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城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城市,1,二、主要内容,城市生态环境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介绍:,城市的地质地貌,城市气候、水文及水质,城市生物、绿地及生态环境效应,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与环境管理,2,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城市的模式与概念,3,引论,4,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研究的对象,(一)城市(,CITY,),地理学家,是地球表层物质流大量集中的地域,是以空间和环境资源利用为基础的区域,是人类生产、生活集聚的地理空间,5,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研究的对象,(一)城市(,CITY,),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是集约经济的地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组织生产、集中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和交流的产所,是一个经济实体,是区域的经济中心,6,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是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技文化的中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技文化中心,是人民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中心,是一个政治社会实体,是组织生产力、实现社会分工和联系推动社会发展空间的存在形式,代表一个地区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方向,是前进的主要动力。,政治家,7,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研究的对象,(一)城市(,CITY,),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生态学家,政治家,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有机综合体,8,城市,:,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9,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10,城市的发展历程,:,世界城市状况报告,11,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都会出现在城市,也将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解决上述问题,城市的发展历程,:,世界城市状况报告,12,城市的出现,:,至少已有五千年,我国商朝的遗址,:,殷墟的发掘,表明中国城市发展的雏形,;,古希腊的城市遗址,城市的发展,促使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公元,1800,年,城市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2,。近,200,年来,城市发展迅速,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人数达到,30,亿。,预计今后世界城市化的趋势还会加速发展,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接近,5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城市的发展历程,:,世界城市状况报告,13,至,2002,年末,中国有设市城市,660,个,城市人口,35343.78,万人。城市面积,464772,平方公里。城市范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60,人。,14,城市户籍人口排名(百万),1,上 海,1270.22 2,北 京,1067.00 3,重 庆,999.05 4,武 汉,768.10 5,天 津,752.21 6,广 州,583.89 7,西 安,497.38 8,沈 阳,488.66 9,南 京,480.35 10,成 都,439.79,11,杭 州,387.01 12,佛 山,338.98 13,济 南,327.55 14,哈 尔 滨,311.77 15,长 春,303.94 16,唐 山,292.75 17,大 连,273.23 18,淄 博,271.84 19,淮 安,266.58 20,太 原,245.65,15,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最快。,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030,年的,39,亿,这对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城市的发展历程,:,世界城市状况报告,16,世界人口更多地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目前,世界上,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19,个,预计到,2015,年增加到,23,个,其中超过,2000,万人的大城市将有,5,个。,新增加的特大城市都来自发展中国家。除日本东京继续以,2600,万人位居第一外,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名次将普遍上升。,城市的发展历程,:,世界城市状况报告,17,18,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个城市的经济就占据了某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泰国首都曼谷市的经济占全国经济的,38,。,在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城市经济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城市的发展历程,:,世界城市状况报告,19,世界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种类的国家,城市化发展有相当大的差距。,发达国家,:,人口城市化率已达到,80,,今后增长率相当缓慢,预计到,2020,年人口城市化率仅上升到,84,,城市人口达到,5.5,亿。,大部分城市人口居住在中小城市,其中约一半的城市人口居住在,5,万至,10,万人的小城镇。,发达国家面临的城市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种族和移民冲突、贫富悬殊等。,城市的发展历程,:,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的老龄化有四个特点:第一,人数多。,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是,1.44,亿,世界上,60,岁超过,1,亿人口的只有中国。第二,进展快。据统计,到本世纪中叶,大概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30%,。从,2005,年的,11%,到,30%,,中国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而许多国家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的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第三,我们的生产率水平比较低。我们刚刚达到了小康,人均,GDP,比许多西方国家低很多,这样用来支持这方面事业可动用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就是通常大家说的,我们是先老后富,而许多国家是先富后老。第四,历史欠账比较大。我们国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计划经济体制下,当时是没有养老积累的,那么,这个包袱就留到现在,这是其他国所没有的。,21,2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城市化率只有,35,,到,2020,年上升到,46,,城市人口近,20,亿,其中孟买、达卡、卡拉奇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城市贫困人口急剧增加是许多亚洲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非洲地区,:,城市化增长率最快,预计到,2020,年达到,46,,,即,4.4,亿人口。