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养生论长寿的秘诀.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95552 上传时间:2025-05-18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养生论长寿的秘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新养生论长寿的秘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書式設定,書式設定,第 2,第 3,第 4,第 5,*,新养生论,-长寿的秘诀,朱光明,在人的一生中,有什么东西,最值得,我们珍,惜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财,富,,有的说,事业,,有的说,家庭,,有的说,爱,情,曾经有智者用1000000来比喻一生。,后面无数的0代表金钱、地位、权利、事,业、爱情、家庭、财富、孩子、房子,前面的,1代表着自己本人,也就是健康的,身子!,当自己这个1倒下了,后面所有的0,也就随之烟消云散。,有健康就有未来,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一切。,如此简单的道理人人皆知,但在0的诱惑之,下,人们却将这最宝贵最重要的健康抛之,脑后。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竞争激烈,无法顾及,殊不知此乃,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当健康亮起了红灯,遭致溃灭时,才发觉,一切,身外之物,竟是如此一文不值,毫无意,义,而,平淡得如空气一样的健康,才是人人,唯一追求,最现实,最重要,最宝贵的,,且是最难最难得到的,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更没有第二次来生!,王均瑶,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大肠癌,38岁,温州企业家王均瑶几年前英年早逝,其妻现在和该企业家曾经的司机结婚了,该司机说以前我认为我是帮老板打工,,现在才明白老板一直在为我打工!,上海均瑶牛奶公司的董事长王均瑶,38岁的时候就拥有了35亿的资产,可以说是业界的一个奇迹!别人想拥有的他都已拥有了,但可惜的是正当他事业走向辉煌的时候他的身体倒下了,直肠癌最终夺取了他的生命。他的老婆改嫁给他的司机,他的孩子也理所当然的成了别人的孩子,他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成了别人的东西!而这个男人开着他的车,住着他的房,抱着他的女人,不高兴的时候还要虐一下他的孩子,嘴里还要说:“王均瑶的一生就是为我打工的一生!”大家想一想,王均瑶的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很可悲?辛苦一辈子,连命都搭进去,最后却便宜了另一个男人!,南民,身家5亿,浙商富豪,年仅37岁,被称为又一个“王钧,瑶”!,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2010年1月2日于娟 被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期。随后逐渐转移到全身躯干骨。在健康状况稍好的时候,她把自己患癌症前的生活写成日记,取“活着就是王道”。4月19日凌晨3时,与癌症抗击到最后一刻的于娟离开了人世。享年32岁。,“,活着,就是,王道,”,人生无法重来,癌症?,和我,怎么会有关系,“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只有31,岁。,”,第一部分,生活习惯,1、瞎吃八吃,2、,暴饮,暴食,3、,嗜荤如命,,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其二就是,我很喜欢,吃海鲜,。,第二部分 睡眠习惯,(不要熬夜),邓丽君 台湾歌星 哮喘引发心脏病逝于泰国旅游度假,享年42岁。,罗京48岁,央视主持人,死因:淋巴癌,傅彪 著名演员 享年42岁死因:肝癌,根本原因:过劳死,著名影片:没完没了,甲方乙方,大腕,一声叹息考试一家亲,高秀敏 享年46岁,心脏病过劳去世于长春,梅艳芳 歌手 演员 享年40岁 宫颈癌,一生爱你千百回,女人花,1983年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罗文 香港歌星 肝癌 52岁,李钰,影星 淋巴癌 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33岁,电影恰同学少年饰 姗姗情深深雨濛濛饰 方 瑜倩 女 幽 魂 饰 聂小倩 恋 爱 时 节饰 钱惠珊,阿桑 台湾歌星乳腺癌 仅34岁 歌曲:,叶子,寂寞在唱歌,野百合也有春天,侯耀文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享年59岁,突发心肌梗塞,网易CEO 孙德棣 过度劳累 38岁,张生瑜,同仁堂董事长,突发心脏病,年仅39岁,陈逸飞:导演,画家,享年59岁,死因:劳累导致胃出血 肝硬化,马华 过劳死于白血病 41岁,父母健在,中国每年死于“过老死”的人数达60万,,“过劳死”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而且,呈现出向年轻人这一低龄化蔓延的态势。,他们的英年早逝、过劳死告诉我们:人离死亡其实很近。但是,2008年,对全国各地的百岁老人进行了全,面普查,并由众多健康专家、医学家等从,中评选出了长寿明星男女各10名。,其中,生活在新疆喀什的,萨迪克萨伍提,老人和生活在乌鲁木齐的,买合甫孜汗,分,别以121岁、118岁位居男、女寿星排行榜,榜首,而另外18位老人最小的都超过了,110岁。这些老人虽然早已过了耄耋之,年,但大部分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掷地有声。,那么,人到底能活多少岁呢?,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认为,人至少要活到100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另外,尚书又提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能叫做活到了应该活到的岁数。哲学家王充提出:“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晋代着名养生家嵇康认为,,“上寿”可达百二十,,“古今所同”。