折、中断的是鸦片战争,而非清朝政府的抑商政策,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12、明代士人顾宪成认为:“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也说道:“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这反映出当时A心学成为社会思想主流B八股取士阻碍社会进步C士大夫的
13、济世安民情怀D传统等级秩序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顾宪成认为志向不在民生是君子所不重视的;顾炎武认为君子应该泽被苍生,这都体现了士大夫的济世安民情怀,C项正确;顾宪成和顾炎武都强调要注重民生,并不能说明心学成为社会思想主流和八股取士阻碍社会进步,排除AB项;这两人的思想不是在冲击传统的等级秩序,排除D项。13、徽州商人认为“义”与“利”并非截然对立的两端,在经商过程中,商人完全可以做到“义利双行”“义中取利”,所以将“以义为利,利缘义取”作为他们经商道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表明徽商()A继承传统,勇于担当B追求平等,为国聚财C义利兼顾,取财有道D勤于本业,贾儒合一答案:C解析:由材料
14、中“义利双行”“义中取利”可知,徽商奉行义利兼顾的行商准则,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徽商勇于担当,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徽商追求平等,为国聚财,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贾儒合一,排除D项。故选C项。14、明代将行省的职权一分为三,布政使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掌民政、财税、赋役;提刑按察使掌刑狱、监察;都指挥使掌军政。它效仿了A汉代的地方体制B唐代的地方体制C宋代的地方体制D元代的地方体制答案:C解析:明代将地方职权一分为三,意在分化事权以削弱地方权力,这是对宋代地方制度的效仿,C项正确;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唐代出现藩镇,都形成了割据,与明代的做法不一致,排除A、B项;明代并未继承元朝的行省制,
15、排除D项。故选C项。15、明朝中后期,农民纷纷由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棉花、烟草、大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这表明,当时()A经济作物占据主导B农民对粮食需求的减少C自然经济趋于瓦解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农民改种经济作物,使棉花、烟草、大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反映了当时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材料反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不能体现经济作物占据主导,排除A项;“农民对粮食需求的减少”在材料中未体现且说法错误,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填空题16、明朝的边疆管理(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时战时和为防
16、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_。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_。(土木堡之变)1571年,鞑靼首领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2)对_(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_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对东北(女真)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_,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答案:长城明英宗俺答汗藏族藏族奴儿干都司解析:根据所学,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
17、英宗。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17、措施:奏折制度:康雍乾时期形
18、成了_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军机处:_时,设立军机处。思想控制:清朝统治着加强思想控制,频繁制造_,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答案:奏折制度雍正文字狱解析:略18、清朝中期,疆域西跨_,西北达_,北接_,东北至_和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_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答案:葱岭巴勒喀什池西伯利亚外兴安岭库页岛台湾钓鱼岛赤尾屿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
19、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19、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_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答案:娱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所以空白处应填娱乐。20、明廷派遣大将_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_,在_九战九捷;在_、_与抗倭将领_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_海外贸易的限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答案:戚继光戚家军浙江台州福建广州俞大猷私人解析:结合明朝对外关系的内容可知,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
20、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广州、福建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21、明清之际(1)黄宗羲:严厉抨击_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_”。(2)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_进行批判,并提出一些重要见解。答案:君主专制工商皆本政治制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社会动荡促进了思想领域的活跃。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是“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21、思想;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并提出一些重要见解。所以空白处依次为君主专制、工商皆本、政治制度。22、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_逐渐统一女真各部,_年称汗,国号_,并对明朝展开进攻。其子_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_,并于_年称帝,改国号为_。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_和_答案:努尔哈赤1616大金皇太极满洲1636大清清太祖清太宗解析: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1636年,其
22、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23、手工业: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1)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_,使用_进行较大规模的_。(2)这类情况在_继续有所发展。答案: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生产清朝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24、出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_、道光时期衰象更为
23、明显。答案:嘉庆解析:在18世纪晚期,即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已经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25、谁设内阁?内阁的性质?职权?(P37)答案:解析:略材料分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
