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必修3).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95113 上传时间:2025-05-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1),调节物质:,。,(2),传送方式:,传送。,(3),主要内容:,。,激素、,CO,2,等化学物质,体液,激素调节,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见下表,),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_,运输,反应速度,_,_,作用范围,_,_,作用时间,_,_,反射弧,迅速,体液,较缓慢,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短暂,比较长,信息传递,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随体液,(,主要是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但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调节地位,主导作用,重要作用,特别提醒,(1),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体液调节,除激素外,,CO,2,、,H,等化学物质也可参与体液调节。,(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信息传递方式,神经调节的信息传递:以局部电流方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以神经递质形式在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递。,体液调节的信息传递: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浆,),运输到全身各处。,【,巩固,1】,(2009,山东理综,),下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方式,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传递迅速,B,方式,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解析,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三种方式中,神经调节最迅速;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时要通过突触这种结构来完成,突触间隙的液体也就是组织液,属于体液;激素分泌调节机理中存在反馈调节。故选,B,。,答案,B,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1),热量来源:,的氧化放能。,(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3),调节过程:,1,体温调节,有机物,低于,下丘脑,散热,产热,炎热,体温,正常体温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增加体温正常。,(4),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渴感。,(2),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作用于,,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_,2,水盐平衡调节,高于,散热,神经,体液调节,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的发育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体液调节,神经系统,影响脑的发育,思维激活,2,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产热量与散热量是否相等?炎热的夏季呢?就产热量或散热量而言,冬季与夏季相比状况如何?,提示,无论寒冷的冬季,还是是炎热的夏季,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只有达到动态平衡,方可维持体温恒定,就产热量或散热量而言,应为冬季产热量大于夏季产热量或冬季散热量大于夏季散热量。,(1),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2),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3),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二者具协同作用,均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4),体温恒定的意义:通过维持酶活性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5),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1,体温恒定的调节,(6),体温调节的过程,(,见下图,),2,水盐平衡调节过程,(,见下图,),特别提醒,(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但热觉或冷觉的产生不是在下丘脑中,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2),当外界环境温度,体温时,汗液蒸发成为唯一散热方式。,【,巩固,2】,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据说在沙漠中可以,17 d,甚至更长时间不用饮水。下图所示为其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解析,血浆渗透压增高后,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以降低渗透压,而渴觉的产生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答案,C,水盐平衡调节,【,例,1】,(2011,北京理综,,5),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思维导图:,深度剖析,一次性过量饮水导致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组织水肿,从而使细胞肿胀,功能受损。治疗时可静,脉滴注高浓度的,NaCl,溶液,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使,离子浓度恢复正常。,答案,A,易错提醒,(1),界定渗透压感受器与渴觉中枢的位置,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区分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释放及作用部位,体温调节,【,例,2】,(2010,上海高考,),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思维导图:,深度剖析,分析图形,,AB,段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加,,BC,段体温降低,散热量增加。分析四个选项,寒颤和剧烈运动会使产热增加,从而引起体温升高,出汗增加使机体散热量增加,使体温下降,故选,D,。,答案,D,查漏补缺,人体内热量的来源和散出,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验证方法与检测指标分析,技法必备,1,激素调节常用研究方法与检测,(1),饲喂法,适用范围: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和固醇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2),摘除法,适用范围:各种内分泌腺均可通过摘除法验证其产生的激素的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可操作性,太小的动物,(,如小蝌蚪,),一般不用此法。,(3),注射法:和饲喂法原理相同,只是某些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饲喂。,适用范围:各种激素均可。,在实际操作中,可多种方法并用,如摘除注射法、摘除移植法,先摘除某内分泌腺,一段时间后再注射该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重新植入该内分泌腺,以进行二次对照,增强说服力。,2,检测指标,(1),甲状腺激素:实验动物的活动状态、耗氧量、发育程度等。,(2),胰岛素:实验动物的活动状态、血糖含量测定。,(3),胰高血糖素:实验动物的血糖含量、尿糖测定。,(4),性激素:实验动物第二性征的改变、交配行为。,3,体温调节相关实验验证及检测,(2),检测:测定两组小鼠的体温并与实验前所测数据予以对照。,能力展示,糖尿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它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哺乳动物体内都有胰岛素,且生理作用相同。请通过实验证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材料:两只发育良好的小白鼠,,A,、,B,,甲、乙两试管,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实验原理:,(,略,),。,实验步骤:,第一步,用手术摘除小白鼠,A,的胰腺,(,不考虑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对小白鼠,B,不做任何处理,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用其尿液进行实验验证。,第二步:,_,_,。,第三步:,_,_,。,实验现象:甲试管:,_,。,乙试管:,_,。,实验结论:,_,。,实验拓展:,(1),如果给小白鼠,A,饲喂加入胰岛素制剂的饲料,上述实验结果有无变化?为什么?,_,。,(2),治疗人类糖尿病的药物中也有口服药品,你认为这些口服药品的作用机理如何?,_,_,。,精巧点拨,本题要求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设计实验的关键点是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无胰岛素。本实验的因变量:尿液中有无葡萄糖。,解析,结合题干推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无胰岛素,(,用手术摘除小白鼠,A,的胰腺,),和有胰岛素,(,对小白鼠,B,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的因变量为尿液中有葡萄糖,与新配制的斐林试剂,50,65,温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尿液中无葡萄糖,与新配制的斐林试剂,50,65,温水浴加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第一步:用手术摘除小白鼠,A,的胰腺,(,不考虑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对小白鼠,B,不做任何处理,即设置了无胰岛素和有胰岛素的两组小白鼠;,第二步:验证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对应两组小白鼠,应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无胰岛素、有胰岛素小白鼠的尿液;,第三步: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温水浴加热。,实验现象:甲试管有葡萄糖,与斐林试剂,50,65,温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乙试管无葡萄糖,与斐林试剂,50,65,温水浴加,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无胰岛素,有葡萄糖;有胰岛素,无葡萄糖,说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实验拓展:,(1),由于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为氨基酸而,失效。,(2),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品可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答案实验步骤:第二步,取小白鼠,A,的尿液加入甲试管,再取等量的小白鼠,B,的尿液加入乙试管,第三步:甲、乙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50,65,温水浴加热,实验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实验拓展:,(1),无变化。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饲料中的胰岛素在消化道内被水解为氨基酸,失去了胰岛素的生理作用,(2),口服药品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1,如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B,C,D,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人体内性激素由性腺细胞产生,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部位起作用,如图,;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如图,。,答案,D,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准确、快速,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较局限,解析,A,、,B,、,D,容易作出判断,,C,有一定的迷惑性,,CO,2,、,H,等也是调节物,但不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答案,B,3,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解析,a,表示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抗利尿激素。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答案,D,4,(2011,安徽理综,,3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问题。,(1),某人一次性饮,1 000 mL,清水,,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分解,抑制,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解析,(1),大量饮水后,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增加。,1 h,后,随着机体排出了大量的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又逐渐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这种调节方式是一种负反馈调节。,(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机体需要大量能量,此时通过调节,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糖浓度的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的需要。,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减少通透性负反馈,(2),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肝糖原胰岛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