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级测量学知识(201211).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97051 上传时间:2025-05-19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测量学知识(20121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三级测量学知识(20121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测验的常模,第三节 测验的信度,第四节 测验的效度,第五节 项目分析,第六节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第七节 心理测验的使用,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测量与测量量表,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第六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第一单元 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二、测量要素,三、测量量表,量表就是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斯蒂文斯,将测量量表从低级向高级分成,4,类:,命名量表:男,1,、女,2,顺序量表:考试名次,等距量表:温度,等比量表:物理,心理测验本质属于,顺序,量表!,四类量表,四种量表的比较,名称,顺序,等距,比率,绝对零点,无,无,无,有,相等单位,无,无,有,有,大小关系,无,有,有,有,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验,的定义,二、心理测验的性质,一、心理测验的定义,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二、心理测验的性质,(,一,),间接性,(,二,),相对性,(,三,),客观性,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按测验的方式分类,按测验的要求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一)智力测验,(二)特殊能力测验,(三)人格测验,EPQ,16PF,MMPI,二、,按测验的性质分类,(,一,),文字测验,(,二,),操作测验,也称非文字测验。,三、按测验材科的严谨程度分类,(,一,),客观测验,(,二,),投射测验,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一,),个别测验,(,二,),团体测验,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一)最高作为测验,(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二)典型行为测验,(人格测验),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错误的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的测验观,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这几个方面是我国目前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心理测验是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检验咨询人员的判断是否正确,还能帮助其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心理测验在咨询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情况下,测验应在咨询关系尚未建立前实施。,第六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高尔顿,(FGalton),首次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卡特尔,首次使用了心理测验这个概念,比内,(ABinet),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二、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起源于,1914,年前后,近些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测验,本土化,.,真题练习,200705-103,、正确的测验观包括()。,(,A,)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B,)做心理测验时态度要正确,(,C,)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不完善,(,D,)“一考定终身”说明心理测验非常重要,200705-104,、人格测验包括()。,(,A,),EPQ,(,B,),MMPI,(,C,),16PF,(,D,),CRT,200711-50,、关于测量,正确的说法是()。,(,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C,)就是用数字描述事物的法则,(,D,)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AC,ABC,B,真题练习,200806-105,、心理测验具有()。,(,A,)外显性 (,B,)间接性(,C,)相对性 (,D,)客观性,200806-106,按测验的功能,可将测验分为()。,(,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 (,D,)投射测验,200806-109,错误的测验观包括()。,(,A,)心理测验即人格测验(,B,)心理测验尚不完善,(,C,)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D,)测验万能论,200811-106,、按测验的方式分类,可将测验分为,(),。,(A),操作测验,(B),文字测,(C),个别测验,(D),团体测验,BCD,ABC,ACD,CD,真题练习,200811-107,、心理测验具有,(),。,(A),外显性,(B),间接性,(C),相对性,(D),客观性,200811-108,、测量的主要元素包括,(),。,(A),事物,(B),数字,(C),法则,(D),描述,200905-91,、测量所用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即具有,(A)区分性(B)等级性(C)等距性(D)可加性,200905-,118,、等距量表中的数值可以进行()运算。,(A)加(B)减(C)乘(D)除,BCD,ABC,ABCD,AB,真题练习,200911-,34、人格测验不包括(,)。,(A)EPQ,(B)16PF(C)CRT(D)MMPI2,200911-,55、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A)相等单位(B)绝对零点(C)等级(D)可以做四则运算,200911-,75、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的学者是(,)。,(A)高尔登(B)比内(C)卡特尔(D)奥蒂斯,200911-,91、按测验的功能,可将测验分为(,)。,(A)智力测验(B)特殊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投射测验,200911-,118、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将测验分为(,),(A)文字测验(B)主题统觉测验(C)智力测验(D)操作测验,C,C,B,ABC,AD,真题练习,201011-107,、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将测验分为()。