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最基础的线段和角的概念学习之后,通过类比“线段的比较”来进行“角的比较”教学的。
因为线段和角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三角开、四边形的必要基础,角的画法、计算是有关复杂图形的画法、计算的基础。“角的比较,角平分线”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形的基础,其中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是从此开始,所以本角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数学的几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符号语言)的基础,会进行几种语言的转化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从学会方法上是通过类比“线段的比较”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在方法上有所收益。
三、教学目标:
1、会用类比“线段的比较”的方法进行“角的比较”大小。
2、通过观察图形总结出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并会用符号表示。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归纳、总结出角平分线的概念。
4、能够把几何图形、语言表述、符号表示很好的联系起来。
重点:会用类比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
难点:能够把文字语言、图形和符号语言很好的转化
四、本节课的教学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操作、探索、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同学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本课注重了培养学生从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角的比较》教学简案
时间
授课班级
第1课时
课题
3.4.1 角的比较
课型
新授课
教法与学法
自学、引导、发现、归纳
教具与学具
三角板
教
学
目
标
1、会类比“线段的比较“的方法进行”角的比较“大小;
2、通过观察图形总结出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再动手实践;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
4、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的联系起来
重点
会用符号把图形中角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表示出来
难点
能够把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很好的转化
板
书
设
计
角的比较
方法:1、测量法
2、叠合法
两个重合:①顶点重合
②一边重合
看另一边位置
教
后
记
课 前 准 备
教 具
学 具
三角板、图钉、皮筋
一副三角板、一个用硬纸板剪下的角、纸片剪成的角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活动一:
如何比较下列两条线段的大小
怎样找到线段AB、CD的中点
学生说出方法:
(1)测量;
(2)用圆规如何比较。
说出找线段AB、CD的中点的方法
用线段比较大小的方法类比角的比较
2′
活动二:
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说出方法:
①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度数;
②还可以怎么比较?思考后
动手、观察、归纳、总结
若有困难,看书P136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5′
练习P136估计图中∠1、∠2的大小并用适当方法检验
3′
活动三:
找出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出有几个角,语言叙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和差关系。
若∠AOC=90°,∠AOB=50°∠BOC= °
会把图形转化为文字语言和会号语言
3′
问题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活动四:
用你手中的一副三角板画出下列各角:30°,60°,45°,75°,15°,105°,135°
学生动手画出各角,说出15°,75°和105°是怎样画的?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会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图形和符号语言
5′
活动五:
你会把一个角平分吗?
学生利用手中用纸片做的角,把纸片对折,画出折痕所在的射线,标出字母
∠AOB= ∠BOC
∠AOC= ∠AOB=2 OC把∠AOB平分。
试差说出什么叫角平分线?有困难看课本P137-138
由图形转化为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
10′
活动六:用类似角平分线的方法定义角的三等分线、四等分线
学生用图形表示或语言表示都可以
学会类比的方法
2′
活动七:
小结本课内容
学生总结:
1、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①②;
2、角平分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结合图形表示角的和、差、倍、分。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结能力
2′
《角的比较》课堂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的两边画的越长,角就越大
B、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C、从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D、从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2、(1)分别测量图中∠ABC,∠BCD,∠CDA,∠DAB的茺数;从这四个角中找出相等的角,并用符号表示出来,找出不相等的角,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分别测量图中∠DAO,∠BAO,∠ABO,∠CBO的度数,
并填空:∠DAO_______∠BAO=_______∠DAB;; ∠ABO_______∠CBO=_______∠ABC。
3、根据图形填空:
(1)∠AOB=∠AOC+____________;
(2)∠AOD=∠AOD-_______=_______-∠COD;
(3)∠AOC+∠BOD-∠AOB=____________。
4、如图,已知OC平分∠AOB,OD平分∠AOC,
∠AOB=120°,则∠COD=_________°,
∠BOD=___________°。
《角的比较》教学反思
本课依照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从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入手,让学生经历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验,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必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本节课的引入与新知识的讲解贯通,一气呵成,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灵活地学习知识。角的比较方法是通过实验、观察、交流、比较等活动,首先在感性上有所认识;再通过类比、总结,逐渐升华为理性认识。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有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随着问题的步步深入,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突出本课的重点,分散了难点,最后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渗透实验、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理念,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节课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上课比较活跃,课堂气氛和谐。不足之处最后练习时间紧,有些仓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