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一轮复习《近代物理》真题、模拟题、知识点总结分项汇编.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312446 上传时间:2025-05-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近代物理》真题、模拟题、知识点总结分项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复习《近代物理》真题、模拟题、知识点总结分项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近代物理》真题、模拟题、知识点总结分项汇编 2019年物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 知识点分项汇编 《近代物理》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 1.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二、玻尔理论 1.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 ( h是普朗克常量,h=6.626×10-34 J·s) 2.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3.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氢原子的能级图 (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 eV. ②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 三、天然放射现象、原子核的组成 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克勒尔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2.原子核 (1)原子核的组成 ①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②原子核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四、原子核的衰变和半衰期 1.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分类 α衰变:X→Y+He: β衰变:X→Y+e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1)衰变规律:N=N0t/τ、m=m0t/τ (2)影响因素: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五、核力、结合能、质量亏损、核反应 1.核力:原子核内部,核子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特点:①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②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③每个核子只跟它的相邻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2.核能 (1)结合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2)比结合能 ①定义: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 ②特点: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3.质能方程、质量亏损:ΔE=Δmc2. 4.获得核能的途径:(1)重核裂变;(2)轻核聚变. 六、光电效应 1.定义: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光)电子的现象. 2.产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 3.光电效应规律 (1)存在着饱和电流 对于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 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时间不超过10-9 s. 七、光电效应方程 1.基本物理量 (1)光子的能量ε=hν,其中h=6.626×10-34 J·s(称为普朗克常量). (2)逸出功: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3)最大初动能: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动能的最大值. 2.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 八、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 (1)概率波: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p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为普朗克常量. 【方法归纳总结】 光电效应方程及图象问题 图象名称 图线形状 由图线直接(间接) 得到的物理量 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 ①极限频率:ν0 ②逸出功:W0=|-E|=E ③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h 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 ①截止(极限)频率:ν0 ②遏止电压Uc: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普朗克常量:h=ke(k为斜率,e为电子电量) 频率相同、光强不同时,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遏止电压:Uc ②饱和光电流:Im(电流的最大值) ③最大初动能:Ekm=eUc 频率不同、光强相同时,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遏止电压:Uc1、Uc2 ②饱和光电流:电流最大值 ③最大初动能Ek1=eUc1,Ek2=eUc2 2019年物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相关题目 专题14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基态(n=1)氢原子被激发后,至少被激发到n=3能级后,跃迁才可能产生能量在1.63eV~3.10eV的可见光。故。故本题选A。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已知和的质量分别为和,1u=931MeV/c2,c为光速。在4个转变成1个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A.8 MeV B.16 MeV C.26 MeV D.52 MeV 【答案】C 【解析】由知,=,忽略电子质量,则:,故C选项符合题意; 3.(2019·天津卷)如图为、、三种光在同一光电效应装置中测得的光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由、、组成的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下述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由光电效应的方程,动能定理,两式联立可得,故截止电压越大说明光的频率越大,则有三种光的频率,则可知三种光的折射率的关系为,因此光穿过三棱镜时b光偏折最大,c光次之,a光最小,故选C,ABD错误。 4.(2019·天津卷)我国核聚变反应研究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2018年获得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比核裂变更为安全、清洁 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C.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总质量较聚变前增加 D.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 【答案】AD 【解析】核聚变的最终产物时氦气无污染,而核裂变会产生固体核废料,因此核聚变更加清洁和安全,A正确;发生核聚变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大核不能发生核聚变,故B错误;核聚变反应会放出大量的能量,根据质能关系可知反应会发生质量亏损,故C错误;因聚变反应放出能量,因此反应前的比结合能小于反应后的比结合能,故D正确。 5.(2019·江苏卷)100年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后来,人们用α粒子轰击核也打出了质子:;该反应中的X是 (选填“电子”“正电子”或“中子”).此后,对原子核反应的持续研究为核能利用提供了可能.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 (选填“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 【答案】中子 核裂变 【解析】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X应为:即为中子,由于衰变是自发的,且周期与外界因素无关,核聚变目前还无法控制,所以目前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核裂变; 6.(2019·江苏卷)在“焊接”视网膜的眼科手术中,所用激光的波长λ=6.4×107 m,每个激光脉冲的能量E=1.5×10-2 J.求每个脉冲中的光子数目.(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l0-34 J·s,光速c=3×108 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光子能量,光子数目n=,代入数据得n=5×1016 【解析】每个光子的能量为,每个激光脉冲的能量为E,所以每个脉冲中的光子个数为: ,联立且代入数据解得:。 7.(2019·浙江选考)处于较高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a、b两种可见光,a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逸出,b光照射该金属表面时没有光电子逸出,则 A.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一平行玻璃砖,a光的侧移量小于b光的 B.垂直入射到同一单缝衍射装置,a光的衍射中央亮条纹宽度小于b光的 C.a光和b光的频率之比可能是20/27 D.a光子的动量大于b光子的 【答案】B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光频率低于b光频率,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b光的折射率较小,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平行表面后,b光的折射角较大,所以b光侧移量小,即a光的侧移量大于b光的,A错误;频率越大,波长越小,通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时,中央亮条纹宽度越小,B正确;a光的频率大,故频率之比不可能为,C错误;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即,根据可知,D正确。 【点睛】本题关键是知道光的频率越大,则其波长越小,同一光学器件对其的折射率越大,通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时中央亮条纹宽度越小. 8.