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知识点: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 制关系。
3、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每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 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知识点:
1、 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知识点:
1、 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首先确定要精确到哪一位(即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先找到这一位数,并在其下方点一点做上标记,要舍还是入,要看这一位数的后一位数,如果后一位数是0,1,2,3,4则是四舍,如果是5,6,7,8,9则是五入的情况,则必须把做标记的数+1,不管是舍还是入,做记号的数的后面有几位数就都用0去代替他们。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请读出下列数字。
134578919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6008704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060708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00004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990900008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08002304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写出下列数字。
六千零四亿三千零一万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千七百亿零三千五百零四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千二百零三万八千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亿零七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千五百四十六亿七千八百五十二万六千四百八十五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
三百亿零四万零四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将下列数改写成“亿”、“万”作单位的数。
460000=( )万 927000000=( )万
40800000000=( )亿 64780000=( )万
534728≈( )万 629999≈( )万
690080000≈( )亿 89950000≈( )亿
4090000=409( ) 20000000000=( )亿
四、填空。
1.从右边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第( )位是百亿位。
2.一万是( )个千,一千万是( )个百万,( )个一千万是一亿。
3.一个数是由6个百万、7个万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4.八千七百万六千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5.49( )000≈50万,( )里最小要填( ),最大能填( )。
6.最小的八位数是( ),减去1是( );
最大的八位数是( ),加上1是( )。
7.用三个“0”和三个“9”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 ),读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 ),读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8.由五十亿、七亿和六千组成的数是( ),把它精确到亿位约是( )。
五、在○里填上“<”、“>”或“=”。
10000○9999 60000○600000
9998○8999 94537○94536
十七亿○七十亿 三十八万○三百八十万
210万元○2100000元 5万米○50000米
20吨○2000千克 10000万○1亿
六、思考题:
1.一个数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之后是4万,那么这个数在省略之前,最大只能是多少,最小只能是多少?
2.用0、0、0、0、0、1、2、3、4、5、6连成十一位数,要求所有的0都读出来。
第二单元《线与角》
知识点: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 :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补充知识点:
1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2 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3 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平移与平行
知识点:
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
2、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能够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寻找出图中的平行线。
补充知识点 :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相交与垂直
知识点:
1、 相交与垂直的概念。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垂直于直线OB,直线OB垂直于直线OA)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2、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补充知识点:
1、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如:OA⊥OB。
2、明确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旋转与角
知识点:
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 :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 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2、 角的分类:
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3、动手画平角、周角。
知识点:
1、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4 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画角
知识点:
1、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2、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用三角板比较方便。
补充知识点:因为角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所以在连线时,不能两点相连,而要冲过一点或不连到那一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
一、填空。
1.线段有( )个端点,长度是( );
射线有( )个端点,长度是( );
直线( )端点,长度是( )。
2.过一点( )画(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3.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
4.当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这两条直线( )。
5.在量角的度数时,必须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 )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 )重合。
6.利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以下度数的角:
( )。
7.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1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二、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
( ) ( ) ( )
三、按要求画图。
1. 过直线外一点o作直线AB的平行线。 A
.o o .
A B
B
2.过点o作直线AB的垂直线。
A
. o o .