,(,A,)文字测验(,B,)智力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操作测验,AD,第二节测验的常模,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一、常模团体的性质,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常模团体的选择包括:,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任何一个测验都有许多可能的常模团体。,二、常模团体的条件,(一)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二)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三)样本的大小要适当,在实际工作中,应从经济的或实用的可能性和减少误差这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样本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四)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在选择合适常模时,要注意选择较为新近的常模。,三、取样的方法,取样即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抽样方法有下列几种:,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分层抽样,四、常模分数与常模,(一)常模分数,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由原始分数构成的分布转换而来的分数,叫导出分数,(,二,),常模,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常模,(norm),,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常模有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之分。,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标,准,分常模,智,商,及其意义,一、发展常模,个人的分数指出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一,),发展顺序量表,葛塞尔发展顺序量表,(,二,),智力年龄,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三,),年级当量,即年级量表,测验结果说明属于哪一年级的水平,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二、百分位常模,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十分位数,(,一,),百分等级,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百分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位置就越低,(,二,),百分点(百分位数),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四分位数是将量表分为,4,等份,相当于百分等级的,25,、,50,、,75,对应的三个百分位数,十分位数就是,10,、,20,90,这,9,个点对应的百分位数,52,、百分等级,55,的分数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A,低,B,相等,C,高,D,以上都不正确,107,、百分位常模包括()。,(,A,)百分等级 (,B,)百分点,(,C,)四分位数 (,D,)十分位数,2-82,、高考的最高分为,650,分,其百分等级为,100,,最低分为,105,分,百分等级为,1,,要录取,20%,的学生进入大学,百分等级为,80,的百分位数是(,),A.500 B.512 C.532 D.540,A,ABCD,D,三、标准分常模,常见的标准分数有:,z,分数、,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IQ),等。,标准分数可以通过,线性转换,,也可以通过非线性转换得到,(,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公式,5-2),其中,X,为任一原始分数,为样本平均数,,SD,为样本标准差。,Z=A+Bz(,公式,5-3),加上,一个常数(,A,)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以,一个常数(,B,)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Z=A+Bz,T,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标准九分:平均数为,5,,标准差为,2,;,标准十分:平均数为,5.5,,标准差为,1.5,;,标准二十分: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离差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四、智商及其意义,(,一,),比率智商,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A),之比。,由于个体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并不同步,增长,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被试。,(,二,),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它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因而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15,。,标准二十分:1 4 7 10 13 16 19,T分数:20 30 40 50 60 70 80,韦氏IQ:55 70 85 100 115 130 145,16%,50,%,84,%,16%,50,%,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一、转换表法,二、剖析图,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真题练习,200705-50,、常模样本量一般不小于()。,A,),100,或,500,(,B,),800,或,1000,(,C,),20,或,25,(,D,),30,或,100,200705-51,、维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位,100,,标准差定为,(A)17,(,B,),15,(,C,),11,(,D,),13,200711-,51,、系统抽样的关键是计算()。,(A),样本量(,B,)总体(,C,)随机数(,D,)组距,200711-,52,、百分等级的,55,的分数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A,)低(,B,)相等(,C,)高(,D,)以上都不正确,200711-53,、()可以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便于直观的看出被试者在各个分测验上的表现及相对位置。,(,A,)条形图(,B,)直方图(,C,)剖面图(,D,)饼状图,D,B,D,A,C,200806-53,、()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A,)团体 (,B,)常模团体 (,C,)样本 (,D,)受测人群,200806-54,、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A,)常模分数 (,B,)常模 (,C,)导出分数 (,D,)分数,200806-55,、,式中,SD,为()。