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__________
大班阅读活动教案通用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大班阅读活动教案通用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教学材料
1.2 教学目标书籍选择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2 技能目标
2.3 情感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2 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2 主体环节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
6.2 板书结构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7.2 作业要求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估
8.2 教学改进措施
九、拓展及延伸
9.1 拓展活动
9.2 延伸活动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教学材料
使用《的故事》这本书作为本次阅读活动的教材,通过讲述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引发学生的兴趣。
1.2 教学目标书籍选择
选择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书籍,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通过阅读活动,使学生认识新词汇和新角色,理解故事情节。
2.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2.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汇含义。
3.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运用新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准备《的故事》书籍、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4.2 学具准备
学生自备书籍、阅读记录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5.2 主体环节
学生自读故事,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讲解生词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
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主要词汇和句子,以便学生随时回顾和复习。
6.2 板书结构
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将重要词汇和句子依次列出。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记录下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7.2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够用所学生词和句型进行简要的描述。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8.2 教学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拓展及延伸
9.1 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接龙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9.2 延伸活动
邀请家长参与阅读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教学材料
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注意书籍的难度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于大班的学生,应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能够在成人指导下理解的材料。《的故事》作为本次阅读活动的教材,其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包含一定的新词汇和新角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1.2 教学目标书籍选择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对于大班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有了初步的培养,因此,教学目标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如增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复杂句子结构的把握等。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在本次阅读活动中,学生应掌握新词汇和新角色,并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新词汇,并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2 技能目标
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应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回答相关问题,并能够运用新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和指导。
2.3 情感目标
教师应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将故事情节描绘得更加生动有趣,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在本次阅读活动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汇含义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这些学生,通过简化语言、举例说明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3.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运用新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教师应准备《的故事》书籍、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教具,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4.2 学具准备
学生应自备书籍、阅读记录本、彩色笔等学具,以便进行自主阅读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
5.2 主体环节
在主体环节,学生自读故事,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讲解生词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
在板书设计中,教师应将本节课的主要词汇和句子列出,以便学生随时回顾和复习。例如,教师可以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事件和动词等关键词汇写在黑板上。
6.2 板书结构
板书应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将重要词汇和句子依次列出。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记录下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7.2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够用所学生词和句型进行简要的描述。例如,学生可以描述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或者谈谈自己喜欢的角色等。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估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等。
8.2 教学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理解复杂句子时有困难,教师可以加强对句型结构的讲解和练习。
九、拓展及延伸
9.1 拓展活动
在拓展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接龙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先写下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接着写下去,看谁的故事最有趣。
9.2 延伸活动
在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阅读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在讲解课程内容时,教师应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适当的语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述故事时,可以使用夸张、幽默的语言和表情,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乐趣。
二、时间分配
三、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同时,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方式,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回答。例如,可以采用随机点名、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提问。
四、情景导入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使用生动的情景导入,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道具,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或者通过讲述一个与故事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案反思
同时,在课堂提问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回答仍有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内容。
在情景导入环节,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较高,说明这种方式对于引发学生的兴趣非常有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 《的故事》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黑板
4. 粉笔
5. 学生自备书籍
6. 阅读记录本
7. 彩色笔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1. 未按照约定时间提供教学材料,认定违约。
2. 未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认定违约。
3. 未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不符合要求,认定违约。
4. 未按照约定方式进行教学,认定违约。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1. 违约:指合同一方或双方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2. 阅读理解能力: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 口语表达能力:指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问题:学生对复杂句子结构和词汇含义理解困难。
解决办法:简化语言、举例说明,加强对句型结构的讲解和练习。
2. 问题: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参与度不高。
解决办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采用随机点名、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提问。
解决办法: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五、所有应用场景:
1. 适用于大班学生的阅读活动。
2. 需要使用教学材料和教具进行教学。
3. 教师应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适当的语调进行教学。
4. 学生应自主阅读,并进行相应的提问和讲解。
5. 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
6. 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7. 适用于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教学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