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对称、平移与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图形的旋转与平移,是图形空间位置关系变化的主要特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都有很大的作用。生活中许多美丽的图案的设计都离不开基本图形的对称、旋转和平移,因此让学生欣赏并利用对称、旋转和平移设计简单的图形、图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造性。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轴对称图形、稍复杂图形的平移、图形旋转、设计图案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齐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3.能从平移、对称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4.在观察、想象图形对称、平移、旋转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5.对周围环境中与图形运动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对称、平移、旋转图案的美妙,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教学难点:
在观察、想象图形对称、平移、旋转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课时
共6课时
第一课时(教科书1-3页)认识轴对称图形。
第二课时(教科书4、5页),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第三课时(教科书6、7页)图形的平移。
第四课时(教科书8、9页)图形的旋转。
第五课时(教科书11页)画旋转图形。
第六课时(教科书12页)设计图案。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折纸、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进一步认识对称现象以及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过程。
2、能用折纸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有几条对称轴。
3、感受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事物和现象,获得数学学习的愉快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铅笔、直尺、剪刀、印有平面图形的方格纸、镜子。
教学设计 :
—、复习引入
1.出示教材第1页的两幅图和课件中补充的图形,让学生一起欣赏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案,引起对轴对称图形的回忆和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感性认识。
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轴对称图形,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二、自主动手,探求新知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六幅图形,问: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组内展示。
汇报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折纸过程和结论。
小结:通过折纸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上图形均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每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呢?
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第1题,出示“甲”、“王”两字,根据对称的特点判断这两个字 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每个小组写出10个这样的字。
第2题,小组合作,把镜子放在合适的位置(对称轴上),使镜子里分别出现图形的一半。
第3题,根据学习的方法确定并画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学生独立完成。
第4、5题,动手操作题,在操作中巩固。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题
填一填。
⑴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 )的图形能够( )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
⑵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⑶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和圆环有( )条对称轴。
第二课时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轴对称 图形的对称点以及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知道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相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积极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奥秘,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相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难点: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轴对称 图形的对称点以及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一.复习
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二、新授
通过例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出示教材第4页的例2: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点A与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么知道的?
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 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例题1感知并能够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特别是对称点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有充分感知了,下一步才能够根据它们的特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甚至自己能够设计出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教学画对称图形。
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这棵树只画了一半,同学们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把这棵树画出来。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试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
(4)教师演示画的全过程,并归纳总结画法。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够画出树的另一半,在学生充分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对轴对称图形理解更上一个层次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画。试画完成后可以让学生 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方法应用 完成教材第5页的“练一练”。
(1)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2)学生动手剪,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想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
(3)如果学生想象对折四次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象。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脑想了、动嘴说了完成后,再动手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图案,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画对称图形
对称点
距离
连线
《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练习题
一.填空。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 )。
2.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 )。
二.判断。
1.通过一个圆的圆心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 )
2.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
3.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 ( )
4.正方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 )
三.选择。
1.4、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梯形
E.等边三角形 F.角 G.线段 H.圆 I.正五角星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① 长方形 ② 平行四边形 ③ 圆 ④ 半圆
3.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 )
4.(2004·安徽)如图14-18所示,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1)(2) B.(1)(3) C.(1)(4) D.(2)(3)
5.(2004·厦门)如图14-19所示,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图14-19
A.(1)(2) B.(1)(3)(4) C.(2)(3) D.(1)(4)
6、下列英文字母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N B、S C、L D、E
7、下列各时刻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
:
第10题图
A、 B、 C、 D、
8、将写有字“B”的字条正对镜面,则镜中出现的会是( )
A、 B、 C、 D、
9、和点P(-3,2)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 )
A.(3, 2) B.(-3,2) C. (3,-2) D.(-3,-2)
10.小强从镜子中看到的电子表的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表的实际读数是 .
四.作图题。
画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五.解答题。
1. 判断下列图形(如图14-6所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下面每组图形(如图14-7所示)是否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3、如图14-8所示,它们都是对称图形,请观察并指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成轴对称.
4、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可以组成如图14-12中的五种图形,请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并说一说它们的对称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第三课时 《平移现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在方格纸上认识平移和画平移后的图形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
3.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
重点:感知平移现象。
难点:正确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 :
学生准备彩笔;教师把第7页第1题的方格图放大在小黑板上。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人,让学生表演平移动作。
师:以前我们认识过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谁能做一个平移的动作?
学生演示,教师参与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导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复习了平移的知识。
2.让学生看教材中的三幅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发现了哪些平移现象,然后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
师:生活中有很多平移现象,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6页上面的三幅图,仔细看一看,图中有什么?你看到了哪些平移现象?
生1:左边图中有电梯和高楼,上下运行的电梯的运动是平移。
生2:中间图中有商场和手扶电梯,手扶电梯的运动也是平移。
生3:右边图中有火车,行进的火车也是做的平移运动。
师:你还能说出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学生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在看图和举例中丰富学生对平移现象的感受。
二、判断平移
1.课件出示第6页例4,提出:“判断图形A和图形B分别平移后可以得到哪个图形,在书上涂色”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空间,用涂色的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显示判断的结果。
2.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再说说是怎样平移的。
师: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判断的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展示涂色的图,交流判断的方法,如:
生1:因为图形平移后方向不变,所以A平移得到的应该是右边的第二个图形;B平移得到的是B正下方的图形。
生2:因为图形平移后方向不变,而A正下方的图形方向改变了,所以不会得到这个图,那就应该是另一个和A—样的图形。
师: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图形A和图形B是怎样平移的?
