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生物复习第2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ppt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295571 上传时间:2025-05-18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6.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复习第2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2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高考总复习 生物,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单元种群和群落,第2讲群落结构和演替,第1页,最新考纲,1.群落结构特征(,)2.群落演替(,)3.试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第2页,1群落中4种种间关系,(1)捕食:一个生物以另一个生物为食种间关系。,(2)竞争:大多数情况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被淘汰。,(3)寄生:大都为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居一起,双方有利,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第3页,2两种群落结构,(1)垂直结构: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分层原因是阳光,决定动物分层原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水生群落分层决定原因是光、温度、氧气垂直分布。,(2)水平结构:特点是斑块性和镶嵌性。,3两种演替类型,(1)初生演替: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裸岩、沙丘、湖底等地方开始演替。,(2)次生演替: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演替。,第4页,4两个必清,(1)影响山上山下和南北地域植被分布主要原因温度;东西地域植被分布主要原因水分。,(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一样于自然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第5页,课前导学,1,群落及物种组成,知识点一群落结构,第6页,(2)物种组成,群落_是区分不一样群落主要特征。,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_多少。,b惯用统计方法:_法和_法。,物种组成,物种数目,记名计算,目测预计,第7页,2,群落种间关系连一连,【答案】,b,d,a,c,第8页,3,群落空间结构,第9页,(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类型,A图:_;B图:_。,(2)依据图示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主要原因,A图:,植物分层:_。,动物分层:_。,B图:地形改变、_、_差异、_不一样、生物本身生长特点不一样以及人与动物影响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阳光,栖息空间和食物,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第10页,小题通关,思索判断:,(1)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应种间关系是竞争。(),(3)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能够出现在森林群落中。(),(4)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是豌豆和杂草。(),(5)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显著分层现象。(),第11页,(6)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动物含有分层现象。(),(7)乔木层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水平结构。(),(8)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生物分布,组成群落水平结构。(),(9)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原因之一。(),【答案】,(1),(2),(3),(4),(5),(6),(7),(8),(9),第12页,课前导学,1,概念:,伴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_代替过程。,2,演替类型,知识点二群落演替,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特点,时间长,演替_,_,演替快速,实例,在_、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演替,在_草原、弃耕农田上发生演替,另一个群落,迟缓,时间短,沙丘,火灾过后,第13页,3,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演替为例),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1)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一样于自然演替_和_进行。,(2)有利于群落演替人类活动:_等(举一例)。,(3)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活动:_等(举一例)。,苔藓阶段,灌木阶段,速度,方向,退耕还林(合理即可),围湖造田(合理即可),第14页,小题通关,1思索判断:,(1)在退化林地上经过20年形成自然恢复林属于初生演替。(),(2)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地带。(),(3)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4)次生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速度快。(),(5)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群落演替按照不一样于自然演替速度进行。(),(6)演替到达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改变。(),【答案】,(1),(2),(3),(4),(5),(6),第15页,2,(年辽宁鞍山模拟),巨尾桉含有速生、高产特点,某地域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个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以下叙述正确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抵抗力稳定性高,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它林木有利于改进该地域环境,第16页,【答案】,D,【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降低,B错误;巨尾桉林物种比较单一,比天然林抵抗力稳定性低,C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它林木,使物种多样性提升,增加了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于改进该地域环境,D正确。,第17页,四种种间关系比较,第18页,第19页,种间关系两组易混同概念,(1)捕食与竞争,竞争是不一样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标。,捕食则是一个生物以另一个生物为食,目标是取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本身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个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个生物以同种生物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第20页,(2)生存斗争与竞争关系,范围关系: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生存斗争既包含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又包含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关系。以下列图所表示: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第21页,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行为属于捕食吗?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应种间关系是什么?,提醒:,不属于。属于种内斗争;竞争。,第22页,1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个小鸟吃口腔内小虫,当敌害来暂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以下相关上述生物之间关系叙述中,不正确是(),A敌害与鳄鱼之间属于捕食关系,B鳄鱼与小虫之间属于寄生关系,C鳄鱼与小鸟之间属于种间互助关系,D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类型,第23页,【答案】,D,【解析】,由敌害来暂时,鳄鱼逃走可判断,敌害可能是鳄鱼天敌,二者含有捕食关系,A正确;小虫生长在鳄鱼口腔内,二者可能属于寄生关系,B正确;小鸟吃鳄鱼口腔内小虫,当敌害来暂时,鸟惊飞通知鳄鱼敌害降临,二者属于种间互助,C正确;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错误。,第24页,2如图为美国大雾山不一样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分布曲线,其中a、c、f、g是叶蝉,b、d是啮虫,e是芜菁。以下分析正确是(),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曲线分析,第25页,A图中显示出群落含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不一样种昆虫只局限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起源相关,C图示表明群落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D同一海拔高度分布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答案】,B,【解析】,不一样海拔高度种群分布不一样,属于群落水平结构,图中数据不能显示群落含有垂直结构,A项错误;不一样种昆虫只局限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起源相关,B项正确;随机分布是指种群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空间结构,C项错误;同一海拔高度昆虫种类和物种个体数量不一样,它们之间会存在竞争关系,D项错误。