,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将以,2300,万人口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该地区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未能形成真正的工业经济,因而缺乏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经济手段,。,城市的发展历程,:,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3,中国城市化进程,24,中国城市化进程,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发展阶段,:,1978,1984,年,城市化主要表现为,:,2000,万知青返城;,城乡集贸市场开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等。,同时,国家在政策面上加大力度,结束了城市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城市化率在,1984,年上升为,23,25,城市经济改革推动城市化发展阶段,:,1984,1992,年,以新建城市化为主,,沿海大中城市附近出现了,“,新兴工业化地区,”,,带动了小城市的发展。,该时期的城市化增长率为,27.6,中国城市化进程,26,城市化发展的第三阶段,:1992,年以后,以开发区和大城市建设为主,。,该时期城市数目增长的起伏很大,城市化率,30.4,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城市平均规模偏小,。,据统计,,1998,年,中国有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37,座,只占城市总量的,5.5,,,目前特大城市人口集中仍至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中国城市化进程,27,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带来的问题,城市化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国内需求不足,很大程度上和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有关,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造成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城市化滞后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相当严重,城乡对立的激化是隐藏的巨大的不稳定性因素,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是不可忽视的威胁。,28,我国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1997,年的,21.3:47.5:31.2,2002,年的,18:46:36,。,29,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战略目标,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城市体系的总能力进入世界前三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的城市化率提高到,75,以上,具有容纳,11,亿,-12,亿人口的城市容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30,率先走过三个,“,零增长,”,:,2020,年左右,:,实现,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2030,年左右,:,实现,城市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40,年左右,:,实现,城市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战略目标,31,土地占用面积不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但其辐射带动的地理空间应不小于自身面积的,50,倍。,中国城市的恩格尔系数不超过,0.15,基尼系数保持在,0.250.30,的水平,,中国城市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5,年。,有效地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战略目标,32,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33,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34,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其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35,36,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 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37,中国的基尼系数,1981,年是,0.288,、,1990,年,0.343,、,1999,年,0.397,,,2000,年为,0.458,,,2004,年接近,0.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并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升,中国贫富差距未来,10,年还将继续拉大。,38,中国人类发展指数跨度很大,上海最高,达,西藏最低,为,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中国在总体人类发展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以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也在扩大。中国城市的基尼系数或者说贫富差距由年的增加到年的,同期中国农村的基尼系数则由攀升至。国际经验表明,当基尼系数超过时,国家往往开始出现社会紧张局面。因此,在中国缩小贫富差距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39,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城乡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5,年为,3.2,:,1,,全国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于此)、区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发展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行业之间(有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4,年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按全要素收入来分析,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倍)、阶层之间(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收入的,33,倍)。,40,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41,(二)环境,(,ENVIRONMENT,),1),中心,:,人,2),层次,:,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42,(三)生态,生态的含义,:,是一种和谐,:,是生物与其生存关系的和谐,是一种自然,:,是自然界的和谐,是一种环境,:,生物生存的环境、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种“适应,”: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人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综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系统,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43,城市生态,是城市和居民与城市环境关系的和谐,城市生态关系,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利用与补偿、污染与治理,产业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生产与生活、市区与郊区、局部与整体,