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教案集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41691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教案集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教案集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从多种算法中选择最合适的算法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猜猜他是谁? 出示谜语: 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打一昆虫) 出示信息图 谈话:蜜蜂王国的成员们分工特别明确,各有各的岗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保育员54只;清洁工23只;侍从32只;卫兵45只。 2.提出问题。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解答的问题?(板书学生的问题) 追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谁会列式?还有哪些问题也用加法解决,为什么这些问题都用加法解决呢? 引导学生:求总和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活动引领学生走入有趣的蜜蜂王国的童话情境,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入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学习。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1.谈话:同学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你会口算32+45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各小组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 预设:(1)32+40=72 72+5=77 (2)30+45=75 75+2=77 (3)30+40=70 2+5=7 70+7=77 3.算法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 进行方法的指导:通过把两位数45拆成整十数40和一位数5,也就是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再进行口算,这是用了转化的方法。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转化的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已有的知识来解决。 4.小结:我们在口算这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时,把算式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解决,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口算出得数。 5.练习:54+23= 谈话:用你喜欢的口算方法试着算一算。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1.谈话:刚才我们帮助小蜜蜂解决了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让我们再来蜜蜂王国看看,有哪些可以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追问:谁会列式?还有哪些问题也用减法解决,为什么这些问题都用减法解决呢? 引导学生:求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用减法计算。 3.谈话:怎样口算45-32呢?自己做一做 4.学生交流算法。 预设:(1)40-30=10 5-2=3 10+3=13 (2)45-30=15 15-2=13 (3)42-32=10 45-42=3 10+3=13 5.算法比较:比较一下这几种算法,你更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练习:54-23=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和算法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谈话:观察一下今天学习的口算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得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2.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交流探究,找到了多种口算方法,这些算法都用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那就是转化。 3.随机练习。 谈话: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算法来口算,现在就来验证一下你的方法是不是又快又简单。36+22= 64+25= 58-26= 95-24= 追问: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用又快又好的简便算法来做题目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通过练习验证拆数法是可以通用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算式,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算法,适当选用特殊算法。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基本练习。 猜猜小蜜蜂下面藏着几? 32+14= 4 41+28= 9 35+ =79 +56 =78 18+12= 0 56+13= 9 95-2 >70 25+4 < 70 2.提高练习。 送蜜蜂回家 17+58 36+32 27+54 51-24 49-16 84-57 68 33 75 81 27 3.综合练习。走入蜂蜜商店 46元 23元 35元 37元 问题: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一共多少钱? 小结:看来估算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到。 【设计意图】本课的练习设计分为:第一部分是基础练习,用于理解算理,巩固算法;第二是提高练习,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三是部分综合应用,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应用中体会口算的价值,感悟不同算法的作用。 五、全课总结,再次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这节课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预设2: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做题的时候先观察算式特点,再选择合适的方法。预设3:感受到今天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用处很大,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很有用。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结束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自主反思的能力。 当堂检测: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蜜蜂王宫,今天小蜜蜂又在干什么呢?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动画演示蜜蜂跳“8”字舞 预设:小蜜蜂正在跳“8”字舞。 谈话:你知道小蜜蜂跳的“8”字舞表示什么意思吗? 预设:小蜜蜂发现了花丛,跳“8”字舞可以通知同伴去采蜜。 师:既然发现了花丛,于是小蜜蜂们整装待发去采蜜(板书课题) 2.温故知新,蓄势待发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小蜜蜂们分成了4队去采蜜,一队320只去杏园,二队210只去苹果园,三队86只去桃园,四队103只去梨园。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图中的相应内容,在右边依次显现相关信息。 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生2:一队比二队少多少只小蜜蜂? 