,现代科学也通过各种缜密的推理,算出了人类的自然寿命,其结论与我国古代医学的见解非常相似。常见的推算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生长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当为100175岁。二是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测算法。哺乳动物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细胞自胚胎开始分裂50次以上,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三是性成熟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在1315岁左右性成熟,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10150岁。,总之,无论用哪种方法推算,人的寿命都应该在120岁之上,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均寿命仅为70岁左右,与自然寿命差了至少50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夺走了我们本应好好活在世上的这几十年时间呢?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医疗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健康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医疗事业发展了数千年,却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英年早逝”“过劳死”?,为什么在医疗体系越来越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的今天,人类的亚健康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超过总人数的70%,也就是说有高达七成人走在过劳死的边缘。,(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因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亚健康比疾病更加可怕;几乎人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使人类整整少活了50年。,疾病可以治疗,不一定丢命,而亚健康却在让我们飞速丢命,是一种“过1年衰老3年、5年、10年”的急速衰老状态。,1、调查显示,90.6%的中国企业家处于“过劳赌命状态”。睡眠无规律、睡眠障碍的人达80%,大都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对身体的超限使用使得有些人只活了30多年,就以“过劳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亚健康被现代医学定义为“有病”和“没病”的中间状态,即“第三态”,却不能被定义为疾病。换句话说,医疗对疾病以外的亚健康问题束手无策,这使得亚健康可以肆意摧残我们的生命。,3、人们只能用对待疾病的办法对待亚健康,甚至人人都是医生,对于一些头疼头昏、失眠早醒或其他亚健康问题,自己买保健品或药品,自己治疗。这么做不但无法真正阻止亚健康,且更加破坏自身机能,使亚健康问题雪上加霜。,所以说:亚健康不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而是一种,“急速衰老”或“衰老累积,”的外在表现症状,是衰老速度失控并急速衰老的动态过程,衰老速度达到或远超200%,甚至以过1年衰老3年、5年、10年的速度严重丢命。在这个状态下,,人的衰老过程就象坐滑梯,本该120岁的生命,才六七十岁就过完了,不知不觉中丢了整整50年的命。,因此,亚健康是直接要命的因素,比疾病更加可怕。亚健康现象,只有通过控制衰老速度才能彻底解决。,自然衰老并不是一种疾病,但它与许多老年性疾病紧密相连,如伴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和多种脏器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因此,老年机体的抗病能力和修复损伤能力也随之下降,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反复感染、创伤难以修复和老年痴呆等发病率大大提高。老年病是指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人们常把老年性疾病认为是衰老的必然结果,这不够准确,这里应该强调,生理性老化与病理性老化有着本质区别。生理性老化是一个缓慢过程,生理性老化者基本上都能够老而无疾、老而不衰,甚至老当益壮。病理性衰老一般是常年身体虚弱,百病缠身,疾病使机体加速老化,一般50-60年后因苍老而早亡。尽管衰老与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生命规律,但延缓衰老,尤其是努力避免病理性老化却是能够做到的,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一个人器官间的年龄通常相差10-30岁;找出并解决你的高危器官问题,你就能多活10-30年。,人死于疾病只是一种假象,其实都是死于高危器官。器官间的不平衡衰老,使人类早死30年。器官衰老比器官疾病更值得重视。,1、很多人死后,身体的部分器官都可以移植到活人身上,继续使用。,2、很多活着的人,50岁时心脏年龄才30多岁,60岁时体能年龄还相当于30岁左右的年轻人,但其他器官检测年龄后发现,均在生理年龄上下。,3、一个经常抽烟的人,肺部年龄通常比其他器官年龄早衰10-30年。一个常年生活在压力下的肝的衰老程度可能比其他器官早30年。因为器官使用的频率和负荷不同,器官间的衰老速度也大不相同。,4、人类都是死于器官衰竭,即:年纪最大的器官,抵抗力最差的器官,也就是衰老最严重的器官,我们称它为“高危器官”。,5、你的心脏如果是50岁,你的肾可能是40岁,你的肝可能是70岁,虽然你的肾脏可能检查出有病,但你必将死于肝脏。而你其他的器官都将是“陪葬者”。即使你的肾还能用30年。,所以,器官的衰老速度比器官的疾病状态,更需要重视。任何器官的衰老过快都可能引起死亡,任何器官的任何指标都可能成为引起死亡的导火索。这就造成个别器官快速老化造成生命终结,而其他组织器官尚“年轻”,也许只有50岁,还可以使用30年,但不得不跟着“陪葬”。