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甬DX-06 宁波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技术导则(试行).pdf

上传人:ora****at 文档编号:105881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99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甬DX-06 宁波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技术导则(试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8甬DX-06 宁波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技术导则(试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8甬DX-06 宁波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技术导则(试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8甬DX-06 宁波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技术导则(试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8甬DX-06 宁波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技术导则(试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则 2018 甬甬 DX-06 宁波市宁波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地基处理 技术导则技术导则(试行)(试行) Ningbo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bridge approach soft ground treatment 20180706 发布 20180801 实施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发布 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则 宁波市宁波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导则导则 (试行)(试行) Ningbo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bridge

2、approach soft ground treatment 2018 甬甬 DX-06 主编单位: 宁波市市政工程前期办公室 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实施日期: 2018 年 8 月 1 日 1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甬建发201885 号 各区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

3、主管部门,各建设、设计、审图、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 为提升城市综合品质,营造舒适的道路交通环境,全面助力“名城名都”建设,在总结我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主编的宁波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技术导则(试行) 已通过专家评审,现批准发布,编号为 2018 甬 DX-06,自 2018年 8 月 1 日起执行,相关文本可在宁波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网(http:/ 本导则由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编制单位负责技术条款的具体解释。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 年 7 月 6 日 1 前前 言言 本导则是为提升城市

4、综合品质,营造舒适的道路交通环境,全面助力“名城名都”建设,根据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建设管理的要求,由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完成。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宁波市快速路、主干路等众多工程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参考国内先进规范及技术标准,结合宁波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导则共分 8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桥梁接坡地基处理设计、施工、质量检测、沉降观测、养护措施。 本导则由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

5、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宁波市气象路 142 弄 98 号,邮政编码:315012) ,以供后续版本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主编单位: 宁波市市政工程前期办公室 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参编单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主要起草人: 吴振荣 赵澎湧 姜 华 王战国 张挺钧 肖海波 周

6、建敏 王国权 金 涛 丁 烽 2 邵斌磊 张静淑 查养刚 张永杰 黄海彬 杨 军 史贤豪 程 烨 李伟平 主要审查人:主要审查人: 吴耀明 虞童儿 罗干生 吴祖根 沈兴谊 虞险峰 施旭锋 邵晓东 刘孝武 陈孟冲 周朝阳 许万贵 刘佩锟 付 炜 赵聚成 蔡 养 黄 岩 蒋小军 1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语 . 2 2.2 符号 . 4 3 基本规定 . 6 4 桥梁接坡地基处理设计 . 7 4.1 一般规定 . 7 4.2 地基处理方法 . 8 4.3 轻质填料设计 . 11 4.4 荷载计算 . 13 4.5 承载力计算 . 14 4.6 沉降计算 .

7、15 4.7 稳定分析 . 17 5 施工 . 19 5.1 一般规定 . 19 5.2 预应力管桩施工. 20 5.3 旋挖灌注桩施工. 21 5.4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 . 21 5.5 高压旋喷桩施工. 22 5.6 小方桩施工 . 23 5.7 轻质填料施工 . 23 6 质量检测 . 25 7 沉降观测 . 27 8 养护措施 . 28 本技术导则用词说明 . 29 引用标准名录 . 30 附:条文说明 31 1 1 总总 则则 1.0.1 为了在宁波市软土地区桥梁接坡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及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8、,特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宁波市软土地区新建及改扩建工程桥梁接坡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既有病害处治详见桥头跳车专项处治导则。 1.0.3 对于本导则规定之外的桥梁接坡地基处理型式,如在类似地质条件下有成熟应用经验,可以采用;对于地基处理中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经论证后可有条件试用。 1.0.4 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方法除满足本导则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术语和符号和符号 2.1 术语术语 2.1.1 软土 soft soil 天然含水率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2.1.2

9、 软土地基 soft ground 有软土层分布,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移或过大沉降变形的土质地基。 2.1.3 桥梁接坡 bridge approach 紧邻桥梁桥台或涵洞处的接坡道路。 2.1.4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5 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通过置换天然地基部分土体、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强化地基部分土体,或设置加筋材料使天然地基的部分土体得到增强,从而形成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6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

