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课件.ppt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10295567 上传时间:2025-05-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本文档共67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心律失常处理的原则,要考虑的问题:,是哪一种心律失常?,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是否存在诱发因素?,处理的原则:,基础疾病,基础状态和诱发因素的处理,循征医学的证据,相应指南的建议,与具体患者的情况相结合,处理心律失常不能只着眼于心律失常本身,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急诊处理原则,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终止心律失常:有些心律失常本身可造成非常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终止心律失常成了首要和立即的任务。有些心律失常没有可寻找的病因,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唯一的治疗目标就是使其终止。,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些心律失常不容易立刻终止,但快速的心室率会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减慢心室率可使病人情况好转,如快速房颤、房扑。,处理与心律失常有关的问题,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指南,目前欧美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急诊应用的指南:,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2005AHA心肺复苏指南,2006ACC/AHA/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ACCP围术期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胺碘酮应用指南,2004ACC/AHA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05年ESC急性心衰指南等相应章节,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简介,5,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指南,我国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急诊应用的指南:,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2004年胺碘酮应用指南,2004年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指南,2006年心房颤动:目前的治疗和建议,6,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200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关于药物的使用:优先原则,在心脏骤停中,基础心肺复苏和早除颤是第一位重要的,用药是第二位重要的,在心脏骤停的治疗中,没有很强的证据支持药物的使用,在CPR和除颤之后,抢救者可以开始建立静脉通道,考虑药物治疗,建立高级气道,7,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应用,关于利多卡因,阻滞剂,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关于联合用药,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多通道作用,钾通道阻滞(III类药物),:,钠通道阻滞(轻度),钙通道阻滞(轻度),非竞争性抑制a、b肾上腺素能受体,胺碘酮的作用特点,9,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在急诊的适应症,在室颤/无脉搏室速中改善电治疗的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室速,快速房颤伴心衰时控制心室率,其他措施无效或有禁忌时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用其他药物无效或有禁忌时,10,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ARREST试验结果:,胺碘酮与安慰剂对入院存活率的疗效,所有患者,室颤 心脏停搏或,PEA转成室颤,ROSC,无ROSC,患者的入院存活率%,胺碘酮,安慰剂,1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ARREST:从发现到接受研究药物的时间对患者存活率的影响,患者的入院存活率%,1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ALIVE,试验结果,试验药物对入院存活率的影响,入院存活率,P=0.009,P=0.04,P=0.04,P=0.03,P=0.08,1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ALIVE,试验结果,试验药物对入院存活率的影响,入院存活率,早用药组:派遣至用药24分钟,晚用药组:派遣至用药24分钟,193分,194分,327分,315分,时间作用:p0.001 药物作用:p=0.005 时间与药物相互作用:p=0.26,1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2004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指南,室颤和无脉搏的室速,15,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无脉搏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节选),16,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胺碘酮已被证明可以改善院外心肺复苏患者的入院存活率,并证实此种作用好于利多卡因,因此胺碘酮用于持续室速和室颤可以改善电转复的效果。,在室速或室颤造成心脏骤停时,经常规心肺复苏、应用肾上腺素和电复律无效的患者,在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下应首选静脉胺碘酮,剂量是300 mg,稀释后10分钟静注完毕,,然后再次电复律,。,17,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期应用,负荷剂量+静脉滴注维持,静脉负荷:,150 mg,,用,5%,葡萄糖稀释,,10,分钟注入。