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1单元生物群落的演替第1讲种群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10295479 上传时间:2025-05-1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1单元生物群落的演替第1讲种群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本文档共4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讲种群,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种群的特征,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生物的,个体称为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或,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同种,所有,面积,体积,数量,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4,-,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估算植物或移动能力较低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a.,样方大小,:,一般以,的正方形为宜。,b.,取样方法,:,取样法和,取样法等。,c.,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样方。,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a.,适用范围,:,、活动范围大的动物。,b.,计算公式,:,N=Mn/m,(,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数,n,为重捕数量,m,为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样方,法,1,m,2,五,点,等距,随机,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5,-,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2,.,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概念,:,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占该,种群,_,的,比率。,种群,超过,时,种群数量增加,。,(2),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或,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和,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新产生或,死亡,总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6,-,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也称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大致可分为,、,和,。,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数量的比例。,能够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易,错警示,(,1),年龄结构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只,能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各,年龄段,增长,型,雌雄,个体,年龄结构,稳定型,衰退型,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7,-,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1),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个,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个,死亡个体数为,1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3),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密度,。,(,),提示,:,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提示,:,年出生率等于年出生个体数,/,年初种群个体数,即,20/100100%=20%,。,提示,:,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将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到,种群密度,。,正误,判断,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8,-,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4),稳定型的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一定,保持稳定。,(,),(,5),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种群的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6),年龄大小、随机分布、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提示,:,若气候,恶劣、食物短缺或频发传染病等,种群数量会减少。,提示,:,性别比例主要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提示,:,年龄,大小,、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个体特征,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9,-,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1,.,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注,:“+”“-”,表示增加、减少,“,”“”,表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10,-,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1),种群密度越大,一定区域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因此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迁入率高于迁出率时,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将减少。,(3),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其中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变化的重要依据,。,(5),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11,-,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是逐个计数法,它适用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二是估算法,常用的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比较如下表,:,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12,-,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13,-,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特别提醒,(,1),样方法不仅能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还能调查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2),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3),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一般,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注,:,黑点表示,应统计,或测量的个体。,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14,-,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易,错警示,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不到位,(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两个观点,:,第一,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第二,从进化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2),种群的特点,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但不是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而年龄、性别则,属,于,个体,特征。,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15,-,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2,.,对种群的数量特征辨析不清,(1),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的剧增,一般是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人口的增长,是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4),将性外激素施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5),性别比例中,雄性多于雌性的如蚂蚁等,;,雌性多于雄性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16,-,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考向,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B.,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D.,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预测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是年龄结构,A,项错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正确,;,图中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是指性别比例,C,项错误,;,自然界中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17,-,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2,.,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还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会加剧,出生率不一定升高。,答案,解析,关闭,C,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考向,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3,.,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18,-,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逐一计数法,而应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正确的方法是先确定若干个样方,(,包括样方大小、数量及取样位置等,),然后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项正确,B,、,D,两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19,-,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4,.(,2017,全国,理综,),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样方法,不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A,项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但个体数量较少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B,项正确,C,、,D,两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20,-,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5,.,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21,-,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种群数量的变化,1,.,建立数学模型,建立动植物种群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是为了阐明自然种群动态变化的,及其,机制。,2,.,种群数量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条件,:,在,充裕、,充足、气候适宜和,等理想条件下。,数学模型,:,(,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规律,调节,食物,空间,没有,敌害,N,t,=N,0,t,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22,-,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产生条件,:,环境条件的制约,包括,、,空间等,。,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有时,将,且,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资源,停止,增长,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23,-,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易错警示,(,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2),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如下图所示,:,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24,-,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自然因素,:,、食物、,、疾病等。,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量变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某些不利的条件下,种群会急剧,甚至,。,气候,天敌,波动,衰退,灭亡,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25,-,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1),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2),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通过多次计数取平均值可减少实验误差。,(,),(3),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4),气候、食物、天敌、疾病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提示,:,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提示,:,种群数量也会,下降。,提示,:,气候恶化、食物匮乏、天敌数量增多、疾病暴发等都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正误,判断,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26,-,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1.,“,J,”,型曲线和,“,S,”,型,曲线,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27,-,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28,-,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1),K,值的应用,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2),K,/2,的应用,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若达到,K/,2,会导致该有害生物迅速增长,),。,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29,-,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易,错警示,1,.,对,“,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不是,“,J,”,型曲线辨析不清,(1)“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下降的,而,“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2)“J”,型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0,-,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2,.,对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理解不到位,(1),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增长率,=(,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2),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即曲线斜率,),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率,=(,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如,t,年,),内,由起始数量,N,0,增长到,N,t,则这段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分别为,:,增长率,=(,N,t,-N,0,),/N,0,100%(,无单位,);,增长速率,=(,N,t,-N,0,),/t,(,有单位,如个,/,年,),。,(3),对,“,”,的理解,N,t,=N,0,t,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1,-,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考向,种群数量的变化,1,.(2018,全国,理综,),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增长情况。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项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大,则种群增长的速率越小,所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最大,B,项正确,D,项错误。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大时,种内斗争加剧,鱼体生长缓慢,每条鱼的质量小,;,养殖密度小时,种内斗争弱,鱼体生长快,每条鱼的质量大。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鱼产量相同的情况,C,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2,-,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2,.(2017,全国,理综,),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捕获家畜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并使剩余量保持在,K/,2,左右,这样既可较多地获得家畜,又能使家畜数量恢复得最快。由题图可知,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略大于,K/,2,此时适合捕获。,答案,解析,关闭,D,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3,-,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3,.(,2018,浙江,6,月,),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1,年年末甲种群的,L,=1.5,乙,L,值大于,1,两种群具体增加的个体数量无法得知,所以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A,项正确,;,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2,年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项正确,;,第,3,年年末乙种群,L,=1.0,且第,13,年内,L,1,第,34,年内,L,小于,1.0,即种群数量在减少,故第,3,年年末时为乙种群数量的最大值,C,项正确,;,这,4,年中甲种群,L,值均为,1.5,每年增加的数量都较前一年多,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4,-,必备知识,梳理,核心重难,突破,关键能力,提升,4,.,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均相同,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锥形瓶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A,项正确。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项正确。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开始下降,C,项正确。锥形瓶,中的起始酵母菌数和培养液体积都不一样,因此,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5,-,年龄结构的类型判断,1,.,模式图,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6,-,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仅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种群数量可能会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7,-,2,.,曲线图,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8,-,3,.,统计图,图中,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表示年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B,国家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39,-,4,.,柱形图,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C,中各年龄组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40,-,应用,体验,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2,月份成熟个体数量大于,8,月份,B.,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C.,在,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该种群数量影响最大,D.8,月份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答案,解析,解析,关闭,2,月份成熟个体的比例大于,8,月份,但二者数量不同,2,月份成熟个体数量不一定大于,8,月份,A,项错误,;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项正确,;2,月份成熟个体开始繁殖,在,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该种群数量影响最大,C,项正确,;8,月份该种群的未成熟个体占比较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A,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十八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