10、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7 容许工后沉降 post construction settlement 路面结构完工后规定使用年限内的沉降量。 2.1.8 柔性桩复合地基 flexibl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柔性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9 刚性桩复合地基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摩擦型刚性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1.10 褥垫层 cushion 设置于基

11、础和复合地基之间用以调整桩土应力比、减小桩土不均匀沉降的传力层。 3 2.1.1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 pile 采用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圆环形截面空心桩,简称预应力管桩。 2.1.12 旋挖成孔灌注桩 rotary drilling cast-in-place pile 采用旋挖钻机钻进成孔而形成的一种灌注桩,简称旋挖灌注桩。 2.1.13 小方桩 precast square piles 桩体截面为正方形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边长通常为2025cm。 2.1.14 水泥土搅拌桩 cement mixing piles 以水泥作为固化

12、剂的主剂,利用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一种桩体。 2.1.15 高压旋喷桩 high pressure jet grounting piles 高压水泥浆通过钻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形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与土拌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一种桩体。 2.1.16 气泡混合轻质土 foamed mixture lightweight soil 将制备的气泡群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由水泥、水及可选添加材料制成的浆料中,经混合搅拌、现浇成型的一种微孔类轻质材料。 2.1.17 刚性桩接坡末端 the end of rigid pile ground tr

13、eatment 桥梁接坡范围内刚性桩处理的终点。 图 2.1.17 刚性桩接坡末端示意图 2.1.18 一般路段 normal road 桥涵接坡范围划分后剩余的市政道路部分。 4 2.2 符号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P填筑体顶部压力值; Q刚性桩桩顶附加荷载; kp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 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平均压力值; maxkp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底边缘复合地基上的最大压力值; aR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ip第 i 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增量; s复合地基的沉降量; 1s复合加固层的沉降量; 2s下卧层的沉降量; tT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剪切力; sT

14、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抗剪切力。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cE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弹性模量; uq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抗压强度; d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干容重; s气泡混合轻质土的饱水容重; cf桩体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cuf桩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af复合地基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pkf桩体单位截面积承载力特征值; skf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pkf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ikq桩侧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pkq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siq桩侧第 i 层土的桩侧摩阻力特征值; pq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承载力特征值; 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5 spi

15、E第 i 层复合土体的压缩模量; piE第 i 层桩体压缩模量; siE第 i 层桩间土压缩模量; pE桩体压缩模量。 2.2.3 几何参数 D基底埋置深度; pA桩端横截面面积; pA桩身或管壁横截面面积; d桩体直径; ed单根桩分担的地基处理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il第 i 层土的厚度; 1V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体体积; 2V气泡混合轻质土计算水位以下的填筑体体积; m复合地基置换率;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pu桩身外周长; L刚性桩桩长(mm) 。 2.2.4 计算参数 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p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 s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桩体强度折减系数

16、; c刚性桩成桩工艺系数; 1s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 p刚性桩桩体压缩经验系数; 2s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 sF抗浮稳定性系数; K稳定安全系数。 6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0.1 在选择桥梁接坡处理方案前,应查明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获取设计需要的地质土层分布及其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3.0.2 桥梁接坡处理设计时应收集和调查的内容: 1 桥梁结构型式、道路纵横断面等各相关专业的设计资料。 2 道路规划等级、交通量状况、车型组成等交通荷载数据。 3 现状老路的地基处理方式、沉降观测、养护历史等资料。 4 结合工程设计要求

17、,熟悉类似场地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效果。 5 邻近构筑物及管线情况。 3.0.3 施工单位进场后应详细调查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环境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 3.0.4 横向分幅分期修建及远期拓宽工程的地基处理和路堤填筑,在有条件时宜与前期工程同时进行。 3.0.5 地基处理所采用的材料应符合耐久性设计的相关要求。 3.0.6 施工技术人员应掌握所承担工程的地基处理目的、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施工结束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7 4 桥梁接坡桥梁接坡地基处理设计地基处理设计