,(,A,)样本平均数(,B,)任一原始分数,C,)样本标准差(,D,)标准分数,200806-56,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A,),16,(,B,),15,(,C,),14,(,D,),13,200806-57,最简单而且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就是,(,A,)转换表 (,B,)分布表 (,C,)对照表 (,D,)指数,B,B,C,B,A,200811-55,、取样是指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A),总体,(B),群体,(C),目标人群,(D),样本,200811-56,、常模分数又叫,(),。,(A),导出分数,(B),粗分数,(C),原始分数,(D),总体分数,200811-57,、标准二十分的标准差为,(,),(A)5 (B)4 (C)3 (D)2,200811-58,、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A)16 (B)15 (C)14 (D)13,200811-105,、发展顺序量表可以告诉人们某儿童的发育与其年龄相比,(A),超前,(B),滞后,(C),正常,(D),以上都不是,C,A,C,B,ABC,200905-34,、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表示的标准分数叫,(A)标准九分数,(,B,),T,分数,(C)离差智商(D)Z分数,200905-56,、随机号码表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组抽样(D)分层抽样,200905-76,、比率智商(IQ)是()与实足年龄之比。,A)生理年龄(B)真实年龄(C)心理年龄(D)智力年龄,200905-105,、标准分数可以通过()得到。,(A)线性转换(B)非线性转换(C)分析(D)变化,AB,C,A,B,200911-,56、首先使用智力年龄概念的是(,)量表,(A)比内西蒙(B)韦克斯勒(C)斯坦福比内(D)瑞文,200911-,105、属于标准分数常模的是(,)。,(A)百分等级(B)T分数(C)比率智商(D)离差智商,20105-,34,发展常模就是()。,A,团体的分数,B,百分位数,C,个人的分数,D,年龄量表,20105-35,在心理测验中,对于非典型群体需要制定(),A,普通常模,B,特殊常模,C,一般常模,D,发展常模,20105-56,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叫做()。,A,团体,B,常模团体,C,样本,D,受测人人群,20105-57,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来表示的分数,通常叫,A,Z,分数,B,标准九分数,C,T,分数,D,离差智商,20105-76,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比较基础是()。,A,常模分数,B,常模,C,导出分数,D,分数,A,BD,B,B,C,B,D,20105-92,抽样的方法一般包括()。,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分组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20105-,121,常模的构成要素包括()。,A,抽样分数,B,原始分数,C,导出分数,D,对常模团体的具体描述,201011-,56,、常模样本量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P337,(,A,),100,或,500,(,B,),800,或,1000,(,C,),20,或,25,(,D,),30,或,100,201011-,57,、“某分数的百分等级为,55”,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的分数比该分数(,A,)。,(,A,)低(,B,)相等(,C,)高(,D,)全不是,201011-,58,、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来表示的分数通常叫()。,(,A,),Z,分数(,B,),T,分数(,C,)标准九分数(,D,)离差分数,201011-,59,、()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分数在同年龄组分数分布中所处的位置。,(,A,)离差智商,B,)比率智商,C,)百分等级,D,)标准九分数,ABCD,BCD,D,A,B,A,201011-,60,、()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从而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披试者在各个分测验分数分布中的相对位置。,(,A,)条形图(,B,)直方图(,C,)剖面图(,D,)散点图,201011-,106,、标准分数可以通过()得到。,201205-110,(,A,)线性转换(,B,)非线性转换(,C,)求积(,D,)求和,2012-111,、百分位常模包括,(),。,(A),百分等级,(B),百分点,(C),四分位数,(D),十分位数,C,AB,ABCD,第三节 测验的信度,第一单元 信度,的概念,第二单元 信度评估,的方法,第三单元 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第四单元 影响信度的因素,第一单元 信度的概念,一、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信度的指标,信度系数与信度指数:,信度是真分数方差在总方差中的比例,测量标准误:,第二单元 信度评估的方法,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一、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施测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六个月。,被试,第一次测验,第二次测验,A,70,77,B,80,72,C,75,83,.,.,二、复本信度,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被试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复本信度反映的是,测验在内容上的等值性,,故又称,等值性系数,。,复本测验要求题目内容、数量、形式、难度、区分度、指导语、时限、例题等相同或相似,被试,测验,1,测验,2,A,70,77,B,80,72,C,75,83,.,.,.,.,三、内部一致性信度,(,一,),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两半测验内容取样的一致程度,(,公式,5-14),式中为 一半分数的相关系数,为测验在原长度时的信度估计值。,(,二,),同质性信度,(homogeneity reliability),代表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1,)指所有题目都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2,)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同质性信度就是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相同程度。,库德理查逊公式:,适用于,2,项回答的问题,克伦巴赫,系数:,适用于多重记分的测题,四、评分者信度,随机抽取若干份测验卷,由两位评分者按评分标准分别给分,然后再根据每份测验卷的两个分数计算相关,即得评分者信度。