24、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改变了地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马铃薯传入英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据说英国海军上将沃尔特赖亲自种植的马铃薯成熟后曾邀请友人一起品尝用马铃薯制作的菜品,令他尴尬的是,面对沃尔特赖精心准备的马铃薯菜肴,众人纷纷表示难以下咽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物文明的破坏。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欠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衣学家阿瑟扬也宣称:马铃薯是“丰富之根”,
25、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阿瑟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论调,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摘编自马铃薯的世界传播之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在英国推广过程中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人地矛盾突出;高产且不拘土壤和地形。影响:积极: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消极: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2
26、)变化:从不被认可、种植几乎停滞到逐渐认可接受。原因:不认可的原因是认识不够,缺乏烹饪技术,传统观念的影响。认可的原因是食品短缺,大辩论和农学家的推动,爱尔兰人的经验。解析:(1)原因:据材料“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正值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联系加强;据材料“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尤其是清朝人头税的废除,导致人口迅速增长中国人地矛盾突出;高产且不拘土壤和地形。影响:积极
27、:据材料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并结合所学可知,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据材料“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并结合所学可知,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据材料“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并结合所学可知,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有利于手工业发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消极:据材料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并结合所学可知,过度的垦荒造田
28、,导致水土流失。(2)变化:据材料“马铃薯传入英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众人纷纷表示难以下咽”可知,马铃薯最初在英国不被认可、种植几乎停滞;据材料“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欠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可知,1794年伦诸岛小麦欠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人们逐渐认可接受。原因:不认可的原因:据材料“据说英国海军上将沃尔特赖亲自种植的马铃薯成熟后曾邀请友人一起品尝用马铃薯制作的菜品,令他尴尬的是,面对沃尔特赖精心准备的马铃薯菜肴,众人纷纷表示难以下咽”可
29、知,人们的认识不够,且缺乏烹饪技术,据材料“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物文明的破坏”可知,传统观念的影响。认可的原因:据材料“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欠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可知,1794年伦诸岛小麦欠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大辩论;据材料“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衣学家阿瑟扬也宣称:马铃薯是丰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阿瑟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论调,是因为他看到了爱尔兰人从马铃薯种植中得到的实惠“可
30、知,当时颇具声望的农学家的推动,爱尔兰人的经验。小提示:27、【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材料一自晚唐起,尤其在宋代,多层次、网络状的地方市场日益发展,形成由北方市场、东南市场、蜀川诸路区域性市场和西北市场构成的宋代区域市场。其中东南市场一方面有长江作为贯通全区的东西大动脉,另一方面又有汴水和江南运河与北方市场相联。这个市场又同南海诸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材料二明清时期全国与苏南地区重要的商路示意图:摘编自李伯重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至清末,上海与全国各主要口岸间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外贸转运网络。这些主要口岸每年平均占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的9
31、5%以上。九江的绿茶,汉口的茶叶、牛皮、猪鬃、芝麻,宁波的湖丝、茶叶、棉麻,芜湖的蚕丝等大宗土货都运往上海出口。对上海来说,有些口岸只是其外贸转运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这些口岸来说,依赖上海外贸转运的程度非常高。摘编自唐巧天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宋至明清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上海贸易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答案:(1)变化:由多个区域市场共同发展转变为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原因:国家的统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出现与拓展。(2)上海成为贸易中
32、心;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变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解析:(1)变化:学生需要在全面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读的基础上,把握宋代贸易的特点和清明(鸦片战争前)贸易格局的特点,并进行比较,找出其发展变化,在唯物史观下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通过阅读材料一,由材料中“自晚唐起,尤其在宋代,多层次、网络状的地方市场日益发展”、“其中东南市场一方面有长江作为贯通全区的东西大动脉”和明清时期全国与苏南地区重要的商路示意图,可以概括出宋代至明清(鸦片战争前)贸易的变化是:由多个区域市场共同发展转变为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原因:在分析宋代
33、到明清贸易格局变化的原因上,要求考生进行时空定位,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宋代和明清社会的时代变迁入手,进行思维发散性分析,即国家的统一(政治角度);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角度);世界市场的出现与拓展(对外关系角度)。当然,从其他具体角度进行分析亦可。(2)影响:要求学生在获取提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调动与运用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特别是鸦片战争后遭遇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等相关知识,解决这一历史问题。从材料三中“19世纪60年代至清末,上海与全国各主要口岸间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外贸转运网络”可知:上海成为贸易中心;从材料“九江的绿茶,汉口的茶叶、牛皮、猪鬃、
34、芝麻,宁波的湖丝、茶叶、棉麻,芜湖的蚕丝等大宗土货都运往上海出口”可知: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变动;对比材料二明清时期全国与苏南地区重要的商路示意图和材料三的出处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可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根据唯物史观,所学知识,我们也可以从社会生活上进行分析,即推动社会生活的多元化。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唐王朝利用军事优势构筑了基于羁縻统治形式的庞大帝国。羁縻州又称为“蕃州”,首领须接受朝廷颁发的印信,实行一种有限制的自治管理方式,由朝廷的派出机构都督府或都护府代行具体管理职责。在羁縻体系下,羁縻各州名义上是以“州、县”划分属民或属