因此,找出并解决你的高危器官问题、解决器官间的不平衡衰老问题,你就能多活10-30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来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忽视了自身的调养,使我们的身体在超负荷的状态下不停地运转。当名目繁多的现代疾病和身体的各种不适,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人们才惊觉养生对我们的重要意义,于是把目光从西方医学转到了中国传统的中医养生之道。,纸本纵23.5厘米横602.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为宋高宗以真草两体所书,通篇用笔稳健练达、结构端严整饬,为高宗倦勤后当太上皇时所作,钤有“德寿御书”朱文印记。,养生论系三国魏时的嵇康所撰,是我国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本文概括归纳了嵇康的养生见解:精神支配形体,情志不可放纵,戕害人体的因素多多,防微杜渐以免铸祸,养生不可急功好利,我命在我不在天,强调人的力量。,1、精神支配形体,养生重在养心,养生论曰:“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揭示了精神与形体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同时提到精神对身体有着支配的作用,文曰:“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神躁体伤,君昏国乱,以君主治国作比,形象而富涵警示效力。千百年来,嵇康的“精神主形体”之说,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一个人健康与否,长寿与否,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也印证了这一点。精神有着不可思议的潜能,比人的肉体要奇妙得多。怎样调动人的精神潜能,让精神领域进入到一种最佳的境界,功夫就在养心上。,养生重在养心,又如何去养心呢?嵇康言:“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曰:“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就是让内心恬静旷达,不轻易释放情感,少私少欲。私念和欲望是使人心躁的根源。应像老子所说的那样“致虚极,守静笃”又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过着“去甚,去奢,去泰”的生活。如内经所云:“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去除道家常所的私心、邪心、利心、欲心,让内心恒久平衡。今天养生家们也一致认为心理平衡是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基石。,2、勿以过小而为之,情志不可放纵,嵇康已经意识到保养生命是一个大课题,完成大课题必须从小事做起,他叮嘱人们情志不可放纵,哪怕只一次,放纵一次,就会在人体打上一个毁伤的烙印或痕迹,他说:“夫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子旱苗者也。”以商汤时大旱浇灌禾苗作比,告诫人只要放纵一次情志,就会伤害一次身体。我们从中领悟的是:勿以过小而为之,勿以益小而不为。正像老子所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能引大,保养生命必须从点点滴滴做起,最后方能成就人生大业:拥有健康,拥有长寿。,3、众矢一的,戕害身体的因素多多,有人认为人的理论寿命应是120岁,为什么这个年寿令人可望不可及呢?嵇康在养生论中给出了一个警示:人身在生命旅途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戕害,文曰:“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煮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这一论断,与老子的见解又有异曲同工之处,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嵇康指出了那些“自用甚者”,即自行其是,不听劝告者的可怖结果“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于众难”。,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欲保养生命,必须在生活中克己自律,像老子所说:“是以圣人之治,为腹不为目。”节制饮食,不可只为了对得起老肠子,老肚子,便大快朵颐,不计后果。古人认为“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现代研究的结果也表明,限止热量的摄入可使人高寿。我们还要做到节制视听,清静内心,舒缓情感。有害身体的事勿为,有益身体的事多做,不可像嵇康所批评的“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畎浍,田间水沟,喻少;尾闾,海水所归之处,喻多。意谓有益身体的事做得太少,损伤身体的事做得过多。趋利避害,维护身体的健康。,4、防微杜渐,以防酿成祸殃,养生论中推出了一个著名的“亡之于微”演变公式:“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微”经过演变,和死亡可画上等号。面对此公式,发人深省,触目惊心,给现代人的警示意义极大。一些人没有防微杜渐的意识,在茫茫人海中,“以多自证,以同自慰”,抱着侥幸的心理,最后酿成了人生悲剧。“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没有防患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作者提到了扁鹊面前的齐桓侯就是一个讳疾忌医的悲剧人物。“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于微,而救之于著,故有无功之治”,忽略微小,酿铸大殃。众所周知,科学发展到今天,许多疾病,甚至癌症都与死亡不画等号,但大忌“害成于微,而救之于著”,待癌魔转移了,扩散了,俗语所谓“飞了”的时候,即使扁鹊转世,亦无力回天。,5、养生路途漫漫修远,不可急功好利,嵇康在养生论中言:“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自己服药努力,一年半载,努力之后看不到效验,便衰减了志向,导致半途而废。