,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0.90,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第三单元 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一、解释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测验的总变异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百分之几。,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有,r,xx,1.00,,则表示完全没有测量误差,所有的变异均来自真实分数;,若有,r,xx,0,,则所有的变异和差别都反映的是测量误差。,二、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一般原则是,:,当,r,xx,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做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作团体比较;,当,0.70,r,xx,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当,r,xx,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三、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两个作用,其一是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95%,:实测值,1.96,标准误,(P152,70),99%,:实测值,2.58,标准误,其二是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形。,第四单元 影响信度的因素,一、样本特征,二、测验长度,三、测验难度,四、时间间隔,一、样本特征,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样本团体异质性:如果取样团体较为异质,则会高估测验信度;样本团体同质,则会低估测验信度。,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不同水平的团体,题目具有不同的难度,每个题目在难度上的微小差异累积起来就会影响信度。,二、测验长度,增加同质性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原因:,第一,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第二,测验越长,被试的猜测因素影响就越小;,第三、长有时反而会引起被试的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第四、报酬递减。,三、测验难度,难度对信度的影响,,只有存在正确或错误答案的测验信度才受难度的影响,,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对于人格测验、兴趣测验、态度量表等不存在难度问题。,一般来说,难度,0.5,最佳,对于选择题来说,因为存在猜测性因素,所以难度应该提高,选项,难度值,5,选,1,0.7,4,选,1,0.74,3,选,1,0.77,2,选,1,0.85,四、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只对重,测信度或者重测复本信度,有影响,对其它信度无影响。,用再测法求复本信度,时间间隔越短,信度越高;相反就越低。,真题练习,200705-52,、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到()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A,),0.70,(,B,),0.80,(,C,),0.90,(,D,),1.00,200705-53,、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A,)越大 (,B,)越低 (,C,)越小 (,D,)不变,200705-55,、信度只受()的影响。,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恒定效应,D,)概化作用,200711-54,、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间的一致性。,(A),两半测验,B,)题目与分测验(,C,)所有题目(,D,)分测验,200811-59,、信度只受,(),的影响,(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恒定效应,(D),概化理论,C,A,B,C,B,200905-35,、以再测法或复本法秋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A,)大,(B)低(C)小(D)不确定,200905-77,、,重测,信度即()。,(A)等位性系数B)稳定性系数(C)相关系数D)X系数,200905-,92、关于心理测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越有代表性,(B)测验越长,被试者受猜测因素的影响就越小,(C)测验越长,月遵循报酬递增率原则,(D)测验太长,有时会引起被试者的疲劳和反感而降低可靠性,200911-76,、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同一被试者,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称为(,)。,(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A,B,ABD,A,20105-77,同质性信度主要反映测验内部()间的一致性。,A,两半测验,B,题目与分测验,C,所有题目,D,分测验与分测验,201011-61,、信度只受()的影响。,P348,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恒定效应,D,实验误差,C,B,第四节 测验的效度,第一单元 效度的概念,第二单元 效度评估的方法,第三单元 效度的功能,第四单元 影响效度的因素,一、效度的定义,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总方差测量目标的真实方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效度受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双重影响,二、效度的性质,(,一,),效度具有相对性,在评鉴测验的效度时,必须考虑其目的与功能。,(,二,),效度具有连续性,只有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全有或全无的区别,测验效度是“测验结果”的有效性程度,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一、,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二、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第二单元 效度评估的方法,美国心理学会在,1974,年所发行的,教育与心理测量之标准,一书中将效度分为三大类:,即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一、内容效度,(,一,),什么是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想要编制一个具有较高内容效度的测验需要,对所测心理特征有明确的概念,测验题目应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取样,(二)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1,专家判断法,2,统计分析法,3,经验推测法,二、构想效度,(一)什么是构想效度,构思效度,还有人叫结构效度。