,1015,分钟后可重复,150 mg,静脉维持:,1 mg/min,,维持,6,小时;随后以,0.5 mg/min 维持18,小时,第一个,24,小时内用药一般为1200mg,最高不超过,2000 mg(2200mg),复发或对首剂治疗无反应,可以追加负荷量,静脉胺碘酮的使用最好不要超过34天,1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2004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指南,持续室速,19,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建议:IIa类,稳定的持续单形性VT 患者可首先给予静脉注射普鲁卡因胺(或一些欧洲国家应用缓脉灵)(证据级别:B),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VT 患者,如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普鲁卡因胺或其它药物后复发,建议静脉给予胺碘酮(证据级别:C),对于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反复发作的持续单形性VT,经静脉导管起搏终止可能有用(证据级别:C),20,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应用,如何判定疗效?,胺碘酮应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发作,因此不应以终止效果判断疗效,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决定其疗效出现可能较慢,往往需要到口服维持量时才能看出效果,如果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即使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也应坚持使用,只要发作减少,发作时间缩短,室速的发作频率减慢,就应视为有效,胺碘酮在恶性心律失常中停药的原因多是副作用,2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新的试验,“Intravenous lidocaine versus intravenous amiodarone(in a new aqueous formulation)for incessan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Somberg JC,Bailin SJ,Haffajee CI,et al.Am J Cardiol 2002;90(8):853-9,.,目的:评价静脉胺碘酮在电转复无效的无休止室速中的疗效,方法:双盲平行研究。患者随机接受水溶胺碘酮制剂(150mg2次静注)或利多卡因(100mg2次静注继以24小时维持)。首次治疗方法不能终止室速,则交换用药。,结果:,29例,胺碘酮组18例,利多卡因组11例。2组基线资料无差异。,VT 即时终止胺碘酮组14 例(78%),利多卡因组 3(27%)(p 0.05).,1小时后胺碘酮组 12例(67%),利多卡因组 1 例(9%)生存且无室速(p 0.01).,胺碘酮组33%无效,利多卡因组 91%,24小时生存率胺碘酮组39%,利多卡因组 9%(p 0.01).,与药物有关的低血压胺碘酮组少于利多卡因组,结论:This study found that amiodaron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lidoca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hock-resistant VT.,2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静脉胺碘酮的疗效,疗效,:,(,2001,年杨艳敏等),2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2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无休止的室性心动过速,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建议:I 类,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反复发作或无休止的VT,,推荐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或,胺碘酮,,随后给予阻滞剂并血运重建(证据级别:),IIa 类,反复发作的或无休止的单形性VT,静脉给予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及消融治疗有效(证据级别:),IIb 类,室性心动过速风暴的患者,静脉胺碘酮和阻滞剂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有效(证据级别:),反复发作或无休止的VT,可考虑超速起搏及全身麻醉(证据级别:),反复发作或无休止的VT,可考虑脊髓调节(Spinal cord modulation)(证据级别:),25,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的心律失常,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不稳定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单形性的、EF 值正常,,可使用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单形性的、EF 值低,推荐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胺碘酮150mg 静推,推注时间大于10 分钟;,或利多卡因0.50.75mg/kg 静推),多形性的,同时基线QT 正常,应强调纠正缺血及电解质紊乱。,可随后或同时给予阻滞剂或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或索他洛尔,多形性VT 同时EF 值低,推荐给予胺碘酮150mg,推注时间大于10 分钟,,或利多卡因0.50.75mg/kg 静推,多形性VT,如果基线QT 间期延长,应强调纠正电解质紊乱,其它处理措施包括:镁剂、超速起搏、异丙肾上腺素、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26,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心房颤动药物控制心室率:急性静脉用药,2006ESC/ACC/AHA房颤治疗指南,类:,1,、持续和永久性房颤在休息状态下应用药物控制室率:,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B,),2,、对于不伴有,WPW,的快室率患者,推荐静脉应用,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但对于低血压或者存在心衰的病人应慎用(,B,),3,、无经旁路前传的房颤者合并心衰时需要控制室率推荐静脉应用洋地黄和胺碘酮(,B,),4,、对于活动时因房颤产生症状的患者,应调整药物使其活动时的室率在生理范围(,B,),5,、口服地高辛对于控制心衰及左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心室率是有效的(,C,),27,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心房颤动药物转复,2006ESC/ACC/AHA房颤治疗指南,药物,给药途径,适应症,证据水平,证实有效的药物,多非利特,口服,A,氟卡胺,口服,A,依布利特,静脉,A,普罗帕酮,口服、静脉,A,胺碘酮,口服、静脉,a,A,疗效较差的药物,普鲁卡因胺,静脉,b,C,双异丙吡胺,静脉,b,B,奎尼丁,口服,b,B,不应使用的药物,地高辛,口服、静脉,A,索他洛尔,口服、静脉,A,发作7天内的房颤药物转复,2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应用,用药注意:,不同病人用量、反应均不同,要因人而异,要在严密的临床和心电图监护下应用,剂量要准确,最好用输液泵,注意避免静脉炎,最好用中心静脉给药,用药期间,应该进行心电图监测,每日常规做心电图,测量各项参数,定期测定电解质,每日记录胺碘酮的静脉用量,口服用量,合计用量和累计总量(每日合计用量之和),29,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静脉与口服转换,没有严格的药理学试验指导静脉与口服的接替方法,静脉应用的时间越长,剂量越大,口服的开始剂量越小,静脉用药一般3-4,天,可以考虑从静脉使用的当天就开始口服,如果患者不具备口服的条件,可以延长静脉的使用时间。