生3: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谈话:要解决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320+210,210+86,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   小结: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以“8”字舞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小蜜蜂采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自然知识。直接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谈话:320+210应该等于多少呢? 预设:等于530 追问:为什么等于530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也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 学生操作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谈话:把你思考的过程跟你同位互相讲一讲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谈话: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或者还有什么要补充和提醒同学们的吗? 预设: 生1:口算:32个十加21个十等于53个十,53个十是530。 或者300+200=500;20+1=30;500+30=530 生2:拨计数器 预设质疑:为什么2和3要拨在一起?1要和2拨在一起?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2和3都是百位上的数,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生3:竖式: 320 +210 530 预设学生质疑:3为什么要和2对齐?2为什么要和1对齐?为什么要从右边算起?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通常从个位算起 4.方法优化,沟通联系 谈话: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几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预设:列竖式,因为这样计算结果比较准确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会发现有些题用竖式计算更简便,结果更准确。在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谈话:其实大家刚刚在拨计数器和口算的时候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百位上的数和百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说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 5.迁移练习,尝试减法 谈话:请你试着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一队比二队少多少只小蜜蜂?”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计算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直观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仅仅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所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等多次操作,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谈话:210+86又应该等于多少呢?你能试着用竖式算一算吗?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谈话: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或者要提醒同学们的吗? 预设: 生1:口算:10+80=90;0+6=6;200+90+6=296 生2:拨计数器 生3:竖式: 210 + 86 296 4.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算式,跟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预设:都是三位数的加减法。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板贴副标题)。 5.追问:在列竖式时,有什么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预设: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小结:只要掌握住了这个关键,相信所有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不信?就让我们跟随着小蜜蜂们在采蜜的途中验证一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渗透数形结合和迁移的思想。 四、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1.基本练习: 谈话:前方发现一条小河,请你仔细地算一算,比一比谁能安全地飞过河。 课件演示订正时每完成一题,小蜜蜂就飞到该片荷叶上。 324 634 29 465 750 857 + 153 +205 +540 -132 -520 - 37 2.综合练习: 谈话:过了小河就来到了花丛。可是,在这片花丛中有一些花朵生病了不能采,小蜜蜂们想请同学们帮忙把它们找出来,你们愿意吗?那就赶快找一找,正确的就在下面画“√”,生病的就帮它治治病,把它改正过来。 课件演示:将错误竖式改为正确竖式 270 491 653 + 300 -21 -421 570 281 274 3.提高练习: 谈话:现在,小蜜蜂们就可以放心地采蜜了。你喜欢哪朵就请你帮小蜜蜂采哪朵吧!能采几朵就帮它采几朵! 110= 255= 120= 205= 520+ 130= 369- 155= ( )= ( )= 4.拓展练习: 谈话: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蜜蜂们顺利地采到了许多花蜜,现在小蜜蜂们要把采来的蜜运回蜜房去。1号蜜房离花园320米,2号蜜房离花园466米,两个蜜房在同一条路上,两个蜜房相距多少米? 课件动画演示2个蜜房与花园的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分别在花园两旁和在花园同一侧),使学生明确加、减法均具有合理性 【设计意图】第三题在注意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正确率的同时逐步加强对计算速度的要求,并暗含找规律的速算,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第四题因为蜜房位置的不确定,所以计算路程的方法也出现了加、减两种可能性。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知识层面:学会了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2.方法层面:知道了数形结合和迁移的思想 3.情感层面:感受到数学学习很快乐 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相互联系,初步形成知识构建的意识。  【设计意图】灵活地引领学生从四个维度,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直面课堂生成,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提升数学素养。 当堂检测: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利用迁移规律,在个位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一的基础上,经历十位相加满十计算算理的探索过程。 3. 借助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知识的迁移,经历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计算算理的探索过程。 4.在合作交流中,发展数感,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理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自主探索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蜜蜂们除了有明确的分工,还很有合作精神,如果蜜蜂发现了蜜源,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蜂巢里的其他同伴,让他们快去采蜜呢! 新的一天开始了,他们又要辛勤工作了—— (课件展示相关信息)你找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主动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 花园到果园有多远?