又有的人“抑情忍欲,割弃荣愿,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于内,物诱于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养生时由于没有“养心”的基础,多私多欲,就得抑制情感,隐忍欲望,舍弃遥远的养生宏愿。而嗜好的物质享受经常在耳边眼前诱惑,希望长寿的目的又在几十年之后,心中矛盾,远近相争,内外相战,最后一个“躁”心,导致了失败。嵇康又云:“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他以钓樟和樟木生长七年后才能被人区分识别作比,告诉人们,养生路途漫漫,不可急于求成,急功好利。,许多人的做法是“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途,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养生的过程要清心寡欲,根除一个“躁”心,这些人无法做到,也就自然的有始无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众多人中有的因为急于求效而看不到效就不再追求了,追求的人因为不专心致志而丧失了成功的机会,片面依赖一种方法的人,因不全面养生而无法成功,个别追求邪术的人,因所练之功遁入了旁门左道而沉溺进去,所以要想获得长生不老,万人中没有一个能够成功的。以上嵇康对养生失败的原因概括精准,为今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6、我命在我不在天,借人力益寿延年,养生论的可贵之处在于,文中蕴含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意蕴,强调养生重在依靠个人的力量,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文章开篇:“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这个“导养得理”就是人的因素,只要人养生得法,就一定能够长寿。“千余岁”、“数百年”看起来有如虚幻的仙境,可望不可及,但他提振了人的自信,敦促人们释放体内的潜能,向理想王国去靠近。嵇康又云“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余斛,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效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种庄稼由于种植管理的方法不同,其收获的结果不一,并相差悬殊。以此作喻,告诫人们不可墨守常规,不知变通。应打破常规观念,一个人养生成就的大小,亦取决于他观念的大小。现代研究表明,一个坚信自己能够长寿的人,他长寿的机率要大。,嵇康又告诉我们怎样去做:“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意即又抱定纯一之道意守丹田,用冲和之气调养自己,气机和谐顺畅,然后进入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安定境界。又与老子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相呼应。再“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服食灵芝,用甘美的泉水润喉,沐浴朝阳,用音乐安抚自己,无所作为,自得其乐,身体轻捷,内心舒畅,专做益于健康长寿之事。“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这里承继了老子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超然物外的脱俗思想。全文最后,提到了两个得道成仙的长寿人物羡门和王乔,勉励人们修身养性,尽力为之,向长寿者看齐,最后进入到老子所说的“根深固蒂,长生久视”的境域中。,养生论是古往今来的一篇著名的养生专论,其文中阐述的主旨:养生重在养心,精神支配形体;情志不可放纵;警示人们戕害身体的因素多多,严加防范;告诫人们防微杜渐,以免有“亡之于微”的祸殃;养生路途修远漫长,不可急于求成,急功好利;我命在我不在天,健康永年,主要靠的是人力,益于养生的事情多做,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理想年寿。当今的国人正身处一个空前美好的大治时代,体健年永,享受生活,是每个人的期盼。养生论中的观点势必能产生鲜活的指导价值。,上医治未病,据史料记载,有这么一个古代名医扁鹊论医术的故事。,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一个医术最高?”,扁鹊回答:“长兄最佳,仲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接着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你能说明白一些吗?”,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未表现之时就把病治好了,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后才治,一般人见我下针放血,用药教药,割肉切骨,动作颇大,就认为我医术很高明,我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其实,比起我长兄与仲兄来,我的医术是最差的。”,故事的要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大病。,黄帝内经与养生,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迺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们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么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yn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病退防返,病已防遗,病愈防复,养生,饮食,起居,运动,工作,心理,顺应四时,四季养生之原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四季养生之原则,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饮食与养生,饮食养生概述,概念,中医饮食养生学是指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益寿延年的的一门学科(养生方法)。