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青岛市二〇一六年九年级模拟考试
物 理 试 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 下列做法中,文明的是:
A. 利用穿衣镜正衣冠 B. 上课随便说话
C.公交车司机行车过程中不系安全带 D. 关闭电脑时,只关主机而不关显示器
2. 下列事例中,属于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A. 拍打被子去掉灰尘 B. 乘客在紧急刹车时摔倒
C. 运动员利用助跑跳得更远 D. 投出去的篮球飞向篮筐
3. 下列由学校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错误的是:
A. 做操时排直队伍,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 电风扇转动。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C. 用力踢球,脚感到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干得快,是通过加块表面上的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的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小灯泡U-I关系的是:
5. 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
A. B. C. D.
6. 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使用两桶可以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
B. 电流表和电压表都要与被侧电路串联
C.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若增减砝码无法使天平衡量平衡,则应调节平衡螺母
D.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接触容器底部
7. 某电视机的额定功率是200W,1KW·h的电能可以使它正常工作:
A. 0.005h B. 0.2h C.5h D.200h
8.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错误的是:
A. 确定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值班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运用了反证法
B. 由密度的定义得出其定义式和图象,运用了等价变换法
C. 研究势能影响因素时,采用与研究动能影响因素相同的方法,运用了类比法
D. 电流的热效应会引发火灾,但据此原因可制成电热器,运用了缺点列举法
9. 假如小雨乘坐一颗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绕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雨用体温计测体温 B. 小雨相对于青岛的崂山是静止的
C. 小雨用照相机给月球拍照 D. 小雨绕地心转动一周的需365天
二、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0. 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和光都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B.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 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D. 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11. 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分类
实质
特点
优点
缺点
定滑轮
等臂杠杆
改变力的方向
不省力
动滑轮
L1=2L2的杠杆
省一半力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A. B.
分类
实质
特点
优点
缺点
定滑轮
等臂杠杆
改变力的方向
不省力
动滑轮
L1=2L2的杠杆
省一半力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熔液
不同点
相同点
温度是否降低
有无凝固点
晶体
保持不变
有
放热
非晶体
降低
无
C. D.
机械能分类
定义
因素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质量、速度
势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高度而决定的能
质量、高度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弹性形变大小
电磁
现象
概念
能量转化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磁
感应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2. 下列验证性小实验中,错误的是:
A. 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水中,发现求恢复原状,说明温度升高使球内密度变大
B. 将通电直导线平行的放置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 手持纸条,再起上方吹气,发现纸条向上飘起,说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D. 将酒精屠宰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降低,说明蒸发吸热
1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放有密度相同的甲、乙种液体,液体的密度的关系为两液体的质量m、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第(Ⅱ)卷 实验·应用·探究·创造(本卷满分70分)
专题一:光与热(本专题满分12分,共2个小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5分)
1.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表格
结论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 ℃不变。
方法
实验中通过 来说明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问题讨论
实验次数
1
2
3
再增加烧杯、红墨水和滴管,可验证“热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分别在质量相等的30℃、50℃、80℃的水中滴入等量红墨水,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快慢。设计记录表格: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过程
方法
E
O
E
O
N F
N
F
平面镜
平面镜
F
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把纸板NOF向后折,在NOF面上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问题讨论
a
b
如图,a、b是两只相同的蜡烛,当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换上光屏,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a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 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水中鱼的虚像在其 (填“上方”或“下方”)。
F
F
O
(2)请画出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0
5
15
20
t/℃
t/min
-10
0
10
A
B
C
D
(3)如图是200g冰的熔化图象,它在CD段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专题二:力与运动(本专题满分17分,共2个小题,第3小题11分,第4小题6分)
3.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
表格
图象
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图象。
铝块
m/g
V/cm3
1
27.0
10
2
40.5
15
3
81.0
30
结论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
问题讨论
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饮料的密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②用量筒测出饮料的体积V;③把饮料从量筒倒入空烧杯,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m1;④代入公式ρ== 求出饮料的密度。测出的饮料密度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猜想
小雨猜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有关。
过程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以速度v1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滑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
甲
v1
乙
v1
丙
v2
②如图乙,在木块上加放砝码,以速度v1重做上述实验,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
③如图丙,改变拉动速度,
以速度v2重做上述实验,弹簧
测力计示数为F3。
发现:F1<F2=F3。
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与速度大小 。
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 。
程序
提出问题—— ——实验反驳——得出结论。
作图
画出图甲中木块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问题讨论
把一个钢笔帽竖放在静止的木块上,突然向右拉动木块,发现钢笔帽 倾倒(填“向右”或“向左”),这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A
B
C
D
(1)如图,轮船由下游经过船闸驶往上游。船进入闸室后,先关闭阀门B和闸门D,再打开阀门 ,当闸室中水位与上游水位