这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尝试列式主动搜集相关的信息,在交流中清晰从果园到花园的各部分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问题一:果园到花园有多远? 1.分析题意,引导列式:怎样求果园到花园有多远?会列算式吗?试试看。 引导交流:你是怎样列算式的?怎么想的? 384+592= 2.尝试计算,探究算法:384+592得多少,你会算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尝试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借助以往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知识基础,学生完全能够独立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体会旧知迁移解决新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组内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交流一下。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算的?谁来说说? 预设1:拨计数器法。 先在计数器上拨592,再加384。百位上5个百加3个百得8个百; 十位上9个十加8个十得17个十: 先拨一个珠子,满十进一,向百位进一, 百位上8个百加一个百得9个百,十位上再拨七个珠子,表示7个十; 最后算个位,2个一加4个1是6,结果是976。 互动补充:你是用拨计数器的方法计算的,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关注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表示一个百。 预设2:竖式计算。 指一名学生板书竖式,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 592+384=976(米) 5 9 2 + 3 8 4 9 7 6 学生可能说: 先写592,再在下一行写加384,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2加4得6,写在个位上。 9个十加8个十得17个十,满十进一,向百位进1,表示一个百;在百位3的右下方写一个“小1”,避免遗忘。十位上还有7个十,在十位上写7。 最后再算百位,5个百加3个百得8个百,再加上进位的1个百,得9个百。结果是976。 谈话: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吗? 相同数位相加 满十进一 不要漏加进位的“1”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引导发现: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生生互学,互动提炼,分析比较拨计数器、列竖式两种形式不同的方法,总结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笔算的方法: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满十进一。特别是理解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的道理和表示的方法。】 问题二: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1. 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谈话:能用我们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十位上不够减,怎么办?用什么好办法提醒我们注意? 百位上是几减2,为什么?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结合探究提示,小组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全班交流。 谈话:刚才同学们探究的就是——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的计算。以前我们就认识退位点,今天点在这个百位上,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都是不够减时从高位向后一位退一当十,以往的“退一当十”是个位不够减,十位向个位退一,当十个一;本节课退位点点在百位上,是十位不够减,百位向十位退一,当十个十。 4.回顾梳理,揭示课题: 小结:咱们同学通过过去的旧知识的迁移解决了今天的新问题,自己研究出了计算的方法,很会思考。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现在咱们把计算方法再回过头来梳理一下,有一次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 都要对齐数位,从低位算起,相同数位相加减。 加法有一次进位,要注意满十进一;减法有一次退位,要注意退一当十(退一个百当十个十)。 进位时不要漏加进位的“1”;退位时不要忘减退位的“1”。 【设计意图:学生调动之前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知识经验,能够独立完成这一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的放手让他们尝试独立进行竖式计算,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小组交流中内化知识,借助语言表达推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在班级互动中,提炼认识;明晰关键;在回顾中进行梳理比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闯关活动: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奖励你们到百花园大闯关! 你想去哪朵花家里作客? 闯关设置: 1.拨珠比赛。 学生操作。【课件设计:动态展示反馈拨珠过程】。 同位互练。 2.唤醒藤萝花(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 3.采蜜小能手。 学生独立完成。 4.该采哪朵花?(火眼金睛辨对错) 5.小小花儿开。 4 2 3 4 2 3 +2 4 +2 4 7 0 7 6 7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在计算过程中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加强对计算关键部分:“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的理解。】   五、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话:快乐的花园之旅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学会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预设2:通过学习发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的方法与以前学习的两位数的进位和退位的方法是一样的。 预设3:数学学习很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反思自己课上的收获,引导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反思意识。】 当堂检测: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 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4 【教学目标】 1. 在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究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经历观察、思考、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 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验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通过学习感受验算的必要性,在计算时形成自觉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验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出采蜜的小蜜蜂一队队的都回来了。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仓库里的蜂蜜渐渐多了起来。国王招集了负责检查帐目的小蜜蜂到宫殿里来,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一)加法的验算 1.选择方法,自主探究。 谈话:这是记录员小蜜蜂写的算式(课件出示加法算式),他的计算到底对不对?怎样检查呢?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检查,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谈话:能把你的检查方法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法。 