,30,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安全性,静脉胺碘酮最常见的副作用,低血压,静脉炎,肝功能损害,3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32005年连续1487名静脉使用胺碘酮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17.7%,ALT升高超过2倍正常值上限为14.8%,升高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为8.7%,大部分为轻度升高。,男性更容易发生肝损害。,肝功能损害发生在静脉胺碘酮后的3.62.4 天,提示可在用药后的3天复查肝功能。,肝功能轻度损害者减量或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后可在数天内恢复正常。,3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重度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除性别外,未见明确临床预测因素。,停药及使用护肝药物后,可使肝功能好转,但恢复期相对较长。,3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需干预的严重低血压的发生率低(0.33%)。,原因:负荷量较前减少(300mg减至150mg),推注时间较以往延长(10分钟以上缓慢静注或30分钟内泵入),有效地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处理:停用或者减量胺碘酮,将能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必要时可使用多巴胺对症处理。,3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不良反应,需要干预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仅有7例,发生率为0.58%。,本研究有1例发生过敏反应,提示静脉胺碘酮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35,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安全性,关于低血压,虽然胺碘酮本身有一定的血管舒张作用,但产生低血压主要是助溶剂所致,与静脉推注速度有关,推注时间大于10分钟很少发生,如果不是十分紧急,尽量减慢负荷量的速度,可考虑在2030分钟内静点,36,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安全性,关于肝脏副作用:,胺碘酮为脂溶性,需要溶酶增加其融解,静脉胺碘酮的肝脏副作用主要系吐温80所致,除肝脏症状外,GPT明显升高。,可致命,需要立即停药,给予保肝作用,慢性口服者肝脏损害少见。应定期复查肝功,37,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安全性,关于QT间期,短期内使用静脉胺碘酮主要是发挥I,II,IV类作用,QT延长不明显,长期使用可有QT延长,但若不合并其他因素,很少产生扭转性室速,关于心动过缓,使用胺碘酮后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动过缓,合用-阻滞剂后更加明显,一定程度的窦性心动过缓,不合并症状,可以观察,不要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注意除外其它心动过缓的因素,如房室阻滞,3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胺碘酮的应用,关于利多卡因,阻滞剂,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关于联合用药,39,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持续室速:疗效比较,“Intravenous lidocaine versus intravenous amiodarone(in a new aqueous formulation)for incessan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Somberg JC,Bailin SJ,Haffajee CI,et al.Am J Cardiol 2002;90(8):853-9,.,目的:评价静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电转复无效的无休止室速中的疗效,方法:双盲平行研究。患者随机接受水溶胺碘酮制剂(150mg2次静注)或利多卡因(100mg2次静注继以24小时维持)。首次治疗方法不能终止室速,则交换用药。,结果:,29例,胺碘酮组18例,利多卡因组11例。2组基线资料无差异。,VT 即时终止胺碘酮组14 例(78%),利多卡因组 3(27%)(p 0.05).,1小时后胺碘酮组 12例(67%),利多卡因组 1 例(9%)生存且无室速(p 0.01).,胺碘酮组33%无效,利多卡因组 91%,24小时生存率胺碘酮组39%,利多卡因组 9%(p 0.01).,与药物有关的低血压胺碘酮组少于利多卡因组,结论:This study found that amiodaron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lidoca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hock-resistant VT.,40,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利多卡因的应用现状,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最初是基于动物研究以及该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制室性期前收缩和防止室颤的应用推论,两项研究显示利多卡因对于终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相对疗效不好,另外两项研究还发现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要比静脉注射普鲁卡因胺或者静脉注射索他洛尔效果差,荟萃分析显示,AMI应用利多卡因可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增加死亡率,虽然利多卡因仍被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来治疗电击难治性室颤或无脉搏的室速,但支持其疗效的证据很差并且方法学上显得弱(仅6、7和8级),4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2004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指南,持续室速,4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建议:IIb 类,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VT 患者,特别是与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相关的,可首先静脉给予利多可因。