(2019·浙江选考)一个铍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通常是最靠近原子核的K壳层的电子)后发生衰变,生成一个锂核( ),并放出一个不带电的质量接近零的中微子νe,人们把这种衰变称为“K俘获”。静止的铍核发生零“K俘获”,其核反应方程为已知铍原子的质量为MBe=7.016929u,锂原子的质量为MLi=7.016004u,1u相当于9.31×102M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 B.锂核()获得的动能约为0.86MeV C.中微子与锂核()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 D.中微子与锂核()的能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 【答案】AC 【解析】反应方程为,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A正确;根据质能方程,质量减少,为释放的核能,不是锂核获得的动能,B错误;衰变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反应前后动量守恒,故中微子与锂核()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C正确;由于反应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所以中微子与锂核()的能量之和小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D错误。 9.(2019·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统一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 B.实验表明,只要照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C.钍的半衰期为24天,1 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0.2 g D.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时,核外电子动能减小 【答案】A 【解析】A、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故A正确;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与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故B错误;C、钍的半衰期为24天,1 g钍经过120天后,发生5次衰变,根据m=m0()5g=0.03125 g,故C错误;D、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时,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增加,速度变大,电子动能增加,故D错误。 10.(2019·东北三省四市高考二模)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能量状态,则 A.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子 B.氢原子可能辐射5种频率的光子 C.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D.有4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C 【解析】根据=6知,这群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B错误。n=4跃迁到n=3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66 eV,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89 eV,n=4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2.55 eV,均小于逸出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其余3种光子能量均大于2.7 eV,所以这群氢原子辐射的光中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D错误。 11.(2019·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合肥八中、阜阳一中三校高三最后一卷)以下物理内容描述不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的一面 B.玻尔模型对一切原子的光谱现象都能准确解释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其以单质还是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 D.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大小可以反映其稳定性特征 【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的一面,选项A正确;玻尔模型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不能对一切原子的光谱现象准确解释,选项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其以单质还是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选项C正确;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大小可以反映其稳定性特征,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12.(2019·江西省名校学年高三5月联合考)电子是我们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粒子,下列有关电子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B.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 C.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 D.元素发生α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 【答案】B 【解析】A、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但电子的电荷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的,故选项A错误;B、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定义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故选项B正确;C、玻尔理论认为电子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选项C错误;D、元素发生β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故选项D错误。 13.(2019·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5月)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射线也可能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B.按照电离能力来看,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C.按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少量可能大于电子动能的增加量 D.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但是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 【答案】D 【解析】β射线是原子核内电子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故A错误;按照电离能力来看,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γ射线、β射线、α射线、故B错误;按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要释放出能量,所以电势能的减小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故C错误;根据不确定关系我们知道虽然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但是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故D正确;故选D。 14.(2019·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吸收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 B.是核裂変方程,当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时,才能发生链式反应 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能够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答案】A 【解析】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要吸收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选项A正确;B方程是衰变方程,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不是与频率成正比,C错误。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但是不能穿透铅板,D错误。 15.(2019·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统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γ射线比α射线的贯穿本领强 B.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原子核的半衰期变大 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重核裂变反应 D.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答案】A 【解析】γ射线比α射线的贯穿本领强,选项A正确;外界环境不影响原子核的半衰期,选项B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反应,选项C错误;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与原子的外层电子无关,选项D错误。 16.(2019·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模拟)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A.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B.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C.俘获一个质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D.俘获一个质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 【答案】B 【解析】根据核反应方程:可得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并放出一个粒子是中子,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