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高三语文暑假作业及复习资料练习试题.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0606416 上传时间:2025-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4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三语文暑假作业及复习资料练习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高三语文暑假作业及复习资料练习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三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 练习试题 新高三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 练习试题 一、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二、网络助学工程配套用书答案 [具体内容]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骑(j) 小觑(q) 文绉绉(zhōu) 手足无措(cu) ..... B.油渍(z) 玉箸(zh) 恣欢谑(xu) 按捺不住(n) .... C.菡萏(hn) 百啭(zhun) 薜荔墙(b) 杞人忧天(qǐ) .... D.蹊跷(xī) 摩挲(suō) 绣罗襦(r) 鲈鱼堪鲙(ku) ....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 B.格高韵远的北宋前期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 C.灶头是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的特别事物,能使最荒凉的地方充满人间烟火味,能使最简陋的房子迷漫温馨的家。 D.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那是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 3.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材料,提取主要信息,概括成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4分) 人民网台北5月22日电 今天,由省长蒋巨峰率领的四川省访问团一行在高雄考察了莫拉克风灾受灾地区产业和社区重建,出席了四川采购台湾农产品的签约仪式,并到台北市木栅动物园看望了大陆赠台的大熊猫团团和圆圆。 四川访问团一行600余人,21日下午抵达台湾高雄,展开为期7天的台湾〃四川活动周经贸文化交流活动,这也是首个从台湾南部开始参访之旅的大陆省级访问团。在台期间,访问团将参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4.仿造下面的例句,请以唐诗宋词或鲁迅作品为开头,写一段话,至少一处引用古诗词。(5分) 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真实的,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抒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臵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①. 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 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 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臵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臵。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①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资:钱财。 . B.后以书见修 书:书本。 . C.会上元敕府市浙灯 会:恰逢 . D.庶有补于国 庶:希望。 . 6.下列全都表现苏轼才华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②属文日数千言 ③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 ④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⑤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⑥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①③⑥ 7.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B.当时社会上崇尚诡谲不合正道的文风,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通过主持考试选人的方式来挽救这种弊病,看见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就评为第一。 C.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 D.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3分) (2)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3分)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