,(证据级别:C),III 类,对于不明原因的宽QRS 波心动过速,特别是有心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钙通道阻断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证据级别:C),4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的心律失常,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不稳定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单形性的、EF 值正常,,可使用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单形性的、EF 值低,,推荐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胺碘酮150mg 静推,推注时间大于10 分钟;,或利多卡因0.50.75mg/kg 静推,),多形性的,同时基线QT 正常,应强调纠正缺血及电解质紊乱。,可随后或同时给予阻滞剂或,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或索他洛尔,多形性VT 同时EF 值低,,推荐给予胺碘酮150mg,推注时间大于10 分钟,,或利多卡因0.50.75mg/kg 静推,多形性VT,如果基线QT 间期延长,,应强调纠正电解质紊乱,其它处理措施包括:镁剂、超速起搏、异丙肾上腺素、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4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2004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指南,室颤和无脉搏的室速,45,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200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中关于利多卡因的意见,利多卡因使用历史较长,医生较为熟悉,副作用较其他药物相对少见。所以还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的抗心律失常药使用,但是在心脏骤停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利多卡因的疗效都没有证实,利多卡因应该作为胺碘酮的替代治疗(未确定类).,46,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心肺复苏中胺碘酮的应用,关于利多卡因,阻滞剂,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关于联合用药,47,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阻滞剂在急诊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迄今为止没有单纯使用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大规模临床试验,阻滞剂除了抗心律失常作用外,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抗高血压,长期使用改善心功能,减少死亡,猝死等作用。循证医学的材料很多,阻滞剂对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儿茶酚胺的拮抗作用在心律失常中可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各种指南中均肯定阻滞剂在心律失常中的治疗作用,阻滞剂是抗心律失常治疗联合用药的重要组分,4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心房颤动药物控制心室率:急性静脉用药,2006ESC/ACC/AHA房颤治疗指南,药物,推荐强度,证据级别,主要副作用,无旁道时的心率控制,阻滞剂,钙拮抗剂,I类,I类,C,B,BP,传导阻滞,HR,HF,哮喘,BP,传导阻滞,HR,HF,无旁道时的心率控制,胺碘酮,IIa类,C,BP,肺毒性,甲低,甲亢,视神经炎,角膜色素沉着,窦缓,华法林相互作用,合并心力衰竭,洋地黄类,胺碘酮,I类,IIa类,B,C,地高辛中毒,传导阻滞,,HR,同上,49,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药物控制围术期房颤心室率,ACCP围术期房颤处理指南,术后房颤或房扑,不需要紧急转复,没有抗凝禁忌症者,推荐使用,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药物控制心室率。这一推荐是基于术后存在高肾上腺素能状态,而,受体阻滞剂对肾上腺素能张力有作用,(推荐级别,B;证据水平,低;净效益,中等).,50,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抗心律失常药,除了阻滞剂外,现在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疗效都没有经随机临床试验证实,除 阻滞剂外,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应作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预防SCD 的主要治疗方法,抗心律失常药只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作为辅助治疗,由于抗心律失常药潜在的副作用,应慎重使用,5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的心律失常,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积极的血运重建以及阻滞剂的应用使VF(出现在ACS 发生48 小时之内)的发生率降低,应用利多卡因进行预防可以减少ACS 的VF 发生率,但可导致心动过缓而使死亡率增加,因此目前已经很少采用,AMI 时使用阻滞剂可预防VF 的发生,对于适合的病例,应鼓励使用。