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341676 上传时间:2025-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冷战”局面,“冷战”一词中“战”的准确含义是 (   ) A.全面战争   B.对抗   C.局部战争   D.孤立 2.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   )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3.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冷战”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   ) 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  ④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二战”后的美苏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下列事件中,对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有 (   )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②欧洲共同体形成  ③不结盟运动兴起 ④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6.“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评论马歇尔计划说:“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段话表明马歇尔计划 (   ) A.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   B.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揭开了“冷战”序幕    D.转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   ) A.“一边倒”的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不结盟”的政策 8.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   )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9.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10.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实现了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梦想  ②和苏联的结盟使中国得到苏联的保护和支援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④和资本主义大国美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1.2011年,随着美韩黄海军演,东北亚局势空前紧张,中国再次展开积极斡旋,力促重开六方会谈。这说明(   ) ①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场之一  ③中国致力于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④动荡不安逐渐取代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2.“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此话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   ) 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C.独立自主     D.不结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材料二中美国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其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什么影响?(10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4分) (4)针对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6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1.B 解析:准确把握“冷战”的概念。“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C 解析:北约不包括东欧国家,A项错误;美国发起成立北约是其“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遏制苏联,而不是针对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项错误;北约成立于1949年,而华约成立于1955年,D项不符合史实。  3.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中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使得世界充满了动荡不安的因素,由于双方实力相当,因此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4.B 解析: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实力增强,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5.C 解析:1991年12月,苏联完全解体,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生剧变,对历史问题也有不同的答案。  6.B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苏“冷战”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从题干中的“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说明该计划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作用。  7.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以及关键信息“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8.C 解析:注意时间为“1970年”,此时发表这样的讲话是想与中国建立对话,说明美国有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B项迷惑性较大,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并发表《中美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从时间上看B项不符。  9.C 解析:战后日本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一直追随美国。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反映了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10.D 解析:题干的时间限定词是“20世纪70年代”。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跟美国和日本建交分别是在1979年和1972年,因此①④两项正确。新中国和苏联结盟是在1950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②③两项不符合题意。  11.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①②两项说法正确;军演不能说是恐怖主义,故③项错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流,故④项错误。  12.D 解析:由“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可判断D项为正确答案。本题易错选C项,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外交的总方针,未发生过变化,而题干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C项不符合题意。  13.(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4分)   影响:形成了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4分)    (2)力量:欧共体和日本。原因:社会改革,扫除经济发展的障碍;重视科技和教育。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构成世界多极化趋势。(10分)  (3)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8分)  14.(1)政策:“一边倒”。(3分)   特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3分)    (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6分)    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打破了外交僵局;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4分)    (3)新变化: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针对第三国。(4分)    (4)认识: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核心;外交政策应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6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