B
A
时,打开闸门C,船驶入上游。
O
A
B
乙
甲
(2)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请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3)如图,轻质杠杆的OA∶OB=4∶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甲的重力G甲=125N,底面积S甲=1×10-2m2。当杠杆水平平衡时,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1×104Pa,则物体乙的重力G乙= 。
甲
乙
O
请写出解题思路。
专题三:电与磁(本专题满分14分,共2个小题,第5小题10分,第6小题4分)
5.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过程
如图,闭合开关,导体ab向右运动,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 的作用。据此原理可以制成 。
+
a
S
–
b
N
问题讨论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若把导体换用轻质塑料棒,实验 (填“能”或“不能”)成功,因为 。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路
请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S
V
-
3
15
A
-
0.6
3
R
A B
P
C D
表格
5
10
15
0
0
1
2
3
15
3
V
第3次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如图,请读出并填在表格中。
R=10Ω
次数
1
2
3
U/V
1.2
2.0
I/A
0.12
0.20
0.26
结论
在 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问题讨论
为实现多次测量,若没有滑动变阻器,还可以通过 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
N
S
6.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工人装修电路时不细心,使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会造成 ,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总开关“跳闸”。
(2)请根据小磁针的指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3)标有“220V 800W”的电热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正常工作1.25h消耗的电能为 。
专题四:综合能力(本专题满分6分,共3个小题,第7小题2分,第8小题2分,第9小题2分)
7.综合问答——家庭中的物理:
小雨用电热水器将水加热。他洗完头发开窗通风时被风一吹感到凉。他看到妈妈腌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请在答题卡上用“****(开头4个字)……****(结尾4个字)”将你所选的内容写出来,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8.综合实验(可以配图说明):
要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器材
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盛有水的水槽,细线。
实验步骤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记录表格
9.综合作图——家庭电路:
火
L1
L2
S
零
地
如图所示家庭电路,吊灯L1和L2由开关S控制,墙上有一个固定插座。请把电路连接完整。
专题五:综合计算(本专题满分11分,共2个小题,第10小题6分,第11小题5分)
10.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标有“4V 1.6W”字样,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2=2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请画出该题的各个等效电路图。求:
甲 乙
0.4
0
1
2
0.3
I/A
U/V
0.2
0.1
3
4
R2
S2
L
S
A
R1
P
V
S1
S3
(1)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2)只闭合开关S、S2和S3,移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为0.5A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1.25 W。此时滑动变阻器R1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多少?
(3)只闭合开关S和S1,移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小灯泡L的I-U图象如图乙所示。在保证各元件安全工作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R1允许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11.小雨通过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将水中物体匀速提升至空中,他所用拉力F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物体在空中匀速上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每个滑轮等重,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求:
甲 乙
8
200
100
0
2
4
6
s/m
F/N
(1)物体在空中上升1m,小雨做的功是多少?
(2)每个滑轮的重力是多少?
(3)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专题六:创造与探究(本专题满分10分,共3个小题,第12小题4分,第13小题3分,第14小题3分)
12.归纳式探究——探究小球沿过山车轨道的运动
甲 乙 丙
B
h
A
C
B
r
O
v
h
A
C
B
r
O
v
小雨观察到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游客却不会掉下来。他想探索其中的奥秘,做了以下两个探究:
(1)探究一:如图甲所示,小球由A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到B点,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高度h和小球质量m的关系,数据如表一。
则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 有关,且v2=k1 。
(2)探究二:如图乙所示,小球以一定速度从B点沿光滑的竖直圆形轨道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C。小球在B点的速度v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数据如表二。
表一 表二
则小球在B点的速度v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式为 。
实验次数
r/m
v2/(m2·s-2)
1
0.15
7.5
2
0.30
15.0
3
0.45
22.5
实验次数
h/m
m/kg
v2/(m2∙s-2)
1
0.2
2.0×10-2
4.0
2
0.4
2.0×10-2
8.0
3
0.4
3.0×10-2
8.0
4
0.8
2.5×10-2
16.0
(3)如图丙所示,将甲、乙两轨道组合后,小球从A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若r=0.4m,要使小球经过B点后能恰好通过C点,则h= 。
13.演绎式探究——探究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1)实验发现,带电量分别为q1、q2的两个点电荷距离为r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
F=k ,其中k为常量。当q1和r一定时,F与q2之间的关系图象可以用图甲中的图线 来表示。
(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同样,电荷周围也存在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力的作用。点电荷q1与q2之间的作用力实际是q1(或q2)的电场对q2(或q1)的电场力。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E表示,则E= 。
如图乙所示,在距离点电荷Q为r的A点放一个点电荷q,则点电荷q受到的电场力F= ,点电荷Q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A= 。
(3)如果两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会互相叠加,形成合电场。
Q
Q
r
C
B
r
EB
EA
A
E1
O
E2
E
Q
A
r
甲 乙 丙 丁
F
O
c
q2
a
b
q
如图丙所示,两个互成角度的电场强度E1和E2,它们合成后的电场强度E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如图丁所示,两个点电荷Q分别放在A、B两点,它们在C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为E合。请推导证明:E合=
14.问题解决——制作电子拉力计:
现有如下器材:
一个电压恒为12V的电源;一个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R0;一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一个开关;若干导线;一根长为8cm、阻值为40Ω的均匀电阻丝R1(它的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可以固定,另一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P与R1间的摩擦不计),它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1)请利用上述器材制作电子拉力计,在图甲所示方框中画出设计的电路图。
20
40
Δl/cm
30
10
F/N
0
8
6
2
4
F
P
0.6
A
0
0.6
0.2
0.4
3
甲 乙 丙
(2)请推导出拉力F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式,并在图丙所示的电流表表盘上标出拉力为0N、20N、40N时对应的刻度值。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