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如:
生1:图形A向右平移8个方格。
生2:图形B向下平移5个方格。
3.巩固练习:教材第6页“试一试”。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交流判断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建立平移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在判断图形平移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把图形按要求平移的过程。
三、平移图形
1.鼓励学生按第7页第1(1)题的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能够判断方格纸上图形怎样平移了,如果给 出图形和平移的要求,你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试一试!请同学们看第7页第1(1)题,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画图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做法的机会。教师可利用放大方格图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示范。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做法。如:
生1:我是分别把图形里各个角的点向上平移3个方格,点在方格纸上,再把点好的这些点用线连起来。
生2:我是在原来的图上找到一个标准点,先把这个点向上平移3个方格,点在方格纸上,然后以这个点的位置为起点,依次 找到相邻的点。并画出图形的另一条边。
生3:我是把其中的一条边先向上平移3个方格,画出来,最后以这条边为标准,顺次画出整个图形。 ……
设计意图:交流既是学生个性化画法的展示,更是互相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 移的画图技能。
3.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第(2)题,然后交流。
师:虽然同学们画图的方法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按照要求将图平移。现在请同学们将第二幅图向下平移8个方格。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交流学生画的方法。关注学习稍差的同学。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技巧。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2题,图形稍复杂,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
师:同学们做得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练一练”中的第2题,看方格纸上的图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一只蹲着的小猫。
师:对。请你画出小猫向前走7个方格后的图形,看谁画得好。
学生画完后,全班交流。
2.“练一练”第3题,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将①平移到右下角,②平移到左下角,③平移到右上角,④平移到左上角。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挑战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图形的平移练习题
1.一个图形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左平移7个单位,所得到的图形,可以看作是原来位置的图形一次向 ( )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
2.如果三角形ABC沿着北偏东300的方向移动了2cm,那么三角形ABC的一条边AB边上的一点P向__________移动了______cm。
3.在下列说法中:①△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相等;
②△ABC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一定平行;③△ABC在平移过程中,周长不变;
④△ABC在平移过程中,面积不变。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与原图形成轴对称
B.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一个图形可由另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变换得到
C.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它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D.图形的平移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
5.将长度为3cm的线段向上平移20cm,所得线段的长度是( )
A.3cm B.23cm C.20cm D.17cm
6.关于平移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 B.经过平移对应角可能会改变
C.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不相等; D.经过平移图形会改变
第四课时 《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1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旋转 方向和旋转角度、判断图形旋转的过程。
2.知道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意义,能判断简单的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
3.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在判断 图形旋转方向和角度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感知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准确画出一个图形按一定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方格纸、时钟等。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电脑课件演示教材“喷头”旋转现象。
提问:
(1)这个“喷头”出现什么运动现象?(旋转现象)
(2)“喷头”在向什么方向旋转?(向左或向右)
教师讲解:“喷头”的旋转方向和表针的转动方向一致,叫做顺时针旋转。“喷头”的旋转方向和表针的转动方向相反,叫做逆时针旋转。
2.电脑课件演示“转椅”逆时针旋转90°的现象。
引导提问:
(1)这个“转椅”在做什么运动?(旋转)
(2)转椅在按什么方向旋转?(逆时针方向)
(3)转椅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旋转90°)
(板书课题:旋转现象)
3.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比如:风车转动,车轮转动,直升机螺旋桨转动等等)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1.教具演示。
(1)将分针沿顺时针方向拨90°。
提问:分针沿什么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将分针沿逆时针方向拨90°。
提问:分针沿什么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旋转90°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拨动时针。
提问:时针是怎么旋转的?(先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逆时针方向旋转90°)
提问:结果怎么样?(时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2.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5:
(1)观察屏幕上的两组图形,了解图中有什么?
(2)根据要求,独立思考。
(3)交流: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图形是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2题。
4.画一画。
出示例6:
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绕点A旋转90°后的图形。
A 提问:你认为在画图之前,还要考虑什么问题?(先确定角形按什么方向旋转90°)
教师演示画出三角形向顺时针方向旋转90°的图形。
(1)先确定一条边,将这条边加粗。
(2)将这条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确定位置。
(3)以旋转后的这条边为基础,画三角形。
让学生尝试画出三角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图形。
过程要求:
(1)在方格纸上画出原三角形。
(2)将三角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图形。
(3)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旋转方向,旋转度数,画图的步骤与方法等)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旋转现象的认识。(不要求学生概括旋转的特点,只要能出旋转的方向、度数即可)
练习题
①号三角形绕A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②号梯形绕B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③号三角形绕C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④号平行四边行绕D点按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度。
第五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交流等学习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过程。
2.了解画图形 旋转的基本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积极参与画图活动,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合理、巧妙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 : 电脑课件、方格纸和一些图案。
教学设计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2.提问。
上面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图1:由一片叶子经过旋转得到的。
图2:由一个圆环经过平移得到的。
图3:由一朵花经过平移得到的。
3.教师说明。
这些美丽的图案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由很简单的图形构成的。那么,这些图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个新的知识。
(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二、设计图案
1.出示图案。
提问:你认为这个图案是怎样制成的?
2.引导制作。
画一个梯形。
(1)画出梯形的对称图形。
(2)画出将上图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接下来,你认为可以怎样制作?
这时,应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得出图形经过旋转而形成的图案。
比如,接着将图形中的一部分通过旋转得到新的图案。
3.尝试制作图案。
(1)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
(2)将图形经过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学生创作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创作情况,引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出漂亮的图案)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作品的机会。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来设计图案,与同学交流,互相分享创作经验。
对称、平移与旋转 达标试题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2.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
二、判断。(8分)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对称图形。 ( )
2.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 ( )
三、画一画。
1.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2.把①号图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º。
3.把②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
四、下面是镜子中看到的时间,请画出现实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