活动强度与环境容量,眼前与长远、效益与风险、机会与失误,44,(四)城市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及逆行能够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即与城市居民相互关系的环境,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45,二、城市生态环境学的性质与研究内容,(一)性质,1,、综合性,研究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研究单个要素和整个系统,2,、边缘科学特性,介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技术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3,、二重属性,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两重性,46,(二)研究内容,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研究城市生态环境中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和调节控制,二、城市生态环境学的性质与研究内容,47,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一、,城市生态问题,1,、,近代城市的生态问题,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城市超负荷运转,水资源短缺,城市供水紧张,城市,环境污染严重,48,49,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50,参考联合国系统制定的一些标准,我国提出了缺水标准:人均水资源量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介于,500,至,1000,立方米的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的为极度缺水;,300,立方米为维持适当人口生存的最低标准。,51,按照,1997,年人口统计,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31,。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约为,7450,立方米。,52,海水不能饮用、黄河常断流、稍细小的河流、湖泊容易污染、江河源头无污染但也无大一点的城市。所以除了长江沿岸的城市外,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水。总的来讲,北方比南方严重,除黑龙江省。尤 以 华 北、西 北 等 地 最 为 严 重。,53,54,甘肃每年缺水,14,亿立方米,55,蒸馏法,将水蒸发而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淡水。这个过程与海水逐渐变咸的过程是类似的,只不过人类要攫取的是淡水。另一个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的冰的同时,盐被分离了出去。,56,两种方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病。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相反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这是一种很不划算的方式。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能源,得到的淡水却味道不佳,难以使用。,57,反渗透法。这种方法利用半透膜来达到将淡水与盐分离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半透膜允许溶液中的溶剂通过,而不允许溶质透过。由于海水含盐高,如果用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隔开,淡水会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的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升高,直到一定的高度产生压力,使淡水不再扩散过来。这个过程是渗透。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要得到淡水,只要对半透膜中的海水施以压力,就会使海水中的淡水渗透到半透膜外,而盐却被膜阻挡在海水中。这就是反渗透法。反渗透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节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1/40,。,58,波斯湾沿岸地区,有的国家的淡化海水已经占到了本国淡水使用量的,80%,90%,。,59,美评选,2006,年全球十大污染地 中国临汾在列,中国山西临汾,多米尼加共和国港口海纳美国,1999,年到,2003,年消费的电池大约有,60,亿公斤。这些废弃的电池被运往像多米尼加共和国海纳这样的港口,印度拉尼贝特 皮革废弃物,吉尔吉斯斯坦梅鲁苏地区近,200,万立方米的放射性铀矿,秘鲁拉奥罗亚(,La Oroya,Peru,),这里有总部在密苏里州某从事金属加工企业的大型熔炼厂,有毒的铅使当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60,俄罗斯捷尔任斯克(,Dzerzinsk,Russia,),这里直到冷战结束,一直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化学武器生产基地;俄罗斯诺利尔斯克(,Norilsk,Russia,),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重金属熔炼厂;俄罗斯鲁德纳亚码头(,Rudnaya Pristan,Russia,),这里的铅污染导致儿童血液中的铅含量水平超过美国环保署规定的正常水平的,20,倍。,61,乌克兰切尔诺贝利(,Chernobyl,Ukraine,),20,年前,这里的核电站发生一系列爆炸,引起,30,余场大火,一直燃烧了,10,天,向天空发出一道具有致命放射性的烟柱。,赞比亚卡布韦(,Kabwe,Zambia,),卡布韦地区的铅锌矿最多,那里儿童血液中的铅含量是美国环保署规定的,5,到,10,倍。,62,63,2006,年,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依次为:太原、北京、乌鲁木齐、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青岛、广州、沈阳。,64,2,、,城市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正是生态关系失调的具体表现,,因此解决城市的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改变城市人口失控状态,以及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模式;,提出用生态学原理和最优化方法去调节城市内部各组分之间的 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65,二、萌芽阶段(,20,世纪之前),1,、,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人口、人与土地、人与食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城市选址、城市布局方面,:,注重生态与自然环境条件,,讲究城市位置选在依山傍水,肥田沃野,森林资源丰富,宜农宜牧,气候宜人之处,66,二、萌芽阶段(,20,世纪之前),2,、国外古代的生态学思想,2000,多年前,古希腊就已有生态思想的萌芽,公元前,600,年,希腊地理学家美勒(,Thalesole,们,Milet,)曾提出生态区划的设想,按阳光照射引起地区温度和供水的不同,将地球分为北极带、夏热带、赤道带、冬热带和南极带等五大区。,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哲学家提奥夫拉斯特(,Theoprastus,)到印度的途中就注意到各地植物分布与气候和土壤等的关系。,直至,100,多年前(,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67,三、,发展阶段,1.,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城市:关于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将 生物群落的原理和观点用于研究城市社会,并取得很大的成果。,68,2.,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理论:,认为城市土地价值变化与植物对空间的竞争相似,土地的利用价值反映了人对最愿意和有价值地点的竞争,69,同心圆模式:,1925,年 伯克斯 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70,扇形模式:,1933,年 土地经济学家 赫特 扇形理论,71,多核心模式:,哈里斯和厄曼考虑汽车的重要影响提出多核理论,72,四、蓬勃发展阶段,1,、,世界:,1975,年巴黎,“,人类居住地综合生态研究,”,工作会议和,1977,年波兰地第,11,课题(,“,城市系统地生态学研究,”,)协调会议上,正是确认,“,用综合生态方法研究城市系统及其他人类居住地,”,。