,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基本特征,结构效度的大小取决于事先假定的心理结构理论;,无法证实时,有可能理论有问题,没有单一的数量指标,二、构想效度,(二)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1对测验本身的分析,(内容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被试对题目的反应特点),2测验间的相互比较,(相容效度、区分效度、因素分析法),3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4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三、效标效度,(,一,),什么是效标效度,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程度。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效度的标准,简称效标。,效标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我们感兴趣的行为。,根据效标资料是否与测验分数同时获得,又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类,。,(,二,),效标效度的评估方法,1,相关法,2,区分法,3,命中率,法,1,相关法,相关法,是评估,效标效度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求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间的相关,这一相关系数称为效度系数。,2,区分法,区分法是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3,命中率,法,命中率法是当测验用来做取舍的依据时,用其正确决定的比例作为效度指标的一种方法。,效标成绩,测验预测,失败,成功,成功,失误(,10,),命中(,45,),失败,命中(,30,),失误(,15,),第四单元 影响效度的因素,一、测验本身的因素,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表,三、样本团体的性质,四、效标的性质,一、测验本身的因素,1,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2,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如是非题,),;,3,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4,测验长度要恰当,即要有一定的测题量;,5,测题的排列按,先易后难,顺序。,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表,(,一,),主试的影响因素,标准化,预测效度的时间间隔,测验情境,(,二,),被试的影响因素,三、样本团体的性质,(,一,),样本团体的异质性,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小,测验效度就越低;,(,二,),干涉变量,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智力、动机、兴趣、职业和任何有关的特征不同,同一测验的效度也会有很大不同。,四、效标的性质,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的关系是否线形,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的前题是假设两个变量的关系是线性的分布。,效标测量的可靠性即效标测量的信度。,真题练习,200705-105,、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有,(,)。,A,专家判断法,B,双向细目表法,C,统计分析法,D,经验推测法,200711-102,、效度具有相对性,因此在评鉴测验的效度时,必须考虑测验的()。(,A,)信度(,B,)目的(,C,)功能(,D,)长度,200711-103,、同,200705-105,200711-104,、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包括()。,(,A,)主试者的影响因素(,B,)测验情景,(,C,)被试者的影响因素(,D,)其他干扰因素,200711-105,、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包括,(,)。,(,A,)对测验本身的分析(,B,)测验间的相互比较,(,C,)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D,)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200806-58,、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的前提是假设两个变量的关系是()的分布。,A,)非线性 (,B,)线性 (,C,)抛物线 (,D,)正态曲线,ACD,BD,ABCD,ABCD,B,200806-107,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可表述为()。,A,)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充分条件,B,)信度是效度的充分条件,C,)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D,)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200806-108,、根据效标资料是否与测验分数同时获得,可将效标效度分为()。,A,)相容效度 (,B,)区分效度 (,C,)同时效度 (,D,)预测效度,200811-60,、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A),稳定性,(B),准确性,(C),可信度,(D),区分性,200905-57,、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划分由校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是()。,(A)相关法(B)区分法(D)命中率法(D)失误法,200905-119,、,同,200705-105,200911-35,、测验题目对有关行为取样的适用性是(,)。,(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效标效度(D)区分效度,201005-107,同,200711-102,201011-104,、效标效度可分为()。,P363,(,A,)相容效度(,B,)区分效度(,C,)同时效度(,D,)预测效度,CD,CD,B,B,A,CD,第五节 项目分析,第一单元 项目的难度,定义,计算方法,难度水平的确定,一、定义,难度,(difficulty),,顾名思义,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百分比,来表示:,(,公式,5-31),通过人数越多,(,即,P,值越大,),,难度越低,;,二、计算方法,(,一,),二分法记分的项目,(,公式,5-32),(,二,),非二分记分的项目,(,公式,5-34),三、难度水平的确定,(,一,),项目的难度,选择题目时,最好使试题的平均难度接近,0.50,,而各题难度在,0.50,士,0.20,之间。,选拔测验一般难度接近录取率,速度测验、难度测验,一般都应防止被试得满分,因为满分的意义是不明确的,选择题的难度应大于概率水平,是非题,0.75,最为合适,四选一的,0.63,最为合适,三、难度水平的确定,(,二,),测验的难度,如果被试样本具有代表性,对于中等难度的测验,其测验总分应该接近常态分配。,第二单元 项目的区分度,定义,计算方法,与难度的关系,一、定义,项目区分度,(item discrimination),,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项目,能将不同水平的被试区分开来。