18、 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1.1 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拓宽部分,桥梁接坡及一般路段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工后沉降应满足表 4.1.1 的要求。既有路基与拓宽路基拼接时,差异沉降引起的工后路拱坡度增大值不应大于 0.5%。 表表 4.1.14.1.1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位置 道路等级 桥台与路堤相邻处 涵洞、通道处 一般路段 快速路、主干路 0.1m 0.2m 0.3m 次干路、支路 0.1m 0.3m 0.5m 注:1 可根据道路实际使用情况适当提高相关标准。 2 部分道路交叉口距河道较近,应适当提高控制标准。 3 路基下如埋设管线,应结合相应管线变形控制标准,路基工后

19、沉降按高标准控制。 4.1.2 桥梁接坡处理方法的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邻近构筑物及管线的影响等因素综合分析,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2 桥梁接坡处理方案还须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 4.1.3 桥梁接坡处理设计应进行承载力、沉降和稳定计算。 4.1.4 宁波地区常用的桥梁接坡处理型式有刚性桩(旋挖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柔性桩(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以及轻质填料换填等。不同类型地基处理方式的适用条件如下: 1 旋挖灌注桩可用于填

20、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等地基,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要求高且对挤土效应敏感的区域。 2 预应力管桩可用于持力层上覆盖松软地层且无难以穿透的坚硬夹层的地基,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要求高但对挤土效应不敏感的区域。 3 小方桩可用于一般填土、淤泥质土等各类软土地基,适用于 8 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区域。 4 水泥土搅拌桩可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适用于远期轨道下穿处或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区域;当土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时,应慎重使用。 5 高压旋喷桩可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软

21、塑或可塑黏性土、粉土、砂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有机质含量较高,以及地下水流速过大和易涌水的工程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 6 轻质填料换填可用于各类常见地基,尤其适用于管线、轨道上方对负荷要求严格的区域。轻质填料底标高不宜位于常水位以下,常与其它地基处理方式联合应用。 4.1.5 桥头应设置搭板,搭板长度应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11)相关条文执行。 4.2 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方法 4.2.1 根据桥梁结构类型、道路等级、桥头填土高度及是否为改扩建道路等综合确定桥梁接坡范围。填土高度不大于 3.5m 时,桥梁接坡段长度取 3050m

22、,涵洞接坡段取 2040m;填土高度大于 3.5m 的高填方路段,桥头接坡宜处理至一般道路填土高度不大于 2.5m 为止,且接坡长度不宜小于 50m。 4.2.2 桥头填土高度不大于3.5m时,快速路、主干路或交通繁忙的次干路宜采用预应力管桩、旋挖灌注桩等刚性桩处理;次干路和支路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或小方桩结合轻质填料处理。 1 刚性桩处理 1) 应优先采用预应力管桩。 临近有构筑物及管线时,可采用旋挖灌注桩。 2) 路侧挡墙下桩基的平面布置应为矩形,桩长根据挡墙受力计算确定。 3) 其余范围桩基平面布置可为矩形或梅花形,桩间距宜取2.22.5m,桩长不宜超过 30m。 4) 根据所

23、需地基承载力及工后沉降标准的不同, 可采取桩距不 9 变、桩长渐变来实现不同路段间的沉降过渡。 图 4.2.2-1 刚性桩处理示意图 5) 桩顶应设置矩形桩帽,桩帽边长取 1.21.4m,厚度不小于0.3m,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6) 桩帽顶应铺设具有一定厚度、强度、刚度、完整连续的褥垫层。褥垫层材料应选择透水性好的级配碎石、砂砾等,厚度不宜小于 0.3m。 2 水泥土搅拌桩结合轻质填料处理 1) 水泥土搅拌桩宜采用双向搅拌工艺,桩径宜取 0.5m。 2) 路侧挡墙下桩基的平面布置应为矩形,桩长根据挡墙受力计算确定。 3) 其余范围桩基平面布置可为矩形或梅花形,桩间距宜取1.01.5m,

