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主客观相统一,前 言,案例:男子写遗书称要杀人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李贵富因与妻子产生矛盾,写下遗书称要杀人。李贵富威胁恐吓岳父后准备找妻子的老板寻仇,因不知道朱老板住哪儿,李贵富冷静下来后拎着菜刀准备回屋睡觉,刚一进门就被守候的警察戴上了手铐,并从他身上搜出了遗书。法院经审理认定,李贵富犯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一、何谓主客观相统一?,所谓主客观相统一,,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即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人,在其故意或者过失危害社会的心理支配下,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严重威胁或已经造成现实的侵害。如果缺少其中主观或客观任何一个方面的条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该人承担刑事责任。,二、为什么要主客观相统一,(一)对主观归罪的批判,所谓主观归罪,是指行为人即使没有犯罪行为,但只要其主观上有犯罪的意图,就应负刑事责任。,1.,思想犯,仅有犯意表示,而无任何行为。,案例:古代的文字狱。,2.,迷信犯,有犯意表示,也有一定的行为,但这种行为没有刑法上的意义(即不会对客体造成任何损害或威胁)。,(二)对客观归罪的反对,所谓客观归罪,是指行为人即使没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但只要其行为引起了损害结果,就应负刑事责任。,1.,因存在,偶然性因果关系,而导致的客观归罪,案例:,20,世纪,80,年代初,在某地火车站,一小偷盗窃一正在上车的妇女的钱包,被该妇女发觉。小偷跳下站台横穿铁轨向对面逃跑,该妇女尾随追赶。但在追赶中听到火车的汽笛声,以为火车要开了,遂折身回返,结果被驶来的火车撞死。小偷窃得的钱包中,只有,1,元钱,,7,斤粮票。小偷被判,7,年。,2.,由于法律上的原因导致的客观归罪,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3,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以贪污论处。”,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这一规定更是明显地带有客观归罪的倾向。,讨论:奸淫幼女罪的司法解释问题,三、主客观相统一有何要求?,(一)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共存性,必须同时有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二)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关联性,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必须存在一定的联系。,(三)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在性质、内容上的一致性,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必须能够相互对应和印证。,四、主客观相统一有何立法体现?,1.,刑法第,14,条和第,15,条规定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概念,说明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主观要件。,2.,刑法第,16,条规定了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说明刑法反对客观归罪。,3.,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这也是反对客观归罪。,4.,刑法第,20,条和第,21,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说明没有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不成罪。,5.,刑法第,22,条至第,24,条规定了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排除了犯意表示的犯罪性,说明我国刑法反对主观归罪。,6.,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构成的要件,任何犯罪构成无例外地都是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