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语文暑期培训资料六.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0606419 上传时间:2025-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3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暑期培训资料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暑期培训资料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暑期培训资料六 高三语文暑期培训资料(六) 一、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 ,皆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诗不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令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及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 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2.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 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也 C. 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 能推食及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缺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及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已,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译文: (2)今则妇子仰食及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译文: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译文: 5.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4分) 答: 二、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云南看云 沈从文 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及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云南的云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朴素,影响到人的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它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其余平常小职员、小市民的脑子,成天打算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那个真正的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近两个月来本市连续的警报,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就在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下,卢先生却来昆明展览他在云南的摄影,告给我们云南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值得注意。即以天空的云彩言,色彩单纯的云有多健美,多飘逸,多温柔,多崇高!观众人数多,批评好,正说明只要有人会看云,就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还可望将这种可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种人。换言之,就是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还可望由一个艺术家的心及手,间接来教育人。可是我以为得到“赞美”还不是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我意思是如果一种可怕的庸俗的实际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层间普遍流行,腐蚀我们多数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还象是正在把许多人有形无形市侩化,社会中优秀分子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无一种较高尚的情感,更缺少用这情感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怎么办?大学生读书目的,不是站在柜台边作行员,就是坐在公事房作办事员,脑子都不用,都不想,只要有一碗饭吃就算有了出路。甚至于做政论的,作讲演的,写不高明讽刺文的,习理工的,玩玩文学充文化人的,办党的,信教的,……特别是当权做官的,出路打算也都是只顾眼前。大家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这个国家的明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我们如真能够象卢先生那么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的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我以为这才象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目的。正因为这个民族是在求发展,求生存,战争已经三年,战争虽败北,虽死亡万千人民,牺牲无数财富,可并不气馁,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就为的是这战争背后还有个壮严伟大的理想,使我们对于忧患之来,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我们其所以能忍受,不特是我们要发展,要生存,还要为后来者设想,使他们活在这片土地上更好一点,更象人一点!我们责任那么重,那么困难,所以不特多数知识分子必然要有一个较坚朴的人生观,拉之向上,推之向前,就是作生意的,也少不了需要那么一分知识,方能够把企业的发展及国家的发展放在同一目标上,分途并进,异途同归,抗战到底! 所以,我觉得卢先生的摄影,不仅仅是给人看看,还应当给人深思。 1940年 (选自《沈从文随笔 生之记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 6、“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句中“俨然”的含义是 ;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7、作者希望“我们”也“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8、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云有云的地方性”的用意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 答: 9.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5分) 答: 附:重要文言虚词的用法: “焉”的意义以及用法。 1、于是余有叹焉。 2、君何患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犹且从师而问焉。 8、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10、盘盘焉,囷囷焉。 “也”的意义以及用法。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死生,昼夜事也。 4.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5.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7.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8.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9.是说也,人常疑之。 10.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1.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1、而记游者甚众。 2、较秦之所得,及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5、此三者,吾遗恨也。 6、 求人可使人报秦者 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8、陈涉者,阳城人也。  9、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温馨提示: 常见文言虚词共有十八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及、则、者、之)。这十八个虚词就如同十八般武艺,请同学们熟练掌握,活学活用,成为文言文阅读“武林高手”。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