,73,1975,年,“,关于人类居住地地生态综合研究,”,专题列入,MAB,计划,出版了,城市生态学,杂志,(,Urban Ecology,),1980,年,柏林,第二届欧洲生态学会议。,研究实例,:,德国法兰克福,意大利罗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对香港城市生态地研究,日本的城市生态研究分为四阶段。,四、蓬勃发展阶段,74,四、蓬勃发展阶段,2,、,中国:,1984,年,12,月在上海,“,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究会,”,。,1986,年,6,月 天津 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态学讨论会,中心论题:,“,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理论研究及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世纪应用,”,75,1987,年 安徽 屯溪,“,长江流域城镇发展的生态对策研讨会,”,城市生态与生态环境,期刊;,城市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研究,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等论著。,四、蓬勃发展阶段,76,研究实例,天津市城市生态系统与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8,个子课题。,3,个结论。,成绩,:建立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仿真模型,为认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趋势、制定北京市发展的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四、蓬勃发展阶段,77,上海市的城市生态研究:,上海典型街区和卫星工业城镇的生态研究,上海郊区乡镇的生态研究,上海农牧渔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工程研究,。,四、蓬勃发展阶段,78,城市生态系统及其特征,一、城市生态系统,(一)概念,城市中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而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联系的整体,79,(二),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沟通自然、社会、经济的各种人工设施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80,81,82,(三)结构和功能,结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资源结构,环境结构,人工设施结构,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智力结构,劳力结构,人口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社会结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劳力流、智力流,信息流、价值流,83,2.,功能,还原净化和资源再生,生产功能,城市生态环境利用城市内外系统提供的物质和能源等资源,生产出产品的能力,生物生产,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投入产出,效益效率,生活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调控方式:,供给和消费、,满足和满意程度,84,3.,城市生态平衡,取决于:,城市规模与地区资源,城市人口与土地空间,生产设施与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城市“三废”排放与环境容量,劳动力数量与职业岗位,各类产业之间,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城乡物资与居民需求之间,标志:,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相适应,即人口、资源、环境、设施相协调适应。,核心:,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最优化。,85,4.,结构优化的目标与途径,目标:,能充分发挥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整体最优,联系协同,相互融洽。,途径:,自然调节和人工调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三同步原则的应用,86,(,四,),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基本特征,人居主导地位,人工物质系统极度发达,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具有不完全性,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开放性,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具有脆弱性和非稳态平衡性,自我调节能力的有限性,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低效性,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87,88,89,90,二、城市化的生态效应,(,一)类型,城市生态环境生态效应:,是指城市自然过程和认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城市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变异。,分类:,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91,二、城市化的生态效应,(二)机理,城市化的环境效应机理表现为:,改变能量流,改变物质流,打破力的平衡,92,二、城市化的生态效应,(三)自然净化过程,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时,系统对污染物质进行转化、迁移、降解和扩散,降低其浓度,或使之完全消除,不致造成危害。,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93,二、城市化的生态效应,(四)城市生态环境容量,环境容量:,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特定区域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或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净化能力,以及环境资源对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承受能力。,94,二、城市化的生态效应,(四)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容量的因素:,城市空间的大小和各环境要素的特征,生物系统条件及其生物特征,人工形成的城市环境系统,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人及生物有机体对某种污染物质或能量的耐受力,95,三、城市环境生态位,(一)生态位,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96,(二)城市生态位,城市生态位(,urban ecological niche,):,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人们向往生态位高的城市地区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与客观规律之一,三、城市环境生态位,97,城市生态位分为:,三、城市环境生态位,公用设施建设、,居民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因素,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生产位:,指生产条件生态位(经济环境条件),城市的生产条件,资源利用,经济水平,流通能力等因素,生活位:,生活水平生态位(社会环境条件),资源消耗,城市污染负荷,主要环境因子的污染状况等,环境位:,环境质量生态位,98,99,1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