24、桩长不宜超过 15m。 4) 可采用桩长不变、桩距渐变来实现不同路段间的沉降过渡。 5) 桩顶轻质土厚度不小于 0.5m,可同时变化轻质土厚度实现变形协调。 6) 桩顶与气泡混合轻质土间应设置透水性好的级配碎石、砂砾等作为过渡层,厚度不宜小于 0.3m。 3 高压旋喷桩结合轻质填料处理 1) 施工空间受限区域可采用高压旋喷桩, 其加固体直径和强度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2) 高压旋喷桩布置方式同水泥土搅拌桩。 图 4.2.2-2 柔性桩+轻质土处理示意图 10 4 小方桩结合轻质填料处理 1) 桩间距宜为 0.81.2m,桩长宜取 6-8m,桩身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30。 2) 可采用桩长不变、

25、桩距渐变来实现不同路段间的沉降过渡。 3) 桩顶须填筑一定厚度的气泡混合轻质土,可对轻质土厚度渐变实现变形协调。 4) 小方桩与气泡混合轻质土间应设置透水性好的级配碎石、砂砾等作为过渡层,厚度不宜小于 0.3m。 图 4.2.2-3 小方桩处理+轻质土示意图 4.2.3 桥头填土高度大于3.5m时,宜采用刚性桩结合气泡混合轻质土处理,刚性桩布置按本导则第 4.2.2 条执行,桩顶轻质填料厚度应从受力需求、经济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 图 4.2.3 刚性桩处理+轻质土示意图 4.2.4 刚性桩处理末端至一般路段间应进行过渡处理,过渡方式可选用水泥土搅拌桩、小方桩和气泡混合轻质土等。 图 4.2.

26、4-1 采用小方桩或水泥土搅拌桩过渡示意图 11 图 4.2.4-2 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过渡示意图 4.2.5 改扩建道路桥梁接坡地基处理设计方法的选用,应确保工后沉降及地基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1 沉降稳定的老路部分,在满足老路沉降控制标准以及新、老路间差异沉降标准的前提下,可采用轻质填料填筑处理。 图 4.2.5-1 老路地基处理示意图 2 新建拓宽部分,以及沉降未稳定、原路基挖除或破损严重的老路,可按本导则第 4.2.2 条执行。 3 应注意新老路搭接处地基处理,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 图 4.2.5-2 新老路横向搭接处理示意图 4.3 轻质填料设计轻质填料设计 4.3.1 宁波地区常用

27、的轻质填料为气泡混合轻质土。其设计项目应包括性能设计、结构设计和附属工程设计,主要设计内容与设计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12 表表 4.3.14.3.1 主要设计内容与设计指标主要设计内容与设计指标 设计项目 主要设计内容 主要设计指标 性能设计 确定物理力学指标 湿容重、抗压强度、弹性模量 结构设计 断面设计和衔接设计 强度验算,抗滑动、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抗浮稳定性验算 附属工程设计 面板、抗滑锚固、补强 4.3.2 当路基填筑时,强度等级、容重等级应根据填筑部位按表 4.3.2确定。 表表 4.3.24.3.2 用于路基填筑的性能指标用于路基填筑的性能指标 路面底面以 下深度(m) 最小强度

28、等级 最小容重等级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 0.00.8 CF0.8 CF0.6 W5 0.81.5 CF0.5 CF0.4 W3 1.5 CF0.4 4.3.3 当计算水位以下部位填筑时,容重等级、强度等级应按表 4.3.3确定。 表表 4.3.34.3.3 用于计算水位以下部位填筑的性能指标用于计算水位以下部位填筑的性能指标 计算水位以下(m) 最小容重等级 最小强度等级 3 W6 CF0.8 3 W8 CF1.0 4.3.4 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体底宽应不小于浇筑体高度的 0.2 倍,且不得小于 2m。填筑高度最小不应小于 0.5m,单层浇筑厚度按 0.30.8m 控制。填筑体与