,研究内容,饮食养生:“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饮食治疗:“食治”、“食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饮食节制:“食节”、“食用”,是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饮食宜忌:“食忌”、“食禁”,,饮食与季节、与体质、与地域不同在应用方面的禁忌;食物之间、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饮食调配制备方面禁忌,以及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等,。,饮食养生概述,意义,孔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食色,性也。,郦食其:民以食为天。,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饮食养生概述,意义,民间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医学有:病从口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中医食疗专家张悟本;,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西医的发明人,苏伯克拉底先生,在发明西医的时候,曾告诫过各国的医生和人们一句话:“一定要把饭当药吃,千万不要把药当饭吃。”,饮食养生的作用,预防作用:,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预防疾病。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大蒜预防腹泻、绿豆预防中暑、葱白生姜预防风寒感冒;,中医学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大,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等记载。,滋养作用,难经:“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充身,泽毛。”,药补不如食补,食补方法,平补法:粳米、玉米、扁豆、白菜、鹌鹑、猪肉、牛奶、山药、蜂蜜等。,清补法: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以水果、蔬菜居多。,温补法: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狗肉、鸡肉、鳝鱼、海虾等。,峻补法:羊肉、狗肉、鹿肉、鹿胎、鹿尾、鹿肾、甲鱼、熊掌、鳟鱼、黄花鱼、等。,饮食养生的作用,延缓衰老作用,养老奉亲书:高年之人真气耗竭,全仰饮食以资气血。,清代养生家曹廷栋认为,以粥调治颐养老人,可使其长寿。他指出:“老年有竞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物质成分,都有一定的抗衰延寿作用。,饮食养生的作用,治疗作用,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疾者,可谓上工矣。”,补益脏腑治虚证:鸡汤治虚劳,当归羊肉汤可用于产后血虚,猪骨髓用于补脑益智,动物脏器用于滋补相应的脏腑等。,泻实祛邪治实证:如马齿苋治痢疾,山楂消食积,鳗鱼治肺痨,薏米祛湿,藕汁治咳血,赤豆治水肿,姜汤可发汗解表,西瓜可清热止渴等。,食疗,药疗,摄取过程长,用量大,作用缓,摄取过程短,用量小,作用急,无毒副作用,有毒副作用,只是有大小多少之分,基于营养,成分易被机化,基于治疗,成分不易被同化,满足心理要求,不一定满足心理要求,辅助治疗或直接治疗,直接治疗,饮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天人相应,顺应四时,不同季节用不同食物养生。中医有五季、五色、五脏相对应。,春天补肝,肝色是青色,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夏天养心,心色是赤色,多吃山楂(红果)、西红柿、红苹果、红桃子、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冬天养肾,肾色是黑色,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品。,秋天补肺,肺色是白色,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长夏属脾,脾色是黄色,四时皆养,长夏及四时都可吃山药、土豆、黄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饮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不时不吃,提倡吃应季的食物;,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饮食不能标新立异;,一种蔬菜、一种谷类,只有到那个时令,到那种最饱满状态的时候,才是最佳的;,食之味中告诫我们,大蒜在四月、八月食之伤神;韭菜春食香,益人,夏食臭,五月食之昏人乏力。,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味、营养)。,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它反映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胜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体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人类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心理及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由于我们的性别、年龄、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即所谓的有的人体质好,有的人体质弱。,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娇小玲珑,女性更是环肥燕瘦,体态各有不同。,人各有质,健康长寿,体质为本,体质和平,健康之源,体质偏颇,百病之因,自知体质,真正实现个性化养生,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