A B
B
3.分别画出45º、138º、105º、90º的角
第三单元《乘法》
卫星运行 (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2 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补充知识点
1 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时=60分 1日=24时
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体育场(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神奇的计算工具
知识点:
1、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利用“M+”存储键,“MR”提取键,计算四则运算的题目。
3、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
补充知识点: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最大的;两个因数的差越大,积越小。
探索与发现(-)(有趣的算式)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知识点:
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2、使用时机: 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知识点:
1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补充知识点:
1 式子的特点:
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 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直接写出得数。(14分)
50×70= 40×30= 25×40= 160×3=
60×40= 200×7= 12×30= 22×4=
25×20= 48×20= 300×5= 180×5=
18×3= 60×6= 35×4= 72×2=
15×30= 17×40= 190×3= 95×4=
185×4≈ 154×28≈ 592×21≈ 108×34≈
252×19≈ 313×32≈ 612×19≈ 710×38≈
二、我会填。(14分)
(1)70的14倍是( ),106与80相乘,积是( )。
(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 )。
(3)飞机每小时飞行850千米,4小时可飞行( )千米。
(4)新城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068人,大约是( )人。
刘老师身高169厘米,大约是( )厘米。
(5)一只驼鸟奔跑的速度每小时58千米,可写作( )。
小东在校运会“100米跑”中,跑出每秒8米的好成绩,写作( )。
(6)85×25的积是( )位数。125×80积的末尾有( )个0。
(7)在○里填小“>”“<”或“=”。
180×5○190×6 460×30○46×300
三、请你当裁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5分)
(1)250×40的积末尾只有2个0。 ( )
(2)三位数乘最大两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 ( )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
(4)204×50=1020 ( )
(5)小华骑自行车250米/分,2小时行多少米?列式250×2 ( )
四、细心选一选。(5分)
(1)125×40积的末尾有( )个零。
A.1 B.2 C.3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40倍,积也( )。
A.不变 B.扩大40倍 C.缩小40倍
(3)8□49≈8000方框里最大可填( )
A.0 B.4 C.9
(4)与480×4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 )
A.48×40 B.24×800 C.480×400
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根据75×40=30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8分)
150×40= 75×200= 25×40=
我发现了:
2.笔算(18分)
306×24= 703×50= 260×14=
480×70= 65×390= 42×102=
六、让我来解答:(36分)
(1)一士多店平均每天售出饮料350支,这个月(按31天计算)共售出饮料多少支?
(2)小东从家走到学校要20分钟,他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5米/分,小东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3)小华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他2分钟能跑多少米?
(4)张大伯把一车蔬菜送到菜市场,去时的速度40千米/时,用了3小时送到,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5)打字员小芳每分钟大约打75个字,她打一篇文稿刚好用了40分钟,这篇文稿大约有多少字?
(6)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从广州火车站开往各个城市的列车行程表。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到达地点
韶关
济南
南京
桂林
速度(千米/时)
120
100
90
时间(时)
3
22
13
路程(千米)
240
2500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知识点:
1、绕中心点旋转的方向:顺时针,即顺着钟表时针走的方向,从上往右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逆时针,和顺时针的方向相反,从上往左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2、 对照方格纸能准确的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3、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制作。如利用一个三角形,通过旋转和平移制作出不同的复杂图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1.在(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常见的四边形有( )。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
5.两条直线相交成( )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6.( )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7.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的长是( )厘米。
8.右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个梯形。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错误的是( )。
①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②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两条直线相等。
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④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都是3600 。
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 )。
①大 ②小 ③一样大 ④无法比较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的长。
①线段 ②射线 ③直线 ④垂直线段
4.下面四边形中( )不是对称图形。
① ② ③
5.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可以将它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
①梯形 ②平行四边形 ③三角形
三、“实践操作”显身手:50分
1.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并测量底和高的长度。
底( )厘米;高( )厘米
3.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4.按要求在下面图形中画一条线段:
⑴ 分成两个梯形。 ⑵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5.如图,要从东村挖一条水渠与小河相通,要使水渠最短,应该怎样挖?请在图上画出来。
东村
●
小
河
第五单元《除法》
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知识点:
1、用竖式求除数是两位数(整十数)除法。注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要写在个位上。
2 用乘法进行验算。
补充知识点:除数是整十数,商也是整十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注意在商的末尾必须补0,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路程、时间和速度
知识点:
1、 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 利用上面三个关系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将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如:4千米|时
12千米分 340米|秒 30万千米|秒
参观苗圃(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知识点:
1、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2、了解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为验算做好准备。
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知识点:
1、 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在试商的时候,如果在估商的时候,把除数变大了,商就可能变小;如果把除数变小了,商就可能变大。(或者当所得的余数大于等于除数时,商小了需要调大;当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的时候,则商要调小。)
2、能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进行估算。
补充知识点:
1、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2、确定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前两位够商1,商则是两位数;如果前两位不够商1,商则是一位数。
国家体育场(感受较大数的意义)
知识点:收集并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补充知识点:步长,是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
知识点: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计算150÷25 800÷25 2000÷125因为25乘4能得到100,125乘8能得到1000,所以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8倍。
补充知识点: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知识点:
1、中括号的作用,能够改变运算顺序。
2、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我会填。(25分,每空1分)
1.224÷28可以把除数看作( )。
2.如果两个数的商是25,当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5倍时,商( );
如果被除数扩大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 )。
3.在一个除法算式中,除数的13倍是被除数,商是( )。
4.计算720÷[(12+24)×20],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6.420分=( )时 720分=( )时 840秒=( )分 360时=( )日
7.在○内填上“>”“<”或“=”。
543÷56○10 20○802÷41 524÷17○30 45○454÷11
8.最大能填几?