29、路基或斜坡体间的衔接宜采用台阶型式。 4.3.5 当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体顶面有坡度要求时,宜在填筑体顶层分级设置台阶。当填筑体在某一方向长度较大或底面形态有突变时,宜设置变形缝。变形缝间距宜为 1015m,填缝材料可采用聚苯乙烯板,厚度 20mm30mm。 4.3.6 弹性模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 11969)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取值。 250cuEq (4.3.6) 式中:cE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弹性模量(MPa) ; uq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抗压强度(MPa) 。 13 4.3.7 气泡混合轻质土用于软土地基路段填筑时,应进行沉降计算,还应对填筑体

30、进行抗压强度验算和稳定性验算。 4.3.8 当浇筑体位于计算水位以下部位时,其接触面宜采取防水措施。 4.3.9 用于计算水位以下部位填筑时,应按下式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 12dswVPFgV1.2 (4.3.9) 式中:sF抗浮稳定性系数; d干容重(kN/m3) ,d=0.95s; s饱水容重(kN/m3) ; 1V填筑体体积(m3) ; 2V计算水位以下的填筑体体积(m3) ; P填筑体顶部压力(kN) ; w水的密度; g常数,取 9.8N/kg。 4.4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 4.4.1 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轴心荷载作用时: kapf (4.4.1-1) 式中:k

31、p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 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平均压力值(kPa) ; af复合地基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 2 偏心荷载作用时,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压力除应符合公式4.4.1-1 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max1.2kapf (4.4.1-2) 式中:maxkp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底面边缘处复合地基上的最大压力值(kPa) 。 4.4.2 车辆荷载的作用效应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相关条文执行。 14 4.5 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 4.5.1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复合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验或综合桩

32、体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和桩间土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确定。初步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1)spkpapsskfmRAm f (4.5.1-1) 22/emdd (4.5.1-2) 式中:pA桩端横截面面积(m2) ; aR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 skf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m复合地基置换率; d桩体直径(m) ; ed单根桩分担的地基处理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 p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应按当地经验或试验结果取值。无经验时,对于刚性桩可取 0.81.0,对于柔性桩可取0.750.95; s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

33、系数, 应按当地经验或试验结果取值。无经验时可取 0.50.9,褥垫层较厚取大值。 4.5.2 刚性桩的单桩承载力应按现场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0.5()napsik ipkpiRuq lq A (4.5.2) 式中:aR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pu桩身外周长(m) ; n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pA桩端横截面面积(m2) ; il第 i 层土的厚度(m) ; sikq桩侧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 pkq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 4.5.3 刚性桩应验算桩身承载力,混凝土桩轴心受压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

34、式要求: accpRf A (4.5.3) 15 式中:c刚性桩成桩工艺系数,取 0.60.8; cf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 pA刚性桩桩身或管壁横截面面积(m2) 。 4.5.4 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场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取其较小者: 1napsi ippiRuq lq A (4.5.4-1) acupRf A (4.5.4-2) 式中:aR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 ; pu桩身横截面周长(m) ; n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pA桩端横截面面积(m2) ; il第 i 层土的厚度(m) ; 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

35、数,与桩长、土层土质情况有关,宜按当地经验确定; 如无经验时可取 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siq桩侧第 i 层土的桩侧摩阻力特征值(kPa) ; pq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承载力特征值(kPa) ; cuf桩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 桩体强度折减系数(kPa)。 4.5.5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宽度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 0;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 1.0。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计算: (0.5)aspkmffD (4.5.5) 式中:spkf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 ,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底埋置深度

36、(m) ,从天然地面标高起算。 4.6 沉降计算沉降计算 4.6.1 复合地基的沉降由垫层压缩变形量、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 16 量(s1)和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s2)组成。当垫层压缩变形量小,且在施工期已基本完成时,可忽略不计。复合地基沉降可按下式计算: 12sss (4.6.1) 式中: 1s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mm); 2s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mm)。 4.6.2 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s1)宜根据复合地基类型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1 柔性桩复合地基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11=nisiispipslE (4.6.2-1) (1)spipisiEmE

