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八章-排泄.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95831 上传时间:2025-05-1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排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八章-排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一、肾脏的功能 排泄,:是指机体通过某些器官把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分、无机物和进入机体的异物等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第一节 概 述,代谢,终产物,呼吸器官:CO,2,、少量水,消化道:胆色素、无机盐,皮肤:水、NaCl、尿素,肾脏:,尿,排泄的途径:呼吸器官、消化道、皮肤及,肾,肾的功能:,、,排除机体的代谢终产物及进入体内的异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体液渗透压。,、,生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1、尿量:正常约1500ml/d,少尿:100,400ml/d,无尿:100ml/d以下,多尿:2500ml/d以上,2、尿的理化特性,pH值:5.0,7.0;4.5,8.0,比重:1.015,1.025;1.001,1.035,渗透压:可波动于30,1400mOsm/L,二、尿量与尿的理化性质,(一)肾单位和集合管,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近端小管,髓袢细段,远端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降支粗段,远曲小管,髓袢,三、肾脏的结构特点,滤 过,重吸收,分 泌,(原尿),(终尿),(三)近球小体,近球细胞:,分泌,肾素,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球外系膜细胞:,功能不清,(近球细胞),四、肾脏的血液循环特征,肾皮质:肾血流量的94%、实现泌尿功能,肾髓质:,肾血流量的,6%,1、血流量大,1200ml/min.,2、血流分布不均,(一)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3、两次毛细血管网,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压力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压力低,有利于肾小管重吸收),1、自身调节,肾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0kPa),之间变动时,肾血流量能维持相对的稳定。,(二)肾血流量的调节,“肌源学说”,入球小动脉口径大小,肾动脉血压高低,2、神经和体液调节,1)神经的调节,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素分泌,肾血流减少,保证心、脑等器官血供。,肾神经(,12,2,)属交感神经,一般情况下,对肾血流无明显的作用,胸腔内容量感受器(),剧烈运动、环境温度,休克、缺氧、中毒,Adr、NE、ADH等,肾血管收缩,PGE,2,、,PGI,2、,Ach和心房利尿钠肽,则舒张肾血管,2),体液调节,第二节,尿生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皮质,髓质,输尿管,肾 盂,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份,和,小分子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1、滤过膜的组成,内层:毛细血管内皮层,外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中间层:,基膜,(一)滤过膜-滤过的结构基础,50-100nm,4-8nm,4-14nm,滤液,(原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内层,上皮细胞,裂孔,窗孔,2、滤过膜通透性-,选择性滤过,机械屏障:,分子量 70000的物质滤过。,电学屏障:滤过膜的三层中,每层都有带负电的,糖蛋白。限制带负电荷的,大分子物质,滤过。,3、滤过面积:,成人两肾总的滤过面积约为1.5。,正常情况下,两肾全部肾小球都起滤过作用,滤过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二)有效滤过压(EPP)-,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胞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入球端:EFP=45-(25+10)=10mmHg,出球端:EFP=45-(35+10)=0mmHg,只有有效滤过压为零前的一段,毛细胞血管才产生滤过作用。有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长度取决于有效,滤过压下降的速率。,EFP下降速率血桨胶渗压上升速度,(三)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1、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125ml/min),一昼夜滤液量 180L,=,=,2、滤过分数(FF),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FF=,GFR,肾血浆流量,125,660,0.19,正常值:0.18 0.20,表明:流经肾脏的血浆约1/5形成原尿。,肾小球肾炎,滤过膜结构受损,机械屏障作用,带负电糖蛋白,电学屏障作用,血浆白蛋白进入滤液,血尿,蛋白尿,(1)通透性,(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红细胞进入滤液,急性肾小,球肾炎,活动的肾,小球数目,尿量,(少尿),有效滤过面积,(2)面 积,(1)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BP为80,180mmHg时,随BP,肾血流量稳定,滤过率稳定,尿量不变。,BP为80,50mmHg时,随BP,肾血流量,滤过率,尿量。,BP为,160-180mg/100ml,尿中见糖,肾糖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血糖正常值:80-120mg/100ml,葡萄糖吸收极限量:,人的两肾全部近球小管在单位时间内能重吸收葡萄糖的最大量,男性为20.95mmol/min(0.375g/min),女性为16.78mmol/min(0.3g/min),同向运转体的结合位点达饱和时,葡萄糖吸收极限量,(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因素,1、小管液中溶质浓度(主要因素),溶质浓度,渗透压,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含量增多,渗透压增高,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现象。