,第26页,巧辨3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时性改变(同增同减)。,(2)捕食曲线不一样时性改变,“,此消彼长,”,(不会造成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判断:,第27页,依据两条曲线关系判断:捕食者伴随被捕食者改变而改变,图中A先到达最多,B随即才到达最多,即曲线B伴随曲线A改变而改变,故B捕食A。,依据最大个体数判断:被捕食者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个体数,故由图中A最大个体数多于B,也可推出B捕食A。,(3)竞争曲线看最终止果,一个数量增加,另一个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醒两种生物有共同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两种生物生存空间、食物重合范围。,第28页,1群落演替5大原因,(1)环境不停改变,为群落中一些物种提供有利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本身不停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因为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停发生改变。,(5)人类活动干扰。,群落演替,第29页,2,群落演替3个阶段,(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2)竞争平衡阶段:经过种内斗争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物种,在利用资源上到达相对平衡。,(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经过捕食、竞争等,共同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愈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物种组成和数量百分比,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第30页,3,群落演替类型,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毁灭了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它繁殖体地方,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时间,经历时间长,经历时间短,速度,迟缓,较快,影响,原因,自然原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和冰川泥上进行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草原上发生演替,第31页,4.群落演替4个特征,(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朝着一定方向、含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改变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或可测,普通都能够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与环境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逆改变,稳定性越来越高。,第32页,关于群落演替3个易错点,(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个,“,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演替是不可逆,演替是生物与环境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逆改变,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群落为发展顶点。,第33页,1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以下叙述正确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地方开始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森林阶段,C乙群落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一个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群落结构相同,考查群落演替类型判断,第34页,【答案】,C,【解析】,森林被全部砍伐时,物种丰富度并非为,“,0,”,,A错误;在一些条件不宜地方,即使时间允许,群落演替也未必能到达森林阶段,B错误;第,N,年时,甲、乙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未必相同,D错误。,第35页,2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改变曲线,以下相关分析不正确是(),考查群落演替过程和特点,第36页,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改变情况,【答案】,A,第37页,【解析】,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停提升,最终趋于稳定,所以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关系,B项正确;在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停提升,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所以图丙可表示该地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关系,C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所以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改变情况,D项正确。,第38页,“,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第39页,试验理论,1,试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但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良好栖息场所。,(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预计法。,试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第40页,2,试验流程,(1)提出问题:如不一样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2)制订计划:包含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3)实施计划,准备:制作取样器,统计调查地点地形和环境主要情况。,取样:选择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采集小动物: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对采集小动物分类并做好统计。,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搜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数据。,第41页,(4)得出结论,组成不一样群落优势物种是不一样,不一样群落物种丰富度是不一样。,普通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展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第42页,方法透析,1从不一样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搜集小动物。搜集小动物时,依据土壤中生物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搜集。,3从相同营养土壤中采集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第43页,诊疗小练,1,(年重庆月考),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总数以下表,以下相关叙述正确是(),A.表中信息说明群落含有垂直结构,B不一样土层中小动物分布与光照无关,土层,物种数,个体总数,05 cm,11,79,510 cm,4,20,1015 cm,3,13,第44页,C不一样土层中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答案】,A,【解析】,表中结果显示,在垂直方向上不一样土层中分布有不一样种类物种,这表达了群落垂直结构;不一样土层中小动物分布与光照相关;小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土壤中蚯蚓是分解者;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标多少,某个物种个体数量降低,只要该物种不消失,就不会影响物种丰富度。,第45页,2,(年黑龙江鹤岗测试),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试验中惯用两种装置,以下叙述错误是(),第46页,A甲装置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目标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惯用于对体型较小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土壤动物能够放入体积分数为70%酒精溶液中,【答案】,C,第47页,【解析】,由题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习性采集;甲装置中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目标是便于空气流通,便于小动物采集;乙装置通惯用于对体型较小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乙装置采集土壤动物能够放入体积分数为70%酒精溶液中。,第48页,第49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