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351594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班别: 姓名: 学号: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末年 家、 家、 。他的诗以 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2;首句有哪些意象? 3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   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是 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天净沙 秋思》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 ,“秋思”是 。 2、《天净沙 秋思》作者 ,是 代著名 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四言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抒情 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 曹操 ,字 孟德 , 东汉 末年 政治 家、军事 家、 诗人 。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 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答案;1;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  2;杨花;子归鸟 3;想象(拟人);同情关怀(思念关怀)。  4;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5;(1)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愚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 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 在景中,情景交融。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直到夜郎西,想象惊人,气概超逸,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诗 人的艺术个性。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李白内心的悲愁无可排遣, 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五言律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抒情 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王湾 ,是 唐 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天净沙 秋思》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 散曲 。“天净沙”是 曲牌名 ,“秋思”是 题目 。 2、《天净沙 秋思》作者 马致远 ,是 元 代著名 戏曲 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 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 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