,区分度(,D,)的范围在,1.00,至,1.00,之间,有积极区分、消极区分和无区分作用三种类型。,二、计算方法,(,一,),鉴别指数,(,二,),相关法,(,一,),鉴别指数,根据测验总分取两端的人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一般取上下各占,27%,的人),D=P,H,P,L,步骤,按测验总分高低排列,确定高分组和低分组,一般是,27,分别计算,P,H,、,P,L,最后计算,D,(二)相关法,相关法:以项目分数与效标分数或测验总分的相关作为项目区分度指标。,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相关,积差相关,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关系密切,:,难度越接近,0.5,项目潜在的区分度越大,难度越接近,1.00,或,0,区分度越小,实际编制时,不能要求所有的项目难度都是,0.5,真题练习,200705-54,、项目区分度也叫(),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者的心理特征性的区分能力。,(,A,)难度 (,B,)鉴别力 (,C,)信度 (,D,)效度,200711-55,、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表示,,P,值越(),难度越低。,(,A,)大(,B,)低(,C,)小(,D,)接近于,0,200806-59,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一般来说,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度()。,(,A,)低 (,B,)一般 (,C,)高 (,D,)中等,B,A,C,第六节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第一单元 测验的目标分析,第二单元 测题的编写,第三单元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第一单元 测验的目标分析,一、测验的对象,二、测验的用途,三、测验的目标,第二单元 测题的编写,一、搜集资料,二、命题的一般原则,三、测题的编制要领,一、搜集资科,(一)已出版的标准测验,(二)理论和专家的经验,(三)临床观察和记录,二、命题的一般原则,(,一,),内容方面,(,二,),文字方面,(,三,),理解方面,(,四,),社会敏感性方面,三、测题的编制要领,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操作题,第三单元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一、合成测验,二、预测与项目分析,三、信度和效度考察,四、常模制定,五、编写指导手册,一、合成测验,(一)选择与审订试题,1,选择试题形式,2,审定题目,(二)测题的编排,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1,并列直进式:,2,混合螺旋式:,二、预测与项目分析,(,一,),预测,(,二,),项目分析,三、信度和效度考察,(,一,),信度,(,二,),效度,四、常模制订,五、编写指导手册,测验指导手册的内容有:,1,测验的目的和功用。,2,测验编制的理论背景,3,如何实施测验的说明。,4,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记分标准。,5,常模资料,6,测验的基本特征,真题练习,2009-,106、测题常见的排列方式有()。,(A)并列直进式(B)公共汽车式,(C)混合螺旋式(D)专列式,AC,第七节 心理测验的使用,第一单元 主试的资格,第二单元 测验的选择,第三单元 测验前的准备工作,第四单元 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第五单元 被试误差及控制方法,第六单元 测验的评分,第七单元 测验结果的报告,第一单元 主试的资格,一、知识结构,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三、职业道德,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保护个人隐私,第二单元 测验的选择,一、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二、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第三单元 测验前的准备工作,一、测验前的准备工作,二、测验中主试的职责,三、建立协调关系,第四单元 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一、指导语,二、时限,三、测验的环境条件,一、指导语,(,一,),对被试的指导语,1,如何选择反应形式,(,划“,”、口答、书写等,),;,2,如何记录这些反应,(,答卷纸、录音、录像等,),;,3,时间限制;,4,如果不能确定正确反应时该如何操作,(,是否允许猜测等,),;,5,例题,6,有时告知被试测验目的。,(,二,),对主试的指导语,二、时限,大多数典型行为测验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但在,最高作为测验,中,速度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测验的环境条件,首先必须完全遵从测验手册的要求;,其次是记录下任何意外的测验环境因素;,第三,在解释测验结果时也必须考虑这一因素。,第五单元 被试误差及控制方法,一、应试技巧与练习效应,二、动机与焦虑因素,三、反应定势,第六单元 测验的评分,一、原始分数的获得,二、原始分数的转换,一、原始分数的获得,为使评分尽可能客观,有三点要求,:,1及时而清楚地记录反应情况。,2要有一张标准答案或正确反应的表格,即记分键。,3将被试的反应和记分键比较,对反应进行分类。,二、原始分数的转换,第七单元 测验结果的报告,一、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二、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一、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根据心理测验的特点进行分析,不能把分数绝对化,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测验的结果轻易下结论,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其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为了对测验做出确切的解释,仅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信效度资料,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二、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不把测验分数直接告诉被试本人、家长、学校老师等,应告诉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保证当事人指导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使当事人知道自己和什么团体进行比较,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考虑测验分数会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练习题,200705-102,、测验指导语一般由()等内容组成。,(,A,)如何选择反应形式,(,B,)如何记录这些反应,(,C,)时间限制,(,D,)给例题,有时告知被试者测验目的,ABCD,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