谈话: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可能回答:用318+573的方法检查,因为用二队采蜜的数量加一队采蜜的数量得出的是总共的,正好与原式的891一样,说明原来算得是正确的。 学生也可能回答:用891-318的方法来检查,也就是用总共的减去二队的,得出的是一队的,正好等于一队的573克,说明原来算得是正确的。用891-573是同样的道理。 4.沟通联系,提升方法。 谈话:这两种方法和原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提升: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看得数是不是跟原来的和相等,也可以用和减其中的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这两种方法都能检查出结果是否正确。 像这样,换一种计算方法来检查,数学上叫做验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使学生感受到验算的必要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思考、归纳等数学活动,借助以前的学习经验在老师的帮助下概括总结出加法的验算方法,体验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减法的验算 谈话:我们再来帮小蜜蜂检查一下蜂蜜的使用记录好吗?我们学会了加法的验算方法,大家能不能自己探究一下减法的验算方法呢? 1.独立验算,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验算,教谈话巡视,获取信息。 2.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谈话:你能把验算方法说给同桌听听吗? 3.组间交流,概括算法 谈话: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用剩下的数加上用去的数应该等于总共生产的,用627加264,得数891正好和被减数一样,说明原来算得是正确的。 学生也可能回答:用总共生产的减去剩下的应该等于用去的。用891减627,得数264正好和减数相同,说明原来算得是正确的。 谈话:能试着概括一下减法的验算方法吗?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总结提升: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是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检查原式结果对不对。 (三)自主回顾,总结方法 谈话:回想我们的验算过程,谁来说一说加减法可以怎样验算? 学生梳理总结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总结计算加法可以用减法验算,计算减法可以用加法验算,加减法是一对亲密的好朋友,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请这两个好朋友来帮忙检查,就会减少计算错误。 三、沟通联系,提升拓展 谈话:我们知道了加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你又能想到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想到乘除法也是一对好朋友,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也可以用除法来验算乘法。 提升拓展:加、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可以互相验算,同样的道理,乘除法也存在着这样密切的联系,将来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设计意图】有了加法验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减法的验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学生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感受到验算的实际意义。通过自主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验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由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提升拓展到乘除法,培养了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实现知识方法的有效建构。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基本练习:谁的检查方法对? 谈话:这些小蜜蜂检查员们正在检查账目,谁的检查方法对? (1)350-146=204 (2)258+132=390 蜜蜂A 146+204=350 蜜蜂A 390-132=258 蜜蜂B 350-204=146 蜜蜂B 132+258=390 蜜蜂C 204-146=58 蜜蜂C 390-258=132 蜜蜂D 258-132=126 2.巩固练习:填一填,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加数 326 加数 312 和 497 743 被减数 326 减数 312 差 497 743 3.提高练习:小蜜蜂的计算对吗? (1)谈话:小蜜蜂想知道三队和四队共生产了多少克蜂蜜,经过验算,他发现原式算错了,他错在哪儿? 547+243=780(克) 学生可能回答:忘记进位了。 也可能回答:横式的得数还没有改过来。(课件演示改正题中的错误) (2)谈话:小蜜蜂还计算了这个月剩余多少蜂王浆,他是这样算的: 302-171=231(克) 谈话:验算后发现差加减数的和不等于被减数,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可能回答:原式没有退位。 学生可能回答横式的得数写错了,应该是131。 谈话:这只小蜜蜂可真粗心,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他? 【设计意图】计算时忘记进位或退位以及验算后横式的得数忘记改正,这些是学生常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帮小蜜蜂改错的有趣情境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了计算方法。练习后的追问:“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小蜜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和验算应注意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验算的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4.拓展练习:蜜蜂王国的大丰收。 谈话:有了小蜜蜂们的团结协作和辛勤劳动,他们不仅收获了许多蜂蜜,而且还收获了花粉、蜂王浆、蜂胶等,蜜蜂王国迎来了大丰收。 (课件中出示图画和相关文字信息:一号库房有花粉457克,二号库房有花粉162克。三号库房有蜂王浆508克,四号库房有蜂王浆402克。五号库房原来有蜂胶560克,又运进了250克。) 谈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选择一个或几个你喜欢的问题解答。 学生独立选择问题并解答。 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查的。 【设计意图】自主练习的四道习题与课的开始相呼应,形成问题串。第4题作为这一单元的最后一个信息窗创设了大丰收的情境,既承接了前几个信息窗的情境,又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搭建了多层次的舞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解答,照顾到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通过同桌互相检查,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在帮小蜜蜂检查员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学生主动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验算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 知识:学会了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 方法:通过学习发现加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情感:验算真是个好方法,主动地验算,能自己发现问题改正过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和情感三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养成全面回顾的好习惯,培养自主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当堂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