30×( )<170 60×( )<400 80×( )<315
50×( )<75 78×( )<774 38×( )<245
9.根据56÷4=14,请试一试运用商不变规律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 )
二、我来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每题1分)
1.280÷70=(280×5)÷(70÷5)。 ( )
2.在480÷120=4中,被除数扩大4倍,除数也扩大4倍,商不变。 ( )
3.15000÷300=15÷3。 ( )
4.250÷60=25÷6=4……1。 ( )
5.乘坐40座的大客车去参加夏令营,150人至少需要4辆这样的大客车。 ( )
三、我会选。(10分,每空1分)
1.360是30的( )倍。
A.1080 B.120 C.12
2.264除以40商( )余( )。
A.6 B.60 C.4 D.24
3.下列算式中,商是两位数的有( )。
A.828÷36 B.731÷79 C.2800÷400 D.1600÷800
4.下面( )算式的商与96÷8的商相等。
A.960÷800 B.9600÷800 C.48÷8
5.下面( )算法是对的。
A.400÷25=400÷(25×4)=400÷100=4
B.400÷25=(400×5)÷(25×4)=2000÷100=20
C.400÷25=(400×4)÷(25×4)=1600÷100=16
6.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从A城开往B城需要3小时。
(1)60×3=180表示( );(2)180÷3=60表示( );(3)180÷60=3表示( )。
A.从A城开往B城需要多少小时
B.从A城开往B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C.这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7.一捆5米长的铁丝约重400克,一捆同样的铁丝重5600克,它可能约是( )米长。
A.56 B.60 C.70 D.100
四、我会算。(共24分)
1.直接填得数。(8分,每题1分)
800÷20= 48÷24= 16×4= 8×4-7=
75÷5= 91÷7= 64÷16= 200÷3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第(3)小题。(7分,1、2小题2分,3小题3分)
(1)430÷86 (2)874÷19 (3)640÷72
3.用递等式计算。(9分,每题3分)
140÷[520÷(41-15)] [175-(49+26)]×23 630÷(21-12)×16
五、文字题。(6分,每题3分)
1.693除以33,商是多少? 2.一个数的20倍是540,这个数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共30分)
1.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交通工具
速度(千米/时)
时间(时)
路程(千米)
汽 车
12
660
火 车
110
15
摩托车
40
240
2.园艺师要用15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23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
3.共有360个文具盒打包装。
(1)如果每箱24个,可装多少箱?
(2)如果每箱50个,可装多少箱?还余多少个?
4.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量得这一行有14米长。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有多长呢?你能列个表填一填吗?
人 数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0
100000000
米 数
14
140
5.张阿姨驾驶一辆面包车从甲城到乙城,每时行驶45千米。
270千米
甲城 乙城
(1)出发2时后,她大约在什么位置?(用△在上图作标记)
(2)张阿姨7:10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什么时间?
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确定位置(一)(用数对确定位置)
知识点
1、数对的表示方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点的坐标(x,y).
2、数对的写法: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如小青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3、能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是,班级中(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
确定位置(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知识点:
1、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补充知识点:认识并初步了解比例尺:如1:5000 单位:千米就表示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5000千米。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温度
知识点:
1、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在温度前面写上“—”号,如“—2℃”“—12℃”通常读作零下2摄氏度、零下12摄氏度。
2、能够正确地比较两个零下的温度的高低:0℃和零上的温度高于零下的温度;零下温度的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正负数
知识点:
1、正数:比0大的数字都是正数,有的时候我们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5、+20等等,读作:正5、正20。
2、负数:比0小的数字都是负数,我们在负数前面提案上“—”号,如—2、—10等等,读作:负2、负10。
3、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要确定以什么作为标准(即以什么作0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1.将下列的气温用正负数的方式表示。
18℃ 零下12℃ 35℃ 0℃ 零下24℃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