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数学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自我小测(含答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316578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自我小测(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自我小测(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基础巩固 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3,5 B.3,3,3 C.3,3,6 D.3,2,7 2.如图所示,D,E分别为△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E是△BDC的中线 B.BD是△ABC的中线 C.AD=DC,BE=EC D.图中∠C的对边是DE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4.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7,另一边长为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8 B.15 C.18或15 D.无法确定 5.一木工师傅现有两根木条,木条的长分别为40 cm和50 cm,他要选择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设第三根木条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10 cm<x<90 cm B.20 cm<x<100 cm C.40 cm<x<50 cm D.90 cm<x<200 cm 6.如图,以BC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点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 7.如图,AD和A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高,且BD=3,AE=2,则S△ABC=__________. 能力提升 8.两根木棒长分别为6 cm和7 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的长为偶数,那么第三根木棒长的取值情况有(  )种. A.3 B.4 C.5 D.6 9.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9,且周长为奇数,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10 cm,D为AC边上一点,且BD=AD,△BCD的周长为15 cm,则底边BC的长为________. 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 cm和8 cm,且它的周长大于19 cm,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 12.如图,已知AE是∠BAC的平分线,∠1=∠D.求证:∠1=∠2. 1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为12 cm和15 cm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底边长. 参考答案 1.B 点拨: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选项A中2+3=5,选项C中3+3=6;选项D中3+2<7,所以A,C,D都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B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选B. 2.D 点拨:由图可以看出A,B,C均正确,只有D项不正确,∠C的对边不仅仅只有DE,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它的对边不同,因而D不正确,故选D. 3.C 点拨:只有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上,所以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4.C 点拨:等腰三角形的腰不确定,因此要分类讨论,当腰为7时,底为4,此时三角形的周长为18;当腰为4时,底为7,因为4+4>7,所以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15,所以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或18,故选C. 5.A 点拨: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第三根木条长x的取值范围是:(50-40)cm<x<(50+40)cm,所以10 cm<x<90 cm.所以A正确,故选A. 6.4 △ABC,△MBC,△NBC,△OBC 3 △ABC,△ABN,△ACM 点拨:以BC为边的三角形,只要找到第三个顶点即可;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只要找在同一线段上的另两个点和A点能组成三角形即可. 7.6 点拨:∵AD是△ABC的中线,BD=3,∴BC=6,又∵高AE=2, ∴. 8.D 点拨:第三根木棒的长只能大于1 cm小于13 cm,且长为偶数,所以可以取2 cm,4 cm,6 cm,8 cm,10 cm,12 cm共六种取值情况,故选D. 9.B 点拨:第三边长要大于7且小于11,只有8,9,10合适,同时也要满足周长为奇数,因此只有8,10为边长合适,所以这样的三角形有2个,选B. 10.5 cm 点拨:因为BD=AD, 所以BD+CD=AD+CD=AC=10 cm, △BCD的周长=BD+CD+BC=AC+BC=15 cm, 所以BC=15-10=5(cm). 11.8 cm 点拨:当腰长是5 cm时,底边长为8 cm,5+5>8,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18 cm,但小于19 cm,不符合题意;当腰长为8 cm时,底边长为5 cm,周长为21 cm,大于19 cm,符合题意,所以第三边长为8 cm. 12.证明:∵∠1=∠D, ∴AE∥D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AC=∠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E是∠BAC的平分线, ∴∠1=∠EAC,∴∠1=∠2. 13.解:(1)当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因为D是AC的中点,所以,所以,解得AB=10(cm).所以AC=10 cm,所以底边BC=15+12-10×2=7(cm),此时能构成三角形,且底边长为7 cm. 图① 图② (2)当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解得AB=8 cm,所以AC=8 cm,所以BC=15+12-8×2=11(cm).因为8+8>11,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此时底边为11 cm. 答:底边的长为7 cm或11 cm.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