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5分)
1.施莱登和施旺等科学家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
A.有关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C.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答案 C
解析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下列均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蓝藻、绿藻 B.葡萄球菌、酵母菌
C.青霉菌、毛霉 D.大肠杆菌、念珠藻
答案 C
解析 蓝藻、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念珠藻均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青霉菌和毛霉均属于真核生物。
3.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B
解析 蓝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具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
答案 B
解析 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会变大,细胞数目会变少,视野亮度会变暗。
5.下图表示细胞膜中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其中①②③对应的成分是( )
A.①磷脂,②蛋白质,③胆固醇
B.①蛋白质,②脂肪,③纤维素
C.①脂质,②蛋白质,③糖类
D.①蛋白质,②脂质,③糖类
答案 C
解析 细胞膜中脂质含量最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最少的是糖类。
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①人的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 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的吸收
④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⑤变形虫伸出伪足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的过程如Na+、CO2,蛋白质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其他的活动都与组成生物膜的物质分子的运动有关,即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7.成人心肌细胞中比腹肌细胞数目显著多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答案 B
解析 根据生物体内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原理分析,心肌细胞与腹肌细胞相比,代谢旺盛,所以线粒体多。
8.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 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 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 B.①④ C.③⑤ D.②⑤
答案 C
解析 除植物细胞外,细菌也有细胞壁;高等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同一动物不同细胞所需能量不同,所以含有的线粒体数目不同;植物只有叶片、幼茎及幼嫩果实表层细胞有叶绿体,像根部细胞就没有叶绿体;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9.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核膜,因为有核孔故属于全透性膜
B.②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③为染色质,是细胞中DNA储存的主要场所
D.④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 A
解析 ①为核膜,上面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核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10.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DNA的细胞器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B.所有细胞的能量代谢都离不开线粒体和叶绿体
C.根尖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D.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也有线粒体
答案 D
解析 含有D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而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并非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叶绿体,如动物细胞和根尖细胞等;根尖细胞不具有叶绿体;只要有叶绿体,说明为植物细胞,所以一定有线粒体。
11.关于下列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线粒体 ②叶绿体 ③高尔基体 ④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1)上述所有的细胞器都含蛋白质 (2)能复制的细胞器只有①② (3)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只有③⑤ (4)含RNA的细胞器只有①②
A.(1)、(3) B.(1)、(4)
C.(2)、(3) D.(2)、(4)
答案 A
解析 各种细胞器中都含有蛋白质;能复制的细胞器有①②⑥;含单层膜的细胞器为③⑤,①②为双层膜,④⑥无膜结构;含RNA的细胞器为①②④。
12.下列有关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清晰可见
B.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状态
C.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答案 A
解析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但无法观察到两种细胞器的内部结构。
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答案 A
解析 A项,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B项,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中,由核糖体形成的多肽在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后,被包裹在囊泡中运往高尔基体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C项,膜蛋白的形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通过囊泡运输到膜上。D项,内质网既可参与脂质等物质的合成,也可参与蛋白质等物质的运输。
14.下图是某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正确的说法是( )
A.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⑤⑦
B.原核细胞中也存在②③
C.⑥与该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D.⑥⑧在结构和功能上没有联系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图中①~⑧分别为细胞质、中心体、核糖体、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内质网。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而无中心体;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紧密联系。
15.下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B.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
C.图中b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图中g可以利用h产生的二氧化碳
答案 D
解析 从细胞结构的特性分析,图中d表示全透性的细胞壁,c表示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细胞膜,a表示细胞质,b表示细胞核,e表示细胞质基质,f表示细胞器,g表示叶绿体,h表示线粒体。叶绿体可以利用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16.下列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生物膜中的磷脂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
B.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C.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D.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的
答案 A
解析 细胞膜在行使功能时主要与膜中蛋白质有关,A错误;分泌蛋白需要先经过内质网修饰加工后,然后通过囊泡动输到高尔基体上再进行修饰加工,B正确;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如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的转化,C正确;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的,D正确。
1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答案 B
解析 A项,第一次观察时由于未滴加蔗糖溶液,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较易观察到的是紫色的大液泡,由于此时液泡占整个细胞体积的比例较大,因此观察到的无色的细胞质基质区域应较小。B项,第二次观察时已经通过引流法使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可以发现首先从细胞的角隅处开始发生质壁分离。C项,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蔗糖溶液或清水,使溶液浸润整个标本。D项,第一次显微观察是为了获得实验前的现象,以便于和实验中的现象变化进行前后对照,因此不能省略。