37、m E (4.6.2-2) 式中:ip第 i 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增量(kPa); il第 i 层土的厚度(mm) ; m复合地基置换率; 1s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复合地基类型、地区实测资料及经验确定; spiE第 i 层复合土体的压缩模量(kPa); piE第 i 层桩体压缩模量(kPa); siE第 i 层桩间土压缩模量(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可取天然地基压缩模量。 2 刚性桩复合地基可按下式计算: 1=pppQLsE A (4.6.2-3) 式中:Q刚性桩桩顶附加荷载(kN); L刚性桩桩长(mm) ; pE桩体压缩模量(kPa); pA刚性桩

38、桩身或管壁横截面面积(m2) 。 p刚性桩桩体压缩经验系数,宜综合考虑刚性桩长细比、桩端刺入量,根据地区实测资料及经验确定。 4.6.3 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s2),可按下式计算: 17 221=nisiisipslE (4.6.3) 式中:ip第 i 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增量(kPa); il第 i 层土的厚度(mm) ; 2s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复合地基类型、地区实测资料及经验确定; siE基础底面下第 i 层土压缩模量(kPa)。 4.6.4 作用在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层顶部的附加压力宜根据复合地基类型采用不同方法。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宜采用等效实体法

39、计算,对柔性桩复合地基,可根据桩土模量比大小分别采用等效实体法或压力扩散法计算。 4.7 稳定分析稳定分析 4.7.1 桥梁接坡处理设计应进行地基土稳定验算,其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表 4.7.1 的规定值。 表表 4.7.14.7.1 稳定安全系数容许值稳定安全系数容许值 指标 有效固结应力法 改进总强度法 简化 Bishop 法 Janbu 条分法 不考虑固结 考虑固结 不考虑固结 考虑固结 直接快剪 1.1 1.2 - - - 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 - - 1.2 1.3 - 三轴有效剪切指标 - - - - 1.4 注:表列安全系数未考虑地震影响。当需要考虑地震力时,表列安全系数减小 0.

40、1。 4.7.2 在复合地基稳定分析中,所采用的稳定分析方法、计算参数、计算参数的测定方法和稳定安全系数取值应相互匹配。 4.7.3 复合地基稳定可采用圆弧滑动总应力法进行分析。稳定安全系数按下式计算: =stTKT (4.7.3) 式中:tT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剪切力(kN); 18 sT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抗剪切力(kN); K稳定安全系数。 4.7.4 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应深入设计要求安全度对应的危险滑动面下至少 2m。 19 5 施工施工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1 桥梁接坡处理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1 桥梁接坡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41、3 桥位和邻近区域内构筑物及管线等调查资料; 4 主要施工设备条件及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等资料; 5 针对性施工方案,并提出控制沉降的具体措施; 6 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 7 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 5.1.2 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编制,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施工平面图:应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2 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 3 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4 机械设备、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5 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防台风、爆破作业、文物、节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并应符合有关部门

42、的规定。 6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施工的技术措施。 5.1.3 施工现场事先应予平整,并应清除地上和地下障碍物。遇明浜、池塘及场地低洼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5.1.4 施工前宜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艺性试桩。 5.1.5 若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桩先于桥台施工,桥台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基处理桩的水平稳定。 5.1.6 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施工用的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临时设施,应在开工前准备就绪,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5.1.7 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之处并应在开工前复核。施工过程中应妥善保护,并应经常复测。 5.1.8 用于施工质量检验的仪表、器具

43、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 20 相关标准的规定。 5.2 预应力管桩施工预应力管桩施工 5.2.1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2.2 当现状构筑物距桥梁接坡地基处理范围小于 1.5 倍桩长时,不宜采用预应力管桩。 5.2.3 预应力管桩桩身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和龄期后方可沉桩。 5.2.4 施工方法可采用锤击沉桩和静压沉桩,施工顺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 预应力管桩应先于桥梁结构桩基施工。 2 当一侧毗邻现状构筑物,应由毗邻构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3 根据桩顶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4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5.2.5 锤击沉桩终

44、止锤击的条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5.2.6 采用静压沉桩时,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 倍,且场地应平整。最大压桩力不宜小于设计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必要时可由现场试验确定。 5.2.7 静力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 0.5%。 2 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且最后一节有效桩长不宜小于5m。 3 抱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向压力的 1.1 倍。 5.2.8 静力压桩施工的终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现场试压桩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力标准。 2 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入土