如,糖尿病人血糖,静注20%甘露醇,。,2、肾小球滤过率,球管平衡: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球小管的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70。与Na,+,的恒定比率重吸收有关。,生理意义: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发生大幅变化。,机制:与管周cap血压、血浆胶渗压改变有关,肾小球滤过率,水、Na,+,的重吸收,滤过率达65%,70%,管周毛细血管的血压、胶体渗透压,重吸收的动力,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排入到小管液中去的过程。,(一)H,+,分泌,部位,-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均有分泌H,+,功能,但主要在,近端小管,。,方式,-H,+,-Na,+,交换:H,+,的分泌与Na,+,重吸收呈逆,向转运,二者相互联系。,意义,-每分泌一个H,+,,可重吸收一个Na,+,和一个HCO,-,3,回血,,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远曲小管、集合管除,H,+,-Na,+,交换外,还有,K,+,-Na,+,交换,二者间存在,相互竞争抑制,关系。,(二)K,+,的分泌,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动力:,Na,+,重吸收,小管内电位降低,形成K,+,分泌的动力,方式:,Na,+,-K,+,交换-K,+,的分泌与Na,+,重吸收相关联。,K,+,-Na,+,交换与H,+,-Na,+,交换有竞争抑制作用。,K,+,-Na,+,交换增强时,H,+,-Na,+,交换减弱。反之亦然。,人体,酸中毒时,,H,+,生成增多,H,+,-Na,+,交换增强,K,+,-Na,+,交换减弱,,血钾增高。,与临床,人体,碱中毒时,,H,+,-Na,+,交换减弱,K,+,-Na,+,交换增强,排出的钾增多,,血钾降低。,原发性高钾血症,时,K,+,-Na,+,交换增强,H,+,-Na,+,交换减弱,,伴酸中毒,的出现。,(三)NH,3,分泌,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由谷氨酰胺脱氨生成。,若小管液中PH低,NH,3,易向小管液扩散,同时与H,+,结合,使小管液中NH,3,和H,+,浓度,又促进NH,3,和H,+,的分泌。促进排H,+,及HCO,3,-,的重吸收。,NH,3,+H,+,=NH,4,+,意义:对维持血浆 NaHCO,3,的浓度即,排氨替碱,,,进而维 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四)其他物质的分泌,血肌酐水平是判断肾功能的一个指标,四、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原尿的渗透压与血浆基本相同。,一、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集合管,抗利尿激素,对水通透性,高,低,尿量少,尿浓缩,尿量多,尿稀释,(,其周围肾组织液为高渗透压区域),当低渗小管液,水重吸收,多,少,关键,肾髓质渗透压(浓度)梯度的形成和保持,血液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排出的尿渗透压血浆,称为高渗尿,表明尿被浓缩。,排出的尿渗透压失盐,大量出汗,大量饮清水,(水利尿),大量输液,大失血,反射性,抑制性冲动,反射性,兴奋性冲动,(1)血桨晶体渗透压改变,(2)循环血量改变,1)主要因素及其调节过程:,2)调节特点:,负反馈调节机制。,3)生理意义:保持内环境水和电解质平衡。,水利尿:,大量饮清水,使,血桨晶体渗透压,下降,,反射性,使,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肾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现象,称为水利尿,三、醛固酮,来源: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的细胞分泌,作用:,促进肾远、集对Na,+,、水和Cl,-,的重吸收,促进K,+,和H,+,的,分泌。,即保钠排钾间接保水,(一)醛固酮的作用,(二)醛固酮分泌的调节,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ANG,ANG,ANG,肾素分泌的调节,肾动脉灌注压,入球小A,牵张感受器,流经,致密斑感受器,交感N,(+)释放NE,肾素分泌,1)肾内机制,2),神经机制,3)体液机制,下降,升高,兴奋,抑制,增多,减少,小管液Na,+,含量,减少,增多,近球细胞,(+),肾素释放,增多,血液中,Adr、NE,使肾素释放增多,2、血K,+,和Na,+,的浓度,血K,+,升高和或Na,+,降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合成、分泌,球状带对血K,+,变化更为敏感,血K,+,升高0.5mmol/L刺激分泌活动便增强,四、心房钠尿肽,源自心房肌细胞合成分泌,分泌刺激的主要因素:心房壁受牵拉,作用:促进钠、水排出;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机制:,2)抑制集合管重吸收NaCl,3)抑制肾素、醛固酮、ADH分泌,1)舒张入球小A.,使GFR,小结,肾排泄功能通过,“三步曲”,,以,肾单位,为,最小功能单位,实现,有效维持内环境稳态,故肾脏有,内环境稳态调节器,之称,其生理意义表现在:,1)保留有用物质,排泄代谢产物以净化内环境2)保持体液渗透压和容量的稳定3)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4)其内分泌功能与其它器官的功能密切相关,第五节 尿的排放,(一)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盆神经,:副交感神经,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尿。,腹下神经,:属于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内 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阴部神经,:属躯体神经,兴奋,时使尿道外括约肌收缩,。,(二)排尿反射,膀胱内压,牵张感受器(+),脊髓骶段初级排尿中枢(+),盆N(+),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驰,尿道外括约肌松驰,尿液排出,尿液剌激后尿道反射性,阴部N(-),特点:存在正反馈,1、过程,2、异常表现,溢流性尿失禁,尿潴留,尿频、急、痛,小儿遗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