18.如图是某同学用洋葱紫色鳞片叶的外表皮做“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C.图中1是细胞壁,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答案 C
19.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 B.K+
C.胰岛素 D.CO2
答案 B
解析 图乙表示的过程为主动运输过程,且是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进行的,即该物质浓度细胞内比细胞外的高,由图甲看出K+符合题意。
20.下图表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不同物质的转运(转运的方向由箭头标明,符号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物质可能是氧气,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可能是甘油
C.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可能是氧气
D.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可知a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属于自由扩散;b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且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方式。而O2、甘油、胆固醇等出入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氨基酸、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则是主动运输方式。
21.新生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 B
解析 免疫球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血液中。半乳糖是小分子,可跨膜进入新生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22.关于下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答案 B
解析 由图示分析可知:①为主动运输,②为协助扩散,③④为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实例。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项错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不通过主动运输,C项错误;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与①有关,D项错误;只有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23.(12分)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些结构的不同?________(填写标号)。
(5)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____(M、N)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分析人体细胞内外成分,发现细胞内外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别很大,这说明细胞膜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蛋白质 氨基酸 D 磷脂双分子层 (2)E 糖蛋白 (3)流动 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多数都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可以运动的 (4)B
(5)M M侧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6)①细胞膜将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维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并且具有保护作用;②细胞膜还能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7)流动镶嵌模型
24.(10分)下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烟草叶肉细胞相比,该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2)若此细胞是唾液腺细胞,不应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细胞吸收的氨基酸将在[ ]__________上被利用合成蛋白质,合成的蛋白质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细胞器的加工与运输,形成相应的分泌物,如唾液淀粉酶。
(3)若该细胞代表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则该图不正确的地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此细胞为动物细胞,那么脂质在该细胞的[ ]______________内合成,[4]与该细胞的____________活动有关。
答案 (1)4 中心体 (2)3 叶绿体 5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3)细胞的形态应呈圆饼状,细胞内应无细胞核、细胞壁及各种细胞器 (4)6 内质网 有丝分裂
25.(10分)下图①~⑦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①~⑦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__(填序号);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2)抗体从产生到分泌到细胞外,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该细胞,测得细胞内三种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图中的a、b、c所示细胞器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结构上可合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若⑦内________(填字母)结构被破坏,这种物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⑤ ⑥ (2)③①⑥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蛋白质(多肽) b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解析 (1)①为高尔基体,②为线粒体,③为内质网,④为叶绿体,⑤为核糖体,⑥为细胞膜,⑦为细胞核;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抗体为分泌蛋白,其产生、运输、加工和分泌到细胞外依次经过的是:⑤(核糖体)→③(内质网)→①(高尔基体)→⑥(细胞膜),⑤(核糖体)无膜,所以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③①⑥;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由图可知a、b、c所示细胞器的名称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⑤(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⑦(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核糖体合成有关,当b(核仁)被破坏后,会影响核糖体的形成,从而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影响。
26.(13分)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代表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__。
(2)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
(3)图1的a~e的五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
(4)能代表氧气运输方式的过程是图1中的编号________;代表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1中的编号__________;代表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图1中的编号__________。
(5)红细胞膜内K+的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的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K+、Na+分布不均是由膜上的__________所控制的。
(6)图2所示的方式可表示图1中的__________。
答案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2)脂质和蛋白质 (3)b、c、d (4)b a c、d (5)载体蛋白 (6)a
解析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糖类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物质进出细胞都要通过细胞膜,进出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自由扩散是细胞膜的一种简单的运输方式,它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主要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协助扩散也是一种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需要借助载体蛋白,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的特点是被选择吸收的物质是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必须有载体蛋白的协助才能完成,物质运输的速率受载体蛋白和能量的限制。分析图2可知,此过程是主动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