45、深度大于或等于 8m 的桩,复压次数可为 23 次;对于入土深度小于 8m 的桩,复压次数可为 35 次。 3 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 5s10s。 5.2.9 可采取设置应力释放孔、隔离板桩,开挖防震沟及限制打桩速 21 率等辅助措施,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应对临近构筑物和管线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 5.2.10 挖土和截桩时应注意对桩体及桩间土的保护,不得造成桩体开裂、桩间土扰动等。 5.2.11 工程中应尽量减少接桩,接桩宜在桩尖穿过硬土层后进行,应避免桩尖接近硬持力层或桩尖位于硬持力层中接桩。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 3 个。 5.2.12 挖土和截

46、桩时应注意对桩体及桩间土的保护,不得造成桩体开裂、桩间土扰动等。 5.2.13 桩体施工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桩位允许偏差为 100mm。 5.3 旋挖灌注桩施工旋挖灌注桩施工 5.3.1 旋挖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应符合国家和宁波市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3.2 旋挖灌注桩成孔方法根据场地条件可采用干作业旋挖成孔、湿作业旋挖成孔以及护筒护壁旋挖成孔等几种方式。对于松散填土或淤泥质土等成孔困难的场地,可选用护筒护壁旋挖成孔。 5.3.3 旋挖灌注桩成桩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室内进行配合比试验,施工时应按配合比配置混合料。 2 桩顶超灌高度不应小于 0.5m。 3

47、成桩过程中,应抽样做混凝土试块。 5.3.4 灌注桩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 1.0,也不宜大于 1.3。 5.3.5 桩体施工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桩位允许偏差为 100mm。 5.4 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施工 5.4.1 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应符合国家和宁波市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4.2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22 1 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应相互匹配,以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 20 次以上的搅拌; 2 所使用的水泥均应过筛。喷浆(粉)量及搅拌深度应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

48、; 3 搅拌头的直径应定期复核检查,其磨耗量不得大于 10mm; 4 停浆(灰)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 300mm500mm,开挖时应将搅拌桩顶端施工质量较差的桩段用人工挖除; 5 可采用提升或下沉喷浆(粉)的施工工艺,但必须确保全桩长上下至少再重复搅拌一次。 5.4.3 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掺量宜为 15%25%,水灰比宜为 0.50.6。 5.4.4 桩体施工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桩位允许偏差为 150mm。 5.5 高压旋喷桩高压旋喷桩施工施工 5.5.1 高压旋喷桩施工应符合国家和宁波市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5.2 高压旋喷桩施工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旋喷桩的施工参数应根据

49、土质条件、加固要求通过试验或根据工程经验确定,并应在施工中严格加以控制;单管法及双管法的高压水泥浆和三管法高压水的压力应大于 20MPa,流量应大于 30L/min,气流压力宜大于 0.7MPa,提升速度宜为 0.1m/min0.2m/min。 2 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应按工程要求确定,可取 0.81.5。 3 对需要局部扩大加固范围或提高强度的部位,可采取复喷措施。 4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上升或冒浆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 5 旋喷桩施工完毕,应迅速拔出喷射管;为防止浆液凝固收缩影响桩顶高程,必要时可在原孔位采取冒浆回灌或二次注浆等措施。 5.5.3 桩体施工的垂直度允许偏

50、差为 1%,桩位允许偏差为 150mm。 23 5.6 小方桩小方桩施工施工 5.6.1 小方桩的施工工艺应符合国家和宁波市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6.2 小方桩运输和沉桩须符合下列规定: 1 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时方可起吊, 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时才能运输。 2 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时方可沉桩,宜采用静压法沉桩。 5.6.3 沉桩顺序宜采用自中间分两边对称前进,或自中间向四周进行;如遇保护对象,则宜背离保护对象,由近及远沉桩。 5.6.4 桩位允许偏差为 100mm。 5.7 轻质填料轻质填料施工施工 5.7.1 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施工应符合国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