35、部,实际仍维持原有的部落组织习惯,各羁縻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羁縻州只是形式上接受政府管辖的非正式州、县,故与朝廷直辖的“正州”有着本质的区别。摘编自杨军羁縻体制与古代边疆材料二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
36、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年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历史背景。(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恩威并施;重用少数民族首领且可以世袭;因俗而治;不纳入中原王朝的赋税体制。(任答两点即
37、可)历史背景:唐代军事上的优势;统治者治理边疆理念的变化;疆域辽阔和各民族习俗的不同;儒学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2)变化:边疆与内地划一治理(羁縻统治区域转为直接统治区域)。积极影响:有利于抵御列强对我国边疆的侵略;有利于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大唐王朝利用军事优势构筑了基于羁縻统治形式的庞大帝国。羁縻州又称为“蕃州”,首领须接受朝廷颁发的印信,实行一种有限制的自治管理方式”,可以归纳为恩威并施;根据材料“实际仍维持原有的部落组织习惯,各羁縻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可以归纳为重用少数民族首领且可以
38、世袭;因俗而治;根据材料“羁縻州只是形式上接受政府管辖的非正式州、县,故与朝廷直辖的“正州”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归纳为不纳入中原王朝的赋税体制。历史背景:可以从唐代的民族政策、军事实力、思想治国理念等角度作答,具体阐述为唐代军事上的优势;统治者治理边疆理念的变化;疆域辽阔和各民族习俗的不同;儒学的影响。(2)变化:根据材料“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可以归纳为边疆与内地划一治理,羁縻统治区域转为直接统治区域。积极影响:可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等角度作答。具体可以阐述为有利于抵御列强对我国边疆的侵略;有
39、利于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29、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在中国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爽,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蓄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几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糜云。新唐书材料三康熙二十三年九月,康熙帝初次南巡
40、启銮。途经黄河,视察北岸诸险。十一月南巡至江宁,谒明孝陵。回銮时次曲阜,诣孔庙,瞻先圣像,书“万世师表”。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临阅大运河和淮扬河工,接见参与疏泄工程的徽商代表,汪铨等人在扬州陈家湾得到亲见皇帝龙颜,闻其声的荣耀。更者,康熙初期为了镇压三藩动乱和郑成功势力,大量动用了国家财政,这样的状况就促成了有关河工方面徽商的活跃。康熙帝抵达浙江绍兴,祭大禹陵,亲制祭文。摘编自曹水宪康熙帝与徽商的遭遇(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秦始皇在行政制度创建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巩固汉族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他亲自接见徽商代表的原因。(3)综
41、合以上材料,分别概括三位帝王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答案:(1)贡献: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模式:开创皇帝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广郡县制。(2)措施:多次南巡;崇尚儒家文化和尊重汉族文化;重视河工治理,改善民生;武力平叛。原因:解决淮扬河工和大运河疏浚的财源问题的需要;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的需要。(3)地位: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太宗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康熙帝捍卫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解析:(1)根据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
42、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在行政制度创建方面做出的些重要贡献是: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模式:开创皇帝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广郡县制。(2)根据材料三“康熙二十三年九月,康熙帝初次南巡启銮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康熙帝第二次南巡”,可得出,康熙帝巩固汉族地区统治的措施是:多次南巡;根据材料三“十一月南巡至江宁,谒明孝陵。回銮时次曲阜,诣孔庙,瞻先圣像,书万世师表”,可得出,康熙帝巩固汉族地区统治的措施是:崇尚儒家文化和尊重汉族文化;根据材料三“谂经黄河,视察北岸诸险临阅大运河和淮扬河工”,可得出,康熙帝巩固汉族地区统治的措施是:重视河工治理,改善民生;根据材料三“
43、康熙初期为了镇压三藩动乱和郑成功势力,大量动用了国家财政”,可得出,康熙帝巩固汉族地区统治的措施是:武力平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财政需要和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康熙帝亲自接见徽商代表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从建立、巩固发展、和捍卫这一历程分别概括三位帝王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44、,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泄漏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秘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1)根据材料一,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理由,并解释“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军机处的设置目的及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设立有着怎样的影响。答案:(1)理由: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含义:皇帝总揽大权。(2)目的:方便西北用兵,加强皇权。特点:简、速、密。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皇权,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5、。解析:(1)理由:根据题文信息“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知,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含义:根据题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朝廷总之含义是皇帝总揽大权。(2)目的:根据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泄漏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秘者入直缮写”可知,设置军机处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西北用兵,同时加强君权。特点:根据材料“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泄漏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可知,军机处带有保密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同时机构简单,因此具有机构简单和行政效率高的特点。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军机处的设置,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皇权,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等方面概括军机处设置的影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