,低镁血症和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导致VF,应积极纠正,最近的一项随机临床研究,AMI 后LVEF40%并有HF 表现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eplerenone,可将SCD 的风险降低37%,5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建议:I 类,持续的多形性VT 伴血液动力学异常,推荐进行在适当镇静下给予直流电复律(证据级别:B),复发的多形性VT,静脉应用阻滞剂有效,尤其是可疑心肌缺血时(证据级别:B),复发的多形性VT,在除外先天性或获得性LQTS 所致的复极异常时,静脉给予负荷量胺碘酮有效(证据级别:C),多形性VT 患者,在不能除外心肌缺血时,应考虑急诊冠脉造影及血运重建(证据级别:C),建议:IIb类,多形性VT,特别是与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相关的患者,可给予静脉利多卡因(证据级别:C),5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心肺复苏中胺碘酮的应用,关于利多卡因,阻滞剂,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关于联合用药,55,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心功能正常时稳定单形室速的可选药物之一,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取消了在室颤/无脉搏室速中的指征,索他洛尔:,非首选药物,可用于持续单形室速,Tdp发生率0.1%,56,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的心律失常,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不稳定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单形性的、EF 值正常,可使用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单形性的、EF 值低,推荐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胺碘酮150mg 静推,推注时间大于10 分钟;或利多卡因0.50.75mg/kg 静推),多形性的,同时基线QT 正常,应强调纠正缺血及电解质紊乱。可随后或同时给予,阻滞剂或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或索他洛尔,多形性VT 同时EF 值低,推荐给予胺碘酮150mg,推注时间大于10 分钟,或利多卡因0.50.75mg/kg 静推,多形性VT,如果基线QT 间期延长,应强调纠正电解质紊乱,其它处理措施包括:镁剂、超速起搏、异丙肾上腺素、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57,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建议:IIa类,稳定的持续单形性VT 患者可首先给予静脉注射普鲁卡因胺,(或一些欧洲国家应用缓脉灵)(证据级别:B),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VT 患者,如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普鲁卡因胺或其它药物后复发,建议静脉给予胺碘酮(证据级别:C),对于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反复发作的持续单形性VT,经静脉导管起搏终止可能有用(证据级别:C),58,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反复短阵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建议:IIa 类,静脉胺碘酮、阻滞剂和,静脉普鲁卡因胺,(,或索他洛尔,或欧洲使用的ajmaline)治疗反复发作的单形性VT 有效,包括冠脉疾病相关的和特发性VT(证据级别C),主要指特发室速,特别是右室流出道室速,很少造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很少需要急性处理,根据临床情况和病因可以考虑射频治疗,59,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不应用于心肺复苏中室性心律失常,目前我国的说明书上仍有室性心律失常的适应症,但国外已经取消,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和不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房颤,60,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心房颤动的药物转复,药物,给药途径,适应症,证据水平,证实有效的药物,多非利特,口服,A,氟卡胺,口服,A,依布利特,静脉,A,普罗帕酮,口服、静脉,A,胺碘酮,口服、静脉,a,A,疗效较差的药物,普鲁卡因胺,静脉,b,C,双异丙吡胺,静脉,b,B,奎尼丁,口服,b,B,不应使用的药物,地高辛,口服、静脉,A,索他洛尔,口服、静脉,A,发作7天内的房颤药物转复,6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依布利特,多非利特:,用于终止近期发生(90天内)的房颤,有一定的扭转性室速的发生率,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可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控制快速房颤控制心室率,心功能不正常时慎用,6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心肺复苏中胺碘酮的应用,关于利多卡因,阻滞剂,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关于联合用药,6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抗心律失常联合用药,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十分重要,在电转复之前一般只用一种抗心律失常药,不主张续惯用药,不主张联合抗心律失常药,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促心律失常作用,在一种抗心律失常药无效后,下一项考虑一般是电转复,只有顽固的反复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才考虑联合用药,6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抗心律失常联合用药,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则界定怎样联合用药,基本是经验,一般认为:,同类药最好不要联合,如利多卡因与美西律,具有协同副作用的不要联合,如奎尼丁与胺碘酮,联合用药不要对心功能造成抑制,65,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抗心律失常联合用药,静脉胺碘酮和利多卡因,不必特别考虑减少每种药的剂量,顽固室性心律失常往往并发于冠心病,患者常有精神的高度紧张,交感神经兴奋,联合使用,-,阻滞剂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阻滞剂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使用,联合静脉胺碘酮和艾司洛尔,后者半衰期非常短,起效和停药都很方便,长期口服中,联合胺碘酮和,阻滞剂者很常用,66,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谢谢!,67,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急诊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